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1995年12月21日 克林顿同意交出“白水事件”材料

199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意向国会两院的调查者交出有关白水事件的新材料,其条件是调查者不以此为先例,要求公布克林顿与律师讨论白水事件的全部情况。调查者同意这一条件,但同时表示这一约定并不排除以后索要其它材料。

国会参议院20日以51票对45票,通过决议,要求克林顿交出这份材料。

克林顿2在白宫接受该报采访时说,“白水事件”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玩弄政治。

2、1993年12月21日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政策初步成型

1993年12月2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表示,美国政府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已初步成型,不久将以法律草案形式提交国会讨论。

“信息高速公路”是这年美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拟议中建立的贯通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至普通美国人家庭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它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基础设施。这一信息基础设施的名称、术语和设计都借鉴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在过去几十年中充当美国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的交通基础设施——州际高速公路网。

同样属于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高速公路。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只需作商业化调整和试验就可应用。数据、文字、声音、图像和电视节目都能够通过电话线、有线电视输送线或无线电话网发送和接收。

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融合现有计算机联网服务、电话和有线电视的功能,成为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等内容极其广泛的服务项目的载体。与现有电视等单向性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信息高速公路”将以双向交流形式,使信息消费者成为信息的积极提供者。

建造全国性信息网络是克林顿和戈尔于去年提出的。今年一月他们上任后不久,克林顿授权成立了“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小组”,由商务部长罗恩-布朗领导,副总统戈尔、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拉-泰森以及一批经济、法律、技术专家和电信工业界代表组成。继为期数月的周密准备之后,最近一段时间里,特别小组的核心成员每星期都在白宫聚会讨论。

戈尔在二十一日的讲话中指出,政府制定“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基于五项原则:

其一,鼓励私人企业增加投资

其二,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

其三,公众都有机会获得服务

其四,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贫富不均”现象

其五,维护技术设计上的灵活性。

戈尔强调,为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宏大规划的环境,克林顿政府支持修改一九三四年制定的《通信法案》,最终彻底消除对有线电视、电话、电视和卫星等各种电信工业企业施加的行政和法律限制。戈尔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在十至十五年内建成。

何谓“信息高速公路”?

美国计划在今后10至15年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并融合的产物,它将形成信息时代信息流通的主干线。这一计划的实施将给美国人的工作、学习、购物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英文缩写是NII。与美国交通网络能够直接达到工厂、学校、医院、娱乐设施和几乎所有家庭的情形相似,“信息高速公路”的设计者希望建造的信息网络也能达到同等的普及程度,使美国人能够极其方便地得到信息。

信息时代的最有力信息交流工具是计算机。随着个人计算机在美国的大规模普及,几千万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流通主要依赖于二进制数据在电话线中的传输。虽然美国电话普及率现已高达93%左右。但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依然因为技术原因只相当于汽车刚出现时的诸多“羊肠小道”,速度、容量和效率无法提高,路径并非十分畅通。

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是现有“羊肠小道”之外增设的“通衢大道”。数据经过压缩之后,能够以数千倍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传递。铺作“路面”的是光导纤维。典型的一条光导纤维缆,直径不足1.3厘米,其中含有32根头发丝粗细的玻璃纤维丝。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每一条光导纤维能够输送大约5000个电视频道的图像信号和50万路电话的语音信号,但实际利用率只有这一容量的千分之一。

鉴于光导纤维的巨大潜力,“信息高速公路”将不仅成为数据传输媒介,还将输送电视、电话、教学、金融等多种服务,成为继本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电话之后最重大的通信革命。

3、1991年12月21日 钱塘江第二大桥建成

1991年12月21日,创造我国桥梁建设两项世界之最的钱塘江第二大桥在杭州落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为大桥建成剪彩,国务院致电祝贺。

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工程钱塘江第二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融双线铁路、4车道高速公路于一体,铁路桥全长2861.4米,公路桥全长1792.8米,被称为铁路建设“中取华东”的关键工程和沪杭甬高速公路枢纽,总投资2亿多元,历时3年8个月。

据桥梁专家称,钱塘江第二大桥是在世界强涌潮河段建成的第一座桥梁。

大桥跨越钱塘江的1340米正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新技术,桥面没有一条接缝,其连续长度堪称世界之最。

4、1973年12月21日 中东和平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1973年12月21日上午“中东和平会议”在日内瓦的国联大厦开幕。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主持了开幕会议。

这次“中东和平会议”是在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一手策划下召开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会议的两主席。12月18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和美国代表贝内特一起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递交了苏、美两国致联合国秘书长内容相同的信件。信中通知瓦尔德海姆:“会议应当由苏联和美国任两主席”,并要他“担任会议的召集人,主持会议的开幕阶段”。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埃及、约旦和以色列。

主要当事国之一的叙利亚拒绝参加会议。叙利亚官方发言人12月18日发表声明宣布:“鉴于目前的情势所提供的种种迹象证明,正在玩弄一些要为以色列的利益服务,要使(日内瓦和平)会议讨论局部问题的手法。这种局部问题的讨论使我们没完没了地浪费时间,其目的是要冻结制订(以色列)完全撤出1967年被占领土的时间表和保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权利的具体方案的实质性问题。鉴于所有这一切,兹决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将不参加在今年12月21日举行的日内瓦会议。”

埃及外交部长法赫米在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说:“埃及决心为实现和平而奋斗,同样决心无论如何要设法解放埃及的土地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争取使巴勒斯坦人享有过和平和尊严生活的正当权利。”

他说:“埃及和其他所有阿拉伯国家是武力征服不了的,它们不容许它们的土地继续被占领,阿拉伯世界也不答应巴勒斯坦人继续受到非人的待遇,不答应和平城市耶路撒冷继续处于征服者的旗帜底下。”

法赫米指出:“各国人民都不会拿自己的领土来讨价还价或者用来进行交易,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如果希望阿拉伯人放弃他们的一部分领土,那就是对阿拉伯人的决心完全误解了,这是可悲的。”

约旦首相兼外交大臣扎伊德·里法伊在讲话中谴责以色列25年来不断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侵略。他说:“用武力占领土地是阿拉伯人决不答应的。”里法伊强调,以色列军队必须从被占领的一切阿拉伯土地上撤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一定要恢复。

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代表--外交部长埃班在发言中为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辩解,蛮横地坚持以色列“不能回到1949年至1967年的停火线上去”。

埃班的发言受到埃及外长法赫米的驳斥。

葛罗米柯和基辛格也在会上讲了话。

22日上午会议转入秘密会议,一小时之后即结束。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会后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会议“通过建立一个军事工作小组和会议希望在今后某个时候建立的其他工作小组来继续进行工作。

“各工作小组将向会议报告它们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部长级会议将根据事态发展的需要在日内瓦再次召开。”

5、1972年12月21日 关于东西德关系的基础条约签订

1969年勃兰特任西德总理后,实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现状并积极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同时着手解决西德和东德的关系问题。1972年是日,西德和东德的代表在波恩签订关于两国关系的“基础条约”。两国政府彼此承认是主权国家,宣布“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正常的睦邻关系”;规定双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放弃用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双方一致同意在波恩和东柏林设立常驻代表处;彼此发展经济、科技、交通、邮电等方面的合作。尽管双方政府在全德问题上持不同立场,但协定的签订大大改善了东、西德的关系。1973年9月,两个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6、1967年12月21日 人类首次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克里斯蒂安-N-巴纳德医生在开普敦的一家医院里成功地进行了有史以来人类首次心脏移植手术

1967年12月21日。路易-华什坎斯基,世界上第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用一颗在车祸中丧生的25岁的妇女的心脏活了18天之后,在南非的开普敦去世。格鲁特-斯库那医院的医生说,这位53岁的杂货商几天前开始出现肺炎并发症,后来病情不断地恶化以致不治而死。那颗移植的心脏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强烈地跳动着。

华斯坎斯克的心脏移植手术是由克里斯蒂安-N-巴纳德为首的5名外科医生小组进行的。克里斯蒂安-N-巴纳德就教于美国,随后即在南非进行动物心脏移植试验。手术是在华什坎斯基连续心脏病发作,身体虚弱到活不了几天的时候进行的。

手术前一天晚上,医生向华什坎斯基和他的妻子解释了手术的程序后,告诉他有一颗合适的心脏可以利用,问他是否想移植这颗心脏。他花了两分钟才下定了决心。后来,当移植心脏在华什坎斯基胸腔里又跳动起来的时候,外科医生们描述了他们欣喜万分的情绪。华什坎斯基术后身体恢复良好。只因肺部出了问题,才夺去了他的生命。

7、1965年12月21日 黄炎培逝世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上海川沙人。清末举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曾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运动。1915年赴美考察。1917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后又办了职业指导所,补习学校,乡村改进社等,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底,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7月访问延安,同年底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1965年是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延安归来》、《红桑》等。

8、1945年12月21日 美国将军巴顿逝世

乔治-巴顿上将

1945年12月21日,“血胆老将”,美国脾气最坏的战斗英雄巴顿在海德堡的一所军队医院去世。乔治-巴顿上将12月9日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胸部伤口引起严重的充血,终年60岁。

巴顿的坦克部队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率军进攻北非和西部前线。他的第7集团军仅用38天就攻克了西西里。但是他的直言坦率,使他降了两次级。他曾经鼓励小学生学习护理和军事技术以便为下次战争做准备。

9、1935年12月21日 载客21人的DC-3型飞机试航

美国航空公司希望DC-3的21个客座会使他们获利

1935年12月21日。一种时速接近160英里,可载21名乘客的新型客机“道格拉斯DC-3型”今天首次试航。由唐纳德-道格拉斯设计的这种新型飞机是对DC-2型客机的改进,打破了多种客机飞行速度和载货纪录,机身加大,增加了运载能力,装的是2台900马力的柯蒂斯-赖特引擎,大大超过了DC-2型引擎的功率。按美国航空公司最初的要求,DC-3型客机应配有14张床位,为的是同铁路上的普尔门式火车卧车服务进行竞争,但是其他航空公司则要求DC-3型上配有21个座位。

10、1921年12月21日 苏俄电气化计划批准

电气化计划是苏俄的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计划。1918年4月列宁建议成立专家委员会筹划经济的恢复发展工作。他特别强调要优先发展电力,用电力改造工农业。不久,国内战争全面爆发,阻碍了这项工作的进行。1920年2月21日,正式成立俄国电气化全国委员会,主席是克尔日札诺夫斯基。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电气化方案于年底制出,并在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上进行了讨论。1921年12月21日,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电气化计划。它规定在15年内恢复全部遭破坏的电站,并新建30个电站,其总功率为175万千瓦。到1931年计划基本完成,新建电站的功率达210万千瓦。

11、1879年12月21日 斯大林出生

斯大林(1879-1953)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是12月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

1894年入正教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当选为该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先后在梯弗里斯、南高加索和彼得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12月,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1905年12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第1次会议上与列宁第一次见面。1912年1月,在党的第6次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领导党中央俄罗斯局的工作。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从1901年3月到1917年2月,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5次从流放地逃出。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回到彼得格勒,领导《真理报》的工作,并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在8月召开的党的6大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等职。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等职,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荣获红旗勋章。1922年4月,在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他批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集团,并将他们开除出领导机关。1936年作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1941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自1946年起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卫国战争开始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战后领导苏联人民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0-1952年,先后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3年3月5日病逝。斯大林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