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1998年12月10日 物理学家王淦昌逝世

提出“863计划”的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右起)

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1941年,他提出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

1958年,王淦昌小组建成了24升丙烷气泡室。前后共得到近10万张气泡室照片。1959年3月9日,从4万张照片中发现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反西格马负超子,这是实验上第一次发现荷电反超子。1959年9月,王淦昌小组宣布了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对反粒子的认识,填补了粒子—反粒子表上的一项空白。

1961年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院士联名给中央和邓小平写了封信,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这份建议凝聚着一代科学家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没多久,邓小平在这份“建议”上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200多位专家、学者对这一计划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修改。1986年1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对生物、航天、信息、自动化、激光、能源等7个重点学科作了纵深部署,命名为“863计划”。

2、1997年12月10日 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

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7年10月20日发布的命令,阿克莫拉(1998年5月6日更名为“阿斯塔纳”,意为“首都”)于1997年12月10日起取代阿拉木图正式成为哈新首都。新首都的正式落成典礼于1998年6月10日举行。阿拉木图将继续保持国家科技、文化、金融和工业中心的地位。迁都原因主要是阿拉木图处于地震多发带等。阿克莫拉位于阿拉木图以北1200公里,人口近30万,现为阿克莫拉州首府。1997年11月8日,哈萨克斯坦国家象征物——国旗、国徽和总统旗向新首都阿克莫拉移交的仪式在哈总统府举行。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迁都“揭开了哈历史的新篇章”,将“极大地推动哈地区间政治经济的平衡发展”。哈国家象征物当天运抵阿克莫拉市。阿克莫拉哈语意为“白色坟墓”,位于靠近西伯利亚的哈北方地区,距离阿拉木图1200公里,人口20多万。60岁左右的读者大概会记得,50年代中期,成千上万的苏联青年团员响应党的号召,到荒无人烟的哈萨克草原拓荒,将野狼出没的处女地变成全苏商品粮基地。为纪念他们的功绩,该市被命名为“切利诺格罗德”,俄文原意是“处女地城”。哈独立后,该城更现名。1994年7月,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倡议下,哈最高苏维埃通过迁都决议,并成立迁都委员会。总统当时声明,迁都用不着耗费国库一分钱。但是数天前,总统又换了个说法,称明年将拨预算款2亿美元,用于在新首都盖房子。其实,总统决定迁都也有难言之隐。首先,总统想摆脱强大的哈族族系关系掣肘。哈萨克人自古有三大玉兹(大、中、小三玉兹),总统属大玉兹。他从一个普通炼钢工人上升为共和国一把手,“恩人”自然不少。但“过河拆桥”不合东方人的传统。因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哈与俄罗斯有着7500公里长尚未划定的边界,而且北方各州的居民近70%是俄族人,一直存在着较强的俄罗斯分离主义倾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担心,叶利钦之后,一旦俄当权者换上民族主义者,哈北方有可能重新并入俄的版图。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命令,宣布将新首都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在解释易名原因时,哈总统说,阿克莫拉市政当局和代表机构均提出更名请求。另外,国内外新闻媒体还经常引用阿克莫拉地名的消极意义(哈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树立新首都的形象。同日,他还签署命令,宣布阿斯塔纳由两个区组成,分别为萨雷—阿尔卡区和阿拉木图区。1998年6月10日,我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出贺电,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迁都阿斯塔纳表示热烈祝贺。贺电说:“迁都是贵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友好邻邦,我们荣幸地与贵国共同分享这一愉快的时刻,并衷心地祝愿贵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3、1996年12月10日 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

伊拉克石油被允许对外出口

1996年12月10日巴格达时间8点刚过,连接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原油输油管道在空寂多年后又响起了汩汩流动的声音。这是联合国与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协议在几经周折后终于付诸实施的序曲。

当伊拉克石油终于重新出口后,首都巴格达几乎成了狂欢的海洋。平民百姓走到街上载歌载舞;所有的汽车都鸣响喇叭以示庆贺,更有伊拉克人用手中的冲锋枪向天空射击来表达自己的欣喜若狂的心情。枪声持续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伊拉克治安部门不得不在电视、广播中警告人们不要采取过激行动,否则将被起诉。在此情况下,枪声才逐渐稀疏下来。

巴格达一名叫萨阿德的年轻人兴奋地说:“我们的新生活开始了。”

没有石油换美元的日子

巴格达大街两旁的商店里陈列着枝形吊灯、日本家庭用具、电冰箱、电炉和空调机,杂货店里有法国奶酪、土耳其美味和澳大利亚纯蜂蜜等外国进口食品。但这些只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

联合国一位负责救济工作的官员说:“在伊拉克,多年的制裁使伊拉克分化成为少数富人和多数穷人两个社会,而没有第三种人。”在巴格达最古老也是最贫穷的贝塔语言区,在一座看起来可能随时会倒塌的房子里竟然挤住着7户穷困人家,因为他们的住宅已在战火中被摧毁。

经济的恶化导致伊拉克平民生活极度贫困,寻找第二职业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工程师、医生下班后就到自己的维修店、诊所接着上班,大学教师去中学代课。大街上,除了顶着TAXI标志的杏黄色出租车外,任何车辆都有可能停下来问行人“要不要搭车”。

如今的伊拉克,绝大多数人都成了“商人”。你走进杂品店,店主会悄悄问你:“要不要进口香水?”走进电器维修店,有人会问你:“要不要进口冰箱?”“你有电视机卖吗?”“卖不卖汽车,买不买汽车?”你请人修空调,他会劝你“卖给我吧”。

历史悠久的巴格达跳蚤市场如今是旧货越来越多,而摊位却越来越小。大多是生活困难的人家拿几样东西换钱糊口或换急用的物资,从古董、大小电器到旧衣物、旧家具等等。不少人拿着一盏台灯、一块壁毯或是一台果汁机,甚至是几个刀叉、盘碗站着叫卖。原有的市场早已经容纳不下,摊位已扩展到市场旁边的便道百米以外了。

一个叫萨迪的退休教员在出卖一个挂钟和一个取暖炉。他和他的夫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共8000第纳尔,这在1995年末就仅值3.2美元,如今最多值2.8美元了。他的儿子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女儿正在上师范。为了生活,他有时开出租车,但他的车太旧了,一出毛病就干瞪眼,因为他支付不起修车费。他每个月都要来卖一两样东西。他家的地毯、电视机和一些家具已经变卖。他说:“我不知道东西卖光后该怎么办。”

中等阶层的家庭在以变卖房产、家产度日,而下层百姓无产可卖,便去卖苦力、卖血,有的甚至卖了自己的肾脏。巴格达的哈亚利医院由于接待来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的植肾病人而出名,在这儿,植一个肾只要200至400美元。

在伊拉克,花钱可以使法官改变判决;花200美元可以买到一?净ふ眨??恍┮晾?苏?府限制出国的人员也可以此混出海关;花钱还可以买到毕业证书和各种证明。相反,许多通过正常手续应该办到的事情反而办不成了。比如,士兵不花钱,军官就不允许他休假。去医院看病,不给医生塞钱,就得不到医院低价、紧缺的药品。与此同时,大量药品被盗出,并以高出原价几倍的价格卖给私人药店或诊所,而真正倒霉的是那些急需用药的穷人。更有甚者,一些军人偷盗武器出售,一支手枪卖300美元,一挺机枪可卖600美元。在伊拉克各地乃至首都巴格达,每天都发生数十起盗窃、抢劫案件。

“石油换食品”曲曲折折

伊拉克国内生活状况由于制裁急剧恶化,伊拉克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要求联合国解除对其的制裁。

但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坚决反对下,伊拉克要求解除制裁的要求一直没有通过。从今年2月初开始与联合国进行了多轮谈判,终于在5月20日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也就是所谓的“石油换食品”协议。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伊拉克在6个月的时间内出售20亿美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所得款项一部分自用,一部分由联合国负责支配用以偿还战争善后费用;伊拉克政府保证,在全国公平合理地分配通过出售伊拉克石油和石油产品所购买的食品、药品和其他人道主义物资;在与伊拉克方面磋商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将选择一个重要的国际银行,设立一个与该协议有关的交易帐户,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将经由空过土耳其的基尔库克--尤穆尔塔勒克石油管道,然后通过海湾的伊拉克石油出口处巴克尔港。一个联合国制裁委员会将监督和批准从这些地区的出口事宜,分配工作将按计划并由联合国人员监督进行。按照这个协议,伊拉克每天将大约出口70万桶石油,伊拉克从中拿出8.7亿美元从外国进口大约230万吨粮食,用4.5亿美元进口药品,余下的6.8亿美元则支付联合国。

“石油换食品”协议达成后,却在6月遭到了美国的反对,理由是伊拉克对伊北部3个库尔德人省份的粮食和药品分配的方案有问题。为此,伊拉克对其清单进行了修改。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7月18日宣布接受伊拉克修改后的清单。8月7日,美国也宣布不再反对重新修改后的清单和分配方案

但就在联合国方面将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的紧要关头,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居住地区的局势在9月初突然急转直下,美国则又陈兵海湾,甚至对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又进行了导弹袭击,随着海湾局势逐步缓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决定恢复“石油换食品”协议。但就在此时,美国又横生枝节,提出了有限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的限价方案。此时,伊拉克北部冲突各方已于11月初达成了停火协议,于11月25日表示全部接受联合国的条件。在此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于12月9日宣布,正式同意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伊拉克于10日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终于恢复了石油有限出口。

“石油换食品”协议的实施,意味着迄今为止联合国历史上最大一次人道主义行动的开始,意味着2000多万伊拉克平民将逐渐免除饥饿、病痛等苦难的折磨,意味着医疗手术将可以用上麻醉剂,意味着1/10的伊拉克新生儿不再会在过周岁生日以前夭亡……

4、1995年12月10日 “伽利略”号发回木星数据。

1995年12月10日,美国“伽利略”号飞船从十日开始向地面传回首批直接取自木星大气内的第一手数据。

这批数据,是有史以来人类航天器首次实际进入太阳系行星大气实地探测的结果,意义不同寻常。从10日开始,类似数据的传输工作将延续4天。

最新探测数据在当地时间凌晨四点十五分抵达。对此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异常兴奋。以光速传递的无线电波耗费52分钟才能抵达地面,初步的分析结果需要到8天后才能问世;分段发回数据的完整拼接,则要到1996年2月才能实现。

此后两年,“伽利略”号飞船将围绕木星飞行至少11周,对木星的3颗卫星——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作就近观测。此后,飞船的燃料将耗尽,坠入木星大气中。

5、1982年12月10日 海洋法条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6、1972年12月10日 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当时为配合“广积粮”精神而拍摄的照片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

根据这些精神,196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于是,人防工程规模在已有的基础上迅速扩大,人防工程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1972年开始,国家决定每年用6亿元来搞人防工程建设,其中,4亿元由国家财政经费中支出,另外2亿元分别由地方自筹和集体企业自筹。

月,毛泽东曾指示说,我国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应当有大国霸权主义思想,而在国内建设中则要切实做好战备工作,要进一步挖深挖好防空掩体,加强粮食储蓄。这一指示的提出,更进一步把我国原有的战备热潮推向了高潮,使中国经济的战略重点全面转到了备战方面。几乎各单位和部队都挖了各种的“防空洞”。

“深挖洞”

7、1972年12月10日 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邓子恢逝世。

邓子恢

邓子恢(1896年8月-1972年12月10日),中國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高级干部,农业政策专家。又名绍箕,1896年8月生于福建省龙岩县,1917年2月赴日本就读于东亚补习学校,1918年4月归国。1925年在闽西参加红色革命活动,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长,参与领导闽西暴动,担任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总指挥为张鼎丞)。1930年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共和国政府财政部部长。红军长征时期,留在赣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6年春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1949年3月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南财经委员会主任。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在主管农业时期,对毛泽东的过激农业合作化政策有所抵制。是中共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1964年12月當選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2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鄧子恢有妻子陈兰,兒子邓淮生。

8、1968年12月10日 民主战士、山西省副主席刘少白逝世。

少白名象庚,字少白,1883年6月30日出生于山西省兴县黑峪口村。13岁考入本县嵋山书院,20岁赴西安参加科考拔为贡生。22岁考入太原府中学堂深造。3年后入山西大学堂攻读法律,开始接受新学。求学期间,目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他忧国忧民,立志救国救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掉辫子参加反清活动。并回家乡组织民团,发动群众,兴办女学,鼓动乡民剪发放足。山西省临时议会成立后,他当选为议员,并加入共和党。1918年,刘少白先生从山西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先后在太原阳兴中学任董事、山西省 立工业专门学校任秘书长,并兼国文教员。他执教10多年,积极倡导白话文,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此外,他还与同乡牛友兰一起在兴县创办了多所中小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少白在革命新潮的冲击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逐步认识到中国只有以苏俄为师,才是惟一出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少白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曾掩护许多共产党员脱离险境。他在担任河北省建设厅秘书主任、天津商品检验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期间,尽其所能、倾其所有支持革命。他在北京的住所成为中共党员的秘密联络点,并负责转送党中央寄给中共河北省委的活动经费。同时,他还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帮助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参与营救过许多被捕的共产党员,其中包括王若飞、杨献珍等中共著名党员。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甚嚣尘上,我虽身处嫌疑,犹自热情地爱护那些在地下活动和救济那些身陷囹圄的革命党人,因此而遭受危害亦不徨顾。”1937年初,刘少白回到太原,积极投身到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他的家成为革命同志聚会之所,并秘密设立印刷厂,为党印刷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白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于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根据党组织的批示返回家乡,在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兴县分会担任经济部长,负责征集粮草,支援八路军120师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了筹措资金,刘少白创办了兴县农民银行,他把自己多年来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并动员全县一百多位富户入股,很快就凑起6万多元股金。1940年1月,兴县农民银行改为西北农民银行,刘少白出任行长,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解决军需民用,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5月,刘少白和牛友兰率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访问,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人的亲切接见。参观回来后,刘少白被选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9年9月,刘少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华北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后来,他举家迁往北京,依然十分关心山西的建设事业,念念不忘桑梓父老,曾两次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的子女受到错误的批判,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党的信念丝毫未曾动摇。1968年12月,刘少白不幸与世长辞。

9、1963年12月10日 桑给巴尔在英联邦内实行独立。

2009年12月10日,桑给巴尔在英联邦内实行独立。

10、1958年12月10日 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梁希逝世。

梁希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林學家、林業教育家。浙江湖州人。1906年被選送入日本士官學校海軍科學習,1913年轉入東京帝國大學林科。1927年梁希先生從德國學成歸國,先後任教於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森林系(也是北京林業大學的前身)、浙江大學農學院主任。1932年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森林系(南京林業大學前身)教授,曾任系主任、研究部主任、農學院院長。1949年8月,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出任南京大學校務員會主席。1949年11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林墾部(林業部)部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為紀念他,北京林業大學為其建造了一尊半身銅像。

11、1957年12月10日 世界首座地下煤气电站试转成功。

1957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气化后所产生的煤气为燃料的发电站的涡轮机在图拉进行试运转。

这个新制成的煤气涡轮机所烧的是来自盛产褐煤的莫斯科煤田里的煤气。试验的成功标志着采煤工业中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革命,它将使矿工从艰辛的地下劳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节约大量资金。据计算,如果成立这类的大企业,每年可产生几十亿立方公尺的煤气,用这种方法所生产的动力的成本将比用普通开采煤所生产的动力的成本要减低一半或三分之二。劳动生产率也将提高到三、四倍。人员可以比普通电热工厂少四分之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梦想着直接利用煤中的能而不必把它从地下深处挖出来。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门德雷叶夫就曾提出这方面的理论。在苏联有好几个地下煤气中心,自1931年以来就进行着这方面的实验工作,找出使煤燃烧起来的方法,找出控制看不见的、复杂的煤的燃烧过程并从中取得煤气的方法。

但是要修建用地下煤气化后的煤气为动力的发电站还必须生产制造涡轮机的叶片用的高度抗热钢,必须保证使机器设备不受冷热的影响,还必须设计这种涡轮机本身等等。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

在图拉附近建成的这座新型发电站的燃料基地在地下四、五十公尺深处,那里燃烧着煤层,喷着惊人猛烈的火焰,温度高达摄氏1000度以上。人们利用各种专门仪器在地面上操纵着燃料燃烧的过程。每小时有4万多立方公尺煤气顺着直径180厘米的管子送到燃烧室。地质学家确定,发电站赖以工作的煤层蕴藏量达到5千万吨,可以用70年之久。

除了煤气以外,还有压气机每小时把20万立方公尺的空气送进燃烧室。煤气燃烧后产生温度高达650度的气体,推动涡轮机的叶片,使之根据喷气发动机的原理工作。涡轮机的发电力是12000千瓦。目前苏联还在建设另外一些这样的动力站进行试验。

苏联地质和矿藏保护部长安特罗波夫说,位于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勒拿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区。完全有根据认为,那里的煤藏量将比现在已经知道的全世界煤的总藏量还要多一倍到一倍半。目前这个煤区已经探明的煤储量就将近有5万亿吨。

12、1949年12月10日 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

邓颖超步入会场(两边为宋庆龄、蔡畅)

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蔡畅致开幕词,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总书记古久里夫人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等分别作报告。会议通过了《致亚洲各国妇女姊妹书》和《关于争取妇女权力的决议》等文件。

13、1948年12月10日 《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并发表。

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该宣言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特设的人权委员会起草,于1948年12月10日在联合国第3届大会上得到通过。宣言共30条,提出各国人民不分男女都享有各种基本权利和自由,参加选举、工作、受教育的权利等。

14、1944年12月10日 中日豫湘桂战役结束。

日军占领广西宾阳县城,这是被俘的中国士兵

1944年12月,日军未遇抵抗占领南宁后,又以快速部队沿湘黔公路追击中国军队。12月2日,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危迫贵阳,重庆大惊。12月10日,从南宁出发的日军和从越南北进的日军在绥渌会师,打通了大陆交通线。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到此结束。

这次战役于4月18日开始。日军为挽救南洋群岛被美军切断补给线的日军,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打通平汉、粤汉铁路,建立一条纵贯中国大陆至印度支那的交通线,发动了号称“一号战役”的豫湘桂战役。战役第一阶段、日军在于占领平汉线南部阵地。为此从东北、华北调集了14.8万多兵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分路迸犯豫中。驻守河南的中国守军以第一战区汤恩伯集口为主,共40万人,决定在嵩山地区与日军决战。4月18日,日军从河南中牟强渡黄泛区后,分3路进犯。22日攻陷郑州,5月1日占领许昌,25日攻占洛阳,日军只用38天即占领河南全省,打通了平汉路。

5月中旬,日军13个师团计36万余人沿粤汉路南犯。中国守军在湖南战场上有薛岳,张发奎、余汉谋部共35万余人,节节败退。6月18日长沙陷落,8月8日衡阳失守。10月27日,日军围攻桂林,11月10日桂林、柳州陷落。接着,由柳州南犯的日军,从北海、雷州方面北进的日军以及由越南东犯的日军会攻南宁;为配合对湘桂的进攻,日军在浙江、福建也发动进攻,攻占了温州、福州。从4月上旬至12月的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60万-70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陷于日军铁蹄之下。

15、1941年12月10日 美国对德国、意大利宣战。

1941年12月10日,美国对德国、意大利宣战。

16、1941年12月10日 中国军队开始入缅对日作战。

开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1941年12月10日,英国武官邓尼思受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派中国军队入缅布防。蒋同意,翌日向第五、第六两军发布入缅作战动员令。命第五军向保山集中,命第六军克日完成入缅准备,派第九十三师赴车里,对泰、老方面搜索警戒,派第四十九师刘观隆团为先遣支队,即开畹町。

10日、11日,蒋介石两度邀集英美等国大使武官,商讨中、美、英、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经美国军事代表团长马格鲁德准将向罗斯福电告他的意见。15日,马格鲁德向蒋介石建议:鉴于英国在远东节节失利,缅甸危在旦夕,希望中国军队从速入缅,保护仰光和滇缅路的安全。蒋介石即第二次下令第五、第六两军准备入缅,同时向韦维尔表示:“如有充分计划,愿以精兵八万援缅。”韦维尔却害怕中国军队入缅会促使“亚洲人的团结阴影越来越大”,竟断然加以拒绝,使正向缅甸进发的第五、第六两军就地停止待命。16日,罗斯福请蒋介石从速召集联合军事会议,组成联合军事委员会。23日,由蒋介石主持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的何应钦、徐永昌、朱世明、商震,美国的布里特、马格鲁德,英国的韦维尔、邓尼思等参加会议,达成五点协议:1、组织五国联合军事委员会(又称联合参谋部),设于重庆,由美国主持。2、建立保卫缅甸的中英联军统帅部。3、调中国远征军3个军入缅布防。4、由美国向中国军队和空军志愿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燃料,并尽快实施“装备训练中国30个师”的计划。5、派美国空军协防缅甸和云南。同日,韦维尔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他却借口交通补给尚无准备,仍然拒绝中国军队入缅。经过美国人居中斡旋,韦维尔终于接受一个中国师入缅。24日,第六军第四十九师刘观隆支队,由英军汽车运到景东接防。26日,第四十九师主力入缅,开赴昆欣、兰河地区守备。

31日,罗斯福电告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指挥中、泰、越地区的盟军对日作战。拟推蒋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并将设立联合参谋部供其指挥。

17、1937年12月10日 科学家发现爪哇人。

1937年12月10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发表了关于“爪哇人”的发现。

根据爪哇岛上发现的颅骨推算,人类大约有100万年的历史。爪哇人是猿和人之间最早过渡生物。在这之前,最早的人类标本是直立猿人的骨头,这些骨头也是在爪哇岛发现的。最近发现的爪哇人骨比直立猿人骨早50万年。

这些爪哇人颅骨包括一个完整无损的下颌和几颗牙齿。这些牙齿具有原始人骨骼的特征,然而靠近耳部缺少很发达的乳突,这一点被称为猿的特征。颅骨盖已经严重地破碎了,难以复原。科学家们推测这个爪哇人头可能被他的天敌将其中的脑浆当作精美的食物吃掉了。

18、1931年12月10日 国联决议组织调查团来华。

国际联盟行政院开会讨论中国东北问题时的情景

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侵入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3个月,作过多次决议,既不敢谴责日本,也不能制止日本扩大侵略,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国联理事会于本日通过决议,组织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团的任务只限研究中、日纠纷的背景,向国联提出报告,而无权干预两国的军事行动或建议双方直接交涉。

为了避免在法律上强迫日本接受国联具有解决中、日纠纷的权力,决议条文也未具体说明调查团有义务或权利向国联提出解决两国纠纷的建议。

19、1906年12月10日 贝宁民族英雄贝汉津逝世。

达荷美王国国王(1889~1894)。即位前称孔多王子。1890年 2月,数百名法国军队登陆,占领科托努,贝汉津指挥5000~6000名达荷美士兵猛攻科托努,并包围了已沦为法国保护地的波多诺伏,最终迫使法国议和。在1890年10月缔结的和约中贝汉津承认法国无限期地占领科托努,但法国每年须向达荷美交付 2万法郎作为“补偿”。1892年 5月,法国派多德远征队登陆,封锁海岸,重开战端。先后进行了 5次战役,贝汉津的军队作战英勇,但终因殖民军武装精良,达荷美王国首都阿波美于11月17日被占领;贝汉津率一部分军队退至王国北部坚持抵抗。1893年 8月,法国殖民军对达荷美王国发动了新的进攻。贝汉津虽多次摆脱殖民军的追击,但抵抗难以继续,无力再战。1894年 1月,他被法国殖民者废黜,流放到马提尼克岛,1906年逝世于阿尔及利亚。

20、1903年12月10日 英军再次侵入西藏。

1903年12月10日,英军麦克唐纳准将统带英印联军越过咱里拉,大举入侵,开始了第二次侵藏战争。

西藏一直是英、俄两国互相争夺的一个焦点。1888年,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后,藏人对英人起恨,产生亲俄倾向,俄国即在西藏伸展势力,于是英国选择日俄战争一触即发的有利时机开始军事行动。`11月6日,英国政府批准英印武装使团通过春丕河谷前往江孜,侵藏序幕由此拉开。

今天,英印军2000余人,装备新式步枪、机枪、火炮,附工兵队、后勤队并民夫7000余人,开始涌入。13日,英军占领亚东,20日,英军占领帕里。沿途毫无抵抗,如入无人之境。

21、1901年12月10日 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1901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霍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定律和渗透压强;德国的贝林(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邓南遮,他于1864年建立了国际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法国国际仲裁协会。

此后,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四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一笔奖金,或者完全发给一个人,或者最多在两种成果之间平分,或者由两个或更多人(实际上从未多于三人)联合分享。有时一笔奖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颁发;如果下一年仍不颁发奖金,则退回基金会。当出现奖金既不颁发,也不保留的情况时,也要退回基金会。这样,在同一学术领域内,一年中能有两笔奖金,即上年留下来的奖金和本年的奖金。如果在规定日期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领取奖金时,则奖金退回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及政府禁止本国人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然而获奖人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注明“拒受奖金”字样。不接受奖的动机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压力;例如,希特勒于1937年颁布的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1935年颁发给C.奥西埃茨基的和平奖是一种侮辱。不论何种原因过期不领,己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时,可领取诺贝尔金质奖章和奖状,但不能领取奖金,该奖金已退回基金会。

如果没有人能符合诺贝尔遗嘱中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或世界局势有碍于收集评选资料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将奖保留或停止颁奖。该奖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

科学奖和医学奖己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回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常常保留。

22、1898年12月10日 美国和西班牙和平条约

美国和西班牙和平条约(节录)(1898年12月10日订于巴黎)

第一条 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一切主权要求和所有权。 当西班牙撤离这个岛屿而由美国占领时,只要这种占领继续下去,美国将承担和履行国际法规定的因这种占领而产生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义务。 第二条 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岛和在西印度群岛中目前由西班牙统治的其他岛屿,以及在马里亚纳群岛或拉德鲁内群岛的关岛割让给美国。 第三条 西班牙应将称为菲律宾岛屿的群岛和包括在以下界线内的岛屿割让给美国: …… 美国将在互换本条约批准书之后的三个月内付给西班牙总额为二千万美元的款项。 第十五条 每一国政府应在十年期间内在所有的港口税方面,包括进港和结关费用、灯塔税和吨位税等,对另一国的商船给予同其本国不从事沿海贸易的商船同样的待遇。 任何一国在六个月之前通知另一国,本条款得随时终止。 第十六条 双方谅解,美国在本条约中对古巴承担的任何义务应限制在美国占领期间;但是,在上述占领结束之后它将建议在该岛上建立的政府继续承担上述义务。 第十七条 本条约应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后由美国总统批准;并由西班牙女摄政王陛下批准。批准书从本日起六个月之内(或尽可能更早地)在华盛顿互换。 各全权代表在本条约上签字盖章,以资证明。 公元1898年12月10日订于巴黎。一式两份。

23、1898年12月10日 巴黎条约。

1898年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西——美战争结束。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偿付2000万美元。

24、220年12月10日 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

魏文帝

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兼魏王,首要的政令更是禁止宦官晉升至各官署的令官職等,在當時被視為一大革新。而漢室早在曹操時就已經名存實亡,同年即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他,改國號為魏,年號黃初。十月十三(11月25日)漢獻帝禪位,十月廿八(12月10日)曹丕正式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