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指导,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凸显“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科技创新文化,追求“卓而独特、越而胜己”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等8大
阅读量: 48 2022-05-01
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共17个教学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 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财政大数据分析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7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
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涉及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郑州市工业主导产业。 近年来,学校以“一二三四”工程为抓手,围绕“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战略目标;促进学校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综合型院校向应用型院校”两个转型;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创新创业”三个跃升,确保“师资队伍素质、教学科研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发展活力”四个
阅读量: 48 2022-05-02
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
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装备。学校现有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现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
阅读量: 47 2022-04-30
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9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23名、省级79名。“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1370项,到位科研经费9.87亿元,审定新品种100个,专利1121项,三大索引论文283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8项,其中国家二等奖3项。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成
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继往开来,前程似锦。 当前,唐山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唐山沿海地区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提速的关键时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以服务唐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一所地方高校,唐山学院决心秉承“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校训,发扬“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优良传统,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服务环渤海地区,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
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10
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研发“白头翁皂苷提取物和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获批为国家二类新兽药,是实行新兽药分类注册管理以来,全国第五、第六个获注册批准的二类中药新兽药,标志着江西兽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5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逾600项,年均科研经费近6
阅读量: 47 2022-05-01
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
阅读量: 46 2022-05-01
并指导工作。 开放办学: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围绕中印尼“两国双园”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学校开放办学格局。先后与包括印尼、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具备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资质,2021年已招收首批国际学生。 社会服务:立足闽东南,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