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1998年09月15日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极其重要一步 新浙江大学成立

199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在杭州宣告成立。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为新成立的浙江大学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发表了讲话。 江泽民的题词是:办好浙江大学,为科教兴国作出更大贡献。李鹏的题词是:发扬优良校凤,培养建国人才。 新的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共管。现有11个学科门类,是目前我国学科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共有145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2个,在校学生3万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00名、博士研究生1500名,另有外国留学生300多名,有教授800余名、副教授1600余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 在成立大会上,李岚清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历史性重任,要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几年来,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撤并部门所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促进条块有机结合、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只有不断推进这项改革,才能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出一条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路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组建一些真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发挥综合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使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他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是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和国家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在改革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全国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李岚清说,新浙江大学的成立,表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的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改革的开始,以后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将更为艰巨。学校要进一步实现实质性的融合,还要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校内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真正达到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全校干部、师生员工要同心协力,为新浙江大学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使浙江大学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知识贡献的重要源泉,为浙江省和各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岚清说,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最近又在一个重要批示中强调指出:“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固然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在国家的各个建设岗位上乃至在国际上体现出了公认的信誉。同时这种学校集中有一大批知名的学者、教授,有的人宁可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而以到这种大学去执教为荣。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要办成一流大学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考验。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希望你们遵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奋发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和贡献创新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新的浙江大学校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潘云鹤担任。

2、1996年09月15日 各国议联96届大会女议员会议在京举行 陈慕华指出中国一贯重视妇女问题

1996年9月15日,各国议会联盟第96届大会女议员会议今天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当选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会上表示,妇女进步事业任重道远,女议员对此负有重大推动责任。在各国议联96届大会开幕前举行的这次会议,旨在商讨全球妇女关注的问题,改变目前男女参与政治生活失衡的状况。各国议联理事会主席苏鲁尔、各国议联秘书长科尔尼永以及100多位女议员出席会议。 陈慕华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环顾世界,妇女受歧视、受压迫以至受摧残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妇女地位的种种障碍远未消除。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全球妇女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行动,谋求男女的平等权利和平等机遇,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才能达到提高妇女地位的目的。 陈慕华表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一贯重视妇女问题,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妇女权利。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她希望各国的女议员们共同努力,为将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真正变为现实做出努力。

3、1993年09月15日 世界第一斜拉桥——杨浦大桥建成

世界第一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日动工,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大桥全长7658米,其中主桥 1172米,中孔跨度602米,两岸桥塔高208米,为倒“Y”钻石型,桥塔两侧各有32对共256根鹅黄色拉索将桥面凌空悬起,索面成立体扇形布置,蔚为壮观。最长的一根拉索由301根直径7毫米的强钢丝编织而成,长328米,重33吨。主桥面宽30.35米,设6车道,两旁各有2米人行道,两岸有电梯上下,供人观光游览。大桥设计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日通行能力5万辆,桥下净空48米,可通行5.5万吨级轮船。 杨浦大桥的建成,这是7800多名大桥建设者为上海人民竖起的一座丰碑,它比号称世界之最的挪威斯堪森特桥还长72米,比加拿大安娜西斯大桥长137米,故堪称世界斜拉桥之最。 1993年杨浦大桥建成通车后,浦东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4、1993年09月15日 环保组织起诉美两机构帮助设计三峡大坝

环境保护主义者起诉两个美国机构,称这两个机构帮助设计和建造中国的三峡水坝,从而违反了濒于灭绝物种法。

美国开垦局和美国陆军工兵团正在帮助这个建在长江上的工程项目。这个水坝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坝。

这项起诉对这两个机构同意帮助设计和建造这个水坝的一项协议和对美国机构在海外的工程暂不执行濒于灭绝物种法的一项条例提出异议。

环境保护组织称,这个水坝将损害或危害大熊猫、华南虎、白鳍豚和扬子鳄等的生存。美国把这些物种列为濒于灭绝的物种。

环境保护组织以前在一份关于斯里兰卡的一个水坝的起诉中对里根政府的条例提出了异议,并在地方法院胜诉。

这份新的起诉是星期二在明尼阿波利斯的美国地方法院由野生动物保护者协会、国际环境保护法中心、动物及其环境之友社、地球之友社、美国人类协会、国际三峡联盟和国际河流网提出并在华盛顿宣布的。

5、1991年09月15日 最大的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5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成功地释放了一颗高空大气层探测卫星。它重6.6吨,价值7.4亿美元。据说这是迄今释放的最大一颗卫星。

据外电报道,这颗卫星将在距地面570公里的高空轨道运行一年半,以观测地球大气层的污染和臭氧层破坏情况。它是美国第一颗用来系统而详细研究脆弱臭氧层的卫星。

这颗探测卫星是美国宇航局为“行星地球计划”而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行星地球计划”是一项长期研究地球环境的计划,其目的是研究大气层的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1990年09月15日 国内可视电话首次在京沪间开通

北京亚运盛会到来前夕,我国国内第一次可视电话业务于1990年9月15日在北京市电信局所属北京国际电信之窗与上海市电信局间开通。国内可视电话是利用具有直拨功能的电话附加一可视设备,从而达到既可通话又可见到通话双方形象的双重效果,这是一种比一般电话业务更为先进的通信手段。在亚运会期间,亚运新闻中心设立一部可视电话提供给中外记者使用。目前,国际可视电话业务可直达日本。

7、1988年09月15日 邓颖超会见台湾“立法委员”胡秋原

邓颖超和台湾著名人士胡秋原在北京重逢

  1988年9月15日,邓颖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立法委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  胡秋原一行走进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颖超迎上前去,亲切地握住胡秋原的手说:“我能与您重逢,真是喜出望外!” 落座后,胡秋原说:“到北京来,特别想看看邓大姐。”  邓颖超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您的到来!”邓颖超说,“您赞成统一、反对台独,对台独会造成的破坏看得很透彻,和我们有着共同的见解。”  胡秋原先生谈到讨论和平统一事宜,祈望得到原旧政协发起人中健在的邓颖超、陆定一、张群和陈立夫的支持时,邓颖超说,解决中国统一的问题,需要跟更多的同胞商谈。陈立夫先生年岁已高,我们曾表示欢迎他回来看看,他也有这个愿望,但至今还未实现。您回去后,请代我向陈立夫先生、杭立武先生、张群先生问好!  邓颖超还谈到,大陆方面曾向蒋经国先生表示,统一的事越早越好,希望能在他活着的时候解决问题,但他未来得及仔细考虑我们的意见。现在两岸的执政党应当坐下来,商谈和平统一大计。台湾方面如果坚持不谈,一旦岛内为台独分子所控制,台湾就会再度沦为外来势力的殖民地。  邓颖超说,胡先生对故土充满眷念之情,爱国之心令人敬佩,我们愿意听取您的意见,领取教益。当她听到胡先生准备寻访丝绸之路时,亲切地叮咛道:“北国风寒,多加珍重。”  胡秋原先生是9月12日由美国旧金山飞抵北京的。  78岁的胡秋原是湖北黄陂人,现为台湾“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这次随胡秋原来大陆的有他的夫人、女儿等。  胡秋原一行计划在京活动一周左右,然后访问西安、敦煌、乌鲁木齐、成都、广州等地。  9月16日,胡秋原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他说,中国人要有自信心,不要迷信外国,要走出一条符合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愿望的新路来。他在谈到中国五千年的兴衰史时指出,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视中国为人类天堂。但是,当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时候,中国的明朝却在一个劲地做“八股”,最后中国被“船坚炮利”的英国人轰开了大门。怎样使中国复兴,转贫弱为富强?中国人150年来为此上下求索。他说,中国的近代史已经证明,一切唯传统、唯洋人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胡秋原说,21世纪即将来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应在本世纪之内赶快团结起来。这样,祖国的统一富强就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关于统一的途径,胡秋原提出,联合各党各派,寻求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10亿中国人民应该走的道路。  9月21日,由于台湾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提出了开除胡秋原党籍的建议,因此,国民党中常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最后决定开除胡秋原党籍。

8、1988年09月15日 数十万九江市民为抗洪官兵送行

数十万九江市民为抗洪官兵送行 1998年9月15日清晨,数十万九江市民汇聚在十里大道和“凯旋门”下,挥泪为抗洪期间保卫九江首批回撤的子弟后兵送行。在长达50多天的抗洪抢险中,九江防区共出动军民101万人次,抢救被困群众33997人,抢险排险910次。

9、1988年09月15日 中共中央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1988年9月15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正式作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会议指出:1989年和1990年要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即治理整顿)上来。治理整顿,既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坚决抵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的若干重要政策建议。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赵紫阳代表中央政治局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10、1987年09月15日 台湾记者辗转来大陆采访

1987年9月15日采取了一种不合台湾法理的方式,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和徐璐1987年9月15日辗转来到大陆采访,受到大陆方面欢迎,创了个海峡两岸第一。回台后李徐被台湾当局查处。两年后的1989年7月11日,徐璐被大陆限令离境。同日,《自立晚报》另一记者黄德北被押解出境。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事件中,两人均有违反大陆法规行为。

11、1986年09月15日 中共改革企业的领导体制

  1986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并发出通知指出:改革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由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改为实行厂长负责制,明确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克服当前企业领导体制中的某些不 协调状况,理顺各方面关系。1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补充通知,指出: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厂长负责制的转变,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全民所有制工业企 业的厂长(经理)是一厂之长,是企业法人的代表,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起 中心作用。企业中的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经理)行使职权。

12、1985年09月15日 《人民日报》报道“星火计划”被批准

  198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制定的《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发展计划,即“星火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国家科委将帮助各地抓一批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不显眼”的适用科技项目,以提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植入新的胚胎。

13、1982年09月15日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1982年9月15日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萨布拉和沙提拉的恐怖景象

1982年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黎三分之一的国土,重兵围困贝鲁特。此间1000多名巴勒斯坦难民于9月15日遭到以色列侵略军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血腥屠杀。这一暴行激起了世界公愤。事件发生后,9月20日,美、法、意三国政府根据黎政府的要求,重组多国部队,10月2日进驻贝鲁特及郊区。

贝鲁特大屠杀经过:

1982年9月14日下午4点10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次重要的会议正在长枪党总部大楼内举行。突然,“轰”地一声巨响,一颗预先放置的200公斤重的炸弹爆炸了。顿时,会议室内烟雾弥漫,血肉横飞,会议的主持人倒在血泊之中--年轻的黎巴嫩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炸死了。

这一事件的第一个结果,便是以色列以此作为进兵贝鲁特的借口。这正是以色列梦寐以求的,因为它正在寻找机会屠杀居住在贝鲁特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人。早在3个月以前,以色列内部便决定,假手黎巴嫩右翼民兵的极端分子来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其借口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8月撤出贝鲁特后,还留下大约2000人的游击战士,他们为“恢复和维持贝鲁特的秩序”,要“搜捕残存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现在,贝希尔·杰马耶勒之死正是实现这一血腥计划的良机。然而,以色列人又怕遭受世界舆论进一步的谴责,因此,他们自己在这场屠杀行动中尽量少出头露面。

9月15日凌晨2点,以色列军队迅速开进西贝鲁特,将位于贝鲁特西南部的夏蒂拉和萨布拉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团团包围。此时,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平民正在酣睡,这些善良的人们没有料到,人在梦中,祸来天外,一场惨血腥屠杀正在悄悄地向他们扑来。

9月15日下午,黎巴嫩右翼极端分子开始了军事运输,一辆辆卡车由东贝鲁特向西贝鲁特南端的国际机场驶去。大约在同一时间,由基督教长枪党分裂出去的另一个派系、同以色列结盟的哈达德少校的士兵沿着以色列控制的道路也向机场进发。机场内设立了一个叫做“行动室”的指挥部,一位以色列联络官担任着“行动室”的副职。整个下午的时间,在难民营外的以色列部队用密集的炮火向难民营轰击,夏蒂拉难民营的南端被破坏,这正是刽子手们预定进入难民营的入口处。下午5点,大约1200人的队伍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一个高尔夫球场集结。这支队伍沿着预先画好的路标前进,这些路标每隔50码一个。路标一直通向难民营前新的集合地点:科威特使馆所在地的十字路口。

这时,以色列把大部分部队部署在夏蒂拉难民营的西边。他们沿夏蒙大街至少摆下了12辆以上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他们还在被炸的联合国机构的一座七层大楼的屋顶上设立了一个指挥所,那里驻扎有带着双筒望远镜的士兵。在附近的一个高层建筑物上又建立了一个观察站。从这两个地方可以俯瞰整个难民营。在行动开始前,人们可以看到,以色列指挥官正在同右翼极端分子进行磋商。血洗难民营的计划已经准备就绪。

大约6点钟左右,以色列军队将一群右翼分子组成的队伍从南门放入难民营,屠杀开始了。这时,以色列开始大炮支援。当夜幕降临时,以色列入又开始发射照明弹,以色列的飞机也在头上盘旋,施放了更多的照明弹,以照亮屠杀现场。6点半左右,枪声代替了炮声,这表明巴勒斯坦的无辜平民正在一个个被杀戮。7点左右,一批巴勒斯坦人涌向位于两个难民营之间的加沙医院寻求避难所。许多厉声尖叫的巴勒斯坦妇女跑出难民营,为他们的孩子和丈夫呼救,但以色列士兵不予理睬。

屠杀持续了一夜。两个难民营成了大屠场,成千的男女老幼的尸体横七竖八,有的倒在街上,有的被杀在家里。一些男人被捆绑着,拴在一起押在卡车上拖走,有的青年被割去了生殖器,有的喉管被割断,有的奶头被割掉,还有人头颅被砍掉,有的妇女紧紧地抓住自己的婴儿死去。几天以后,当国际红十字会人员清理屠杀现场时,人们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尸体从瓦砾堆中抬出,遇害者呈现出的突然面临死亡的极度痛苦的面容,令人惊悸,令人发指。一群群巴勒斯坦人围着一堆堆的尸体放声痛哭,人群中不时传出凄厉的叫声,人们对亲人的惨遭杀害,痛苦万状。一些幸存者后来回忆说:“16日那一夜这里简直是一座地狱,天空始终没有黑下来,枪声始终没有停过,人们一直在尖叫。”

9月17日上午,大屠杀的消息已经到处传开,难民营中充满了恐怖,成群的难民离开加沙医院向北逃去,大约40名病人也跟着这些难民一起逃走。这时,屠杀似乎暂时缓和下来,但是,凶手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另一所医院阿卡医院。这个医院有4名医生打着白旗离开医院,但是迎面扔来了一枚手榴弹,3名医生当场被炸死。过了一会,一队刽子手来到医院,他们轮奸了一名19岁的巴勒斯坦女护士,然后将她杀死。另有2名巴勒斯坦医生被带出医院,不知去向。从难民营的地上留下的痕迹判断,一些士兵是靠着墙,一边品尝着小吃、吸着烟,一边杀人取乐的。地上留下了一些食品箱。

17日下午,凶手们开始掩盖罪行。3点左右,一辆推土机出现在夏蒂拉的大街上,推土机的铲子上堆满了尸体。夏蒂拉难民营的入口处,匆忙堆积起90具尸体,尸体之间夹杂着碎石破砖。有些巴勒斯坦平民就是在推土机夷平房屋时被砸死在房内的。与此同时,几辆推土机从萨布拉难民营隆隆地开出来,难民营的西墙外已经掘了一个大坟坑,成批的尸体就这样埋在坑内。这里距以色列的指挥所仅有100米左右。

9月18日上午,在掩盖罪行的同时,屠杀仍继续进行,一直持续到10点半左右,那时一队以色列士兵刚刚开进难民营,此时已经再无可以屠杀的人了。持续了整整40个小时的屠杀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无法确切统计,有的说1000人,有的说1500人,还有的说达数千人。

贝鲁特地图

14、1982年09月15日 中央军委下达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1982年9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撤销军委基建工程兵。

15、1981年09月15日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正式交付运营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经国家验收正式交付运营。一期工程的运营区段从北京站到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17个车站。

16、1979年09月15日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第四届全运会

  1979年9月15日至30日,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李先念等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本届运动会在整个34个项目比赛中,共有5人5次打破世界纪录;2人3次打破3”项青年世界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12人24次打破8项亚洲纪录;204人和34个队376次打破102项全国纪录。

17、1975年09月15日 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

  1975年9月15日,邓小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的看法。他还提出了各方面的整顿问题。他说:“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邓小平强调对各方面工作都要整顿的方针,实际上就是要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18、1975年09月15日 我国著名美术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逝世。

丰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7岁时,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李叔同(弘一法师)担任他的国画课教师。丰子恺学习刻苦,成绩突出,深受李叔同的赞许。丰子恺一生奉李叔同为恩师。在李叔同生前和故后,曾先后作《护生画集》6集共450幅,以祝贺老师生日、纪念老师诞辰。丰子恺评价李叔同:“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都是‘认真’的缘故。”认真,这也是丰子恺一生的概括。在他初学绘画时,为了观察一个人脸部的五官比例,他用心研究母亲的脸,越看越入神,竟连母亲的问话也没听见。正是由于他潜心钻研,使他除书画之外,在散文、诗词、音乐、艺术理论,乃至金石鉴赏、建筑艺术诸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通晓多种外语。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的开拓者。他创作漫画始于学生时代,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有一次校长站在讲台后面给学生讲话,他身材高大,高出讲台很多,比例很不匀称。丰子恺抓住这一特点把校长几笔勾勒出来。同学们都觉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从此,丰子恺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  丰子恺还被誉为“随笔大师”。他的随笔持有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他崇尚简陋生活的工农,崇尚天真纯洁的儿童,他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抗战开始后,丰子恺写下了著名的“避难五记”,抨击敌寇罪行,表现民族正气。丰子恺的随笔平易自然,行文流利。作品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小品集》、《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作散文集》、《教师日记》等。  丰子恺的随笔弥补了现代散文轻视日常琐碎题材的欠缺。丰子恺是浙江桐乡县石门镇人。他的故居“缘缘堂”是由丰子恺自己设计的。他在那里安居多年,绘画作文,度过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在抗日战争时期,“缘缘堂”毁于战火。1985年9月15日,在丰子恺含冤逝世十周年之际,其家乡人民在原址按原样重建的“缘缘堂”落成,成为当地一个清秀雅致、诗意盎然的人文景观。

丰子凯先生的画“巨宅镇国土,讴歌致太平”

19、1971年09月15日 绿色和平组织成立

  1971年,一群加拿大反核人士对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姆奇特卡进行核试验表示抗议,美国政府被迫停止了这项核试验。9月15日,他们在加拿大自发地成立了以“绿色和平”为名的环境保护组织。现在,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保护团体。他们在30个国家设立了43个办事机构,共有专职人员1200名。此外,他们还拥有4艘快艇、1架直升飞机、2个氦气飞艇、数百艘橡皮艇,以及一批最先进的通讯设施。  但是,绿色和平组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5年,停泊在新西兰奥克兰港反对法国在南太洋进行核试验的绿色和平组织旗舰“彩虹勇士号”被法国特工人员炸沉,一名绿色组织成员因此丧命。法国的举动反而激起了公众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同情,绿色和平组织因此名声大振。  1994年6月,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不顾舆论反对,要把高140米的废弃的海洋油井平台沉入大西洋海底。绿色和平组织的4名勇士横卧于即将葬身海底的平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海洋环境的清白。绿色和平组织的行动终于赢得了公众舆论和5个欧洲国家政府的支持,壳牌石油公司被迫放弃了就地销毁石油井架的念头。壳牌石油事件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绿色和平组织及其支持者。绿色和平组织的捐助者从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现在的310万人。1994年该组织的预算已达到1.45亿美元,可见其规模及活动能量之大。  在当今世界技术和市场朝着全球化演变的大趋势下,绿色和平组织也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目标。绿色和平组织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在各国的分支机构都有独立的政策委员会、区域性主任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宗旨是:反对一切核事物,无论是核武器或核能源;揭露污染、破坏空气或大气层的重大事件;保护所有生物物种;与“地球化学化趋势”作不懈的斗争。  绿色和平组织成立至今,舆论界对它毁誉参半。有些企业家尤其是工业企业家、政府官员,甚至其它环保组织把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视为为制造新闻而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的“罪犯”。但是,绿色和平组织的反对者也承认,该组织的一些活动对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绿色和平组织发起的反对商业化捕鲸,反对乱砍滥伐森林,反对放射性物质的堆放以及反对南极污染等运动,对《国际禁止商业捕鲸》等条约的诞生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0、1961年09月15日 中共中央批准试行《高教60条》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庐山工作会议上通过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60条》)。这个条例,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方针、任务和有关政策。指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应作适当的安排,但不宜过多;在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双百”方针;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等。?

21、1959年09月15日 美苏戴维营会议

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华盛顿100公里的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

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同艾森豪威尔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但会后仅七个月,就发生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苏联宣布取消对艾森豪威尔访苏的邀请,苏美关系趋于紧张,两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在戴维营会谈前夕的1959年6月,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9月9日,苏联塔斯社就中印边境争端发表声明,公开偏袒印度尼赫鲁政府,反对中国,作为赴美会谈的见面札。戴维营会谈刚刚结束,赫鲁晓夫就来到北京劝说中国“不要用武力去试探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22、1956年09月15日 中共“八大”提出当前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
邓小平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人。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反对官僚主义,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根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代表们步入会场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
23、1954年09月15日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毛泽东主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致开幕词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说:“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他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对宪法草案起草的根据、宪法草案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作了说明。   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建国5年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了各项工作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今后各项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报告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任务。   报告号召人人都要关心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用全力实现宪法所规定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等各项组织法,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陈云等10人为副总理。   会议决定设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并任命毛泽东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彭德怀兼任国防部部长。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台刘少奇在大会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24、1953年09月15日 联合国大会否决中国入会

1953年9月15日,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今天在联合国第八届大会召开之首日否决苏联所提准许中共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之议案。当苏联代表维辛斯基在联大会议开始不久,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要求大会加以讨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随即提出一个相反的提案,呼吁大会“在中共尚未表示结束其侵略及从事和平的真诚证据和意向”之前,延期考虑中国代表权的问题。杜勒斯并进一步主张联合国在年底以前,不讨论此一问题。美国的建议以44票对10票,2票弃权,获得大会通过。投反对票的包括苏联等五国及印度、印尼、南斯拉夫、挪威、与瑞典。随后苏联之提议遭大会35票对11票,11票弃权而被搁置。

25、1950年09月15日 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仁川附近多礁的海岸登陆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对被陷入重围的朝鲜南部发动攻势,在仁川大胆登陆,奇袭共军。

南朝鲜海军陆战队,在汉城港口城市仁川涉过海滩,而美军在不远的沃尔米岛登陆。这次进攻是麦克阿瑟将军的一次大冒险。当他的部队突破仁川防线并向汉城推进时,看来这次大冒险似乎是成功了。

在这次行动中,美军无一伤亡,但是,经历过上次战争中瓜达尔卡纳尔岛军事行动的人说,这次登陆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困难的一次。他们必须涉过布满地雷的泥泞的沼泽地,然后攀着用铝特制的梯子爬上峭壁。

当他们登上峭壁的时候,遭到北朝鲜人的零星抵抗。

两天的空袭和来自巡洋舰、驱逐舰上的炮击摧毁了共军的许多阵地。“B-29”飞机在汉城和仁川地区不停地轰炸。一些向南飞到光州连续轰炸共军阵地,还有一些向北直飞到北朝鲜的平壤进行轰炸。

在仁川出其不意登陆的同时,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地区也配合发起进攻。联合国军部队在汉城以南100英里的西海岸城市昆山登陆。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还在东海岸共产党后方的两个据点--浦项的东北方向和盈德登陆。三艘美国驱逐舰在战斗中受轻伤,北朝鲜则宣称它们已经沉没,美国对此予以否认。

登陆行动鼓舞了联合国军在其东南防线采取行动。麦克阿瑟司令部宣布:位于大丘以北10英里处有城墙包围的佳山,在陷入共军千里一周之后又被收复。

美国工兵在干燥的灌木丛中操纵火箭发射器

人员疲惫,道路泥泞,美军撤退通过永山村

26、1949年09月15日 阿登纳成为西德第一任总理

阿登纳

西德首相阿登纳1949年9月15日,德国的一位元老被选为新联邦共和国领导人。73岁的中立派议员和纳粹政权的批评家康拉德-阿登纳博士当选为总理。他似乎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阿登纳是通往魏玛共和国的德国光荣历史的桥梁。他也是一位能够领导德国人民在战后欧洲获得其地位的稳健的领导人。阿登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支持将莱茵兰变成一个独立的州,如今他已放弃了这个短暂的念头。在纳粹上台以前,阿登纳在德国的政治生涯一直是青云直上的,作为天主教中央党的成员,他被选为科隆市市长。1933年,希特勒解除了他的市长职务,并两次把他投进监狱。然而做为希特勒政权的反对派,阿登纳的声望却越来越高。他一直处在警察的监视之下,战后他创立了基督教民主联盟。

阿登纳将同自由主义者和教授西奥多-豪斯一起统治新的联邦共和国。豪斯当选为总统。

27、1944年09月15日 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9月4日,中共中央电示林伯渠、董必武等,鲜明地提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其方案为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召集各党各派各军各地方政府各民众团体代表,开国事会议,改组中央政府,废除一党政治,然后由新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贯彻抗战国策,实行反攻。”中共中央估计:“此项主张国民党目前绝难接受,但各小党派、地方实力派、国内外进步人士,甚至盟邦政府中开明人士会加赞成,这一主张应成为今后中国人民中的政治斗争目标,以反对国民党一党统治及其所欲包办的伪国民大会与伪宪。”  9月15日,国民党在参政会上公开允许国共双方就谈判问题进行报告。林伯渠就此公开提出了“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

28、1944年09月15日 美军突破防线攻入德国

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

1944年9月15日,战争终于在德国的土地上打响了。美国将军奥马尔-布雷德利率领的第一军团突破了亚琛以东的齐格菲防线,驻扎在位于莱茵河畔的离科隆郊外不到30英里之处。这就使美国步兵得以逼近德意志帝国的大本营--鲁尔工业区。

虽然这份捷报使其它报道相形见绌,但是南部的攻势进展也很顺利。乔治-S-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在过去的24小时内,击溃了在其右翼的南希-查姆斯和埃皮纳勒的军队。摩泽尔河畔的德国防线的根基已被摧毁。

29、1942年09月15日 周恩来总结中共统一战线经验教训

  1942年9月15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总结中共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育。周恩来认为:我党历来的统战方针是以国共合作为主,同地方实力派和小党派的合作为辅。武汉时期过于重视国共合作,“致完全冷落了各小党派及地方势力,且为国民党所吓住”。鉴于这一教训,重庆时期由于毛泽东确定的斗争三原则和革命的两面政策指导,在注意维护国共团结的情况下,努力于对国共以外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若干成绩。15日,毛泽东电示周恩来,指出:国内关系总是随国际关系为转移的,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发生于德苏协定、苏芬战争及英美反苏时期;第二次反共高潮发生于德苏协定继续存在,英、美、苏关系尚未好转 ,而轴心国则成立三国同盟时期。自苏德战争起,英、美、苏关系好转,今日国共两党间即没有大的冲突。我们目前的任务是促使两党谈判,促成具体解决问题。

30、1939年09月15日 苏军击败军诺门坎事件平息

1939年9月15日,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日苏冲突结束。今年5月,日军在中国边境诺门坎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苏武装挑衅。先由伪满洲国警备队向诺门坎地区驻守的蒙古骑兵队寻衅,随后日本关东军加入战斗,组建成第六集团军。苏联针对日军的武力威胁,成立了以朱可夫为司令的第一集团军和远东方面军以应敌。7月,日本关东军向苏、蒙军发起进攻,遭到围歼。8月29日,苏、蒙军由诺门坎前线发起总攻,击溃歼灭日军主力第二十三师团,日军第六集团军也损失近6万人。9月15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满、蒙冲突地带界线,由日、满和苏、蒙双方各派2人组成委员会勘定。

31、1938年09月15日 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教育家经亨颐逝世。

经亨颐(1877—1938)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因遭守旧势力排挤而离职。此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1923年又到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在本省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  经亨颐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所以当以陶冶人格为主。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法上,提倡“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成立学生自治机构。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反对那些“因循敷衍,全无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方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庸碍之辈。此外还力主活跃学术空气,丰富课余生活,注意多方面培养和陶冶学生人格。其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和“与时共进”的改革活动,使浙江省立一师、春晖中学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教育民主和管理有方著称省内外,为国家培养了宣中华、柔石、杨贤江、陈建功、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优秀人才。1938年9月15日病逝于上海。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松、竹、芭蕉、鸡冠》合景(图录于《中国现代名画汇刊》)。后人辑刊《颐渊篆刻诗书画集》、《爨宝子碑古诗集联》等。廖承志是他的女婿。

32、1936年09月15日 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

  1936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决议认为:“国民党南京政府有缩小以至结束其动摇地位,而转向参加抗日运动的可能”。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进攻,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已经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口号的必要。一旦民主共和国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区域即将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将选派代表参加国会。决议强调“要保障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不放弃对苏区及武装力量的领导。”这个决议改变了中共中央在“夺取宁夏战略计划”时提出的同东北军建立地区性国防政府,即西北国防政府的政策。

33、1935年09月15日 德意志血统和荣誉保护法公布

1920年,希特勒在纳粹党25点纲领中提出反犹主张。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的迫害成为国策。1933年4月禁止犹太人从事经商、医生和律师职业,并禁止犹太人在国家部门工作,1935年9月15日公布了《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亦称纽伦堡法,以保护德意志血统和荣誉为由,禁止犹太人与德意志或其同种血统的公民结婚和发生婚外关系,禁止犹太人升德国国旗或出示象征德国的颜色。在11月颁布的补充法令中还规定: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不得行使投票权,不得担任公职。

从1935到1938年,纳粹制订了一系列的反犹法令。1938年以后,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集体驱赶。1938年11月9日,戈培尔组织了一次大屠杀。被称为“全国砸玻璃窗之夜”。此日,犹太人的商店遭抢掠,教堂被捣毁,数十人被杀死,2万多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随后颁布的开业禁令扩大到所有犹太医生、律师、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禁止犹太人进公立学校和大学,以及许多公共场所,禁止购买汽车和其他贵重物品。许多犹太人逃离故土。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占领的地区继续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1941年秋开始实行“最后解决”,把犹太人从欧洲各地送往波兰的灭绝营,杀害了400万至600万人。

34、1932年09月15日 日本承认“满洲国”

  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 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1932年3月,伪满洲国在日本一手操纵下成立,其时正值国联派遣李顿调查团赴东北地区调查,日本政府未敢公开承认“满洲国”。随后日本政局也开始陷于动荡不安,5月犬养毅内阁倒台,一直到8月初,局势才逐渐安定。  9月13日,日本枢密院通过了《日满议定书》,并于9月15日签字,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对日本在“满洲国”领域内,根据以往日中两国的条约、协定,其他条款及公私契约所享有的一切权益,“满洲国”应予以承认。  (二)两国共同担负国防责任,日本有权在“满洲国”境内驻扎军队。  议定书除保留了3月10日的密约外,又增加新的密约,包括委托日本管理路权、矿权、国防、治安等,实质上等于用条约的形式确定“满洲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35、1931年09月15日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

1931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共产国际远东局鉴于王明将赴苏联,周恩来将去中央苏区,提议成立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王明推荐秦邦宪、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6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随后报共产国际批准。

36、1931年09月15日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组织者黄公略牺牲。

黄公略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江西吉安东固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参加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二纵队队长,同年冬,红五军主力开赴井冈山,留在湘鄂边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929年秋红五军主力回平江后,任红五军副军长,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

37、1929年09月15日 美国物理学家,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盖尔曼出生。

盖尔曼(Murry Gell-Mann, 1929-)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盖尔曼于1929年9月15日生于美国纽约,是一个归化了的东欧移民,盖尔曼常常对自己的家庭守口如瓶。他对自己的犹太出身讳莫如深,在维也纳有许多人叫格尔曼,但是没有一个人用盖尔曼这个夸张的名字,仿佛在故意模糊他的犹太祖先。   最初,电子、质子和中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所有物质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后来,在20世纪40-50年代,先在宇宙线事例中,后又在高能加速器中发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粒子。其中,有些粒子(介子)的质量大约为电子质量的1000倍;有些具有10-10秒的长寿命,与所期望的强相互作用的寿命10-23秒相比,显得很“奇异”。盖尔曼(右图)发现几乎所有的已知粒子都可被分成族或多重态,而这些多重态又显示出与挪威数学家李研究过的李群表示相对应的几何图样。当把这些几何规律应用于粒子物理学时,就出现了一种既能解释多重态中粒子的性质,又能预言新粒子存在的理论,这有点类似于门捷列夫在构造元素周期表时所取得的成功。大约在1961年,盖尔曼和以色列物理学家尼曼彼此独立地发展了这种新理论,盖尔曼将它称为八重法(依据佛教关于八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能免遭痛苦的劝说而命名)。按照称之为SU(3)群的数学结构,盖尔曼在定义了一个新量子数——奇异量子数S以后,将一些同位旋多重态组合成超多重态。1962年,盖尔曼据此预言存在质量为1532MeV和1679 MeV的粒子,1964年这两种粒子(分别称为S10和W-)均被发现了,这就突出了该理论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解释构成强子的组分粒子,盖尔曼在坂田模型和八重态方法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了“夸克模型”的设想。按照这种模型,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三种更为基本的粒子——“夸克” 组成的。“夸克”一词,取自乔埃斯在《菲内根的觉醒》中所说的:“为马克王呼叫三声夸克!”。利用夸克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重子的八重态、十重态以及介子的八重态。

38、1928年09月15日 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成为医药领域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是位小个子苏格兰人,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衬衫领子上常常系着蝶形领结。每个小学生都读过弗莱明的传奇故事——他在皮氏培养皿中发现青霉素霉菌;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同众多持怀疑态度的人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青霉素的发明成为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数十年后,严肃的历史学家们还在整理他的传奇故事。的确,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什么——对此他一无所知。后来是另外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从这个已被人遗忘的发现中挽救了有治疗效果的霉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弗莱明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卓有学识的细菌学家,在伦敦圣玛丽医院从事细菌学研究几乎就是他事业的全部。他两次在实验室里获得意外发现的故事已广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喷嚏;后来他注意到,在这个培养皿中,凡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在体液和身体组织中找到的一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他以为这可能就是获得有效天然抗菌剂的关键。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兴趣:试验表明,这种溶菌酶只对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1928年运气之神再次降临。在弗莱明外出休假的两个星期里,一只未经刷洗的废弃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神奇的霉菌。他又一次观察到这种霉菌的抗菌作用——细菌覆盖了器皿中没有沾染这种霉菌的所有部位。不过,这一次感染的细菌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感染源。经证实,这种霉菌液还能够阻碍其它多种病毒性细菌的生长。   青霉素(弗莱明在确认这种霉菌是一种青霉菌之后选定了这个名字)是否就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天然抗菌素?它是可敷在伤口上的有效杀菌剂吗?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这种抗菌素作用缓慢,且很难大量生产。他的热情也随之凉了下来。在他转向其它研究项目之前,他在192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上述发现,但当时这篇论文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弗莱明在论文中提到青霉素可能是一种抗菌素,仅此而已。他没有开展观察青霉素治疗效果的系统试验。他给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过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进行青霉素的毒性试验,但从未给患病的动物注射过。如果当时他做了这方面的试验,这种“神奇药物”很可能会提早10年问世。   在英美两国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关于弗莱明为创造一项医学奇迹而坚持不懈奋斗的传奇故事很快就诞生了。   媒体在科学史上几乎很少犯下如此严重的愚蠢错误。它们把弗莱明描述成发现青霉素的天才,而对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仅用几句话一带而过。但在弗莱明本人的演讲中,他总是把青霉素的诞生归功于弗洛里、钱恩和他的同事所作的研究。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并没有受舆论的蒙蔽而将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弗莱明一人。作为弗莱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钱恩与他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1955年逝世,终年74岁。持修正观点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们及时写出了关于青霉素发明过程的真实故事。然而,那些神话般的传说很难被人们忘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仍然记载着关于弗莱明传奇故事的大部分内容。 引起尿道炎的大肠杆菌,未经用药时的情形。与青毒素接触不久,细胞外壁开始隆起。再过一段时期,隆起部分越来越大,使细胞膜膨胀。细胞膜过分胀大发生破裂,细胞死亡。
39、1924年09月15日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40、1916年09月15日 坦克在“一战”中大显神威

坦克首次在战争中作为一个兵种使用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决战阶段。1915年,德军在东线取得了很大胜利,但并没有达到制服俄国的目的。1916年,德军调整部署,决定把重点放到西线。它打算首先击溃西线的主力法国,如果英、法失败了,俄国失去了西方财政和军事的支援,也必然失败。于是,西线的战斗空前激烈起来了。  1916年9月15日,英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正在法国索姆河畔的战场上进行炮战。忽然,从英军阵地里,出来一个像铁盒子似的庞然大物,横冲直撞向德军阵地卷来,仿佛什么也阻挡不住它。而且一边冲着,一边还“咚咚咚”地开着炮。德军连忙向它开炮,奇怪的是,这东西竟是刀枪不入,射上去的子弹却又弹了回来。德军傻了眼,一下子乱了阵,当然打了败仗。  这怪东西就是坦克。坦克是一种全面的武器,能攻击、防御和运动。它身上装着枪炮,能摧毁对方的阵地,为步兵开辟道路。它坚韧的装甲,能抵挡子弹和炮弹。它的速度很快,一小时能行驶70公里。坦克轮子外面有一副履带,好像穿了一双又宽又长的鞋子,增加了和地面接触的面积。所以,坦克很重,但它在又松又软的地上行驶也不会陷下去。  现在,人们已经制造出各种反坦克的武器,当然,坦克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改进。

41、1915年09月15日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创刊号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42、1915年09月15日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9月15日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陈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自第2卷(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自1919年1月第6卷改组编委会,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轮流编辑。在“五四”运动前后,以鼓吹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主义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1920年9月第8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出季刊,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迁广州出版。自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物,次年7月停刊。

43、1914年09月15日 兴登堡再次打败俄国人

被围困的俄国步兵在加利西亚一村小庄休息

1914年9月15日,在保尔-冯-兴登堡将军和埃里希-威廉-鲁登道夫将军指挥下的德国军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在马苏里亚恩湖战役中击退俄国军队的进军。俄军损失了12.5万士兵,150门火炮和大约半数的运输工具。但德军在这场血战中也并非没有伤亡,他们当中有4万人被伦南康普夫指挥的俄军打死。

尽管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是俄军无法战胜兴登堡的军纪严明的军队。这次战斗的观察家批评俄国指挥太差,缺乏有效的侦察和隐蔽手段以及联络失误,这一切都导致了俄国人打败仗。

这次胜利是德军在8月末的坦纳贝格战役中令人心悦诚服地取胜之后的又一次胜利。这一次,在这条靠近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战线上,兴登堡军队打败了由A-V-萨姆索诺夫将军率领的俄国第二集团军,使他们没有占领柯尼斯堡,10多万俄军被打死,500多门火炮被缴获。此外,失魂落魄的萨姆索诺夫无法承受这次失败的耻辱而自杀身亡。德国损失兵员总计有1万至1.5万之多。

坦纳贝格之战的胜利不仅提高了德军在这场欧洲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激发了德军的士气。另外,协约国对俄国的信心正在减弱。

很明显,兴登堡的指挥以及他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他的辉煌生涯开始于1866年普-奥战争期间,在1870-l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崭露头角。他在1878年奉命到总参谋部工作后到1911年退休前始终是一名强有力的、有影响的军官。于是,当上个月战争爆发时,兴登堡被召回,统帅德军保卫东普鲁士。他立即任命鲁登道夫为军队参谋长。

44、1909年09月15日 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谈家桢出生。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宁波的慈溪县慈城的一个邮务员家庭。1926年7月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0年8月被推荐至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汝祺教授。1932年2月回东吴大学执教。1934年9月至1937年7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及其助手杜布赞斯基。在美国工作期间,从事果蝇进化遗传学研究,利用当时研究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最新方法,分析了果蝇近缘种之间的染色体差异和染色体的遗传图,促进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形成。先后单独或与美,德等国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1937年8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51年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196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1983年任复旦大学顾问,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谈家桢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他还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身兼多种职务。主要有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会(1980)副会长。上海市自然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民盟八届主任委员。198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3年9月28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的以谈家桢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沪论证并通过了强伯勤教授、陈竺研究员申请的《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重大项目之后,宣布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2000年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 2008年11月1日早晨7时1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45、1894年09月15日 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出生。

1894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出生。

46、1894年09月15日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抗日将领左宝贵在平壤战死。

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城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长期寄居淮安河下(今楚州区河下),死后葬于淮安。左宝贵行伍出身。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背井离乡,摆摊补鞋。1856年,挈其两弟左宝贤、左宝清应募从军。一次战斗中,旗兵中炮死,他持其帜冲锋,战斗大胜,从此知名。1856年,隶江南大营,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5年,从僧格林沁前敌管带忠勇营讨伐捻军起义。1868年,补天津镇游击,留山东尽先补用。捻军失败,以功晋参将,并赏加副将衔。1872年,奉檄往热河朝阳剿办“马贼”,积功以副将尽先补用,并赏加总兵衔。1875年,率部从刑部尚书崇实赴奉、吉两省查办案件,诏以总兵记名简放,赐镪色巴图鲁勇号。自是以客军驻防奉天。1880年,奉命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翼长。因治军严肃,先后经崇厚等以“营务严肃、谋勇兼全”,将军庆裕、大学士李鸿章以“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军事,谋勇兼优”入奏,晋升为建武将军、记名提督,1889年授广东高州镇总兵,仍留驻奉天。1891年秋,因参加镇压热河朝阳金丹道教起义有功,赏穿黄马褂,并赏给头品顶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寿典,赏戴双眼花翎。   左宝贵“治军严肃,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他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捻军 和东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东荒教民起义。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他在练军讲武之暇,常“轻裘缓带,亲临学校对学生进行考课,温文尔雅有儒士之风”,至今当地传为佳话。 ?   左宝贵左宝贵参与修筑了山海关到东北的关外铁路,开办过古山子、热水、金厂、沟梁、格力各等多处金矿,并利用机器开采矿石。他在所部长期驻扎的营口海神庙、沈阳练军公所、南北寺设立义学多处,亲自为学校物色教师,筹措薪膏,常轻裘缓带前至学校考其课程。又设置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育婴堂、牛痘局等慈善卫生机构。沈阳县治四周的津梁道路,左宝贵亦多捐资葺修,并多次为故里捐资建桥、办学、整修清真寺,故深受民众爱戴。

47、1890年09月15日 英国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  很多人喜欢读侦探故事,因为它们都是些难解之谜。侦探在书末才会把凶手的名字公布于众,在此之前我们是否能猜出凶手的名字呢?  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侦探故事世界闻名。她一共写过70多本书,销售量达千万册。她笔下的侦探——一个是身材矮胖,留着黑色胡子的比利时人赫尔克里·波洛,一个是身材矮小,却十分可爱的老太太马普尔。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她以85岁的高龄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安葬在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尔瓦·米勒,母亲是英国人克拉丽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个孩子,有1个姐姐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和1个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局限于侦探小说。她的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1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1部),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过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是一位想做飞行员的军官(离异);第2任丈夫是马克斯·马洛温,他是一名考古学家。她同第一任丈夫有过1个女儿罗莎琳德·克里斯蒂。在结婚之前,她曾与一位名为雷吉·卢西的军官恋爱过但因为去了香港,所以两人并未结婚。

48、1857年09月15日 第27任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出生。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美国第27位总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3日)   出生:1857年9月15日,辛辛那提,俄亥俄州  死于:1930年3月8日,华盛顿特区   父亲:阿方索·塔夫脱  母亲:路易莎·玛莉亚·托里·塔夫脱  夫人:海伦·赫伦(1861-1943),于1886年6月19日结婚  孩子:罗伯特·阿尔方索·塔夫脱(1889-1953);   海伦·赫容·塔夫脱·曼宁(1891-1987);   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 (1897-1983)   宗教:唯一神教派  教育:毕业于耶鲁学院(1878) ;   辛辛那提法律学校(1880)   职业:律师,官员  身高:183cm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俄亥俄高级法院法官,1887-90   美国副司法部长,1890-92   美国巡回法庭法官,1892-1900   菲律宾总督,1901-04  陆军部长,(在T.罗斯福总统下)1904-08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1921-30   总统年薪: 75,000美元/年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豪门家庭,是阿方索·塔夫脱与路易斯·托里的独生子。他的继母还有二子一女。父亲在格兰特总统任期内曾任陆军部长和司法部长。塔夫脱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在俄亥俄州当律师。塔夫脱于1886年与海伦·赫伦结婚。海伦的父亲是位法官。他们生有二子一女。塔夫脱入主白宫后仅两个月,海伦中了风,从此,她只能适度参加接待活动。1911年6月19日,塔夫脱夫妇在白宫举行了盛大的银婚纪念庆祝会,各届名流有8000人出席。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一夫人,她在华盛顿潮湿的盆地安排种植了3000株20个品种的日本樱花树。  塔夫脱于1887年任州高法院法官。1890—1892年任司法部副部长。1901年任菲律宾总督。塔夫脱非常同情那些菲律宾人,他改进经济制度,建造道路和学校,并且让人们参与政府管理。 1904年任陆军部长。1908年,在罗斯福的支持下,获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在竞选中获胜。执政后,在人民的压力下,声称要继续开展“反托拉斯战”。但他主要代表洛克菲勒财团的利益,借此打击摩根财团;并且不久就采取了对垄断企业大开方便之门的“自由放任”政策。塔夫脱政府于1 9 0 9 年通过《佩恩—奥尔德里奇法案》,规定了美国建国以来的最高关税率,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对外政策方面,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向外输出剩余资本,进行经济渗透,干涉别国内政。加强侵略拉美国家。他的政策引起广泛的不满,连罗斯福也批评他。在1912年竞选连任总统遭到失败,输给了新泽西州州长伍德罗·威尔逊。   他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卸任后去耶鲁大学执教,任法学教授、律师协会主席。沃伦·哈定当总统后,塔夫脱被任命为美国首席大法官。1930年从法官职位上退休,一年后因病逝世。  塔夫脱的很多家庭成员也参加了政治。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当过参议员。他的重孙子是现在的俄亥俄州的州长。

49、1736年09月15日 法国天文学家巴伊出生。

(1736.9.15,法国 巴黎∼1793.11.12,巴黎)   法国天文学家,因计算哈雷彗星轨道(1759)和研究当时已知的木星四颗卫星而闻名,他还是一位参与当时革命活动的政治家。巴伊从1759年起研究哈雷彗星,一年後建造了一座天文台,以观测木星的卫星。1763年被选入科学院。他的主要著作包括1766年出版的《木卫理论论文集》和1771年出版的《论木卫光度的不规则性》。   法国革命使他的研究中断。他作为巴黎的代表被选进国民议会,1789年5月5日被选为第三等级代表的主席,并於6月20日领导了著名「网球场宣誓」。1789年7月15日任巴黎首任市长,1790年8月再次当选为市长,但威信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他下令让国家卫队驱散暴乱群众,导致发生1791年7月17日的马斯场(Champ de Mars)屠杀事件以後更是如此。   1791年11月16日巴伊退休,1792年7月去南特(Nantes),写成《革命目击者回忆录》一书,书中记载他一生政治生涯中一些不平凡经历的片断。1793年,他去默伦(Melun)会见他的朋友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时被捕,11月10日押送巴黎革命法庭受审,随後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