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0年11月16日 比尔·克林顿访问越南。

越南国旗

2000年11月16日午夜,美国总统克林顿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进行4天正式访问。这是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越南。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和女儿切尔西陪同访问。17日上午,克林顿在出席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后,分别与陈德良主席和潘文凯总理会见,并将于明天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会见。克林顿此次访问的重点是促进美越两国经贸关系,由美国近50家大企业的代表及其他经贸界人士为主组成的庞大代表团随克林顿访越。据报道,克林顿访越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解决越战失踪美军人员的问题。

2、1999年11月16日 冼星海大街命名和冼星海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

在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有一条用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冼星海大街。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图市长发出市长令,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1999年11月16日,冼星海大街命名和冼星海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

3、1995年11月16日 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京九铁路略图

1995年11月16日上午11时35分,纵贯南北九省市的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随即,国务院副总理、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华宣布:京九铁路全线铺通。至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奋战三年,铺通京九”的决策目标提前实现,也圆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梦”。

4、1994年11月16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生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害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大陆架公约》,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此外还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成员参加,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自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后,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同霸权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我国是第1家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 “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一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 “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5、1993年11月16日 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开幕

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开幕

1993年11月16日,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隆重开幕。被业内人士誉为我国艺术品“广交会”的这一博览会改变了以往由国家拨款举办的单一方式,而由画院、画廊、画商共同参与。主办单位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国首次以开放性、国际性博览会的形式把艺术品推向国际艺术品市场。这意味着中国这一文化大国的文化发展模式由计划体制开始向市场体制作重大转变。博览会展示了来自海内外200多家单位、450多个展位的近4000件中国画、油画、书法、民间美术等艺术原作和艺术书籍、工艺品等精美艺术品。其中来自美、法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展团占了10%以上的展位。博览会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浓缩的、高水准的当代艺术世界,令人大饱眼福。观众不仅欣赏到一些著名艺术家如吴冠中、朱屺瞻、靳尚谊、朱乃正等为博览会精心准备的力作,还领略到已故国画大师李苦禅《秋味图》、郭味薅墨荷》等名作的风采。海外画廊和机构还带来了一些著名华人艺术家和齐白石等已故大师的作品以及海外的艺术精品。由于此次活动十分强调学术水准,因此参展单位纷纷组织强大阵容。记者看到,博览会不仅精品纷呈,而且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著名画廊、画商和收藏家。著名旅美华人艺术家丁绍光先生对记者说,“中国的艺术家不再将艺术和商业对立起来,这是非常良好的起步,对健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十分有意义。

6、1991年11月16日 首届女足世界杯在广州开幕

首届女足世界杯在广州开幕

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国际足联委托中国足球协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1991年11月16日-30日在广东省广州、江门、佛山、番禺、中山5个赛区进行决赛。参赛队伍数为:欧洲区18个队、亚洲区9个队、大洋洲区3个队、北美和加勒比海区8个队,南美洲区3个队、非洲区10个队。取得初赛的12支队伍为:德国队、意大利队、瑞典队、丹麦队、挪威队、中国队、日本队、中国台北队、新西兰队、美国队、巴西队和尼日利亚队。运动员214人,教练员、官员122人。参加决赛工作的有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官员70人,国际裁判员20人。11月30日晚,在天河体育场举行了冠亚军决战和闭幕式。美国队夺得首届世界女足赛冠军。获得第二名至第四名的队是挪威、瑞典、德国,中国队获第五名。

7、1984年11月16日 存活时间最长的动物心脏移植者猝死

美国女婴小菲伊

接受了狒狒心脏移植手术的美国女婴小菲伊,在存活了三个星期后于1984年11月16日晚间猝然死亡。据医生说,小菲伊本星期已渡过排斥异体器官的难关,但16日早晨情况突然恶化。在世界上所有给人体进行动物心脏移植的手术中,这是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例。小菲伊是10月12日出生的,十三天后,因先天性心脏缺损,在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狒狒心脏移植手术。此前,已有四个成年人接受过同类手术,但存活时间最长未超过三天。

8、1981年11月16日 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

我国女子排球队

1981年11月6—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女子排救队在领队张一沛的率领下参加了本届世界杯的比赛,参加的教练和运动员是:袁伟民、孙晋芳、邓慧芳、杨希、周晓兰、郎平、陈亚琼、陈招娣、朱玲、梁艳、张洁云、周鹿敏。中国女子排球队和来自巴西、苏联、保加利亚、古巴、南朝鲜、美国、日本等7国世界女子排球劲旅进行了11天的角逐。在先后战胜巴西、苏联、南朝鲜、美国和古巴后,中国女排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3:2战胜了上届冠军日本队,以七战七捷的成绩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中国教练袁伟民、运动员孙晋芳、郎平分别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最佳运动员奖、二传奖和优秀运动员奖。这是中国在世界篮、排、足三大球的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的称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天,国务院电贺中国女排。

9、1978年11月16日 话剧《于无声处》在京首场演出。

第一部声讨“四人帮”的话剧《于无声处》剧照

1978年11月16日,为天安门事件的英雄谱写的颂歌——四幕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举行首场演出。首都上千名群众从工厂、郊区,从机关、学校,涌向剧场。演出开始以前,记者在休息厅里看到,当年在天安门广场写下革命诗文、在英雄纪念碑前奉献花圈的人们,相会一处热情地互致问候,重温1976年那段难忘时刻。文化部艺术局负责人吴雪在演出前讲话。他说,震动全国的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次演出,就在当天,报上刊登了关于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要为受“四人帮”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的重要消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前来观看描绘当年天安门事件的戏剧,这是具有多么不平常意义的一场演出啊!他的讲话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激动地起立、欢呼。舞台上帷幕拉开,剧场里顿时平静下来。波澜起伏的剧情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当戏进入高潮,主人公欧阳平深情地讲述着天安门广场上动人心弦的日日夜夜,颂扬敢于同鬼魅搏击、不惜抛洒热血的英雄豪杰时,观众席里传出了轻轻的抽泣声。许多观众亲身经历过这场斗争,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仍然坚信历史的潮流不可违逆,人民的意志必将胜利,就象戏中主角说的那样“人民不会永远沉默”。这场伟大的革命风暴在首都的舞台上再现,正是最有力的证明。剧终,灯光骤亮。曾经参加过天安门事件的首都群众代表走到舞台上。他们当中,有的曾在广场上张贴过第一张声讨“四人帮”的战斗檄文,有的曾冒着危险传抄、珍藏过广场上的革命诗文。一些在被“四人帮”投入监狱、在被审查期间从未屈服的人,这时眼里闪动着泪花。在这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大喜日子里看这场叫人扬眉吐气的演出,他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他们对演员们说:“感谢你们把天安门事件搬上舞台,倾诉了亿万人民的心愿。

10、1973年11月16日 根治海河报捷

根治海河报捷

1973年11月,冀鲁京津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奋战十年,获巨大胜利。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洪、涝、旱、碱等灾害进行了全面治理,共修筑防洪大堤4300多公里,开挖、疏浚支流河道270多条,新建涵侗、桥、闸6万多座,使海河的排洪入海能力比解放前提高了10倍多,同时还扩建、新建了一批水库,挖了一批机井,使海河流域实现了每人一亩水浇地,粮食总产比1963年增长一倍。

11、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2、1972年11月16日 中国与卢森堡大公国建交

卢森堡大公国国旗

卢森堡,全称卢森堡大公国。由首都名而来,为卢泽尔堡(意为“小要塞城堡”)之讹传。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内陆国。面积2586.3平方公里。人口40.66万(1995),约70.6%为卢森堡人,其余为德、美、比、西、法等外籍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通用德语,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卢森堡。属经济发达国家,但资源贫乏,仅有少量铁矿,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钢铁工业、金融和广播电视业为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除钢铁为主外,还有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80%的产品供出口,主要出口钢铁。原料和消费品的80%靠进口。公元963~1354年,先后为神圣罗马帝国阿登伯爵、卢森堡伯爵、卢森堡公爵的自治领地。15~18世纪历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升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大公。1839年欧洲各国签订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9世纪中叶成为中立国。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统治。两次大战中均被德国占领。1949年加入北约。以纪念大公让诞辰的6月23日(1921)为国庆日。1972年11月16日同中国建交。

13、1960年11月16日 苏联研制成“会说话”的机器帮助盲人

1960年11月中旬,苏联斯维德洛夫斯克工程师们制造了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可以阅读普通书报的“会说话”的机器。这种机器的工作原理是把照在文字上的光线交换成电流,再把电流变成声音,盲人听到声音就可以了解到书报的内容了。在使用时只要把书报放到机器口里,一个带有极微小的马达的光学系统就会沿着书报上的文字一行一行地移动。字母的形象进入光学系统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声音,经过加强,通过扬声器发出来。机器每分钟可阅读三、四百个音节。

14、1959年11月16日 音乐剧《音乐之声》首次在百老汇上演

1959年11月16日,音乐剧《音乐之声》首次在百老汇上演。

15、1957年11月16日 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煤气动力电站

1957年11月16日,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气化后所产生的煤气作为动力的煤气透平发电站,在莫斯科近郊建成。这座新型发电站本身所占的地盘并不大,但是它的燃料基地却很广阔。燃料基地在地下四十公尺深处,那里燃烧着煤层,喷燃着惊人猛烈的火焰,温度达到一千度。人们利用各种专门仪器在地面上操纵着燃料的燃烧过程。每小时有四万多立方公尺煤气顺煤气管从地下道送到燃烧室。地质学家确定,发电站赖以工作的煤层储量达到五千万吨,可以用七十年之久。发电站的第一台透平机的发电能力为一万二千千瓦,它根据喷气原理进行工作。在建立整个复杂的设备系统时考虑到了最大限度减少燃料和能量的损失。煤气透平装置的功率大大高于火力发电站,而管理机器的人员则可以减少三分之二。

16、1909年11月16日 屈伯川出生,著名学者、教育家。

屈伯川大连理工雕像

屈伯川(1909年11月16日— 1997年2月18日) 著名学者、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创始人,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始人之一。原名屈伯传。四川省沪县人。

17、1904年11月16日 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真空管。

真空管的历史可溯自灯泡的发明人汤玛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80年某日,他好奇地在灯泡中多放了一个电极,且洒了点箔片,结果发现了奇特的现象:第三极通正电时,箔片毫无反应;但通负电时,箔片随即翻腾漂浮。当时爱迪生不知道此现象的起由,但由于他不经意的发现,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爱迪生效应。一直到1901年,欧文·理查森提出定律,说明电子的激发态引起箔片漂浮,后更以此拿到192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接着约翰·阿布罗斯·佛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在1904年发展出二极管,李·德佛瑞斯特(Lee De Forest)更在1907年作出第一个三极管。

18、1892年11月16日 中国现代文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郭沫若诞辰。

少年郭沫若充满灵秀之气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运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4年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历任《救亡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反抗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和发动内战的斗争。1949年8月当选为首届全国文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第一~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第二、三届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协名誉会长。是中共第九~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屈原》、《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历史剧、论著及大量诗文,出版有《沫若文集》。

19、1879年11月16日 余清芳出生,西来庵事件领导人。

余清芳

余清芳(1879年11月16日-1915年8月)又名青芳,清風,字滄浪,台灣屏東市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導人,該事件為台灣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反日民變之一。

20、1632年11月16日 吕岑战役,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战死。

1632年11月16日,吕岑战役,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