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1994年12月14日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14日10时40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全世界宣告: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一罐混凝土稳稳地浇筑在大坝江心岩石上。一项伟大的跨世纪工程将从这里崛起,载入中华民族腾飞的史册。一开发三峡,治理长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意愿。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写道:“自宜昌而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提出开发三峡的第一人。

新中国的建立,把三峡工程真正摆上了议事日程。毛泽东以他博大的胸襟勾勒出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此后,新中国几代水利科学工作者用40年的时间,精心设计,反复论证。从水文调查到地质勘测;从研究坝段到坝址选择;从水库调查到移民安置;从防洪演算到水库调度;从泥沙淤积到水库长期使用;从工程施工到巨型设备研制……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研究报告和方案蓝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从此,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三峡工程论证和审查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进入实施阶段。

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介绍: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而最重要的是防洪。自古以来,荆江两岸一直是长江洪水肆虐横行的地方。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2000多年里,长江中下游发生较大洪灾200多次,水灾更是不可胜数。1931年大水,武汉市区行船百日,江汉平原14.5万人淹死;1935年再次大水又夺去了14.2万人的生命!1954年长江大水,荆江分洪区三次分洪,京广线中断百余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长江防洪,尤其是中游水患,使共和国每一位领导人寝食不安,牵肠挂肚:这里有150万人,2300万亩良田,还有华中特大城市武汉、京广大动脉……

三峡工程是唯一可以解除这些心腹大患的良策。水库防洪库容达222亿立方米,水库调节洪水可削减洪峰流量2.7万—3.3万秒立方米,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即使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也可以通过三峡工程的调蓄,防止发生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煤矿。三峡水库回水可达西南重镇重庆,改善650公里川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年单向通过能力由现在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为重庆、四川乃至大西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

三峡工程的一系列世界之最使之跻身世界超级工程前列。1994年6月,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三峡工程当之无愧地入选。外电报道,“三峡工程的出现,为会议陡增光彩”;“三峡工程属于全人类”。

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家柱这样说: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最先进的科技进步成果。

三峡工地距葛洲坝不过30公里,但它们却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三峡工程除了投资额、发电量远远超过葛洲坝外,更重要的区别是三峡工程深刻的体制改革。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54亿元,倘若投资突破1%,便是9-54亿元;工期拖后1年,仅发电一项损失即过百亿元。历史不容许三峡工程再交如此昂贵的“学费”。

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一直思索着运用新的机制建设三峡,树起三峡的崭新形象。李鹏总理多次明确提出:用计划经济的老办法,全部由国家投资建三峡是不行的,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项目业主制来建设和管理三峡。199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产物,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一道登上工程舞台,构建起功能完整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即“三峡模式”。

1993年9月8日,三峡工程推出第一标———西陵长江大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以3-5亿元中标。迄今为止,三峡工程已进行了52项招标,总合同额达到41亿元,引来了国内最具实力的100多家施工企业和美、英、德、瑞士、日本等国外大型设备制造企业。

“靠竞争赢得进军三峡的入场券”。三峡模式的巨大冲击力,使三峡前期工地成了多路英豪比技术、比实力、比信誉的竞技场。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施工单位争夺同一项目的精彩场面,令我国水电界的权威惊叹又惊喜。

铁道部大桥局是建设过武汉、南京等长江大桥的劲旅。按常理,他们夺得西陵长江大桥一标似无大障碍。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大桥局不敢有一丝松懈。他们除了展示自身的技术优势外,又果断联合武昌造船厂,在低温焊接、运输、吊装等方面形成新的优势,才得以一举夺标。

1993年10月24日,长委会宜昌监理中心第一次跨进三峡工程大门。

在三峡工程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事就是移民。据三峡移民局局长唐章锦介绍,按三峡水库175米蓄水位计算,淹没面积达638平方公里,涉及鄂川两省19个县(市)。在长达20年的移民迁建期内,移民总数将达到百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移民工作。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不止一次地强调,让移民迁得出、住得好、先致富,对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三峡坝区的人民不会忘记历史的这一幕:1958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周恩来总理登上瑞雪铺地的中堡岛,走近一间农舍。这一天,正是主人望作秀的女儿“打喜”的日子,按照风俗外人不能进屋。入乡随俗的周总理在主人门口留下4元钱悄然离去。35年后,望作秀第一个搬离中堡岛。

领袖和移民的水乳之情,激发了三峡坝区人民舍我家园、修我大坝的豪情。1992年冬天,正值天寒地冻时节,几项关系到大江截流的关键工程相继开工,工程征地迫在眉睫。为了工程需要,秭归县茅坪镇和宜昌县三斗坪镇的几十户农民成了第一批移民。他们砍了柑桔树,拆了大瓦房,搬进临时搭起的简单活动房。

担负三峡坝区移民工作的宜昌市、县各级干部,将自己比喻为一肩挑两头:一头扛着国家的任务和大局,一头扛着移民的利益和负担,两者都得兼顾。“让每一个移民满意”,是他们铭记在心的准则。

自1984年起,国家即拨出专款,对川鄂库区实行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试点。库区各级政府不再把移民仅仅视为赔偿对象,而是对移民迁移后的生产和生活作出全面的安排,妥善安置移民并负责到底。

从库首第一县湖北巴东县,到库区腹地四川万县市,再到库尾四川巴县,开发性移民正在卓有成效地展开。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移民的关心。全国20多个省市派出的考察团,纷纷深入库区,洽谈合作项目。

令人梦绕魂牵的“三峡工程”终于开工了!记者在坝区看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桔香飘溢的优闲田园,如今却变成机械如林、车流如潮的大工地。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夜以继日,超前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终于比计划提前10个月擂响了进军三峡的锣鼓。

2、1990年12月14日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像

1990年,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的国内形势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多数国家政治上普遍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向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原有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成,各种新旧矛盾错综复杂。

波兰执政党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和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在国家变革的方法和速度、提前选举总统等问题上发生矛盾分歧。11月,波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的票数不够进入第二轮角逐而被淘汰,遂辞去总理职务。在12月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瓦文萨击败蒂明斯基当选为总统。

匈牙利于3月和1月举行两轮大选,民主论坛等政党获胜,原执政党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大选后,民主论坛执掌国民议会,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自由民主者联盟”(简称“自民盟”)全国委员会委员根茨-阿尔帕德出任临时总统。5月民主论坛主席安托尔,约瑟夫组阁,8月原临时总统根茨当选匈首任总统。六个议会党之间和三个执政党之间和各党派内部派系之间在对如何实施私有化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迟迟拿不出方案。秋天在地方自治政府的选举中执政党民主论坛失利,在野党“自民盟”、 “青民盟”和无党派人士获得优势。在全国性的出租汽车司机罢工事件后,政府作了重大改组,内务部长、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和劳动部长易人。

捷克斯洛伐克6月举行全国自由大选,组成以“公民论坛” 和“公众反对暴力”组织为主的联邦政府。在大选期间,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被昔日的盟友“公民论坛”和“公众反暴力”组织指责为前国家安全机构的特务,致使该党选票大大下降。为此,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大选后坚决不参加组阁,并表示在议会中不与 “公民论坛”合作。社会党、绿党等9个未进入联邦议会的政党宣布成立“议会外议会”,下设两个院,进行活动。斯洛伐克的10个政党联合发表声明,公开要求“斯洛伐克独立”。

保加利亚于6月举行多党自由大选,社会党获胜,在两轮投票中共获得大国民议会400个席位中的211席(52.7%),但由于民主力量联盟等3个主要反对党拒绝参加组阁,新政府迟迟不能组成。保总统佩-姆拉德诺夫7月在高校学生及反对派组织和社会党内“改革派”的压力下辞职。大国民议会8月选举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热列夫为保总统。总理卢卡诺夫11月宣布辞职,大国民议会12月选举无党派人士迪-波波夫为总理。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在5月大选中获胜,在参、众两院均赢得绝大多数的席位,其总统候选人扬-伊利埃斯库获得85.07%的选票,当选为总统。大选失败的国家农民党、国家自由党等反对党拒不同救国阵线合作,并组织了激烈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罗政府于6月派出军警驱散从4月22日起在布加勒斯特大学广场扎寨示威的学生,恢复广场的正常秩序。前往布加勒斯特声援政府的外地矿工冲进国家农民党及国家自由党总部,搜出武器、弹药、法西斯铁卫队队徽及印制罗伪纸币的复印机等物品。

阿尔巴尼亚国内政局自7月开始动荡,多次发生公民外逃、游行示威等事件。12月底,阿宣布实行多党制,反对党相继成立。

南斯拉夫战后执政40多年的南共联盟解体,不再作为一个全国性政党存在。各共和国共盟于1月开始独立活动,并纷纷改名,7月,南联邦议会联邦院通过《政党结社法》,正式实行多党制。11-12月,南各共和国分别举行大选,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个共和国共盟失去执政地位,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共和国原共盟继续执政。南各共和国之间矛盾尖锐,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公开要求独立。民族之间武装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在东欧剧变中,保加利亚各反对派组织联合起来,对保共及其领导人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各项重大让步。1991年3月,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日夫科夫(左三)在法庭受审,他一再声称无罪。旁边站立的3人是他的辩护律师

3、1987年12月14日 巴黎发现一具被遗忘100多年的埃及木乃伊。

1987年12月14日,让-昂格尔-托蒂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阁楼里重新找到了一具被人们遗忘了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埃及木乃伊。

托蒂是一位热心研究埃及古文物的专家,当时,他正在研究和企图重新找到埃及古代最著名的七个王后之一的克莱奥帕特蕾(公元前69年—30年)的遗骸。据说,这位王后的遗骸在上个世纪已运到法国,可能在1870年巴黎被包围时,为避免遭到损坏,人们就把它埋葬在巴黎的一个什么地方。

这位埃及古文物专家在寻找克莱奥帕特蕾王后的遗骸过程中,偶然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一个很少有人进入的阁楼里看到了一个玻璃橱,从中找到了这具全身赤露的木乃伊。这是一具在公元116年时的木乃伊。死者年纪很轻,至今保存完好。据记载,它是在1822年由法国的埃及古文物专家加伊奥在埃及的泰贝圣殿中发掘出来的,并由他带回法国。

巴黎是埃及古文物保存得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有三具埃及木乃伊在巴黎向公众展览。

托蒂还说:“这具木乃伊还保留着卷曲的头发。在小腹部有一条很长的切口,证明死者的内脏是从那里掏出来的。”

4、1984年12月14日 古巴和美国就两国之间的移民问题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4日,古巴和美国就两国之间的移民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重新向居住在古巴的古巴居民发放移民优待签证,每年两万人,并将优先照顾美国公民和长期侨居美国的古巴移民的后代。

5、1980年12月14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80年12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6、1979年12月14日 武夷山首次捕获“角怪”。

1979年12月14日,在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区首次捕获了一只长有三个角的雄性“角怪”。

“角怪”是两栖动物,学名叫做“崇安髭蟾”,它的嘴唇边长有一对黑色角质刺,目前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未发现它的踪迹。至于三个角的“角怪”,在武夷山也是首次发现的。这只“角怪”的三个角,两个长在左嘴角,一个长在右嘴角,瞳孔呈纵置状,并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缩小或扩大,眼睛的巩膜上半边呈黄绿色,下半边呈蓝紫色。由于它长得奇特,科研部门认为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7、1977年12月14日 现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重型直升机首飞。

1977年12月14日,米-26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为“光环”(Halo)。这种直升机是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

8、1974年12月14日 中国与冈比亚建交。

1974年12月14日日同中国建交。1995年7月13日,冈比亚同台湾当局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7月25日,中国就冈比亚与台湾恢复“外交关系”一事向冈比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宣布从即日起中止与冈的外交关系。

9、1971年12月14日 中国与塞浦路斯建交。

1971年12月14日,中国与塞浦路斯建交。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为地中海第三大岛,首都尼科西亚。

10、1963年12月14日 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

周恩来在开罗记者招待会上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陪同周恩来出访的有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等。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10个非洲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以及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3个亚洲国家,共历时72天,行程10.8万里。周恩来的非洲之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访问埃及期间,周恩来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提出了中国政府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创举。在访问马里时,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的真诚愿望。在访问索马里时,周恩来指出了“整个非洲大陆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非洲“已经成为一个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大陆”,“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新非洲一定要出现”等著名论断。在访问期间,周恩来同所到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分别举行了坦率而友好的会谈,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并分别发表了会谈联合公报。这次访问对增强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1960年12月14日 我国与索马里建交。

索马里地图

索马里,全称索马里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面积637657平方公里。人口910万(1994)。绝大部分是索马里人,分属萨马勒和萨卜两大族系。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摩加迪沙。主要矿藏有矿、锡、锰、镍、铭、镁、锌、铝、铀、石英石、绿柱石、石膏、石油和天然气。森林覆盖率为13%。渔业资源丰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其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80%。农业是第二大产业,主要农作物有高粱、玉米、大米、豆类、芝麻、棉花、甘蔗、香蕉等。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几乎全靠进口。工业主要部门有纺织、皮革、制糖、制盐、制药、烟草、食品加工、印刷、电力等。属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美元。主要出口活畜、香蕉等,进口原油、机械及零配件、食品、车辆、建材、药品和编织品等。公元前1700年就建立了以出产香料而著称的“邦特”国。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并在沿海建立了若干个贸易点和苏丹国。16世纪起葡、英、法、意等相继入侵。1887年索北部、1925年索南部分别沧为英国“保护地”和意大利殖民地,称为“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1941年全境被英国控制。1960年6月26日和7月1日,索北区和南区先后独立,并于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21日(现国庆日),西亚德夺取政权,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改为现国名。此后一直处于各派武装割据的状态。1960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交。

12、1960年12月14日 联大通过关于给殖民地独立的宣言。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结束了苏联提出的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的讨论。

这次讨论是在11月28日开始的。在会议过程中,苏联政府提出了一项宣言草案,要求立即按照人民所自由表达的意志和愿望给予一切殖民地国家、托管地和其他非自治领土完全的独立和自由。草案规定完全消除殖民主义制度和各种殖民主义统治机构,取消一切诸如在别国领土上的领地和租地的殖民主义据点,并呼吁各国政府在国际关系中始终严格遵守平等、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43个亚非国家(最初是25个国家,后来增加到43个国家)也提出了一项宣言草案,建议立即采取措施,以便给予托管地和非自治领土或其他一些还没有取得独立的领土的人民政权。这一宣言草案包含着苏联草案中的一系列带有原则性的论点。草案还指出,破坏民族统一和国家领土完整的任何企图都是不能容忍的。

苏联对43个亚非国家的宣言草案提出了修正案,规定给予殖民地人民独立的最后期限不迟于1961年年底,并且应当在联合国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讨论本决议案的执行情况。

大会首先分段表决苏联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草案。宣言的实质部分以3票之差被否决(35票对32票,30票弃权)。对这一部分投赞成票的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大多数亚非国家。投反对票的主要是西方国家。投票赞成苏联的宣言草案的其他部分的有25个代表团,反对的有43个代表团,29个代表团弃权。

接着表决苏联对亚非提案的修正案,苏联的修正案没有被通过。

亚非国家提出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草案以90票赞成获得通过,只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团弃权,它们是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南非联邦和多米尼加。

苏联代表佐林在总结关于结束殖民主义问题的讨论时指出,除了一小部分殖民主义国家及其仆从外,绝大多数代表都谴责了殖民主义,并且要求彻底和立即地消灭殖民主义。他说,绝大多数国家支持苏联宣言草案中所包含的、并且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得到反映的基本原则,这使苏联代表团感到满意。

13、1931年12月14日 宁都起义。

1937年毛泽东与宁都起义的参加者在延安合影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共产党员、参谋长赵博生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领导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成功的起义。二十六路军原为西北军的一部。蒋介石嫡系把二十六路军看作杂牌军。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分四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二十六路军为其中的一路。7月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时,命令二十六路军进至被红军包围的宁都作配角。北退南昌的唯一通路,蒋介石派嫡系朱绍良部堵住,逼迫二十六路军作“背水之战”。二十六路军被困在宁都,前进有被红军消灭的危险;后退又为蒋介石军令所不容,进退两难,陷入绝境。薪饷没有保障,部队生活极为困苦。广大官兵不适应南方气候,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病亡者甚多。二十六路军士兵目睹革命根据地内实行了土地革命,工农生活得到改善,红军官兵平等。通过鲜明的对比,更滋长了厌战情绪,对蒋的离心力越来越增加。中共抓住二十六路军反蒋情绪,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促进起义形势的早日成熟。为了掌握整个部队,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发展了参谋长赵博生入党。赵博生入党后先后争取了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一团团长黄中岳转向革命,和他们一起整饬军队,开展新的练兵热潮。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南昌党的秘密联络机关突遭破坏,二十六路军党组织领导人名单,党组织对二十六路军活动的政治决议和组织决议落到了敌人手中。12月5日,蒋介石的南昌行营发出密电,责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3名共产党员。蒋军飞机向宁都投下蒋介石彻底清查该军中“反动分子”的手令。情况十分紧急。特支与赵博生研究,决定赵博生以参谋长身份复电南昌“遵令照办”,同时派袁汉澄急赴中央苏区向军委汇报请示。袁汉澄来到瑞金叶坪,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总参谋长汇报了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准备起义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以最大努力争取二十六路军全部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起义时间定为12月13日。中央军委派左权、刘伯坚、王稼祥携带电台,在宁都城南八十里的彭湃县苏维埃所在地固厚联络指挥,并派红四军在会同方面相机接应。随后,中央军委根据新的情况,决定把起义时间由12月13日改为14日,起义后,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正副总指挥分别由季振同和董振堂担任,参谋长仍由赵博生担任。下辖3个军,董振堂、赵博生分别兼任十三军和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1931年12月14日下午,赵博生和季振同下达命令:4时,七十四旅二团接替一团担任守城任务。七十三旅学兵连、七十四旅一团特务排、总指挥部特务营分别控制二十五师师部电台、总指挥部电台和蒋介石的特务电台。宁都各要害部门以及通往苏区的交通要道由刘振亚派人看守。七十四旅一团一营包围二十五师李松昆师部,三营包围总指挥部。下午6时,赵博生以参谋长名义,在天主教堂楼上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宴请”团以上全体军官,只有李松昆一人未出席。楼下七十四旅一团部分人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并在“宴会”开始时,缴了他们的枪支。当起义士兵往楼上冲时,一个士兵的枪支不慎走火,楼上顿时大乱。赵博生趁势号召大家起义,参加红军,回北方打日本。在场的多数军官表示赞同,少数顽固分子当场被捕。赵博生命令鸣枪3响,宣告全军起义。宁都城内枪声四起,各部按预定计划行动,进展很顺利,仅二十五师师长李松昆越墙逃走,从城外带走一个团的兵力。起义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二十六路军两个师17000余人弃暗投明。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于宁都城东南梅江河畔宝塔山下,随后以七十三旅为前锋直接开往苏区,在固厚受到左权、刘伯坚等中央军委代表的热烈欢迎。当晚,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起义宣言,郑重宣告二十六路军脱离国民党军队,参加红军。16日,刘伯坚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军委宣读了关于授予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番号的决定和军团干部的任命。为把这支旧军队改变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该军工作:肖劲光任军团政委,刘伯坚任军团政治部主任,陈伯钧任军团参谋长。各军、师、团都配备了政委和政治工作干部。1932年2月下旬,经过整训后的第五军团参加了攻打赣州的战役。宁都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这次起义严重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削弱了国民党的“剿共”力量,壮大了红军队伍,鼓舞了全国人民反蒋抗日的热情。

14、1927年12月14日 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

居住各地的苏联侨民被驱逐出境

1927年1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对苏联断绝邦交令,声称“本月11日广东事变,究其原因,皆由共党籍苏俄领事馆及其国营商业机关为操纵指示之地”。而其它各省,亦有爆发之虑。为治安起见,应即将驻在各省之苏联领事一律撤销,所有各省之苏联国营机关,应勒令停止营业。

日,外交部长伍朝枢赴苏驻沪总领事馆,面递断绝国交通牒,限苏领事一周内出境。同日,外交部拟定中、苏绝交办法三条:撤销该领事,领事馆人员限期离境;苏联国营商业机关一律勒令停止营业;详查苏籍侨民总数,苏侨均应领外侨执照。其后,搜查与侵占苏联领事馆房舍,监视、逮捕和杀害苏联外交人员及苏联侨民的案件相继发生。

恐怖的广州街头,5700余人被杀害

15、1927年12月14日 英国承认伊拉克独立。

1927年12月14日,英国承认伊拉克独立。

16、1920年12月14日 爱尔兰被一分为二。

11月下旬军队控制都柏林抗议者

1920年12月14日,英国上议院通过一决定,将爱尔兰分成两部分。根据这项爱尔兰行政管理法案这两部分将各设一个议会和一个行政机关。

北方议会代表安特里姆-阿马、唐-弗马纳、伦敦、德里和蒂龙诸郡。这6个郡的居民大多数信仰新教。南方议会代表天主教的多数,它将设在都柏林。双方的公共利益由爱尔兰新枢密院处理,而国家的这两部分继续在英国议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南部政界已声称他们反过这项新法。

17、1911年12月14日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的第一人。

阿蒙森到达南极

1911年12月14日,挪成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和其他4名队员战胜罗伯特-F-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到达南极。他们的成就标志着自1909年罗伯特-E-皮里到达北极后不到3年内,南北两极都已留下探险家的足迹。

阿蒙森一行人在1910年1月14日抵达鲸湾。安扎好冬营后,10月份开始向南极艰苦进军。与斯科特探险队不同的是,阿蒙森他们没有机动车和马匹,而是依靠一群猎狗。但他们得助于好天气和众所周知的阿蒙森细致入微的筹划。目前还没得到有关斯科特探险队的任何消息。他们是这年10月离开麦克默多-索恩德的。

18、1906年12月14日 普朗克首创“量子论”。

普朗克老年时的像片

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论”。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学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这一天被普遍地认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日子。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1947)在1900年首先形成了他的量子论。这一理论如同5年后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一样,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905年12月14日 伊朗革命爆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朗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卡扎尔王朝横征暴敛,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且由开明绅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僧侣发动的国内君主立宪的呼声日涨。

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同年12月,德黑兰、设拉子、大不里士等地群众举行游行示威。14日,德黑兰5千余群众涌入清真寺避难,要求罢免宰相、改革内政、召开议会制订宪法,并成立革命民主组织和志愿部队。斗争延续8个月之久。次年7月,国王穆扎法-厄丁(1896-1907年在位)在群众压力下,被迫罢免宰相,8月宣布实行宪法,让位于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年在位)。10月,国民议会召开,制订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限制王权,规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1907年,工农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各地纷纷建立的民选委员会“恩楚明”活跃于城市中,维持革命秩序。广大工人群众也卷入斗争,组织“穆扎希德”,要求民主普选、没收国王土地、8小时工作制等。10月,国王批准宪法补充条例,承认人民的民主权利及恩楚明等人民组织的合法性。12月,在沙俄、英国支持下,国玉出动军队捣毁议会,袭击恩楚明,企图推翻1906年宪法。全国掀起护宪高潮,革命武装部队赶赴首都,国王阴谋未遂。1908年6月,国王默罕默德-阿里再次发动反革命政变,解散议会,杀害革命群众,德黑兰落入王军之手。革命中心移至大不里士,建立新政权,要求恢复宪法,召开议会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并进军德黑兰。1909年4月,英、俄出兵干涉伊朗革命。7月革命军联合伊朗南部的巴赫蒂亚尔部落军,攻占德黑兰。同年7月16日召开非常议会,宣布恢复宪法,废黜老国王,另立新国王阿赫德。吉朗大地主谢别赫达尔出任首相。新政府解散德黑兰费达依部队,打击革命群众,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1911年7月,逃往俄国的前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在沙俄的支持下招募一支3万余人的军队,向德黑兰进军,受挫。于是,英、俄两国直接干涉,派兵入侵伊朗南北两部,镇压革命。同年12月,反动力量乘机发动反革命政变,攻占议会大厦,解散议会。卡扎尔王朝复辟,持续6年之久的伊朗资产阶级革命至此失败。

20、1799年12月14日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逝世。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

1732年2月,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威特斯摩兰县的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他的祖先从英国渡海来到弗吉尼亚,创下了最初的基业。他在童年时没能去英国求学,而是在弗吉尼亚受一般的正规教育。18世纪,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大陆上的殖民地,进行了长达7年的战争。英国在战争中击败法国并取得对北美大陆的霸权以后,为填补国库空虚,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华盛顿和他周围的人一样,对英国殖民地当局大失所望,开始认识到北美殖民地除了完全独立之外,别无选择。1774年9月,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同北美其他12个殖民地议会的代表一起,在费城举行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共同商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计。在华盛顿等人坚决要求下,会议通过以武装抵抗作为最后手段的决议。1775年4月19日,英军袭击莱克星顿,北美独立战争正式打响。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浪潮,推动了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一支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领导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正义战争。但是,华盛顿面临的敌人,是曾经击败过西班牙、荷兰等这些当时世界上第一流强国的大英帝国。虽有胜利,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国弹缺粮少,供应困难,独立战争进行得十分艰苦。9月,英军进攻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率军队与敌人进行激战,但因兵力悬殊过大,不得不放弃费城,退守他处。当时正值冬季,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常常是茅屋栖身,夜无毡毯,衣不蔽体,赤脚行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华盛顿以惊人的自制力经受了重重挫折,同士兵们同甘共苦,从没有动摇过。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由于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和民兵的配合作战,大败英军。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新的转折点。法国宣布承认美国,并与美国联合起来向英作战。此后,美、法两国军队及民兵相互配合,又打败了约克镇的英军,至此,英军已无力再战,独立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华盛顿主持宪法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3月华盛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1792年,华盛顿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是以满票当选。连任两届总统后,华盛顿于1796年11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书》,离开了政治舞台,回到了弗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在弗农山庄逝世,终年67岁

21、1546年12月14日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出生。

第谷·布拉赫

1572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一位只有26岁的丹麦天文学者第谷,于这一年12月11日,经过精确的观察,发现了仙台星座中的一颗新星。他以“新星”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出来。这篇论文胜过一枚巨型炸弹,它动摇了人们一直墨守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第谷1546年12月14日出生在丹麦斯堪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他先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和修辞学,后来到来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最喜欢的却是天文学。他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攻读了托勒玫的《天文学大成》,并且设计了一个庞大丘体观测计划。为了完成他的天体观测计划,第谷将丹麦国王赠与他的全部补助金,在弗恩岛上建立了有名的福堡天文观象台。这个观象台规模宏大,仪器齐全。这些仪器都是第谷自己制造的,有木制的、铁制的和铜制的。其中最大的一台精度较高的象限仪,称第谷象限仪。第谷在弗恩岛一直工作了20年之久,获得了大量的天文资料,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对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近代天文学的始祖”。1599年第谷定居布拉格,并将弗恩岛上的仪器运到布拉格。1600年第谷与开普勒会见,2人合作开始了新的工作计划。可惜第谷于1601年病逝了,他的未完成的事业由开普勒去完成了。开普勒未负所望,他利用第谷积累的丰富的天文资料,进一步加以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还完成了鲁道夫恒星星表的编制工作。

22、1408年12月14日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历时5年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全书共22937卷,装成书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赐名《永乐大典》。该书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类书。采录曲集七八千种,经、史、子、集、释、道、戏曲、平话、医卜、工技、农等种各类著作无所不录,搜罗甚文,资料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