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7年12月28日 中国与马拉维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2007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与马拉维共和国政府代表、总统和议会事务部长戴维斯·卡聪加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拉维共和国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主要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拉维共和国政府根据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决定自2007年12月28日起两国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马拉维共和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的努力。马拉维共和国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签字仪式后,双方就今后中马关系的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2005年12月28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会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会议强调,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会议指出,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会议指出,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刘云山、吴仪、周永康、贺国强、曾培炎、王刚、徐才厚、何勇、华建敏、陈至立出席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

3、1998年12月28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8年12月28日至3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1998年要着力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的这两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完成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抓好6方面的工作。

4、1995年12月28日 广梅汕铁路和海湾大桥通车。

广梅汕铁路的终点--汕头火车站

1995年12月28日,江泽民、田纪云、邹家华等出席在广东汕头举行的广海汕铁路全线通车暨汕头海湾大桥通车典礼。

广东省政府和铁道部分别举行典礼,庆祝广梅汕铁路全线通车和汕头海湾大桥建成通车。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当地各界人士一起出席了庆典。铁路和大桥建设者中的先进标兵和先进代表为庆典剪彩。

广梅汕铁路是广东省和铁道部合资修建的路网性铁路干线,全长480公里。1991年5月动工兴建,1995年7月20日胜利铺通,并于9月27日投入货运,比全线投入运营目标提前21个月。这条铁路的建成,结束了粤东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标志着广东省铁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在汕头火车站通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发表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梅汕铁路全线通车和全面投入客货运营表示热烈祝贺。

由江泽民同志题名的海湾大桥位于汕头港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处,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连汕潮汾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座大跨度、现代化悬索桥,全长2500米,由广东和香港的几家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历时4年。它的建成,使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和港澳的联系更为密切,是我国沿海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干线的重要纽带。

田纪云、谢非、胡绳、钱正英等领导同志和海外知名人士李嘉诚等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了庆典。

5、1992年12月28日 南京长江大桥高架桥建成。

1992年12月28日,南京长江大桥高架桥经过10个月的建设后建成通车,比计划提前5个月。这座于当年2月28日开工建设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展翅型高架桥,全长1370米,宽11米,3车道,总投资达1亿多元。它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桥梁技术,结构轻巧,线条流畅。

6、1985年12月28日 我国颁发首批专利证书。

1985年12月28日下午,中国专利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证书,对143项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方毅、李鹏、胡启立、严济慈等领导人到会祝贺,并向专利权人代表颁发了证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代表国务院对到会的84位中外专利权人代表致以热烈的祝贺。

六百多名中外来宾参加了专利证书颁发大会。日本国日立有限公司高田幸彦代表外国专利权获得者在会上讲了话。吕东、袁宝华、武衡等出席了大会。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阿帕德-鲍格胥博士向中国专利局发来了贺电,祝贺我国颁发首批专利证书。

7、1984年12月28日 我国第二条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

1984年12月28日,天津市举行地下铁道通车典礼。这是继北京之后,在我国大城中建成的第二条地铁。天津地铁南起和平区的新华路,北至红桥区的西站,全长7.4公里,沿途有8个不同建筑风格的车站。这条地铁是双线运行,按设计能力每小时可运送3万人次。

8、1979年12月28日 我国水稻品种鉴定的开创人周拾禄逝世。

周拾禄

周拾禄(1897年8月15日—1979年12月28日),稻作学家。他开创水稻地方品种鉴定,为我国水稻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30年代曾大力促成湘米销粤以应备战需要;提出粳稻起源新假说受到了学术界重视。他克己奉公,笔耕不已,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研做出了贡献。

9、1978年12月28日 国务院发明奖励条例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子1978年12月28日发布。该条例共分14条。条例中所说的发明是指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它必须同时具备前人所没有的、先进的和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等3个条件。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发明奖励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领导本部门、本地区发明的申报、审查工作。奖励按发明项目作用意义大小分4等,分别发给奖金10000元,5000元,2000元和1000元,并发给发明证书和奖章。特别重大的发明列为特等奖,由国家科委报国务院批准,另行奖励。

10、1968年12月28日 翦伯赞夫妇含冤去世

翦伯赞

翦伯赞(1898-1968)中国历史学家。原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生于桃源。1924年夏去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1926年1月回到北京,从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积极参加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1940年2月,至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发表60余篇历史论文,还著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翔实的《中国史纲》1、2两卷。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5月到上海,与张志让、周谷城等组织并领导“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兼任大夏大学教授。1947年10月到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1948年11月,他与郭沫若、侯外庐等离开香港,次年2月1日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被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从5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即致力于史学建设。首先发起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共11个专题,约2000多万字。他亲自主编其中《戊戌政变》和《义和团》两个专题。从1961年春开始,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他发表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划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2月18日夜,与夫人同时在北京大学含冤弃世。1978年9月1日,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为翦伯赞平反昭雪。

翦伯赞著述宏富,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7、8部,共约有400余万字。重要论文集有《中国史论集》第1、2辑、《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史料与史学》;专著有《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下)、《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1、2卷(校订本改名《先秦史》、《秦汉史》,主编有《中国史纲要》、《中外历史年表》,合编有《中国历史概要》等。此外,还与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

11、1965年12月28日 科学家钱崇澍逝世。

1965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钱崇澍先生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1965年12月28日下午7时10分在北京逝世。钱崇澍先生是浙江省海宁县人,享年83岁。

29日下午,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刘宁一,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四光,以及韩光、张劲夫、竺可桢、吴有训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前往医院向钱崇澍先生的遗体告别。

12、1964年12月28日 意大利国会选出新总统萨拉盖特。

意大利国会选出新总统萨拉盖特。他是意大利著名政治家,意大利工人社会党的创立者。萨拉盖特反对法西斯统治,1926年被法西斯匪徒放逐国外。他当选总统时已经66岁,上台后执政了7年。

13、1964年12月28日 全国工作会议结束。

1964年12月1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会上,毛泽东批评了关于运动的性质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等提法,提出运动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另外,他还批评了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按:指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李富春和国家计划委员会)。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布这次会议讨论的纪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23条》)。《23条》虽然对1964年下半年以来“四清”运动(按《23条》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并把四清的内容规定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但又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更“左”的观点。《23条》下达后,全国城乡的“四清”运动继续进行,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到1966年春,在农村,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县、社先后开展了“四清”运动。

14、1956年12月28日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生。

伍德罗·威尔逊

1856年12月28日威尔逊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城,祖先大部分是苏格兰血统。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三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1912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并且在后来获得连任。1919年,威尔逊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5、1955年12月28日 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在北京结束。

12月21日至28日,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1956年和1957年的发展规划。提出在两年之内,基本上完成手工业合作化,进而把全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组)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并逐步进行技术改造。中共中央批准了这次会议的报告。

16、1944年12月28日 匈牙利临时政府对德宣战

1944年12月28日,匈牙利临时政府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霍尔蒂为首的匈牙利作为法西斯的仆从国投入了战争。至1944年秋,苏联红军在苏德战场上已形成全线胜利进攻的开势,10月初发动了进攻布达佩斯的战役。霍尔蒂政府在军事失败的情况下宣布与苏军停战。但以萨洛希为首的法西斯“箭十字团”发动政变,推翻霍尔蒂,继续站在德国方面作战。匈牙利反法西斯力量积极行动,于12月21日建立了以米克洛什-达尔诺基将军为首的由左翼政党代表组成的临时政府,同年12月28日,该临政府对德宣战,配合苏军进攻布达佩斯。至1945年2月,苏军解放了匈牙利。

17、1942年12月28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飞机轰炸印度的加尔各答。

1942年12月2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飞机轰炸印度的加尔各答。

18、1929年12月28日 红军召开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会址,福建上杭县古田曙光小学

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简称《古田会议决议》)。

决议共分9个部分,着重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强调红军不但要打仗,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项任务;并且要在军内外建立正确关系,对敌军采取正确政策等。会议决定取消红四军军委,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谭震林等11人为前委正式委员,毛泽东任书记。

19、1903年12月28日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出生。

冯·诺依曼

1903年12月28日,在布达佩斯诞生了一位神童,这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正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wmann)。

20、1902年12月28日 中国文学家沈从文出生。

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3],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21、1897年12月28日 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出生。

张孝骞

张孝骞(1897年12月28日-1987年8月8日),字慎斋,湖南长沙人,内科医学家及医学教育家。幼年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及古文,1914年以第1名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并以第1名的成绩被录取进入湘雅医学院。1921年复以第1名毕业,并获得金牌及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专攻内科,于1924年1月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深造1年,随后正式留任于该校,陆续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6年9月被选送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研究,1927年7月回国续任,1930年在协和医学院组建消化专业组,1932年晋升为副教授。1933年12月再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1934年7月回国后,担任协和内科消化专业组主管。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放弃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工作,回长沙接任湘雅医学院院长职务。1938年夏季,战火逼近长沙,他不顾美国雅礼会的反对,迁校到贵阳,再于1944年迁到重庆。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8月迁校回湖南。随后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国考察医学教育和讲学。1948年4月辞去院长职务,并于9回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内科学教授和内科主任。

22、1897年12月28日 农村社会学家、农业推广专家乔启明出生。

乔启明

乔启明,字映东,1897年12月28日(农历12月初五)出生于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太侯村。早年丧父,由长兄乔禊亭抚育成长就学。当时晋南农村社会风气闭塞,而乔禊亭在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且参加同盟会。乔启明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学习成绩优异,由山西省政府以公费保送他和另外13名山西籍学生到南京金陵大学农科肄业。其中有4名成绩优良毕业后留校任教,乔启明即其中之

23、1882年12月28日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爱丁顿出生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爱丁顿

1882年12月28日,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爱丁顿生于英格兰肯德尔。

1902年,爱丁顿毕业于欧文斯学院(现在的曼彻斯特大学),190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从1906年至1913年,他担任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长的首席助理,这之后,又重返剑桥当上了天文学的普卢姆讲座教授。

爱丁顿最早的工作是关于恒星运动的研究,在这以后,他又从1916年开始研究星体的内部结构,研究结果发表于他的第一部重委著作《星体的内部结构》之中。他介绍了一种以往被忽视的现象,即可能通过幅射压力对星体的平衡产生的巨大影响,热能由星球内部到外部的传播,并不象原先人们所设想的那样通过对流实现,而是由辐射实现。

正是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爱丁顿全面地总结出了质量。发光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发现于1924年。它指出,一星体所拥有的质量越大,就能发出越多的光。这一结论的价值在于,如果一颗恒星的固有亮度已知,就可根据此亮度确定它的质量。爱丁顿还认识到,恒星的体积有一个极限:质量能超过太阳质量10倍的星体,其数量相对而言就较少了,而任何质量超过太阳50倍的星体,由于过度的幅射压力,就不可能是稳定的。

爱丁顿写了大量科学专著及通俗读物。他的一些著作相当流行,其中《膨胀中的宇宙》一版再版。正是由于爱丁顿的介绍,爱国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传播到了讲英语的国家之中。爱丁顿受相对论影响极深,并为此理论提出了实验证据。他观察了1919年的全日烛并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所作的一项极为精确的出人意料的预言被成功地观察到了,这就是光线在通过恒星(即太阳)的引力场时产生的轻微弯曲。1924年,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支持:应爱丁顿的请求,沃尔特-亚当斯探测并量度了天狼星的高密度白矮伴星天狼星日的谱线波长的偏移,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恒星光线由于引力场的作用会变红。这样,爱丁顿作了许多工作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建筑在严格坚实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相对论的数学原理》中,爱丁顿还极为精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多年之间,爱丁顿埋头钻研一种深奥晦涩但又极富挑战性的理论,该理论在他身后才发表在遗著《基础理论》之中。大致说来,爱丁顿的思想是:科学中的基本常量,诸如质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和电荷负载等,是“宇宙结构的自然与完全的规定”,它们的值也并非偶然的。爱丁顿曾致力于发展一个能把上述值推出来的理论。但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