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8年10月15日 台塑集团领袖王永庆逝世

王永庆

王永庆(1916.1-2008.10)祖籍 中国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人(长坑乡原名金田乡,《长坑王氏族谱》有包括王永庆在内的多名台湾名人的祖籍,并注明何时迁往何地)。1916年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新店直潭,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辛。15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 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2、2008年10月15日 世界洗手日

儿基会规定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作为世界洗手日。

首个世界洗手日:2008年10月15日。

全球平均每天约有5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与腹泻相关的疾病,而只要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这些儿童中的一半就会得救。

经常用肥皂洗手是降低腹泻死亡率以及霍乱和肺炎患病风险的最有效和最廉价方法。 儿基会强调说,发展中国家养成洗手习惯的儿童比例不超过34%,有些国家儿童根本没有洗手习惯。在首个世界洗手日,全球60多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发起培养儿童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行动。

3、2007年10月15日 党的十七大在京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 吴邦国主持大会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吴邦国主持大会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会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气氛隆重而热烈。

  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大会由吴邦国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时,在军乐团雄壮的乐曲声中,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体同志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吴邦国宣布,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今天实到2237人。他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胡锦涛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胡锦涛在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后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胡锦涛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胡锦涛最后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报告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4、2006年10月15日 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举行

  2006年10月15日—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举行。15日,温家宝在开幕式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5、2004年10月15日 华梵大学创办人释晓云法师逝世

释晓云

晓云法师  释晓云法师(1912年-2004年10月15日),广东南海人,俗名游云山,字青峰。

人生经历

释晓云法师毕业于香港丽精美术学院及南中美术研究所,早年从事文学美术研究,继而师事岭南画祖高剑父先生,有“岭南女画杰”之雅誉,民国24年创办“文风韵苑”。对日抗战期间于四川皈依昌圆老和尚,后负笈印度游学四年,研究古印度文化及印度艺术,并任泰戈尔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昼艺术。民国47年,依止天台宗第44代祖师倓虚大师出家,自此更由禅而钻研潜修天台教观与止观。

民国56年,应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之聘任,主讲于哲学与艺术两研究所,为永久教授,同时并任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之职,期间创办莲华学佛园、华梵佛学研究所。

民国79年于台北县石碇乡大仑山创办华梵工学院,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所佛教界创办之社会大学;

民国82年华梵工学院更名为华梵人文科技大学,招收首届“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研究生和“中国文学系”学生,将人文与科技融合一炉;

民国86年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升格改制为华梵大学,学校理念为“觉之教育”,并以“人文与科技融汇,慈悲与智慧相生”为创校宗旨,“德智能仁”为校训。

释晓云法师于民国93年10月15日圆寂。

评价及成就

释晓云法师是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也是中外驰名之般若禅行者;思想融合中国儒佛文化之内涵,著作等身。法师亦发愿终身不建寺院,不任住持,矢志为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奉献心力,精研“觉之教育”,为佛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创造人间净土以为终身志业之禅行者。民国86年底,荣获行政院颁赠我国公民最高荣誉之国家文化奖,显扬其人格事功之最佳典范。

6、2000年10月15日 朱镕基听取南水北调工程的意见

南水北调东线位置图

  200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和各方面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意见。朱镕基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朱镕基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座谈会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董事长屠由瑞、国家计委副主任刘江就南水北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汇报。他们全面汇报了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研论证和工程实施意见。据汇报,南水北调工程包括西线、中线、东线三个调水方案,汇报对这三个调水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他们一致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应尽快开工建设,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建设原则、实施步骤,以及需要注意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7、1998年10月15日 天安门广场万人表演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表演场面壮观。

1998年10月15日,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太极拳爱好者汇聚于此,举行规模空前的太极拳表演,以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0周年和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  秋高气爽,惠风和畅。天安门广场上,以98人为一排的“太极杯”万人太极拳演练阵容面南展开。9时整,响彻云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旋律拉开了大会的帷幕。中国武协主席李杰在会上发表讲话说:“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为日本友人题写了‘太极拳好’,这一重要题词不仅是对中国武术的褒奖,也是对全世界武术界的巨大鼓舞。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中华武术已经遍布全世界,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拥有77个会员,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相继成立了武术联合会。武术已具备了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资格。”  随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宣布表演开始,一直静如止水的演练者们和着太极旋律,由静而动,开始演练24式太极拳。演练阵容由西向东匀速前进,又由东向西柔缓运动,似行云悠悠,如流水绵长。接着,7个方队开始表演体现太极拳攻防含义的太极推手及当今流传较广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太极拳和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创编的42式太极拳。  太极拳各式练法,可溯源至16世纪河南温县陈家沟传习的陈氏拳械。在18世纪问世的《太极拳谱》中,出现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练拳宗旨。太极拳已被列为中国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各式太极拳表演结束后,24式太极拳乐曲再次响起。万人演练方阵静极而动,翩翩起舞,随乐曲流动、转旋。稳健的动作,体现了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整齐的阵容,展现了演练者的和谐精神。  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的太极拳爱好者主要来自北京市,其中还有外国驻华使节和留学生的代表。此外,杨式太极拳创编人杨露禅故乡的传人和美国、韩国、澳门的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也专程赶来,参加这次演练。

8、1997年10月15日 华裔学者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

1997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法国人克洛德·科昂—塔努吉和美国人威廉·菲利普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朱棣文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之后第5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学者。 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在室温下,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速度在运动,当温度下降时其速度会随之降低,但即使达到零下270摄氏度的低温时,其运动速度仍达到每小时400公里,只有在绝对零度(称为凯氏温度,即273摄氏度)状态下,速度才会大大下降,如达到1微凯(即百万分之一凯氏温度)时,速度降为每秒钟25厘米。上述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用激光束将空气温度冷却到微凯程度,使得对单个原子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精确的研究成为可能。他们的成果大大地拓展了人们对辐射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他们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人们对低温状态下空气的量子物理特性加深了理解。 他们的新方法还将有助于制造出精确的原子钟,以应用于太空导航、精确定位等领域,还将有助于设计出原子干涉仪来精确地测量万有引力,另外还可因此制造出原子激光束,将来可以此来制造非常微小的电子元件。公报还说,是朱棣文在1985年首先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他的发现对物理学理论是个重大突破。后两人又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朱棣文运用的方法,使冷却温度进一步降低,甚至使温度降到了0·18微凯,并从一维变成了多维。 朱棣文1948年2月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父母祖籍分别为江苏太仓和天津,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1970年朱棣文毕业于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获得物理和数学双科学士。1976年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3年任贝尔实验室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转至斯坦福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1990年起任物理系主任。199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9、1994年10月15日 海地流亡总统阿里斯蒂德重新执政。

海地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复职

1994年10月15日,结束了1111天流亡生活,海地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今天早上乘飞机离开美国回国。

42岁的阿里斯蒂德是海地1804年独立后的第一位民选总统,但他仅执政7个多月就被海地武装部队司令塞德拉斯发动政变赶下台,并被逐出国门流亡至今。

上午8时45分,阿里斯蒂德总统一行及以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在马里兰州的安德鲁兹空军机场。阿里斯蒂德总统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对美国及有关国家对海地恢复民主的支持表示感谢。克里斯托弗发表讲话说,阿里斯蒂德总统返国标志着海地的民主得到恢复,表示美国将继续信守自己的许诺,并将和国际社会一道为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克里斯托弗与阿里斯蒂德同机前往太子港。同机前往海地的美国代表团包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9时许,阿里斯蒂德总统乘坐的飞机起飞,向海地方向飞去。4小时后,他将抵达太子港,然后由直升机送往总统府。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们准备隆重欢迎阿里斯蒂德。

但是,海地局势并不安定,暴力流血事件不断发生。为安全起见,在海地的美国军队今天加强了治安保卫。由于担心阿里斯蒂德回国后的安全,美国国务院已与一家由退役的美国保安人员组成的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3个月的合同。根据这项总额为85万美元合同,该公司将派遣有经验的专业保安人员协助海地保安部队保证阿里斯蒂德的安全。

克林顿总统为阿里斯蒂德举行了送别仪式,并签署行政命令,取消美国对海地实行的所有经济贸易制裁。克林顿称阿里斯蒂德回国将给海地带来第二次民主机会。阿里斯蒂德再次保证回国后要实行民族和解,不搞打击报复。

海地军方首领塞德拉斯将军(右)与1994年被任 命为临时总统的海地最高法院院长埃米尔-纳圣

10、1993年10月15日 世界最长光缆纵贯神州。

1993年10月15日,纵贯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到广州,并向南、向西延伸到海口、南宁、途经八省市、22个地市,总长4700公里的光缆通信干线今日在京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光缆干线。该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可提供长途电路10.5万余条。

京汉广沿线地处我国通信的“脊椎”部位。过去,这一地区间通信主要通过八十年代建成的中同轴电缆模拟载波系统和改造后的微波通信系统沟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沿线通信供需矛盾日见突出,长途电话接通率不足10%。为缓解这一矛盾,邮电部和地方共投资3.12亿元建设了这条长达3074公里的京汉广光缆干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生产、建设的、全部国产化的光缆一级干线。工程首次采用了由邮电部武汉研究院研制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一代四次群传输系统,比国外同类系统容量扩大了62.5%;可提供长途电路9.8万条。广邕光缆干线长804公里,广琼光缆干线长858公里,可分别提供电路12240条和18840条。

这一通信干线的建成投产可极大地缀解通信紧张状况,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1、1993年10月15日 南非判处暗杀哈尼主犯死刑。

1993年10月15日,约翰内斯堡市地方高等法院今天判处4月10日暗杀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哈尼的凶手、波兰移民瓦卢斯和主谋、白人保守党主席的顾问刘易斯死刑。

法官艾洛夫宣判以后,旁听席的观众立即涌向法院门外向等候在那里的数以千计的群众通报了这一消息。人们奔走相告,这一深得民心的判决消息很快传遍了约翰内斯堡市城区的每一角落。非洲人国民大会和南非共产党的支持者们走上街头并高唱歌曲。

宣判以后,南非共产党和非国大均发表声明,对暗杀哈尼的另一名策划者刘易斯的妻子嘉耶宣布无罪释放表示不满,并要求将她立即驱逐出境。

12、1993年10月15日 曼德拉、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该委员会在奥斯陆宣布授奖决定时说,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曼德拉是南非著名黑人领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黑人解放事业,1991年当选为非国大主席。德克勒克是南非国民党领袖,1989年9月当选为南非总统。

13、1991年10月15日 美国黑人大法官任命案风波结束。

1991年10月15日,美国参议院以52对48票的多数通过黑人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担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从而结束了最近爆发的一场震撼华盛顿、席卷全美国的“政治风暴”。

这场风波源于国会山。10月8日,参议院原定对托马斯的任命进行投票表决,如获通过,托马斯便可走马上任。但就在这紧要关头,托马斯的前女助手指控他10年前对她进行“性骚扰”的事突然泄露出来,迫使参院推迟表决,以查清原委。

本来,在参院司法委员会举行托马斯任命听证会期间,这位前女助手、现任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法律教授的阿妮塔-希尔就提出了这一指控,联邦调查局也作过调查,但希尔与托马斯各执一词,事情无法作出结论。后来据说参院内反对这项任命的个别议员的助手把调查报告捅给了一家自由派报纸,经其他报纸和电视广为传播,立即成为热门“政治新闻”,闹出这场风波。

为此,参院司法委员会从10月11日至13日接连几天,“破例”再次举行听证会,让希尔、托马斯以及双方的支持者出席作证,委员会内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议员也唇枪舌剑。美国四大电视网整日现场转播,各主要报纸一天几个版面详尽报道,形成了近年来罕见的政治性“风暴”。然而,这一事件虽然喧闹一时,结果“查无确证”,索然收场。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虽已过去,但酿成这一风暴的政治、社会和党派之争的广泛背景却耐人寻味。

托马斯是位受过高等教育、持保守派观点的黑人法官。早在几个月前,布什总统提名他接替自由派黑人大法官马歇尔空缺时,他的提名就在政界和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中引起激烈争议。在美国,诸如“堕胎”、“民权”等问题是各种利益集团争论不休的敏感社会问题,也是两党之争的重要领域。因此,托马斯在这些方面的保守立场自然也使他成为争执的焦点,反对者极力想挫败对他的任命。当9月参院司法委员会举行任命听证时,两党就因为争执不下,结果,委员会以7票对7票的僵局未能达成推荐任命的意见,而把任命案送交参院全体会议去一决胜负。据称,在参院中,除41名共和党议员赞成外,还有13名民主党议员赞成总统提名,任命似成定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指控托马斯“性骚扰”的内部调查被人公布于众,一时间又使托马斯的任命案岌岌可危。

所谓“性骚扰”,在美国是指在工作场所,部属受到上司的非礼侵扰。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调查,此类事例在美国颇为普遍,大约有38%的职业妇女不同程度地有这种经历,因而也是当前美国社会的敏感问题之一。

美国报纸认为,不管希尔女士提出指控的过程如何,也不去追究联邦调查局的报告如何泄露给报纸,这场风暴的矛头所向是不言而喻的。托马斯在作证时就称,这是某些人和某些利益集团联合起来对他进行的“人格毁损”。不仅如此,耶鲁大学一位法律教授在目睹听证过程的弊端后发表文章指出,现在的问题在于这种听证过程“已经变得荒唐”,已经达到这么一个地步,即“任何被提名人都不得有任何过错”,否则都可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14、1990年10月15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红学家俞平伯逝世

俞平伯

1990年10月15日,俞平伯在北京病逝。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1900年1月8日生于浙江德清。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起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五四”期间俞平伯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22年与朱自清、叶圣陶等创办“五四”以来最早的新诗刊物《诗》月刊。主要诗作有《冬夜》、《西还》,散文集《杂拌儿》、《古槐梦遇》、《燕知草》等。

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辨》(后再版改名《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5、1986年10月15日 华裔学者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1986年10月15日,李远哲博士荣获该年诺贝尔化学奖,为炎黄子孙增添了光彩和荣誉,美国华人引以自豪。 李远哲是继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奖金的原籍为台湾省的科学家。 1936年,李远哲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父亲李泽藩是一位八十高龄的台湾老画家。李远哲在台湾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62年来美国深造,就读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968年至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化学系教授。1974年起,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教授,并任劳伦斯伯克莱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员。1974年加入美国籍。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次李远哲获奖,是由于他对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对了解化学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突破,为化学动力学开辟了新领域。分子束是一门新学问,近二十年来才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是李远哲攻读博士学位后,与这次同时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指导教授赫希巴赫共同研究创造的。过去十多年来,李远哲又不断改进这项创新技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他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交叉仪器”能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阶段过程。目前,分子束已在工业上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开发超大型集成电路时,借用分子束的技术,把极高纯度的半导体性原子积存在电脑板上。 李远哲获诺贝尔奖金的消息传出后,他本人和华人学术界,以及他任教的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师生都很兴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赞扬他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李远哲15日下午在旧金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他获奖表示“兴奋、惊讶、意外”。 柏克莱加州大学15日宣布,李远哲教授是该校创建以来的第十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校长海曼发表声明,表彰他为该校增添了荣誉。该校的三百名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他举行了庆祝会。 李远哲对推动海峡两岸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除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还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设计、安装一部分子束碰撞仪器,预定年底完成。十多年来,他一直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帮助科大化学系开展起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授予他荣誉教授头衔。他还指导大连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建立了三套分子束装置。

16、1985年10月15日 北大西洋大会有条件地认可美“星球大战”计划

1985年10月15日,北大西洋议员大会第三十一届年会的代表今天在此间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表示有条件的认可。 会议通过的一项议案强调,参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任何北约国家必须“完全遵照”1972年制定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条款进行。美国再次向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保证,里根的“战略防御”计划仅仅是一项研究计划,它将按照 1972年美苏间谈判制定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进行实施。 会议期间,许多西欧国家参加会议的代表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加速军备竞赛表示担心。他们严正指出,苏美的战略防御武器都是令人厌恶的。 北大西洋议员大会主席帕特里克·沃克14日警告美必须注意,发展战略防御武器应兼顾到北美和西欧国家的安全。北大西洋议员大会第三十一届年会是10月10日在旧金山市开始举行的,大会在通过了《战略防御与大西洋联盟》议案之后于15日闭幕。

17、1984年10月15日 美籍华人作家江南遇害身亡

江南

1984年10月15日,著名华裔美籍作家江南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寓所遇刺身亡。

江南真名刘宜良,是江苏省靖江人,幼年在家乡读完初中,便只身离开大陆到台湾,先在蒋经国主持的“国防部”政治干部训练班和政治干部学校受训,后在台北市师范大学英语系读书。毕业后,他任《台湾日报》记者。1967年他以该报驻美特派员身份赴美,曾为《台湾日报》撰写过不少报道。刘先生酷爱写作,作品多涉及台湾政界人物。他在美利坚大学进修期间,曾搜集大量材料,准备以蒋经国生平和政治思想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后来由于申请奖学金未果,没能如愿以偿。以后,他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蒋经国传》。1983年在美国加州《论坛报》上连载。这本书从蒋氏童年写起,一直写到蒋氏去台湾的经历,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都经过实地调查,严格考证,一些重要史料都注明出处。该书由于历史感强,内容丰富,笔锋锐利,在美国、香港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尽管台湾当局严禁此书传入,但该书在台湾读书人中早已广泛流传。

《蒋经国传》一书在海内外的影响,使台湾当局深感震惊。台湾曾对美国《论坛报》施加压力,又托人向刘先生用重金收买版权,均遭拒绝。

刘宜良先生除著有《蒋经国传》外,还完成了《龙云传》前半部分,而《王升浮沉录》因写出台湾政界很多内幕消息,且富有趣味性,也有广泛影响。刘先生遇害前正在撰写《吴国桢传》。

刘先生为人正直,笔力千钧,嫉恶如仇,不平则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这个世界,要骂的事骂不完,此地《时代报》有一专栏,我每天都写,很多人为之光火。”刘先生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关心中国统一大业,就是这样一位富于正义感的作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恐怖分子暗害了。

18、1984年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

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该会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72个,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记念日称为“白手杖节”。

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的关怀。

19、1965年10月15日 日本民主党议员,曾经职业为钟点工,奇迹般的当选为国会议员的矶谷香代子出生。

矶谷香代子

  43岁的矶谷香代子是日本不久前当选的国会议员。据日本媒体披露她在当选之前是一个毫无任何当选思想准备的普通的钟点工,而且是被人拉来参加竞选的。这名钟点女工的新闻已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谈资。 人物经历  不久前当选国会议员的43岁的矶谷香代子是个普通的钟点工,而且毫无当选的思想准备。她此前被人拉来凑数,参加竞选,不料歪打正着选上了。这个新闻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谈资,人们好奇国会召开后,她将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  矶谷香代子最终当选确有歪打正着的意味,但通过了解她的个人生活背景和竞选口号却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原因。矶谷香代子只做过一年的正式职工。为了照顾生病的父母,一直没有找正式的工作,只是做些钟点工和临时工,现在仍然必须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帮朋友处理数据,获得不高的收入。她的这一生活背景正是眼下许多失业选民们的写照,能够获得众人的认可和共鸣。  其次,尽管她只在街头演说了两次,但她演说的内容——一般人走向国会,都与她这个“一般人”这一普通却亲民的特点有关。当然,她的父亲和母亲在不久前相继去世了,目前只身一人,没有亲人、没有家庭,这也为她赢得了许多同情分。 当选过程  临选前凑人数竟当选  据日本媒体披露,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在公布候选人前的8月15日早上,苦于缺乏比例选区候选人,联系到名古屋的参议员谷冈郁子,希望她推荐人选,条件是不需要辞工作,能够马上投入到选战之中。  [1]在谷冈参议员的朋友中,只有矶谷香代子符合条件,于是她推荐了矶谷香代子。在本次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之前,现年43岁的矶谷香代子只是一个普通的钟点工,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在报名登记之后,当时她排在名古屋东海地区候选人中的最末位,即第41位,没有任何人想到她会最后当选。而糊里糊涂当上了民主党的候选人之后,她只在选举期间到街头演说过2次。说的是“普通人走向国会”这一符合她身份的主题。  在8月30日的选举中,民主党势如破竹,一举夺得了308个议席,其中就包括矶谷香代子的席位。31日凌晨2点,当她接到当选的通知时,她苦笑着说:“真没想到竟然轮到我了。” 议员生活  买了套裙就上任  9月16日,日本新国会将召开,这意味着曾经身为的钟点工矶谷香代子将告别以往的日子,开始自己陌生而崭新的议员生活。  9月3日,她到名古屋车站附近的商店准备买一套西装套裙用于国会开会时穿,结果她转了1个多小时后终于花4.6万日元购买了一套西服套装套裙。顿时有10多家媒体闻讯而至,对她零距离般贴身采访。她大大方方地对记者们说虽然有些贵,但还没超出自己的预算。对于新的议员生活,她说,感觉自己已向国会迈进了半步,首先是学习,虽然对未来感到有些不安,但将会努力反映民众的声音,替选民们说话。看来,初登场的矶谷香代子正在为崭新的议员生活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当选原因  日本媒体评价,在选举前推荐候补时,由于人选不够,有些人甚至没有政治经验,也被朋友拉来参选。钟点工的当选确有歪打正着的意味,但通过了解她的个人生活背景和竞选口号更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原因。  首先,矶谷香代子只做过一年的正式职工。为了照顾生病的父母,她靠做些临工以获得不高的收入。她的这一生活背景正是眼下许多失业选民的写照,能够获得众人的认可和共鸣。其次,尽管她只在街头演说了两次,但她演说的内容———普通人走向国会,都有着亲民的特点。因此,她的当选有歪打正着的成分,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日本选民“变革”心切所致。

20、1964年10月15日 威尔逊任英国首相。

哈罗德-威尔逊

1964年10月18日,英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工党以微弱的多数击败连续执政13年的保守党而上台执政。

保守党政府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已向女王提出辞呈,女王召见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任命他为工党政府首相。

威尔逊今晚任命了一些重要的内阁大臣,其中包括首席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财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汉和下院领袖赫伯特-鲍登。

本次大选结果是:在下议院630个议席中,工党获得317席,保守党获得303席,小党派自由党9席。工党比保守党多得14席,而在全部议席中只有5席的多数。另有1席尚待统计。

在这次大选中,工党经过激烈竞争,从保守党手中夺得61个议席,保守党获得的选票比1959年减少5.8%,降到43.5%,这是1945年以来英国各党在大选中失票最多一次。

一家英国报纸说:“工党险险取胜,不是由于这个党的领导人作为,也不是由于他们政策,而是由于人们对保守党大资产阶级执政13年的反应。”

威尔逊新政府是英国历史上第五次工党政府。工党在1945年大选中利用保守党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曾以压倒多数取得胜利组成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但是在1950年大选中,工党只获得6席的微弱多数,当时的艾德礼政府只维持了20个月,接着在1951年举行了另一次大选,保守党重新上台。

威尔逊发表简短的电视谈话承认,工党只获得“微小的多数”,但是他声称“这不会影响我们执政的能力”。他还说,他的政府将首先研究严重的经济问题。

《泰晤士报》指出:“(工党政府)维持在下院的薄得象纸一样的多数太费力了,不管怎样,工党岌岌可危的地位容易受补缺选举的浸蚀。”

威尔逊出生于1916年3月。父亲是个药剂师。1937年从牛津大学的耶稣学院毕业,旋任该校的经济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转入政界。他曾在英国战时内阁任秘书厅经济助理和燃料动力部经济统计司司长,1945年当选下院议员。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他在1947年到1951年期间,在艾德礼工党内阁中任贸易大臣。1951年4月,由于工党的党内分歧,威尔逊退出了工党内阁。

从1956年起,威尔逊在工党的影子内阁中历任经济事务发言人、外交事务发言人和工党主席等职务。1960年和1962年,他两度和盖茨克尔、布朗争夺工党正副领袖,均告失败。盖茨克尔逝世后,1963年2月,他终于击败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领袖和议会党团领袖。此外,威尔逊还任社会党国际的副主席。

威尔逊担任工党领袖期间,继续执行了工党一贯的外交和内政的政策。他曾经一再声言,要“同美国保持牢固的关系”,以至于“在外交政策的某些方面,工党的态度或许更接近美国的看法”。他几次提出了一些具体计划,鼓吹西方谋求与苏联的“真正合作”。他要求放弃英国的“独立核力量”,而扩充英国的常规军备,来为北大西洋集团的“防务”作出“贡献”。

他还赞成建立美国倡议的“联合国警察部队”,以便镇压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

在国内问题上,威尔逊着重宣扬了英国工党这次的竞选纲领,提出意味着进一步装备和加强大垄断企业的“现代化”口号,宣布只在钢铁工业和供水事业方面实行“国有化”,鼓吹通过“计划”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以工业扩张率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实际上就是“限制工资”政策,同时又在房屋、教育、就业、物价等方面提出许多诺言。

威尔逊在1964年10月-1970年6月和1974年3月-1976年3月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被授予终身贵族,1995年5月24日在伦敦逝世。

英国工党1900年以“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名义成立,1906年改名工党。60年来,只执政9年多,这就是:1924年1月至同年11月和1929年6月至1931年10月的两届麦克唐纳政府;1945年7月至1951年9月的艾德礼政府。在艾德礼政府期间,对内把某些企业“国有化”,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同时冻结工资,降低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政策方面,工党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在1949年参加了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在1950年参加了侵朝战争。在此期间,工党政府还实行武装干涉希腊,并对马来亚和其他殖民地进行了血腥镇压。

1970年6月英国大选,保守党胜出,威尔逊辞职,工党退为在野党。

21、1964年10月15日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出生。

马云

  IT业的领军人,企业家,演讲家  姓名:马云   英文姓名:Jack ma  性别: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15日(农历9月10日)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祖籍:浙江嵊州谷来镇,后父母移居杭州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获外语学士学位。  供职机构:阿里巴巴集团  职务: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执行董事、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  马云在1988年在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此后任教在杭州电子工业大学(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了网站“中国的黄页”。1997年,加入了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的讲师;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至今创立阿里巴巴集团,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  2003年 创立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当时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评委,还用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为千百万创业者提供平台。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槛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  2008年 阿里妈妈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2008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和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任董事会董事长。  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  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  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奖。  2008年3月,马云先生获选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2008年度全球30位最佳运行长(CEO)。  2008年7月,马云先生获得日本第十届企业家大奖。该奖项过去只颁发给日本国内的企业家。  2008年9月,马云先生获选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5位互联网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马云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继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此服务依托世界级的网上贸易社区,顺应国际采购商网上商务运作的趋势,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商品供应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目前加盟企业近3000家,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 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马云阿里巴巴 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B2B)公司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马云先生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办人,自一九九九年成立以来一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马云先生负责阿里巴巴集团及本公司的整体策略及方针。  马云先生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于一九九五年成立中国首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马云先生领导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辖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的资讯科技公司。  马云先生目前担任软银集团董事。马云先生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 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  马先生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获英语学士学位。

22、1963年10月15日 艾哈德当选西德总理。

路德维格-艾哈德

1963年10月15日,路德维格-艾哈德,由于他为战后西德的经济复兴做出了辉煌的成绩,受到许多西德人的信赖,今天被选为首相。康拉德-阿登纳当了14年的政府领袖以后已退休。他在希特勒统治时期是积极反纳粹战士,战后又是热心反共能手。当他向下议院做最后一次讲话时,再一次警告东西方和睦友好的危险性。最近几年,阿登纳的顽固反共路线已变得不得人心。为了接替他的职位而形成政治上的角逐,使基督教民主党分裂。该党最后决定要在艾哈德领导下团结起来。

23、1961年10月15日 周恩来参加苏共22大,阐明我党立场。

毛泽东、刘少奇到机场迎接参加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回来的周恩来

  1961年10月15—24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大会公开指责未被邀请参加大会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并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于19日向大会致词,严肃指出,1957年和1960年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57年宣言和1960年声明,是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共同行动的纲领。宣言和声明指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是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保证。维护这种伟大的团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在讲话中还强调指出,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该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一个兄弟党进行不公平的片面的指责,是无助于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把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态度。这种态度,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有争执和分歧的兄弟党,将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互相尊重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团结起来。

24、1957年10月15日 中央制定“右派”分子的划分标准。

1957年国庆节时,举着“把反右派斗争进行到底”巨幅标语的游行队伍。

  195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的通知》。  《通知》规定的标准是:(1)反对社会主义制度。(2)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3)反对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4)以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共产党为目的而分裂人民的团结。(5)组织和积极参加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小集团;蓄谋推翻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基层单位的共产党的领导;煽动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政府的骚乱。(6)为犯有上述罪行的右派分子出主意,拉关系,通情报,向他们报告革命组织的机密。  《通知》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划为极右分子:(1)右派活动中的野心家、为首分子、主谋分子和骨干分子。(2)提出反党反社 会主义的纲领性意见,并积极鼓吹这种意见的分子。(3)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特别恶劣 、特别坚决的分子。(4)在历史上一贯反共反人民,在这次右派进攻中又积极进行反动活动的分子。中央还规定了审查批准的权限和不应划为右派分子的6种情形。通知还指出,划分右派分子要有适当的手续。

25、1957年10月15日 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全部建成并正式通车。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自1954年后,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该大桥的通车,为京广铁路的纵贯南北,提供经济而方便的条件。

26、1953年10月15日 毛泽东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

  1953年10月15日、11月4日,毛泽东两次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他说,各级农村工作部要把互助合作看作极为重要的事。对于农村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办合作社要有控制数字,摊派下去。摊派而不强迫,不是命令主义,不能搞大的,就搞中的、小的;能搞大的就要搞大的,甚至可以三、四百户一社。“纠正急躁冒进”是一股风,吹倒了一些不应当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确保私有”是资产阶级观念。“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言不及义”就是言不及社会主义,不搞社会主义。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农贷、发救济粮、减免税收、兴修水利、打井开渠、深密植、推广新式农具等等,都只是行小惠。这些事跟总路线、社会主义联系起来,那就不同了。“纲举目张”,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纲。总路线就是逐步改变生产关系。在3亩地上“确保私有”,搞“四大自由”(指在土改后的农村中允许农民有借贷、租佃、雇工、贸易的自由),结果就是发展少数富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到明年秋收前,合作社要发展到3.2万多个,1957年可以发展到70万个,甚至100多万人,要积极领导,稳步发展。这两次谈话对后来的工作的影响很大,其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意见,但也表现出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有急于求成,贪多图大的思想,对工作中的缺点的批评也不够实事求是。?

27、1948年10月15日 解放军攻克锦州。

1948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动总攻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亲自部署援锦军事。决定沈阳部队编为攻击兵团和防守兵团二大战斗序列。攻击兵团称“辽西兵团”(西进兵团),由廖耀湘任司令官。防守兵团由周福成任司令官,防守以沈阳为核心的开原、铁岭、辽阳等地区。

15日,蒋介石再次飞往沈阳,召集东北军事将领训话,并单独召见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等指示机宜。同日返回北平,听取傅作义之华北军政报告。在锦州失陷、长春的第六十军起义后,蒋介石于18日第三次飞往沈阳,研究对策。

10月1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你们应尽可能迅速地攻克锦州。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东北野战军按照军委的电示,对国民党援军进行阻击,集中主力16个师,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于14日开始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激战,于15日傍晚攻克锦州,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俘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解放军数百门大炮向锦州守敌实施轰击

蒋介石亲赴沈阳督战

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后,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 山地区围歼由沈阳西援锦州的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

28、1947年10月15日 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喷气式飞机试飞。

  最初的飞机,是螺旋桨飞机,这种飞机,虽然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但直到1939年,它的飞行速度只达到每小时755公里。当飞行速度超过这个公里时,飞机桨叶尖端旋转的速度和飞机从高空向下俯冲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和声音传播的速度差不多,即1227公里左右。这样,飞机前面的空气会引起剧烈的波动,使飞机阻力加大,机身也会抖动起来,弄得不好,机毁人亡,以致有一段时期,音速成了飞行速度难以逾越的障碍,被称作“音障”。  怎样才能使飞机飞得更快呢?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从飞机发动机上找到了出路,发明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即利用发动机本身高速喷射的燃气流的反作用力,以推进飞行器的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推力大,重量轻,迎面尺寸小,适于高空高速飞行。科学家们又对飞机的外型进行改进,把机身设计成又细又长,头部很尖,机翼改成燕子翅膀似的后掠式的,这样就能减少阻力。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超音速的飞机。  1947年10月15日,美国一架火箭飞机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超音速飞行。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

29、1945年10月15日 纳粹德国空军部长戈林自杀
1918年,戈林是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1946),纳粹德国空军部长、普鲁士总理、法西斯主要战犯之一。1914年任陆军中尉。1918年转入空军,任中队长。1922年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不久成为“冲锋队”头子,是希特勒最早的同伙人和纳粹党党魁之一。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先后任不管部长、空军部长和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负责扩充法西斯军队,发展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建立集中营。1933年伙同戈培尔等人策划国会纵火案。1935年升为空军元帅。1936年起为四年计划的全权执行人,掌管全国经济大权,加速发展侵略军备。二次大战前夕被希特勒指定为继承人。在战争期间指挥空军,还负责动员工作,制定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计划。1940年被任命为经济参谋部首脑。同年7月被授予德国元帅称号。纳粹德国战败后,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其绞刑,执行前一日(10月15日)服毒自杀。戈林与卡琳新婚燕尔戈林的前妻卡琳女伯爵戈林的遗孀埃米和女儿埃达戈林在纽伦堡监狱戈林在临刑前自杀
30、1945年10月15日 法国民族叛徒赖伐尔被处决

赖伐尔

皮埃尔-赖伐尔是法国的民族叛徒。他生于1883年6月28日。巴黎大学毕业后当律师。1903年参加法国社会党,1920年退出。此后成为右翼政治家。历任司法、劳动、外交部长等职。

1931年1月-1932年1月,1935年6月-1936年1月赖伐尔两次出任政府总理。积极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1935年与意大利签订罗马公约,与英国签订《霍尔-赖伐尔协定》,出卖埃塞俄比亚人民利益。法国被希特勒德国打败后,于1940年7月出任维希傀儡政府的副总理。1942年4月,任总理。积极为法西斯侵略者效劳,将75万法国人送往德国服苦役。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被逮捕。1945年10月9日,被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10月15日被处决。

31、1944年10月15日 中国军队歼灭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

远征军战士与据守八莫日军巷战

1944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向缅甸中部八莫的日军进攻。新编第三十八师先攻占了八莫西约10公里的莫马克,而日军在飞机场的警戒部队。却以三个人一组,每组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一支步枪,据守一个点、成面的分布抵抗。新编第三十八师不得不以迫击炮摧毁这些小据点。费时二三天,才消灭这个警戒阵地,由于日军死守,每个据点都要肉搏,杀死最后一个敌人,才能占领。

日军守八莫的主力共约3000余人。西面依托伊洛瓦底江,沿北、东、南三面在市郊构筑纵深阵地固守。日军以重机枪为主,辅以防战车炮,配置成近距离隐蔽的交叉侧防火网。阵地相当坚固。新编第三十八师攻下一个据点再攻一个据点地前进,每天自早晨开始,先以空军轰炸,炮兵射击破坏,然后步兵在坦克配合下进占。差不多每天夜间日军都进行逆袭,华军必须把他们击退。八莫主阵地终于被华军突破,日军感到解围无望,把所有重伤兵近千人,生沉于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中,而以残部于夜间沿江滩向南突围。突围日军大部被击毙在江滩上,仅百余人散窜到八莫以南山地。八莫攻克时,房屋全部被炮火所毁,仅华侨新建的一座关帝庙独存。

当中国军队新编第三十八师进攻八莫时,日军从缅甸和滇西的各师团中抽出8个步兵大队,附炮兵、工兵,由南坎向西北推进,企图西击新编第一军侧背,解八莫之围。在中途卡的克与新编第三十师遭遇,发生激战。新编第三十师在公路上的一个团,被日军由南插入,切成两段,一个炮兵连阵地被占,空投粮弹的飞机亦被日空军击落二架。新编第三十师以一个团,由公路北侧山地包围日军。新编第一军军部亦同时抽调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由八莫用汽车输送到卡的克附近,再由北侧山地向东迂回日军右侧背。经过战斗日军大败,溃退南坎。新编第三十师缴获轻重机枪、步兵炮及步枪等武器甚多,并有骡马、大象及辎重等。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在前线观察战况

远征军的重机枪手在对敌猛烈射击

远征军用喷火器攻击盘踞腾冲城边的日军

32、1943年10月15日 我国著名诗人席慕蓉出生。

席慕蓉

  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33、1932年10月15日 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被捕

1932年10月15日下午,由于叛徒告密,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派人搜查了东有恒路春阳里210号,搜出大批文件和俄文版的共产主义书籍,当场逮捕了彭述之等5人。此后,巡捕又在岳州路永吉里11号,拘捕了前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17日,公共租界将先后被捕的陈独秀等11人及搜获的文件一起押解至江苏高等法院驻上海第二分院收押,正式引渡给国民政府,18日,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下达逮捕令,要“公安局严慎各列管押候命迅办”。经过法院简单讯问案情后,认为该案属于“危害民国”的性质,应移交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部处理。

陈独秀的被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动。宋庆龄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奔走呼号,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人联名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列举陈独秀早年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伏望矜怜耆旧,爱惜人材,特宽两观之诛,开其自新之路”。远在北平的胡适也发电给上海的蔡元培,请他就近营救陈独秀。国际知名人士杜威、罗素、爱因斯坦也致电蒋介石,为陈独秀说情。10月19日晚,陈独秀、彭述之两人先行被押送南京,关进首都卫戍司令部军法司的监狱。军法司经过审讯,虽认为该案属“危害民国”性质,但与军事无关,加上陈独秀又不是现役军人,故军法司无权管辖此案。10月22日,国民党中央党部派组织部干事黄凯携陈案的材料去武汉,向蒋介石请示处理办法。同日,翁文灏、胡适、罗文干致电蒋介石:“请将陈独秀案付司法审判”,不由军法从事。

23日,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8人快邮代电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营救陈独秀。24日,蒋介石在电报中说:“陈等所犯之罪,系危害民国之生存,国家法律对于此种罪行,早在法律上有明白的规定,为维持司法独立尊严计,应交法院公开审判。”国民党中常会讨论后议决交法院公开审判。

26日,陈独秀被转送到江苏高等法院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关押,由设在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审理。

34、1929年10月15日 陈独秀取消主义的破产

  1929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系统地批判了托洛茨基反对派的理论,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对于目前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都走入了取消主义的观点”。“他们反对共产国际整个的路线;取消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斗争,否认统治阶级的动摇与革命斗争的开始复兴,这样根本把革命都取消了。因此,在策略上自然主张取消一切非常的斗争决议与指示,主张党内和平,一切不正确思想都有权利在党内自由宣传。”《决议》严肃地批判了陈独秀的托洛茨基主义观点和反党分裂活动,指出陈独秀必须服从中央的决议,停止一切反党宣传与活动。  决议发布后,党内一直与陈独秀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托陈取消派做不懈斗争,中央号召全党同志一致起来,坚决拥护中央决议,看清党内取消主义的思想与一切反党的小组织。但是,陈独秀顽固地坚持托派立场,不接受党的警告,继续进行反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把陈独秀清除出党。  陈独秀被开除后,公开与托派分子刘仁静等人相勾结,组成托陈取消派,即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托陈取消派的纲领,公然奉托洛茨基为首领,在上海设立中央机关,选陈独秀为书记。他们歪曲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攻击土地革命战争,重弹取消主义的滥调,反对党和人民进行革命。

35、1926年10月15日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出生

米歇尔·福柯

  米歇尔·福柯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他一开始的成绩中上,但当他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有名的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福柯在高等师范学校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福柯的教授之一,让·依波利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的专家。梅洛·庞蒂当时也在高等师范学校教学,他对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课程在包括福柯在内的一部分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他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乔治·康奎荷姆,建立了关系。  福柯在高等师范学校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  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师范大学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当德菲的军事生涯将他指派到突尼斯后,福柯跟着德菲来到突尼斯大学。在那里,他参与了1968年的学潮。他受这场学潮的影响很深。鉴于1968年的经验,法国政府在巴黎近郊建立了实验性的梵森大学(Paris VIII-Vincennes) ,福柯成为其哲学系的主任。他任命了很多年轻的左派知识分子,他们激进的结果迫使法国教育部撤回了许多这个系的任命。1970年他被任命为法国最有权威的学术体系,法兰西学院的思想体系史的教授。他的政治活动更加加强了,他帮助建立了“监狱信息组”(Prison Information Group,PIG)为被关押人员提供声明他们的要求的路径。  福柯后来在美国待了很久,首先在水牛城大学,后来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福柯在旧金山的同性恋社群中,尤其在BDSM社群中的活动使他染上了爱滋病,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病。1984年福柯在逝世于巴黎,一开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庭成员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36、1925年10月15日 浙奉大战爆发

1925年10月15日,闽浙巡阅使孙传芳不宣而战,向奉军发动猛攻,浙奉战争爆发。

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军将领张宗昌进入上海。2月3日,任浙江督办的孙传芳与奉军订立江浙和平公约,约定上海不驻军。5月,孙传芳由上海撤兵。但奉军并不履行公约撤兵。8月29日,段祺瑞应张作霖之请,任奉系将领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津浦全线均为奉系军阀所控制,激化了浙奉矛盾。孙传芳决定驱逐张作霖势力。

10月10日,孙传芳在杭州秘密召开闽、浙、苏、皖、赣等各省代表会议商讨反奉,同时与冯玉祥的国民军联络,决定先发制人,不宣而战。15日,以五省联军总司令名义,借口奉军驻浙沪破坏和平,通电声讨,向奉军发起突然进攻。孙传芳以3个师的兵力分兵5路向奉军进攻,奉军为保存实力,从上海撤退。19日南京失守。21日,吴佩孚自称14省联军总司令,宣布“讨逆”,浙奉战争又成为第三次直奉之战。23日,孙军进驻蚌埠,两军相持安徽宿具、夹沟之间。

37、1925年10月15日 陈赓救蒋介石一命

陈赓

1925年10月中旬,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遇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久战不克,反被敌人的钳形攻势所困。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希图激励士气,扭转战局。该师系最近由粤军改编而来。虽奋力苦战,但毫无改观。在敌军冲击下,全线崩溃。蒋介石环视左右,只有连长陈赓寸步不离,紧随身边,而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已各自逃命去了。蒋介石心力交瘁,万念俱灰,几欲杀身成仁,被陈庚竭力劝止。此时追兵更近,蒋介石因受伤而不能走动。陈庚背起蒋介石后撤。最后来到一条河边。陈赓命令部下占领滩头阵地,掩护蒋介石坐船渡过河去,脱离危险。

38、1924年10月15日 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

广州商团头领陈廉伯

1924年9月1日,孙中山发表《为商团事件对外宣言》、《致英国麦克唐纳尔政府抗议电》,对英干涉中国内政进行严厉谴责。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孙中山武力解决商团的主张,廖仲恺因其严办商团的主张受阻而向孙中山面辞广东省长职。孙中山面临重重困难,主张离开广州,另谋生路,决定迁大本营至韶关,广州设留守府,派胡汉民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孙中山离广州前往韶关督师北伐后,胡汉民即取消对陈廉伯、陈恭受的通缉令,发还其被封财产和被扣留的部分枪械。商团反革命气焰日甚。

10月10日,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州反帝大同盟、广州工人代表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等30个团体,约五六千人举行纪念辛亥革命大会,强烈要求打击反革命商团。当会议结束,各团体结队游行示威,经过太平南路时,商团军向游行队伍开枪,打死20余人,伤100余人。各团体纷纷要求消灭商团军,并表示“誓为政府后盾”。

11日,孙中山组织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特派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6人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并命令该会用会长名义便宜行事,弭平商团事变。12日,令胡汉民将广州商团机关一律解散并缴械,令韶关警卫军及北伐军一部回师广州,讨代叛乱,15日,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黄埔军校学生,以及桂、湘、豫、粤各军,分5路包围西关,经数小时激战,商团纷纷缴械。陈廉伯、陈恭受逃往香港。17日,广州全市商店一律开业。

39、1924年10月15日 美国“汽车大王”艾科卡出生。
艾科卡的双亲  艾科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喜欢汽车,10岁时进入“食品运输业”——替人载送物品而获一些小费。后来,他从父亲的好朋友那里意识到销售汽车的奇妙,便立志到汽车行业工作。他在理海工学院学习,并研修了四年的一般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福特公司看中,可他同时又被普林斯顿大学聘用。他只好先选择了大学而暂时放弃了福特公司。等他硕士毕业后全心地扑在福特公司上面,受到了福特公司的重用,最终成为该公司的总裁。由于他的经营思想超前并肯冒风险,常与原福特公司总裁发生冲突,不过最后总是证明他是对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福特公司的传统——不准外国人进入领地,被福特公司解雇,他因此失去了工作。后他加入克莱斯勒公司,并在6年的时间把该公司欠政府的15亿美元贷款还清,使该公司起死回生。   他的良好业绩和丰富坎坷的一生而被里根总统邀请出席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年庆祝仪式,这也是他的莫大荣誉。回归自然——艾科卡刚满9个月时的裸照活脱脱一副大人模样父亲给了艾科卡力量,长大后,艾科卡给了父亲骄傲。艾科卡迷人的妻子真是个好爸爸艾科卡的全家合影艾科卡的父母因儿子的胜利而欢乐开怀艾科卡的新欢佩姬与他女儿年龄相仿,他们能够和好相处吗?
40、1923年10月15日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出生(卒于1985年)。

卡尔维诺

  伊泰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小说家)于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的一个名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镇。父亲原是意大利圣莱莫人,后定居古巴,是个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 1925年卡尔维诺刚满2岁,全家就迁回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他们住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因此,卡尔维诺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1942年高中毕业后,卡尔维诺在都灵大学上农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作人质。发表于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径》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的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维诺年仅24岁。  1945年卡尔维诺全家迁居都灵。战后,他在都灵大学攻读文学,1947年大学毕业后,在都灵的艾依那乌迪出版社任文学顾问。  在此期间,他加入了意大利共产党,并经常为该党的中央机关报《团结报》撰写文章。1949年题材多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飞来的是乌鸦》问世。所收作品既有童话和传奇色彩,又含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既有浓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1952年卡尔维诺一鼓作气地完成了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作品的主人公是17世纪奥、土战争期间被一颗炮弹炸成了两半的贵族军官,是现代社会中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炮”轰炸成两半的现代人的写照。作品既具有“寓言式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寓言”,这在新现实主义文学处于衰退的当时,为意大利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1954年卡尔维诺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进入战争》问世,作品反映了战争在步入而立之年的卡尔维诺身上所留下的难以医治的创伤。被人誉为“意大利式的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的《意大利童话故事》发表于1956年,它是卡尔维诺花费两年的心血写成的,全书搜集了近200篇各地的传统民间故事和童话。卡尔维诺象是一位遨游在童话世界里的人,对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感到失望的卡尔维诺深信:“童话是真实的。”  1957年,题材与构思截然不同的两部小说《树上的男爵》和《房产投机》同时问世。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现实生活的“失败者”,都是“消极人物”。《树上的男爵》的主人公是18、19世纪的贵族后裔,他栖居在树上,拒绝下到人世间生活;《房产投机》的主人公是深居闹市的文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因力图重新安排现实而处处碰壁。作品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现实社会的罪恶,但卡尔维诺笔下的主人公虽然愤世嫉俗,毅然地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却无力改变它。然而作者“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却旨在更好地从总体上观察、评价和衡量现实社会,并竭力从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狮子的骨髓》,1955)  “匈牙利事件”发生以后,卡尔维诺于1957年在《团结报》上发表公开信,宣布退出意大利共产党。国际形势的动荡和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使很多文人在精神上产生了危机,痛苦地看到自身价值的瓦解,然而卡尔维诺却把作家的使命、文学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政治责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禁锢在“象牙塔”之中。此后不久,《烟云》(1958),《不存在的骑士》(1959)等深刻揭示现实社会弊病的作品相继问世。1962年,卡尔维诺在《梅那坡》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杂文,如《向迷宫挑战》、《惶惑的年代》、《物质世界的海洋》等,就6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中知识分子和文人同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新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那些向‘物质世界’投降的人们已经沦为商品化的人了,他们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战后出现的这种向物质世界投降的历史现象是由于人类无力诱导事物发展的进程所致。”(《物质世界的海洋》,1962)卡尔维诺还提示人们“不能向现存的条件投降,也不能蜗居斗室,而是要寻找一条出路,向物质世界的汪洋大海,即‘迷宫’挑战。”(《向迷宫挑战》,1962)  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1963)的问世,标志着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小说以寓言式的风格,揭示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都业以蜕化的人类社会,描述了当代人孤寂、惶恐、陌生和不安的心态。这个社会之所以蜕化了,是因为它被淹没在表面繁荣的物质福利之中了,它只追求物质上的价值,并蒙上了一层市侩式庸俗的外表,看上去光怪陆离,实际上虚伪而又浮浅。正如卡尔维诺在1967年所论:“现代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说出了社会和个人本来想说而又没有意识到的一切,这就是文学所不断提出的挑战。我们住的房子越是明亮和豪华,房子的墙上就越有鬼影;因为进步和理性的梦中往往掺杂着鬼影。”  小说《监票人的一天》(1963)就是记述了主人公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监票人于1953年大选中在都灵某一个残疾人之家投票站的一天经历,揭示了意大利社会蕴含的种种弊病。那些丧失理智的疯子,肢体残缺的人,没有说话能力的痴呆者都成了政客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尽管他们根本“无法辨认他们的投票对象是何许人。”  《宇宙奇趣》(1965)和《零点起始》(1967)可说是两部富有科幻色彩和符号学特点的姐妹篇。《宇宙奇趣》的主人公是个既年迈又年青的智者,他是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既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是个现代人,可以说他既是世界起源、地球形成时的人,又是宇宙消亡毁灭时代的人,他的名字是 qfwfq,是以未知数w为轴心的对称的字母qf—fq排列而成。“卡尔维诺好像因为愤怒、麻木乃至失重而在地球上消失了;他躲在大气层后面,用望远镜看着自己在人们之间消失。后来,他用成千个小记号,诸如一幅袖珍肖像画,一个形容词,一种有节奏的游戏,一阵突然的颤动,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凄凉的梦:一个 50岁上下的男子,他茫然、困惑、忧心忡忡地环视着四周最细微的变化对他所产生的冲击,如房子四周的围墙、草坪上的阴影都能勾起他的心绪不宁;事物的偶然巧合,不协调和矛盾,反射和交叉,对他都构成一种诱惑。他徘徊在影子王国里寻觅自己,并消失在其中。”(《日报》,1972)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在《宇宙奇趣》中,卡尔维诺幽默地讽刺现代人生活的虚无,“有一次我路过宇宙空间,我在某个地方故意作了个记号,想在两亿年之后,当我再转到那儿时重新再找到它……可就在我留过记号的那个点上,代之以一道不成形的线条,它在被捣碎了的破损的空间之中,象是一道划破的伤痕……我沮丧失望了,象失去知觉似的被人拽过去许多光年。”(《空间的一个记号》,1965)然而,作者痛苦地发现空间与记号毫不相干,空间根本不存在,也许它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在空间中作记号也是徒劳枉然的。  70年代问世的三部具有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以及《寒冬夜行人》(1979),则更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卡尔维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对于卡尔维诺来说,支配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它的随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说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而作者的每一种思想乃是每一篇故事的开端”。所以卡尔维诺曾说过:“我与一个哲学家截然不同,我只是一个遵循故事内在逻辑的作家。”(《世界报》,1970)  用日常生活中琐碎素材来展开作者的奇思遐想的最后一部小说《帕洛马尔》(1983),是卡尔维诺面对繁杂而又不可知的现代世界,苦苦地寻求宇宙与人类之间,自然与人的语言之间,单一的自我与多重性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全书流露出作者面对现实的彷徨和茫然的心态。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在休假期间突患脑溢血(当时他正在准备去美国哈拂大学讲学的演讲报告),当即就被送到医院抢救。主刀医师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大脑构造。待动完手术麻醉药性过去之后,他望着那些塑料导管和静脉注射器,仍不乏想象力地风趣地说:“我觉得自己象一盏吊灯。”9月16日卡尔维诺终因医治无效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  就这样,卡尔维诺带着他那一个个童话般“尽善尽美的梦”,离开了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他用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人生哲理,孜孜不倦地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的思考,为探索文艺创作的新天地而奉献了一生。

41、1917年10月15日 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1917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召集会议,议决着手学制改革,依照美国大学学制,采用选科制度。具体办法规定七项:一、各科皆有系统之编制。二、学生以习满若干单位为毕业,不必拘定年限。三、预科四十单位,以四分之三为必习科,以四分之一为选科。选科皆由各预科主任因程度而指定之。四、本科八十单位,半为必习科,半为选科,五、本科学生入校时,皆须择定本科教授一人为导师。六、选科于本门专治一系外,更当兼治与专科有重要关系者,其尚愿旁治他学者亦听之。七、凡前一学年之平均分数在甲等者,本学年可择选科规定之最多单位。此为我国大学行选科制之始。

42、1915年10月15日 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出生。
1948年沙米尔流亡期间,妻子与儿子合影。  1915年10月15日,伊扎克·耶斯特尼茨基(即沙米尔)生于波兰东部一个名叫库兹纳伊的小村庄。耶斯特尼茨基的早期教育,是在波兰犹太人开办的学校里度过的。   耶斯特尼茨基上中学时,就加入了“贝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青少年组织),为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重新建立犹太国而积极奔波。为表明自己誓死不渝的犹太复国主义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沙米尔”,希伯莱语的意思是“石块”、“坚硬的物体”。  1935年,为反对德国法西斯,沙米尔毅然中断了正在就读的波兰华沙大学法学系专业,告别父母,一个人来到当时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翌年,沙米尔在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学习期间,加入犹太军事武装组织“伊尔贡”。这一组织当时处于秘密状态,主张通过极端的暴力手段解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争端,同时竭力反对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二战爆发后,“伊尔贡”多数成员参加盟国军队,停止了反英斗争,但沙米尔等强硬分子仍坚持原来的立场,对英国恨之入骨。1940年,他与亚伯拉罕·斯特恩另立“斯特恩邦”的暴力集团,又被称为“铁血团”,主张通过更为残酷的途径打击包括英国在内的一切阻碍犹太复国主义的力量。1941年,沙米尔遭英国警方逮捕,后越狱逃跑。1942年,斯特恩被英国警方杀害,沙米尔接替他的职务,成为该组织的领袖,他将“斯特恩邦”改名为“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发誓要为死难的战友报仇雪恨。等了两年,机会终于来了,沙米尔指使其手下在埃及开罗行刺了专门负责中东事务的英国国务大臣莫因勋爵。这一下,沙米尔成了被通缉的重犯,但他并未因此善罢甘休。1946年,他又与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活跃分子贝京一道,在英军司令部所在地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制造了令人震惊的爆炸案,造成91人死亡,50多人重伤。沙米尔被英国捉拿归案,押入大牢,后又被流放到厄立特里亚等地。两年后的1948年,沙米尔重返巴勒斯坦后,怀着极大的仇恨,又暗杀了反对使圣城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一部分的联合国和平协调员——瑞典的福尔克伯爵。两次搞暗杀活动,使沙米尔成为西方的“大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沙米尔的“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被迫解散,沙米尔开始经商。但他不是作商人的料子,对做生意不感兴趣。用他自个儿的话说,这段时间“简直是在混日子”,“是很令人沮丧的、极不愉快的7年”。   1955年,沙米尔放弃经商,转而在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找了一份差使。摩萨德是以色列诸多情报机关中最大和最有名气的一家。不善经商的沙米尔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积极肯干,乐此不疲,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由于工作成绩斐然,沙米尔连连得到提拔,官至摩萨德副局长,负责该情报组织大量的日常工作,并深得上司好评。   1965年5月,沙米尔的高徒艾利·胡本·绍尔贡马失前蹄,被叙利亚当局处以绞刑,以色列朝野震动,沙米尔被迫引咎辞职,告别摩萨德生涯。1970年步入政坛,加入贝京领导的右翼反对党“加哈尔集团”。   曾经有记者问沙米尔:“您的最大爱好是什么?”沙米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的确,沙米尔热衷于政治。刚一加入“加哈尔集团”,他便被选为执委会委员,负责移民和组织工作。1973年,沙米尔又当选为议员,分别任国防、外交和审计等委员会委员。同一年,沙米尔辅佐贝京,把“加哈尔集团”与“自由中心”、“国家党”、“大以色列党”等一些右翼政党联合起来,组成以色列全国自由联盟,即“利库德集团”,为该党日后抗衡并战胜长期稳坐以色列政坛的工党奠定了基础。   1977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一举夺魁,沙米尔任议长,1980年3月入阁任外交部长。1983年9月,贝京在内忧外困下称病辞去总理和利库德集团主席双重职务,沙米尔继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并被推举为利库德集团领袖。后又与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轮流执政。   1990年3月,以佩雷斯为首的以色列工党赞同美国国务卿贝克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沙米尔愤怒之下解除了佩雷斯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职务。佩雷斯偕同工党其他9名内阁部长集体提出辞呈,联合政府垮台。嗣后,以色列议会通过对沙米尔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使沙米尔成为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位被议会赶下台的总理。   沙米尔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素以坚强、不妥协著称。他对阿拉伯人采取强硬的三不政策,即“不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承认耶路撒冷是阿拉伯领土的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对他咬牙切齿。   沙米尔在国内也树了不少政敌。利库德集团内也有人指责他“冥顽不化”、“死脑筋”。每次主持内阁会议,他都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上去丝毫没有人情味。   沙米尔连美国的账都敢不买。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但在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要它在中东和谈中对阿拉伯人做出适当让步时,沙米尔照样对美国人怒目相向,大光其火。美国奈何他不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我行我素。   生活中的沙米尔,却又是另一种形象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沙米尔夫妇有一儿一女,一个在以色列一家有名的电子通讯设备公司任总裁,一个是中学教师。沙米尔性格极为内向,不喜欢交际,工作之余宁愿呆在家里。他生活俭朴,对衣着服饰一点不讲究,西服总是皱巴巴的。沙米尔为政清廉,在以色列有口皆碑。他忌讳奢华,崇尚节俭,深得手下工作人员的爱戴,但在工作上发起脾气来,也会吼声如雷,六亲不认。   1992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名落孙山后,沙米尔并不觉得沮丧。工党和利库德作为两大政党,轮流坐庄,是常有的事,沙米尔对此再清楚不过。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利库德后继无人。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找好党内接班人。沙米尔看上了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内塔尼亚胡。经过多方努力,沙米尔仗着自己在利库德集团内的崇高威望,软硬兼施,终于使内氏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下,沙米尔终于可以安心退出政坛了。   1996年5月,以色列大选,利库德击败工党上台。有记者采访沙米尔,问他对此怎么看。只见沙米尔眯起小眼,神色还是那样肃穆,却分明多了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笑意,平缓而坚定地回答:“全在意料之中,一点都不奇怪。” 1948年沙米尔结束流亡后回到家中,与儿女幸福相拥。五十年代,亲密无间的沙米尔夫妇在特拉维夫。慈爱的老祖父沙米尔与孙子、孙女共享天伦之乐。1981年,沙米尔赴开罗参加萨达特的葬礼,这是他向穆巴拉克致哀。1983年,沙米尔在梵帝冈拜会教皇。
43、1915年10月15日 开国少将王政柱出生

王政柱

  (1915—2001)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处宣传员,师部书记,军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红军总司令部参谋,一局作战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作战科科长,军委一局二科科长,一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兼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政柱,1915年10月15日生,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银杏树湾人。原名王正柱。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赤色儿童团,1929年参加赤色少年先锋队。1930年9月随少年先锋模范营集体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第二营第四连及第二营营部战士、班长。1932年初任红二十八团政治处宣传员。4月任红十师政治部通信员。6月任红十师政治部宣传科及组织科科员。1933年5月任红十师师部(不久改为红四军军部)书记。1935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8月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年7月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作战科副科长。参加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1月至8月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参谋。1938年6月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副科长,1939年任科长。1940年3月至7月在中共北方局党校第三期学习。7月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参加百团大战及武乡关家垴、辽县南艾铺等多次反“扫荡”战斗。1943年3月调延安学习。5月到达延安。11月调中共中央党校二部第十支部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7月调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局第二处副处长兼第三科科长。9月奉命同驻延安美军观察组进行联络。1945年任中央军委第一局第一处处长。同年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荣获“特等模范工作者”称号。3月在延安中央军委第一局获得“模范工作者”称号。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1946年春曾随参加国共谈判的周恩来到重庆工作。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副局长。1947年3月至7月任西北野战兵团副参谋长。同年7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一副参谋长。1949年2月至9月任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参加西北和进军大西北的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至1950年5月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0年1月至12月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直属党委委员。同年5月至1951年4月任西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1年1月至3月任党委书记。1951年5月至1954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志愿军总防疫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至1953年1月任志愿军直属党委保密委员会主任,1952年12月任志愿军党委保密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8月任志愿军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9月任志愿军直属党委书记。1953年1月至1954年4月任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党委常务委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1954年6月至1956年7月任解放军海军基地副司令员,1956年7月至1959年12月任司令员。1954年8月任海军基地党委会委员,1956年8月至1959年4月任基地党委会副书记。1959年4月至12月任基地党委书记。1962年3月至1963年11月任海军副参谋长。1963年8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高级干部学习班学员。11月起任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1968年11月至1971年11月任海军后勤部部长。1968年12月至1971年11月任海军党委常务委员。1980年12月至1982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83年至1985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任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常委会兼办公室副主任,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兼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87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候补代表。2001年4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战地黄花》、《烽火关山》等书。

44、1913年10月15日 革命家习仲勋诞辰

习仲勋

   习仲勋(1913.10.15-2002.5.24)祖籍河南邓县(今南阳邓州市),生于陕西富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生于陕西富平县淡村。  1926年5月在县立诚中学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从事农民运动。  1930年1月被派往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开展兵运工作。  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失败后曾转赴渭北、三原开展革命工作。  1933年3月起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当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放弃照金根据地并南下渭(南)华(阴)失败后,参与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起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领导军队反击国民党军“围剿”。  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中共中央领导人长征到达陕北后获释。  1936年1月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参加西征,曾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9月调回关中任中共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  1942年7月调任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  1943年2月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委。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同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与司令员王世泰率部在淳化爷台山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犯。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  1947年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继又参与指挥陇东和三边战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  1950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9月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  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同年12月被增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79年任广东省省长。  1980年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同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  1988年4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后,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病逝。

45、1844年10月15日 德国哲学家尼采出生。
桀骜不驯  弗雷德里希·尼采是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传教士的家庭。他幼年丧父,从小孤僻。10岁开始写诗,但过早地对死亡有了成人般地认识,如他的诗中所道:“树叶从树上飘零/终被秋风扫走/生命和它的美梦/终成灰土尘埃!”他酷爱古典音乐。1858年,他毕业于一所文科中学,后在一所教会学校阅读了有关宗教的著作。1864年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不久改学古典语言学。后来他又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古典语言学。他对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非常痴迷。   从1869年起,尼采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语言学教授,在那里执教10年。1879年,他因为患眼病和精神分裂症而辞去了教职,从此成为无业者,辗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之间,一边治病一边著述。1889年,他心力交瘁,处处不如己意而陷入孤独后的疯狂,以至于1889年1月3日,他看见一个马夫正在用皮鞭暴打牲口,他竟扑上去抱着马脖子又哭又喊。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1872年,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发表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解答是——用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行而上活动。尼采一生还写了一些著作,主要有1878年的《人性的,太人性的》、1881年的《曙光》、1883至1891年写成的《查拉图拉如是说——为一切人而不是为一人的书》、1886年的《善恶的彼岸》、1889年的《反基督教》等。尼采晚年曾计划撰写总结性著作——四卷本的《权力意志》,到1888年时,书只写了一部分,但第二年1月初他就因摔倒在地而从此精神失常,一蹶不振。1900年8月25日,尼采在魏玛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他的病历上写着——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一个行人。孤独使他疯狂,而疯狂最终又使他摆脱了孤独。   尼采病逝后第二年,他的妹妹整理出版了他最精彩的笔记《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认为权力意志是一切可能确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万事之起源,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唯一动力。依照权力意志论的观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侵占、征服、吞噬与反侵占、反征服、反吞噬的关系。根据权力意志的大小,人类可以划分成强与弱的不同等级,强者役使弱者、弱者服从强者,则是人类生命意志的自然规律。按照“权力意志”,尼采提出了一套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权主义政治理论。他认为人类存在高贵、低劣两种不同种族,高贵种族进化到顶点便成为“超人”,人类社会要靠“超人”来挽救。尼采以此学说为理论根据,竭力反对民主,主张恢复等级制,建立“超人”独裁统治,鼓吹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和侵略战争。尼采的理论是为法西斯主义者向外侵略扩张服务的,是帝国主义的强盗理论。它极大地损害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尼采思想的形成同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德意志民族统一宣告成功、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影响尼采最深的女人之一伊丽莎白·尼采
46、1814年10月15日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诞辰

莱蒙托夫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生于1814年10月15日,死于1841年7月1日,仅活了27岁。但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他的贡献却是不朽的,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  莱蒙托夫出生于莫斯科一个退伍军官家庭,自幼丧母,随外祖母住在边查省塔尔汉奈村。1828年,他进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读书,1830年转入文学系。家庭环境使他性情忧郁、孤僻,但却很聪颖。他15岁时写成的诗歌《土耳其人的哀怨》,表达了这种孤独和悲伤的情绪。1832年,他因参加抵制反动教授活动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到彼得堡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禁卫军骠骑兵团的军官。对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观察,使莱蒙托夫的创作逐渐向批判现实主义发展。1835年他写成的诗剧《假面舞会》和长诗《大贵族奥尔沙》,对贵族社会的虚伪、黑暗和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讽刺。特别是1837年1月,伟大诗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莱蒙托立即写了《诗人之死》,诗中揭露杀害普希金是沙皇周围一群小人策划的一个卑鄙阴谋。这首锋芒毕露的政治抒情诗,被高尔基誉为“俄国诗歌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诗”。它标志着莱蒙托夫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诗人之死》一诗得罪了宫廷,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37年逮捕了莱蒙托夫,并将他流放到高加索。直至1838年,由于诗人茹可夫斯基等人的活动,才获准返回彼得堡。在流放期间,他结识了流放在那里的十二月党人,接触到山区的民间口头文学,对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创作了四百多首动人心魄的诗篇。特别是1838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  1840年2月,莱蒙托夫因为与法国公使的儿子决斗而被捕,再次流放到高加索。次年,他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决斗而死。这是沙皇政府对又一个进步诗人策划的谋杀。莱蒙托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但他继承普希金的传统,对俄国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莱蒙托夫亲手绘的画,内容是对高加索的回忆。

47、1608年10月15日 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出生。

莱蒙托夫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出生于贵族家庭,幼年时表现出数学才能,20岁时到罗马在伽利略早年的学生B.卡斯提利指导下学习数学,毕业后成为他的秘书。1641年写了第一篇论文《论自由坠落物体的运动》,发展了伽利略关于运动的想法。经卡斯提利推荐做了伽利略的助手,伽利略去世后接替伽利略作了宫廷数学家,1647年10月25日(39岁)过早去世。  当时罗马、佛罗伦萨的学者们热烈讨论着自然的本性是否“厌恶真空”和如何解释矿井中的水泵只能把水提到18肘(10.5米)高的问题。伽利略虽做过称量空气的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仍认为可能有一种“真空阻力”。意大利学者G.B.巴利安尼1630年写信给伽利略,提出可能存在大气压力的假设。1644年,托里拆利和伽利略的另一位学生维维安尼在一起进行实验研究,他们用汞代替水进行实验,认为比水重14倍的汞大约只能升起水柱的1/14。将玻璃管装满汞后倒置于盛汞容器中,玻璃管上端就获得“托里拆利真空”。与此管对比的还有另一个上面带圆玻璃泡的玻璃管,托里拆利原来猜想容积大的真空应有较大的“真空阻力”,但两管的水银柱却等高。在1644年他给罗马M.里奇的信中说:“我们是生活在大气组成的海底之下的。实验证明它的确有重量……”“我们看到:一个真空的空间形成了……它是外在的并且是来自外界的”“它们的设计不仅要造出真空,而且要造出可以指明气压变化的仪器。”这一实验之所以能率先在意大利做成功,还因为罗马和佛罗伦萨在当时的吹制玻璃器皿的技术最先进。这个实验传到西欧后随即引起了帕斯卡、盖利克等人对大气压的研究热潮。  托里拆利在流体力学方面的贡献是提出了关于液体从小孔射流的定理:在充水容器中,水面下小孔流出的水,其速度和小孔到液面的高度平方根以及重力加速度的2倍(2g)的平方根成正比(托里拆利定理)。他还解释过风的成因起源于空气的密度与温度差。  在静力学方面,托里拆利发现:一个物体系统,当其重心处在最低位置时,发生小位移时重心下降,系统才是稳定的。此外,他在磨制精良透镜和将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改为液体温度计方面也获得成功。  托里拆利特别强调处理力学问题时数学与实验的重要性。伽利略  托里拆利 是流体力学的奠基人,是17世纪西方的一位颇负盛名的科学家。  托里拆利出生在意大利华耶查城的富裕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数学教育.托里拆利的父亲是一位纺织业主,后来由于经营情况不佳,日益衰落.父亲为了摆脱窘境,被迫把托里拆利送给伯父雅可布抚养.他在十七八岁时,卓越的数学才能已初露锋芒.1627年,伯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把托里拆利送到罗马,拜伽利略的得意门生、数学家和水力学工程师卡斯特里为师,继续深造.卡斯德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他在数学领域内很多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还为水力学创立了科学的基础.   1628年,卡斯特出版了一本有关流体力学的著作.托里拆利仔细研读了导师的名著,还做了一系列实验,逐个验证书中的重要结论.他发现,书中关于液体从容器底部小孔流出的速度和小孔离液面高度成正比的结论,和实验不符.经过反复测量和计算,他总结出水从容器底部小孔流出的速度和水从小孔上方的水面高度自由下落到小孔时候的速度相等,进一步得到了这个速度和小孔上方水面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的正确结论.托里拆利热爱和尊敬自己的导师,但是他并不盲从.他决定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公开发表,来纠正导师的这个学术错误.胸怀宽广的卡斯特里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十分高兴,认定托里拆利大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立即决定让他当自己的秘书,在学术上给予他指导.  托里拆利深刻研究了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从中获得了有关力学原理的发展的很多启发.1641年,托里拆利出版了《论重物的运动》一书,企图对伽利略的动力学定律作出新的自己的结论.卡斯德利在一次拜访伽利略时,将托里拆利的论著给伽利略看了,还热情推荐了托里拆利.伽利略看完托里拆利论著之后,表示非常欣赏他的卓越见解,便邀请他前来充当助手.1614年,托里拆利来到佛罗伦萨,会见了伽利略,此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终日卧在病床上.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中,托里拆利和他的学生维维安尼担任了伽利略口述的笔记者,成了伽利略的最后的学生.   托里拆利也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他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发展了卡瓦列里的“不可分原理”,帮它走向后来牛顿和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学.他在《几何学文集》中提出了许多新定理,如:由直角坐标转换为圆柱坐标的方法,计算有规则几何图形板状物体重心的定理.还成功地结合力学问题来研究几何学.例如,他研究了在水平内的一定速度抛出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上作切线的问题,还研究了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的包络线.他曾测定过抛物线弓形内的面积,抛物面内的体积以及解决了其他十分复杂的几何难题.  托里拆利还将卡瓦列里的不可分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对不可分原理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48、前 70年10月15日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生

维吉尔

维吉尔(前70~前19)Vergilius,Publius V.Maro

古罗马诗人。生于阿尔卑斯山南高卢曼图亚附近的安得斯村。在家乡受过基础教育后,去罗马和南意大利,攻读哲学及数学、医学。约公元前44年回到故乡,一面务农,一面从事诗歌创作。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最重要的诗人。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并非罗马生人,他早年住在曼图亚附近安第斯一个小村的农庄里,父亲是个富足的农民,使维吉尔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的维吉尔先后被送进克雷莫纳和米兰的学校学习。他17岁时赴罗马,向当时最优秀的老师学习修辞学和哲学。

维吉尔第一部公开发表的诗集《牧歌》共收诗10首。各首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牧歌(一称田园诗)始于公元前3世纪时的亚历山大诗歌,代表诗人是特奥克里托斯,约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罗马。维吉尔的牧歌主要是虚构一些牧人的生活和爱情,通过对话或对唱,抒发田园之乐,有时也涉及一些政治问题。维吉尔的第二部作品《农事诗》,写于公元前37~前30年间,共4卷,每卷分别叙述一个农业问题:种谷、园艺、畜牧和养蜂。创作此诗与奥古斯都振兴农业的努力有关。

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诗《埃涅阿斯纪》(一译《伊尼德》)。诗人于公元前29年开始写作此诗,逝世前完成初稿,逝世后由友人发表。全诗12卷 ,1万余行,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罗马),以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与埃涅阿斯决斗被杀结束。史诗借用神话传说歌颂罗马国家,歌颂奥古斯都统治的历史必然性。其情节结构模仿了荷马史诗,但具体描写有自己的特色。全诗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凝练。《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创作的史诗,自问世到现在,一直受到很高评价。

他同时也是诗人但丁最崇拜的作家,在《神曲》中,后者称他为“老师”,虚构他解救了迷路的自己,并邀请自己去游览地狱和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