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915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现有ESI前1%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
阅读量: 28 2022-05-01
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12月,学校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我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我省内涵提升和名校建设工程第一所重点支持的高校。2017年12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发展目标和“坚定一流目标,贯穿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实施四大战略”的1234发展思路。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
694人,其中专任教师20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750余人。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54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7人,泰山学
有教职工1456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450余人。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3人,省青年创新团队7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学校始终致力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先后建成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创平台10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优势学科22个。20
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万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
比89.12%,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8.3%,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一流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4个。近三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新兴特色
学校、国家语言文化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中南钢铁工业学校等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度战略合作,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工程”。建校90年来,学校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多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专任
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具备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职工13718人(含5所临床学院),各类在校生近2.8万人。拥有附属医院15所,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4种,其中2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坚持特色兴校。本科专业设置覆盖医学类所有一级学科(除中医、中药外),五年制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多年占全省一半以上,撑起河南省高等医学教育半壁江山。临床医学学科进
阅读量: 28 2022-05-02
“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
7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4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8人、贵州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百人领军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