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4年12月23日 纳拉辛哈·拉奥逝世,印度前总理

帕穆拉帕提·文卡塔·纳拉辛哈·拉奥(Pamulaparthi Venkata Narasimha Rao,1921年6月28日-2004年12月23日),曾於1991年至1996年出任印度总理。拉奥属婆罗门种姓。曾就读于海得拉巴奥斯马尼亚大学、孟买大学及那加浦尔大学,获理学士和法学士学位。1956年起历任安得拉邦国大党副主席、邦议会议员、邦政府首席部长等职。1974年任国大党总书记。1977年任人民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1980年后,历任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等职。1988~1989年再任外交部长。1991年6月任总理。1993年3月28日再次蝉联国大党总书记。1996年5月10日,因大选失利,不再担任政府总理。拉奥通晓英、法、西班牙和梵文等17种语言,擅长写作,曾用印地文、马拉提文写过许多小说,并把许多书译成泰卢固文和印地文。

2、1999年12月23日 科特迪瓦发生兵变政府被推翻。

哗变士兵开着军车在街头横冲直撞

1999年12月23日中午,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发生了军人持枪抢劫大型商业中心的事件。下午3时左右,军人占领了国家电视台和电台。据说,他们是前驻中非维和部队的士兵,因政府拖欠军饷而发生哗变。但人们感到奇怪的是,警察和宪兵都说,他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不干预,不与哗变军人发生冲突。这使人们想到,科前总统博瓦尼处理一次兵变的手法就是欲擒故纵,等士兵们闹够了、闹累了,然后再满足他们的要求,事态也就平息了。12月24日上午,贝迪埃总统赶回阿比让与哗变军人进行谈判。哗变军人要求释放被监禁的反对党领导人,总统予以拒绝,谈判陷入僵局。随后,军人占领了阿比让国际机场,打开阿比让监狱释放了所有反对党领导人和政治犯,同时,监狱里的6500多名囚犯也乘机逃出。到了中午,曾被贝迪埃总统免职的科特迪瓦前三军参谋长盖依将军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他说了简单的3句话:贝迪埃已不再是总统;解散政府、议会、宪法委员会等权力机构;不久将成立一个“共和国公共救国委员会”。12月25日上午,盖依宣布成立由10名军官组成的“共和国公共救国委员会”,并表示要恢复民主秩序。下午,电视台播放了原执政党和各军种主要领导人支持政府的讲话的镜头,特别是原执政党的2号人物也开始向支持政变军人的方向转变。鉴于阿比让的动荡局势,法国政府宣布,将从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增派40多名军人到阿比让,并调遣300名军人到达喀尔待命,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保护法国侨民的安全。盖依将军也发布命令,要求在第二天的宵禁中对抢劫者格杀勿论,果然,当晚的局势平静多了。12月26日下午1时左右,一架直升机从法国驻科特迪瓦第43步兵营起飞,将被革职的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及其家人带到了多哥首都洛美。与贝迪埃一起躲进法国军营的政府总理敦坎、国防部长恩加塔和安全部长科内3人也于当晚到达洛美与贝迪埃会合。27日,贝迪埃离开洛美前往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至此,科特迪瓦军事政变告一段落。12月27日,盖依将军宣布,“共和国公共救国委员会”将组成一个新内阁。军方的这一系列举动再加上贝迪埃的离去,使盖依将军新强人的地位得以加强。

3、1988年12月23日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结束对我国的正式访问。

邓小平会见拉吉夫·甘地

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问我国。李鹏总理和拉吉夫·甘地总理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恢复、改善和发展中印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21日,邓小平在会见拉吉夫·甘地总理时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4、1987年12月23日 北京国际电信局开通。

1987年12月23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北京国际电信局今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通使用,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出席开通典礼并剪了彩。

北京国际电信局是目前国内现代化的国际电话和用户电话专用出入口局。该局位于首都机场东环北路交叉点的三元立交桥畔,主楼地下3层,地上13层,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终期装机容量为国际电话2000路,国际用户电报1.2万线。它以天上的卫星,空中的微波,地下的电缆等有形无形的条条电路,编织了一个紧连祖国四方,可达世界各地的现代化通信网。

北京国际电信局的建成开通,直拨电话可通往业务繁忙的日本、香港、美国、意大利、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经转的半自动电话可通达世界各地;国际用户电报可直接通达30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国际电信局的建成开通,不仅提高了我国国际通信的业务水平和出入口能力,大大缓解了首都国际通信的紧张状况,而且为我国今后国际国内长途通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1986年12月23日 超轻型飞机进行不着陆环球飞行。

轻巧的“旅行者号”装有容量为1500加仑汽油的飞行燃料槽

1986年12月23日,仅用一次性装油的实验飞机“旅行者”号完成了历史性的环球飞行之后,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这次25012英里的旅行用9天零3分44秒,创造了中途不加燃料长途飞行和机上两名乘员耐力的纪录。

飞行员理查德-G-鲁坦把飞机飞到了爱德华空军基地。他用“最近一次重要的大气层飞行”来形容这次功绩。他补充说:“我们以公民的私人身份进行这次飞行。这很能说明美国的自由。”

他的副驾驶员杰阿娜-叶戈说:“我实际上绝没有觉得害怕。”但她在升入高空时皮肤出现几处青紫作了外科处理。在降落前7小时,出现最危险的情况。当时后部发动机停止了工作,但是前部发动机发动了,于是化险为夷。“旅行者”号载了5倍于自身重量的燃料。人们期待这次飞行将导致更多的高效燃料的飞行。

6、1982年12月23日 建筑学家杨廷宝病逝。

1982年12月23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教授在南京病逝,终年八十一岁。

杨廷宝二十年代在美国学建筑,受到过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学的训练和教育。后来,他对我国古典建筑和民间建筑又有很深的研究。

三十年代,他参加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紫光阁,西直门城楼等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在南京设计了运动场、医院、图书馆、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首都北京的建设。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是解放初期他设计的两项大工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新馆等重要建筑的设计会战中,杨廷宝都作出了很多贡献。北京火车站、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机场候机楼等许多工程的设计,他都进行了具体指导,有的就是他主持的。

杨廷宝教授长期担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他在国内外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生前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并曾连任两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杨廷宝的卓越贡献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他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9年还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7、1974年12月23日 毛泽东同周恩来、王洪文谈话。

1974年12月23日―27日,毛泽东多次同飞赴长沙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的周恩来、王洪文谈话。毛泽东对王洪文说:“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毛泽东强调:“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重申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建议。谈到十届二中全会时,周恩来建议补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副主席,毛泽东提出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建议由张春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职务。毛泽东还提出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毛泽东与周恩来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安排交换了意见,最终确定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方案。

8、1974年12月23日 原田淑人逝世(1885年4月5日出生),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日本东洋考古学开创者之一、日本东洋风俗、服饰史研究名家。

原田淑人(1885年4月5日—1974年12月23日)Harada Yoshito,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日本东洋考古学开创者之一。日本东洋风俗,服饰史研究名家。东京都神田人。随白鸟库吉习东洋史,1908年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史学科毕业。后入该校大学院学习,研究东洋史。专攻中国的风俗史,服饰史。1914年任东京大学文学部讲师,1921年任副教授,因眼睛的疾病,文献研究上产生了困难。转而从事考古发掘工作。曾在九州宫崎县参加西都原古坟群的调查发掘工作。1918年任“朝鲜总督府”古迹调查委员,其后在朝鲜各地调查和发掘,在平壤市郊区发掘了汉乐浪郡遗址和王盱墓。1921~1923年,赴英国、法国、美国留学,并在欧洲各地和埃及访问、考察。1925年以后,在中国参加“东亚考古学会”的活动,对黑龙江省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山西省大同北魏平城遗址、河北省邯郸赵城遗址、山东省曲阜鲁城遗址等进行调查发掘。193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任重要美术品调查委员。1935年任日本学术会议委员。1938年任东京大学教授,1939年获该校文学博士学位。1940年参加创办东亚考古学会,在中国东北、河北、内蒙等地进行考古调查。 1943年被选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46年圣心女子大学、东洋女子大学教授。1947年任日本考古学会会长。 1950年任文化财专门审议会委员。1952年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讲师。曾任东京帝国博物馆鉴定官、历史课课长,文化财专门审议会第三分科会史迹部会会长等。1957年4月又以日本考古学代表团团长身份再次来我国作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参观、访问、讲学。原田淑人在考古学上的成就,主要是通过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东亚古代文化,其特点是结合文献记载进行广泛的考证,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著作有《东亚古文化研究》(1941年)、《东亚古文化论考》(1962年)、《东亚古文化说苑》(1973年)、《汉六朝的服饰》(1967年增订)、《唐代的服饰》(1970年)、《从西域发现的绘画来看服饰的研究》、《古代人的化妆及其装饰》《考古漫笔》《中国考古学入门》《唐宋精华》《考古图谱》、《乐浪》(合著)等。

9、1966年12月23日 结晶胰岛素。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零9个月的艰苦工作后获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10、1949年12月23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49年12月2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的总方针是:教育应该是反映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工农为主体,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会议指出当前全国教育工作的具体工作方针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稳步前进的方针。改革旧的文化教育事业,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人民政权所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旧中国的文教事业基本上为帝国主义和官僚地主阶级所把持,成为它们宣扬反对思想,培养势力的工具。旧的学校中教育内容、学制、系科设置、教学方法等等均不合适新时代的要求。为使教育事业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贯彻理论与实际相一致,为人民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党和人民政府对旧有的文教事业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

在文化事业方面:

(一)明确提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方针;并号召戏曲界“改戏、改人、改制”。

(二)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三)对医药卫生工作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项原则。

在教育事业方面:

(一)改革旧的学制。

(二)大力发展工农教育。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四)全面调整高等院校系科设置。

(五)改革学校课程和教学内容。

(六)在高等院校中试行政治工作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以上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文教事业面貌一新。文教事业面貌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对于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起了良好作用。

11、1941年12月23日 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

日军突入天心阁,中国军队紧急增援却敌

1941年12月23日,第三次长沙战役开始。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钳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英军作战,日军第十一军又调集 12万人的兵力,进攻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阵地。当日,日军第四十师团突破中国守军在新墙河北岸的前哨阵地,将主力推进到新墙河岸。24日晚,日军强渡新墙河。28日,日军强渡汩罗江,并在汩罗江南岸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日军原订作战计划,日军的战役目的已经达到,应收兵北撤,但日军司令官阿南惟玑却突然改变原订计划,下令部队继续南攻,占领长沙。

12、1915年12月23日 《辞源》畅销全国。

191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陆尔奎、方毅、傅云森等编撰的《辞源》正编。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大型综合性的词典。它以旧有的字书、韵书和类书为基础,吸取现代同书的特点,一方面从语词的角度,收集单字、复词、成语、熟语等,另一方面又从实用的角度,选辑常见的人名、地名、书名和各类知识性条目:汇为一编。全书收有单字1万余个,词目近10万条。

年初时,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字典》收有4.8万余个单字,超过了《康熙字典》收字4.7万余字的记录。全书按部首编排,用反切和直音注音,分子解释字义,引例注明篇名,并收籀、古、省、或、俗、讹诸体,一一辨明,较《康熙字典》更为详备。但仍侧重于古义的诠释,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务印书馆遂组织专家编撰出版《辞源》。立刻风靡全国,成为学术界、文化界争相购买的畅销巨著。

13、1863年12月23日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出生。

齐白石

齐白石,1863年12月23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齐白石自幼敏慧好学,8岁时上过一年村塾,即在家务农。劳动之余,练字、习画、读书。12岁学雕花木工,兼描绘纹饰、图样。27岁时拜画家胡沁园、文人陈少藩为师。经数年刻苦自学,力求“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并博采前人诸家之长,进而独辟蹊径,最后不仅成为杰出的金石家、书法家,而且“衰年变法”,改革画风,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尤擅长画花鸟虫鱼。成为国画的一代宗师,是新中国仅有的几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病逝北京,享年94岁。

14、1777年12月23日 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出生。

19世纪初叶欧洲各国君主反革命神圣同盟的霸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777年12月23日出生。他自幼在祖母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宫廷里长大,深受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影响,养成虚伪、残忍的性格。他在位期间,为了挽救日趋灭亡的沙皇制度,一方面以刀剑向外宣场国威,另一方面又在国内以“自由”、“为大众谋福利”这一套笼络人心。他心地狠毒,可在表面上却态度温和,满口自由主义的词句。一位英国的历史学家称他是“俄国历史上的两面神”,在普希金的笔下,他是“一位懦弱而又狡猾的君主”。亚历山大是通过杀死自己的父亲登上皇位的。他的父亲保罗一世实行联法反英的政策,触动了俄国贵族的利益,一部分贵族和近卫军密谋逼保罗一世退位,并将计划告诉皇太子亚历山大,表示决心杀死保罗一世。亚历山大听后立即同意。保罗一世被杀死的,第二天,沙皇宫廷宣布是中风而死,亚历山大继位为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后,对内成立了一个“密友委员会”,或称“非正式委员会”,宣称要“制订一部好的法律,使其成为国家幸福的源泉。”该委员会于1801年12月12日颁布法令,给予商人、小市民和官屯移民以购买无人居住的土地的权利,由于遭到贵族的反对而失败。还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成立陆军、海军、外交、内务等八个部,加强了中央的集权化。对外,先后二次组织反法联盟,充当盟主,打败了拿破仑,在此基础上,于1815年首倡建立俄、普、奥三国的“神圣同盟”,充当反革命同盟的霸主,镇压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以致君主纷纷在欧洲各国复辟,出现了欧洲历史上极为黑暗和反动的时期。亚历山大一世1825年11月9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