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
阅读量: 38 2022-04-30
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部委级项目172项;省级、厅级项目344项,国际合作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168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 ) 1,318篇,SSCI、A&HCI、CSSCI期刊论文268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38项,获得专利123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29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台湾)的27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
殊津贴获得者5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长春市师德标兵4人。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学校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韩国、泰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俄罗斯克麦罗沃国立文化学院、美国赛基诺谷州立大学开展了5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高校实行学分互认。与
。学校牵头成立徐州智库联盟,建有淮海地区首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学校交流合作纵深拓展。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东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6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地区)的3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入选江苏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获评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
交流活动,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流医学教育、一流学科体系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
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每年在校外籍专家教师近百人。教育部批准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1800余人。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600余人。 面向未来,学校全体师生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发扬“坚韧
阅读量: 38 2022-05-01
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
普及教育基地、1个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7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1369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6.94万册、电子图书141.67万册、数据库193个。 现有21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一流本科
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高校第2名;目前,学校6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 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2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8项,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荆楚卓越计划项目6项,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53门
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1个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级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有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