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1998年12月16日 美向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行动”。

美海军在海湾登上直升机

1998年12月16日,就在离美国会众院开会表决是否弹劾克林顿不到20小时的时候,白宫突然对伊宣战。随着克林顿的一声令下,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战舰和轰炸机向伊拉克发射了二三百枚联合国武器核查。美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即刻从克林顿弹劾表决转移到萨达姆的生死存亡。

美军此次代号为“沙漠之狐行动”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钟开始,早已待命在海湾的美军军舰对伊拉克的“军事和安全” 基地和设施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发射了数以百计的用卫星制导的巡航导弹,美海军的EA-6B飞机向伊军的防空阵地发射了反雷达导弹,以摧毁对美空军可能构成的任何威胁。随后,美军轰炸机及英国战斗机从空军基地及航空母舰上起飞,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的轮番轰炸和袭击。袭击开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他已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猛烈、持续的多轮空袭以惩罚萨达姆继续阻挠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

美空袭开始时,伊拉克正是星期四凌晨一点,巴格达的大街空无一人。在美国警告将打击伊拉克不久,空袭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安静的夜空,伊拉克电视台停止了正常节目,转而播放爱国歌曲及伊拉克军人手拿机关枪手榴弹演练的镜头。大约在零点49分,人们听到伊拉克防空炮火声,桔黄色探照灯把夜空照得很亮。在伊拉克时间星期四凌晨一点左右,美空袭开始。巴格达的枪炮声变得密集,外国记者所在的大楼玻璃被震得直响。有报道说,美国的导弹袭击至少已造成2人死亡和30 人受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一份声明中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真主的敌人、国家的敌人、人类的敌人”。

美国这次对伊动武的直接原因是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在其给联合国的报告中认定巴格达没有遵守其上个月做出的与联合国全面工作的诺言,继续设法限制武器核查工作。前一个月,克林顿在宣布暂时取消对伊空袭的命令时曾提出了5个条件,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接受核查。最近,美指责伊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表示对伊拉克一而再、再而三违反其与联合国的协议已失去耐心。

美国酝酿对伊动手已有多年,但这次决定动手也就是16日上午的事。午夜才从以色列飞抵华盛顿的克林顿没休息,一早就到白宫地下的“形势厅”与等候在那里的国防部长科恩、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等国安会成员研究伊拉克局势。当克林顿从“形势厅”走出时,有关空袭的计划和决定已经做出。克林顿当天除了起草电视讲话稿外,还和包括英国在内的美国主要盟国领袖进行了交谈磋商。近来一直游说国会不要弹劾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电话通知美国前总统福特、卡特及曾领导指挥1991年海湾战争的布什对伊动手的决定。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则忙于给许多国家的外长打电话说明情况。而在此之前,巴格达时间星期三上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就已开始撤离巴格达,他们乘坐联合国的专机飞往巴林。

克林顿选择这个时间空袭伊拉克是否与众院周四弹劾表决有关,成为此间热门话题。为了消除国会的疑虑,克林顿派国防部长科恩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登到国会山向众院两党议员介绍这次军事行动的考虑。虽然议员们普遍支持克林顿下令袭击伊拉克的决定,但一些共和党议员仍公开质疑克林顿在面临弹劾前夕对伊动武的动机,经常批评克林顿对萨达姆太软弱的参院多数党领袖洛特今天表示,动武时间及克林顿的政策都让人有疑问。而众院多数党督导迪莱表示,有关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进行军事打击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他甚至说:“在对伊轰炸时为什么就不能搞弹劾表决?”不过一如美国政治传统,在战争期间,两党议员都会把党派斗争暂时放到一边,一致对外,大多数议员周三纷纷表示支持克林顿的对伊动武。

美军战斗机

2、1998年12月16日 我国成立第一个大规模“政府网”

1998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首都之窗”工作会议透露“首都之窗”站点业己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政府网”。人们有问题要反映可以通过网上市长信箱等在网上直接与市长沟通,群众也多了一条了解政府方针的新渠道--网络。

北京计划1999年9月底以前基本实现市国家机关(含市委、人大、政协)全部走上因特网。

1998年11月末消息,国家信息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有关部门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并计划到2000年,80%的国家部委和多级政府在中国公众多媒体通讯网上(163/169网)设定站点。

3、1992年12月1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与路透社联网。

1992年12月16日,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电脑系统和路透社的综合数据网络,正式联通。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和B股的牌价瞬间即可通过网络向全球传送。

中午12时,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二楼会议厅设置的终端机,通过单向卫星接收到路透社的综合数据网络传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报导。

路透社东亚市场拓展经理黄夏慧说,路透社目前已为世界170个城市提供了20万部终端机,提供的金融信息服务包括:外汇、债券、股票、期货及能源价格。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首家联通路透社网络的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近两年来,已拥有全国各地会员171个,上市股票38种,上市股本44.36亿元人民币。

4、1991年12月16日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于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是两岸双方就两岸交往中相关问题进行商谈的受权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章程 》规定,海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为实现上述宗旨,海协会致力于加强同赞成该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与交流;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海协会还可接受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受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

5、1989年12月16日 美国入侵巴拿马。

1989年12月,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侵占了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使这个只有200万人口、面积不足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遭到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美国入侵巴拿马,归根结底是为了保住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1903年,美国强迫刚刚取得独立的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并且永远租借运河和运河区。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使大西洋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公里。美国一直是运河的主要用户和受益者,每年运河总收入约3亿多美元,绝大部分为美国所得,巴拿马只能得到很少的零头。美国把运河西岸16.1公里范围划为运河区,设立美军南方司令部,不许巴拿马人入内,运河区就成了“国中之国”。

几十年来,巴拿马人民不断地为收复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而斗争,经过长期努力,两国终于在1977年签订了新的运河条约,新条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午时之后,运河完全交由巴拿马管理。从1990年起,运河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应由巴拿马人担任,(副主任由美国人担任)。美国的南方司令部也必须同时撤离运河区。对于美国来说,运河是它的生命线,失掉运河的管理权,会给它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后果。因此,美国必然要千方百计保留它在运河和运河区的利益。

美国为了保持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企图扶植一个俯首听命于美国的政权,去取代坚决主张收回运河主权的以铁腕人物诺列加为首的巴拿马现政权。为了迫使诺列加下台,美国政府使用了种种手段,对巴拿马采取了经济制裁、外交诱逼、军事威胁,支持巴拿马国内反对派掀起“倒诺浪潮”。1989年10月3日,巴拿马部分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失败后,美总统布什批准一项300万美元的拨款,专供中央情报局策动第二次军事政变。与此同时,美国秘密向巴拿马增兵4500人,空运了大量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美国直接入侵巴拿马的企图显露出来了。

美国为了遮人耳目,欺骗舆论,处心积虑制造入侵巴拿马的借口。

美国找到的耸人听闻的借口之一,是“打击毒品走私”。毒品走私是80年代以来最容易引起公愤的国际问题。美国指责巴拿马政府首脑诺列加参与了国际毒品走私活动,同哥伦比亚贩毒团伙有牵连。1988年2月,里根政府就通过迈阿密联邦法院大陪审团,以“参与贩毒活动”为名,对诺列加提出正式起诉。这次,把“贩毒犯”“捉拿归案”,就成了出兵的重要的“理由”。

美国出兵的另一个借口是为了“自卫”。12月16日晚9时,4名美国军官乘车经过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所在的大街时,与巴拿马国防军的士兵发生冲突,双方拔枪射击,美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军官被打死,巴拿马3人受伤。事发后,美国指责巴拿马挑起事端,巴拿马指责美国人首先开枪。美国的国防部为此发表声明,扬言为了保护“美国人的安全”要进行“自卫”,美国总统布什表示要对巴拿马采取“报复行动”。巴拿马外交部则向美国提出强烈抗议。这样,双方调兵遣将,处于警备状态。一个美国兵被打死这件事,就成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6、1987年12月16日 卢泰愚当选南朝鲜总统

1987年12月16日,民主正义党总裁卢泰愚当选南朝鲜总统。

卢泰愚,1932年生,庆尚北道达城郡人。先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59年赴美受特种部队训练,历任旅长、总统警护室作战助理、师长、首都警备司令、保安司令、内阁第二政务长等职。1979年12月,支持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1983年起任1988年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主席。1987年8月,任民主正义党总裁。1987年是日,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南朝鲜总统。

7、1982年12月16日 林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殷良弼逝世。

殷良弼

殷良弼,号梦赉,生于1894年11月1日。世居江苏省无锡市石塘镇,世代务农。家境清寒,童年随父耕耘,养蚕。自幼聪颖,一家省吃俭用,供他一人读书。1901年人私塾,1905年人小学。殷良弼目睹农村生产落后,深感农事艰辛,从小立志学习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1912年考入苏州省立第二农校。1914年以同等学历考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科。1917年7月毕业,是我国高等林科第一期毕业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经学校推荐,被北洋政府教育部选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农学部林学科学习。殷良弼主攻林产化学和木材工艺,并研习森林工程、森林治水、森林艺术及森林生产等学科。1920年8月学成回国,即受聘回母校——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员。192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北京农业大学,殷良弼继续受聘任教员。1924年转聘到浙江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即浙江大学农学院前身)任教员。1925年,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出资创办福建省厦门集美农林学校,特聘请殷良弼任教授兼校长。殷良弼欣然就任,鼎力筹建,并亲自主持创办林场,开闽南农林教育之先声。1928年受浙江省建设厅之聘任该省第四林场场长。到任后,即亲赴浙东一带勘察山林,组织规划设计,指导建立苗圃、营造森林。1931年7月,殷良弼再度受聘回母校任教授,兼林场主任。“七·七”事变后平津6所大学奉命迁往内地。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安,合并成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殷良弼毅然离家,只身随校西迁,到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任教授。1938年由于国民政府对日寇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广大爱国师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学潮迭起。国民政府竟以国防委员会的名义,解散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被强令迁往陕西省武功,与当地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西北农学院。殷良弼受聘任教授。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又在兰州市榆中县成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殷良弼被调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及森林科主任,负责教育行政管理职务。1945年抗战胜利,殷良弼回到西北农学院任教授,兼农林试验总场副场长。国民党为纪念国民革命元老陈英士在江西成立的英士大学,于1947年迁至浙江省金华。殷良弼受聘任该校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49年5月金华解放,殷良弼被任命为校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总务长和秘书长。当年7月殷良弼北上到华北大学农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殷良弼参加组建工作,并就任森林系系主任、教授。1950年,华北大学农学院原设在山西灵空山的森林专科学校,迁至河北省宛平县(今北京海淀区)北安河村的秀峰寺、飨堂,由北京农业大学接办,并增设林业干部训练班,殷良弼兼任森林专修科及林业干部训练班主任。1952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林学院筹备组,唐子奇任组长,殷良弼、范济洲任副组长。经教育部批准,于当年8月开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森林专修科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正式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3年2月,平原农学院部分教师和干部,也被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临时校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村西北的大觉寺、普照寺、莲花寺、秀峰寺、飨堂等一带寺院。殷良弼是北京林学院第一任教务长、教授。1957年,北京林学院创办高等林业函授教育,殷良弼被任命为函授部主任,具体负责筹办,是为我国高等林业函授教育之始。殷良弼从1952年北京林学院成立后30年间,先后历任教务长、副教务长、函授部主任、系主任等职。殷良弼为林业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在我国林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愧是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8、1978年12月16日 中美公布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决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经双方商定,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提前于1978年12月16日公布。联合公报的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9、1970年12月16日 《海牙公约》签署。

在美国的倡议下,1970年12月6日,国际民航组织在荷兰的海牙召开了国际航空法外交会议,讨论有关空中劫持飞机的问题,有76个国家参加。会议于12月16日签订了一项公约,名为:《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

公约的第一条规定:“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甲)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或(乙)是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这就是公约对于非法劫持航空器所下的定义。

公约的第二条规定:“合缔约国承允对上述罪行给予严厉惩罚。”

对于劫持飞机的罪犯的引渡问题是这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美国和苏联都主张应将劫机罪犯遣送给飞机登记国。然而,很多国家则认为劫机多数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因此,不同意规定引渡。但是,与会国一致同意对劫机犯给予严惩。结果,《海牙公约》对引渡劫机罪犯的问题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明确的,公约规定了劫持飞机是一种严重犯罪,对于劫机罪犯的处理办法是:要么引渡,要么按罪犯所在国的法律起诉判刑。

截止到1971年底,《海牙公约》已有74个签字国。到1983年,《海牙公约》已有100多个缔约国。

10、1966年12月16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逝世。

马连良在京剧《淮河营》中饰蒯彻

1966年,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因《海瑞罢官》一剧受尽迫害,于当年12月16日逝世。

马连良(1901-1966)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回族。北京人。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艺,受业于叶春善、蔡荣贵、萧长华、郭春山、茹莱卿等,先习武生,后改老生。10岁即登台演出老生重头戏。出科后,他继续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家学习,并吸收余(叔岩)派之长,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历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戏曲专科学校校长等职。曾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并率团赴香港演出,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一剧受到残酷打击,被迫害致死。马连良对艺术认真严肃,刻意求精,不但唱、念、做全面发展,而且武功根底深厚。他的嗓音清朗,唱腔委婉,于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不少唱段至今脍炙人口,风靡全国。尤其在他晚年,参加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演出,唱腔、念白、做工又有创造和发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极为重视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对角色间的互相合作,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由于他的倡导,乐队中重视月琴伴奏的效果,他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均有革新创造,在乐队前增设围屏,使乐队和演出区隔开,净化、美化了舞台。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苏武牧羊》、《春秋笔》、《一捧雪》、《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等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以及《杜鹃山》、《年年有余》等现代京剧。弟子有王和霖、王金璐、言少朋、李慕良、马长礼、迟金声等。他主演的《群英会》和《铡美案》已摄制成艺术影片,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行世。

11、1964年12月16日 威尔逊提出英国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

1964年12月16日,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下院就北大西洋集团内部正在激烈争吵中的多边核力量计划提出了英国的建议。

他在下院外交问题的辩论中提出英国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他说:英国建议的核力量有四个组成部分:“英国的V型轰炸机,为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区以外的义务所需的这种飞机除外”;“一支英国的北极星潜艇舰队”;“数量至少同英国相等的美国北极星潜艇”;“非核国家也能够参加的某种由混合人员组成的部队或共同拥有的部队”。他说:在这样一支核力量中,“美国,英国和法国(如果法国参加的话)可以行使否决权”。

英国的方案是在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受挫并被迫推迟的情况下提出的。这个方案使英国可以保持某种“独立的核力量”,在大西洋核力量中又拥有否决权,并且限制了西德的作用。这个方案如同美国的计划一样,将在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引起新的争吵。

威尔逊公开表示,英国政府对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持“完全保留”的态度,没有作过任何承诺。

关于核武器问题,他说,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一致认为有必要“防止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并欢迎“继续提出关于对武器进行监督和裁军的建议,特别是由于最近中国的(核)爆炸”。

威尔逊声称,“英国正在设法保持自己三方面的作用:战略核作用,根据利害关系和条约所承担保卫欧洲义务而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常规作用,和世界范围的作用。”

12、1963年12月16日 罗荣桓元帅逝世

元帅罗荣桓

1963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同志在北京逝世。

罗荣桓,原名慎镇。1902年生。湖南衡山(今属衡东)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农民武装。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第一军团、江西军区、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第一科政委,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在中共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3、1961年12月16日 巴林国国庆(酋长即位日)。

1961年12月16日,巴林国国庆(酋长即位日)。

14、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条约上签字,后排左1为斯大林,左2为毛泽东

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出访活动。访问期间,毛泽东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就中苏双方有关的重要政治和经济问题举行了会谈。1950年1月20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加双边会谈。

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于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条约共6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任何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或行动;双方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

15、1945年12月16日 中共派代表赴重庆参加政协会议。

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左起:陆定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若飞

1945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由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等7人组成的中共政协代表团,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期间和《双十协定》签订以后,国民党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共解放区的进攻,同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内战、争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使国民党意识到全面内战尚未准备就绪,于是宣布召开政协会议。

27日,出席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书面向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办法:(1)双方应下令所属部队,在全国范围内均暂住各地,停止一切军事冲突;(2)凡与避免内战有关之一切问题如受降、解除敌军武装、解散伪军、停止利用敌伪军、恢复交通、运兵及解放区、收复区等问题,均应于军事冲突停止后,经和平协商办法解决;(3)在政治协商会议指导下,组织全国各界内战考察团,分赴发生战事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随时将事实真相提出报告,并公布之。

日、国民党代表以复文回答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办法:(1)停止国内各地一切军事冲突,并恢复铁路交通。(2)因国内军事冲突及交通阻塞等事,与我国对盟邦所负之受降及遣送敌俘等义务有关,所有与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及其他与国内和平恢复有关事项,由政府派代表一人,中共派代表一人,同马歇尔将军从速商定办法,提请政府实施。(3)由国民参政会推定公正人士五人。组织军事考察团分赴全国发生冲突区域考察军事状况、交通情形,以及其他与国内恢复和平有关事项,随时将事实真相提出报告并公布。

16、1945年12月16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民建成立之初的政治纲领中,主张必须实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实行有民主的经济建设计划,全力培养民族资本。新中国成立后,民建以《共同纲领》、全国政协章程的总纲为纲领,确定了接受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特别是积极配合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民建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同经济界联系密切的优势,注意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和引进侨资外资等服务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17、1944年12月16日 德军在阿登进行“狮鹫”反攻计划

投入反击的德军为25万人

1944年12月12日夜,德军西线的高级指挥员们突然被召集到西线总司令伦斯德元帅的总部。

<希特勒这次制定的“狮鹫”反攻计划大胆、狂妄而单纯:盟军不是靠海上补给维持前方作战吗,那就出一路奇兵,直捣比利时大港安特卫普,夺取盟军的主要海上供应基地,压迫断了粮草的盟军撤退,解除德国西部边疆的威胁,然后掉过头来专心对付俄国人。战后盟军将领评论说,希特勒的这个点选得惊人的准,因为艾森豪威尔当时就是这么看的:在安特卫普没有修复之前,盟军无力作任何大规模出击。

要夺取安特卫普,就要突破盟军的防线,希特勒以他的习惯性思维,一眼就相中了一个老地方,这就是阿登高地。

阿登高地自古为中欧战略要地,它在比利时东南、卢森堡北部和法国东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由于这里多森林,又称阿登森林,纳粹德国曾利用过这块战略要地,1940年6月,从阿登森林中突然冲出的坦克大军突破了法军防线,断了安特卫普的盟军后路,从而造成了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投降。希特勒把阿登森林看成是德军的福地,这次又要从此杀出一路奇兵,直扑安特卫普。深秋以来,他就为“狮鹫计划”到处搜罗残兵余卒,居然拼凑了2000多辆新的或改装的坦克,集中了34个师的后力。戈林还答应凑出3000架飞机。

在这种时候,盟军统帅部在做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做。西方军史学家在整理这个时期的盟军统帅部文件时,发现了一封令人难堪的信,信是艾森豪威尔写给蒙哥马利的,美国将军向英国元帅打赌说,在这个圣诞节前可以结束战争,为此还挺认真地订下了一笔小小的赎金。那时,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谁都没有想到,恰恰是在圣诞节前,盟军会遭到自敦刻尔克溃退以来的一场最大的危机。

12月16日拂晓前,阿登反攻打响了。德军火炮齐鸣,V-1火箭吼叫着,拖着长长的尾焰,划着大大的弧线射向盟军的阵地。

炮声把盟军从睡梦中惊醒了。他们睡眼朦胧地赶赴阵地时,14个师的德国进攻部队已从晓雾弥漫的阿登森林中冲了出来。盟军的防线很快就崩溃了。

指挥这次进攻的是德国陆军元帅穆德尔。他年仅44岁,和隆美尔一样,出身贫寒,不是军官团的出路,但却最善于在困境中作战,被希特勒称为“消防队员”。和以往“闪电战”一样,在他的攻击计划中,成败关键是突然和速度。和以往不一样的是,由于德军已没有什么后劲了,由突然和速度所形成的势头将无以持久,会逐渐演变为一场争夺道路的战斗,而在道路的交叉点上则会推演出最激烈的战斗。

德军在阿登高地反攻的消息,直至当天下午才到达盟军统帅部。但盟军的几个首脑人物一时不明白德军的意图,猜测了很长时间也不得其要。到第二天黄昏时,他们才明白德军的突击方向是哪里。安特卫普!当他们悟到这点时,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突入比利时境内30多公里,到达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部附近。更严重的是,附近还有一个巨型油料库。好在临时卷入的零星部队和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才使德军的进展稍稍迟缓下来。

正当盟军统帅部要调兵堵塞阿登森林方向的缺口时,本来已经混乱的后方,军事运输又乱了套。原来大量穿着美军服装的德国士兵潜入盟军后方,伪装成美国宪兵在公路交叉处值勤,给过往的美军车辆指示错误方向,并拦截美军人员,提出种种刁难问题,如答不上来即以间谍论处,就地枪毙。盟军统帅部发现了这个情况,大为愤怒,命令宪兵部队大力搜捕穿美国军服的德军士兵,一经抓获,立即枪毙。少量没有立即执行的也在审讯后处决了。

在战场上处决敌军间谍是国际法所允许的,而处决战俘则是国际法所不允许的。但在美军处决了德军间谍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士兵采取报复行动,充分放纵他们的兽行。在距马尔麦德不远的地方,84名在战斗中被俘的美军士兵被冲锋队员屠杀了,并陈尸旷野。有必要提及,战后对这一事件的审讯曾引起美国国会的轩然大波,使得参与了这一暴行的当事人只受到很轻的刑罚。

希特勒吹嘘说,阿登森林反攻是成功的。牛吹得太早了。德军的反攻只突破了盟军防线的一段,在被突破地段的两端,仍是盟军固守的阵地,所以德军只能从这个口子灌进去,沿着一个狭长的突破地带前进。而在这个狭长地带的前方,有一个叫巴斯托尼的小城,它是道路的交叉点,从这里,铁路和公路象辐条一样伸向四面八方。由于它在战线的后方,所以盟军没有在这里驻扎建制部队,只安排了些参谋人员。从现在起,这座不起眼的小城由于横亘在德军挺进的道路上,将成为双方不惜投入重兵争夺之地。

德军先头部队司令冯-曼特菲尔声称,现在,在德国坦克和安特卫普之间,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巴斯托尼。他命令冯-路德维希率所部3个师,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巴斯托尼。

目标是没有一个战斗人员的空城。对准这个目标,德军和盟军展开了一场行军比赛。12月18日晨,德军距巴斯托尼24公里,到午夜时分,距离缩短到12公里。

但美国人从来是赛跑的好手,他们从起跑就快了一步。美军第10装甲师先德军一步到达巴斯托尼。接着,美军101空降师也赶来了。他们是从180公里以外的法国境内出发的,大卡车开着灯,不间断地跑了24小时。

盟军虽然早到了一步,但兵力就两个不足额的师。德军虽然迟到一步,但人数占了极大优势。他们围困了小城,于是守军得到这样一道射击命令:“向各个方向开火!”

12月21日,德军边进攻边箍紧了包围圈,迫使美军一尺一尺地向后撤退。

12月22日,守军似乎已退到底了。上午10时30分,路德维希向美军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立即投降,要么彻底毁灭。几小时过去了,美军司令麦克考里夫将军回信答复。这封信战后被列入吉尼斯纪录中的“世界短信之最”,它只有一个字:呸!

这时,在南方,巴顿将军正率领第3军向巴斯托尼驰援。艾森豪威尔给他下了一道最简短的命令:快!但不管怎么快,第3军也要在冰封的道路上行进160公里。在距巴斯托尼仅30公里的地方,第3军又遇上了罕见的暴风雪,美国兵被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严寒所阻滞。

巴斯托尼已是弹尽粮绝,急需空投给养。但在大雾和冰雪中,运输机连起飞动作都不可能完成。

12月23日的早晨,阴沉的天空还是见不到飞机的影子,被围困的士兵以为他们被遗忘了。

天终于放晴了,自德军发动阿登攻势以来,这还是第一次。C-47型运输机投下了数百个降落伞,迫击炮弹、机枪子弹,防毒面具、医药用品、绷带、电池,急救血浆全有了。还有从空中飘落下来的圣诞礼物。空军想得挺周全。

在这个圣诞节,他们将不能回家过年。但他们在漫天飞雪中的战斗阻止了希特勒的孤注一掷,使他没能送给德国人所允诺的那份特殊的圣诞礼物。

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静得使人不安,这是总攻前特有的万籁俱寂。

圣诞节到了。在这天的清晨,德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并终于敲开了巴斯托尼西部的美军防线。顺着这个撕开的口子,纳粹步兵往里涌,直到距市中心3公里处才被阻止住。

巴斯托尼告急!巴顿率第3军全力以赴地往前赶。坦克甩开了步兵,从德军防线的一个缺口中穿插进去,现在距目的地只有十几公里了。

德军现在难办了。他们既要阻止第3军,又要保持住攻城的势头,但两头都落了空。

圣诞节的第二天,第3军的坦克开进巴斯托尼,与守军会合。到步兵也陆陆续续赶来之后,如此强大的守卫力量,不是德军所能撼动的,巴斯托尼终于缓过来了。

希特勒呢?对他来说现在有个面子问题。他曾信誓旦旦地要打到安特卫普,没想到在距安特卫普港甚远的巴斯托尼就被阻止住了。他咽不下这口气,谁劝都不听,1945年1月3日,德军集中了9个师继续猛攻巴斯托尼,从而展开了阿登反攻中最激烈的战斗。但这时的巴斯托尼已得到巴顿第3军的增援,德军毫无进展。不仅如此,它突入了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再不撤则会被逐渐靠拢过来的盟军围歼。于是,在1945年1月16日,恰好发动阿登反攻一个月时,德军又回到了他们一个月前的出发阵地上。

阿登攻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最后一次反攻,结果以死伤12万人告终。希特勒拼出家底奋力一搏,又输了个精光,“狮鹫计划”彻底报销了。

18、1927年12月16日 桂系与粤系开战

1927年12月16日,黄绍闳率桂系部队在梧州誓师讨粤,两广战争爆发。此前,粤系要员在广州发难,驱逐桂系势力,酿成广州事变,桂、粤双方结怨日深。12月11日,共产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桂系借此攻击汪派“疏于防范”,而且参预逆谋。14日,国民政府下令解除张发奎、黄琪翔等粤方军政首脑的职务。

桂系发动两广战争后,分兵两路进攻广州,先后占领肇庆、三水、河口等地。粤军第四军全力攻占东江,回师广州阻击桂军。桂军改变计划,转攻东江。

19、1920年12月16日 宁夏海源大地震二十三万人丧生

1920年12月16日夜,宁夏海源地区突然发生剧烈地震,人们刚刚从梦中惊醒,便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于地下。大地在摇动,天色阴沉,有雷声、风声连续轰响,天际处有地光闪烁明灭,野兽群集于荒野之上,哀鸣不已。

这次大地震达8.5级。方圆300里的广大地区均遭波及。自泾州以西至会宁,海源以南至秦州,共60多个县区均能感觉得到。大明时分,余震不断,北风呼号,灰尘弥漫,4座城市化为废墟,听不到任何人声。此次大地震死亡人数已达23万之多。由于地区广大,救护工作几乎没有,死、伤者达50多万人。

20、1917年12月16日 俄国签署停战协议。

停战协议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署,至此俄国的死亡人数为370万

1917年12月16日,俄国脱离三国协约,单独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在白俄罗斯城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举行谈判,并签署了停战协议。根据停战协议的规定,俄国和德国必须立即停止互相间的敌对行动,并着手进行谈判以便最终达成一项和平条约。

这项停战协议结束了俄国历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俄国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加入了这场战争,结果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激进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1月发动的革命获得成功。

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把同德国的和平看做头等大事,这项停战协议对俄国无疑是一次胜利,但是俄国也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德国很可能要求得到对那些在战争中被它占领的地区的控制权,其中包括波兰和乌克兰。三国协约中剩下的两个成员国法国和英国对失去他们的盟国而感到惊恐。

21、1890年12月16日 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疾病获得成功。

1890年12月16日,从巴黎传出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成功,这为现代医学开创了一条新路,从此,人们可以用免疫血清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人。发明血清治疗的是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细菌学家、病理学家查理·里歇特。1850年8月26日,查理·里歇特出生在巴黎,他的父亲是欧洲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医学院教书,还开着私人诊所。他从小就当父亲的学徒,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的母亲也给他以很好的教育,每天晚上教他拉丁文、诗歌,规定他每周要背诵一本著名的诗集。查理·里歇特后来回忆起他从小所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时说:“记住有些深奥的诗篇比牢记人体骨骼上的专门名词还要难。医书读不好,要挨父亲的训斥,但是比背不出诗篇,看着母亲默默地对我流眼泪要好受得多。”查理·里歇特就是在这种家庭教育下成长,获得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医学经验,直至20多岁才到巴黎大学插班就读,27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8岁开始,先后发表了《关于人和动物的胃液》、《普通心理学试验》等著作。31岁主编欧洲独一无二的《医学学报》,40岁发明血清治疗,53岁得诺贝尔医学奖金,54岁被公推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12月4日,查理·里歇特病逝,享年85岁。他的一生著作很多,主要的医学著作有:《生理学和医学》、《医学科目》、《医学通史纲要》,他写过很多剧本、小说、诗歌,还写过许多反对战争的政论文。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却是个谦虚的、脚踏实地的人。他有句名言:“顶可笑的是世界上那些耀武扬威、自以为聪明的人,他手里连一把开门的钥匙都没有,偏爱大言不惭,高声张扬,说他可以把门打开,领着大家走进去。”

22、1773年12月16日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在波士顿,一批青年以韩柯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为首,组成了波士顿茶党。1773年11月,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12月16日,波士顿八千群众集会,要求停泊在那里的东印度公司茶船开出港口,但遭拒绝。当晚,反英群众在波士顿茶党组织下,化装成印第安人闯入船舶,将东印度公司三只条船上的342箱茶叶(价值18,000英镑)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1774年先后颁布系列法令,封锁波士顿港口,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驻军等。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公开冲突日益扩大。波士顿倾茶事件是一场由麻萨诸塞波士顿居民对抗英国国会的政治示威。它是北美人民反对殖民统治暴力行动的开始,是美国革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美国建国的主要国家神话之一。

23、1770年12月16日 音乐家贝多芬出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幼年学习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受到严格训练。1795年出版了第一号作品,此后出版了不少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21岁,他写了一首言志的歌曲《自由人》,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由的事业。26岁时,就创作了3首奏鸣曲。可是就在这时,他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地打击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顽强地坚持创作,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去。在创作过程中,他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这个特别的听音器,至今还保存在波恩贝多芬博物院里。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10多岁时即开始承受家庭生活的经济负担,没有结婚。1827年逝世。但是,他留给人类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和其他许多重奏曲、舞剧序曲和管弦乐合奏曲,除最初3部奏鸣曲,其余都是失聪后的作品。贝多芬生前给自己规定:无日不动笔。他在创作时,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一点自身不幸的痕迹。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给贝多芬以很高评价。他说:“但愿所有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自己同样不幸的遭遇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可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钢琴奏鸣曲有《悲怆》、《月光》、《热情》《献给爱丽丝》等,以及歌剧、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被誉为“音乐上的英雄”。

24、755年12月16日 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25、705年12月16日 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逝世。

武则天

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死于洛阳,终年82岁。在唐朝历史上,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略逊于太宗,而优于玄宗。她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