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8年03月14日 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3月14日中午,在拉萨市朵森格路,不法分子在向路边商铺、汽车扔石头

3月14日, 在拉萨市,一名右手持铁链的不法分子在焚烧中国国旗,另一名不法分子手持长刀。

3月14日,在拉萨市,处置打砸抢烧事件的武警用盾牌抵挡不法分子投掷的石块。

3月14日,在拉萨市,一名不法分子手持长刀追赶行人。

3月14日,在拉萨市,不法分子手持棍棒、匕首准备围攻一名摔倒的男子

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13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超过3亿元。

这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

在打砸抢烧中,不法分子的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他们背着装有石头、汽油瓶的背包,手持铁棍、木棍、长刀,见东西就砸,看到不顺眼的人就打,一边打一边狂笑。人们四处奔逃,医院急救中心的门口染满了鲜血,学生们躲在校园的操场上瑟瑟发抖。在江苏东路拉萨大桥车站,民工赵济民刚下公交车,就被一个暴徒用刀捅裂了肝脏。市民冯碧霞被割掉了耳朵。1名无辜群众被暴徒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策划煽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事件,是我们同达赖集团长期尖锐斗争的集中反映,它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的社会背景。

达赖集团1959年叛乱失败逃往国外后,不甘心失去他们在旧西藏的封建特权,一刻也没有放弃分裂破坏活动。上世纪60年代,他们重组叛乱武装,对西藏边界进行袭扰;在80年代策划拉萨骚乱,妄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

事实上,分裂与反分裂、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流亡国外的达赖集团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经,向境内分裂主义分子授意,通过各种手段挑起西藏内部矛盾。

2003年7月3日,达赖集团下属的“藏青会”主席格桑平措在印度达兰萨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达赖喇嘛多次宣称决不诉诸暴力,而只要是为了我们的事业,我们是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无论是暴力还是非暴力。我们计划对我们成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游击战训练。”

今年1月4日,达赖集团下属的“西藏青年会”等5个激进组织就通过互联网发出了“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的叫嚣。同时,达赖集团还组织策划了境外藏人的“挺进西藏运动”,其主要策划者“藏青会”宣称:“不惜流血和牺牲生命也要恢复‘西藏独立’!”2月7日,达赖“流亡政府”伪议会议长噶玛群培声称,要“利用中国举办 2008年奥运会 的机会,展开各种活动,迫使中国政府在2008年或者未来两年内解决‘西藏问题’。”

如果说上述言行还仅仅是“口头暴力”的话,那么达赖集团“和平主义者”的面纱终于在3月10日被他们自己的行动撕下。

这一天,几名“藏独”分子闯入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企图通过点燃火炬的方式“抗议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遭到了希腊警方的坚决处置。

与此相呼应,“不谋求西藏独立”的谎言也被达赖集团自己戳穿。

3月10日下午3时50分,拉萨哲蚌寺300余名僧人分散下山,企图进入市区制造事端。两小时后,大昭寺广场突现僧人呼喊“西藏独立”等反动口号,并打出“雪山狮子旗”。

事实上,从3月10日起,达赖集团就对分裂活动进行不间断的遥控指挥和精心布置。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散发光盘煽动更多人参与闹事,这些分裂祖国的罪恶活动终于在3月14日大规模爆发。

“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达赖的表态也印证了分裂势力的暴力嘴脸。

3月16日,他在印度达兰萨拉接受英国BBC采访时称,西藏目前的局势正变得复杂,“不论藏人在何时做何事,我都会尊重他们的意愿,不会要求他们停下来。”

“3·14”事件有组织、有预谋,不法分子在策划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自3月10日起,他们就在拉萨散布流言,以民族和宗教问题为由,蛊惑人心,挑拨矛盾。一时间,各类谣言在城内流传。

2、2006年03月14日 委内瑞拉总统宣布采用新国旗

2006年3月14日委内瑞拉总统宣布采用新国旗。

3、2006年03月14日 台湾反侵略日

继“终统”之后,台湾民进党政府又有一连串大动作:为反制中国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届满一周年,台湾行政院决议从今年起,将3月14日订为台湾“反侵略日”,并于3月18日结合“反制反分裂法”和“庆祝终统”双调,举行大规模游行。   不过,外传美国不满民进党政府在“终统”立场尚未澄清前,又高调举办各种活动,加上民心厌倦激情不在,导致副总统吕秀莲、行政院长苏贞昌,双双出面质疑318大游行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台湾内政部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宣布今年起将314订为“反侵略日”。这一天只纪念不放假,“为凝聚全民共识,让台湾民众知道危机,也让国际知道台湾处境”。   这个决议一宣布,舆论与在野一片哗然。按照法律要颁定“纪念日”须先有提案,再交付行政院内政部部务会报通过,才能实施。“314反侵略日”却跳过正常程序,在陆委会提案之后,行政院便直接通过。内政部官员出面解释,因为此提案“够重要”,不须经内政部开会,行政院自行决定即可。   这番说词让蓝军立委炮火连连,国民党立委李庆华就讥讽内政部“完全是为政党服务,就是为318大游行急就章”,甚至建议“不如将三一九定为两颗子弹纪念日、国耻日!”   民进党政府一连串动作不只惹火了在野党,连美国也不满。据《联合报》报道,民进党一位不具名人士透露,美国在台协会官员曾对民进党传达美国“很受不了”。台湾驻美代表李大维,也间接承认华府的确“相当关心”318游行。   面对美方压力和低靡民情,在本周三民进党中常会中,苏贞昌私下向民进党主席游锡堃询问,可否缓办或不办318大游行,因为“现在外界对民进党观感已不佳,若游行再办不好将会雪上加霜”。   紧接着吕秀莲也提出,民进党须慎重考虑,318大游行的民众热情与社会接受度到底够不够?万一游行气势输给国民党的三一二大游行,不只丢脸,更会让国际社会觉得台湾没有护民主的决心。   党内高层因此临时决定,将原本定调为“庆祝终统成功”的318游行诉求,改为“护民主、反并吞”,力图让游行与“终统”脱钩。   只是无论党中央对游行如何定调,基层似乎对游行不太捧场。民进党台南县立委黄伟哲就感叹,以往办游行,报名参加的人总是蜂拥而至,这次办游行,工作人员三催四请,才有人愿意参加。

4、2005年03月14日 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结束

 2005年3月5日-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补充任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5、2004年03月14日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宣传挂图之一

 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权职,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会议通过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等。

6、1998年03月14日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在北京结束

 1998年3月3日-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瑞环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7、1998年03月14日 索尼亚·甘地被推举为印度国大党主席

索尼亚-甘地与已故丈夫拉-甘地

1998年3月14日, 印度国大党最高决策机构--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正式推举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亚-甘地为国大党新主席,4月6日获该党代表大会批准。

索尼亚-甘地于1946年12月9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奥瓦桑乔镇一商人家庭。60年代初,她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认识了同在该校求学的拉-甘地, 1968年结为伉俪。婚后的索尼亚深居简出,极少在政治场合抛头露面。 1991年5月拉-甘地遇刺身亡后, 国大党内部一致呼吁索尼亚出任党的主席,但她以不愿介人政治为由拒绝。 1997年5月,索尼亚在党内各派的要求下正式加入国大党,同年年底,她宣布代表国大党参加竞选。有评论说,国大党在本次大选中赢得第二大党地位,索尼亚功不可没。

8、1997年03月14日 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结束

 1997年3月1日-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鹏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规范破产,鼓励兼并,推进再就业;多渠道增资减债;加强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整顿和建设好企业的领导班子,认真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大力提高企业素质和效益;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会议还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等重要法律文件。

9、1997年03月14日 重庆直辖市设立

临江门“城中城”建设工地旁,几代重庆人在放飞希望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决定: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附:重庆市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中、西部结合带,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四川盆地东南部。东接鄂西、湘西;南靠黔北;西联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北邻四川省遂宁市、广安地区、达川地区和陕南。地跨东经105°17~110°12,北纬28°10~32°12。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纵贯全境,流程约710公里;嘉陵江、乌江两大支流分别从北、南两岸注入长江。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和低、中山为主体,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气候冬暖、夏热、春早、秋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降水1000~1400毫米。夏季极端气温在40℃以上,冬春多雾,故有“火炉”、“雾都”之称。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中,天然气产量居全国之首,煤、铁、铝、土矿、锰、石灰石、天青石等均有相当储量。生物资料种类繁多,桑蚕、柑桔、猪、长毛兔等动植物的产量、质量闻名全国。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今日重庆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设立直辖市后,所辖范围扩大到长江三峡库区、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区县总数由21个增至43个,人口达3002万人,幅员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

10、1997年03月14日 世界反水坝日

你知道有这么个节日吗?其实早从1997年开始,世界水坝委员会就已经把每年的3月14日定为世界反水坝日,旨在拆除那些对人类效益不高反而对自然生态环境极为不利的水坝。   水坝作为人类开发的一个重要水利项目,在发电、航运、防洪、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河流生态专家认为,水坝的修建加上河流的改道,会使流域内的动植物的栖息地有所改变,特别是生物链的正常传递遭到障碍甚至破坏,因而会使一些物种受到危害甚至灭绝。其中世界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非洲埃及的阿斯旺水坝的建设。   阿斯旺水坝是横跨非洲埃及尼罗河的填石水坝,坝高111米,坝顶长近4000米,是世界上七大水坝之一,耗资高达10亿美元(有的资料甚至说是15亿美元),1970年竣工,具有蓄洪、灌溉、发电、航运和养殖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为了修建这个庞然大物,埃及政府不惜在联合国的协助下斥巨资迁移了著名的阿布辛波古庙,还移民了9万埃及农民和苏丹奴比亚牧民。水坝建成后,确实给埃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大坝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激烈争论。在非洲历史上,尼罗河每年都要泛滥,河流淤积的河泥为沿岸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而大坝建成后,尼罗河的泛滥虽然受到抑制,引起河口渔场质量退化,渔业捕获量大幅度降低,据统计鱼类品种下降低了2/3,同时也造成地中海地区沙丁鱼的捕获量下降了80%。另外,肥沃的河泥被挡在了水库里,也造成了沿岸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地盐碱化的严重后果。这些后果都是当时修建阿斯旺水坝没有预料到的,因此有人甚至戏言,阿斯旺水坝建得伟大,拆了更伟大。   据统计,1950年全世界共有大坝5270座,到二十世纪末,总数已经超过了36500座,与此同时,因航运而改造的河流数量也从1990年的不足9000个增加到今天的近50万个,结果是使这些水域逐渐演变成不适宜于物种生存的栖息地。比如,湄公河流域是全世界淡水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一块宝地,但二十世纪90年代,在湄公河的一条支流Mun修建了Pak Mun大坝,使得原来栖息在这条河流中的150种鱼类几乎全部消失。在南美洲,Hidrovia水上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得巴拉圭流经世界上最大也是保持得最好的Gran Pantanel洼地的河流水位大为下降,极大地威胁到了生活在那里的600多种鱼类、650多种鸟类、80多种哺乳动物和9万多种植物的生存。   说到我国,修建水坝也是有严重教训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曲格平曾指出,三门峡工程就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是我国水利工程上的一个失败的记录。许多专家也认为,三门峡工程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专家甚至提出了应该拆毁三门峡水库的意见。长江葛州坝的建设也同样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争论,例如没有修建中华鲟过鱼道、水库泥沙淤积、长江下游土地盐碱化等方面的缺陷都遭到了激烈的质疑和批评,这些都为现在正在修建的长江三峡大坝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有关泥沙淤积难题、长江特有生物的保护问题以及人文和自然景观的保护问题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报道,截止到200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类水库达85288座,在防洪、灌溉、发电、城乡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其中病险水库数量已约3万座,情况也令人担忧。   在世界上,据统计仅欧洲和北美建设水坝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结果是许多自然河流几乎全部名存实亡。于是,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瑞士就率先开始拆除水坝,恢复自然生态,欧美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同时停建15米以上的水坝。例如,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正在利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以及其他境外捐赠的资金,拆除当地把三角洲湿地改变成农田而修建的水坝和堤防。据报道,全世界目前拆除的水坝已经多达200多座。看来,在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问题上,人类再也不能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儿了。

11、1996年03月14日 中国科学家在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

1996年3月14日中国科学家在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

12、1995年03月14日 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

1995年3月14日,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青年科学家最近成功地从二枚特殊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

龙的遗传物质。在恐龙蛋化石中,居然还存在着6500万年前就早已灭绝的恐龙的生物活性物质,令科学家们惊喜不已。这一发现,对人类了解恐龙和它的生存环境、物种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枚来自河南西峡县的晚白垩世的C型恐龙蛋化石,它有内腔,腔内有絮状物,呈灰褐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昀从中取出少量絮状物,发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物。

陈章良教授及其实验室一批青年学者利用近年来建立的一整套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实验设备,利用同位素标记和PCR扩增技术,进一步证实了这枚恐龙蛋化石中确有DNA存在,并成功地扩增出一系列特异的DNA片段。通过DNA序列测定,并通过计算机与美国和欧共体基因数据库进行比较,获得了多个基因片段, 如与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18SrDNA同源的基因片段,它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18SrDNA的同源性为73%至81%, 而与原核生物无同源关系。这表明该基因片段既不是人为的操作污染,也不是细菌污染所致。

此外还获得了与钙粘着蛋白基因。动物生长激素受体蛋白前体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锌指蛋白基因、以及原鸡组蛋白基因等同源性较高的片段,这些结果是经多次反复实验获得的。这些研究成果开辟了古分子生物学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部分研究成果已写成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学报》上。

13、1994年03月14日 《辛德勒的名单》获七项奥斯卡奖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1994年3月14日, 《辛德勒的名单》在第66届奥斯卡奖评选中获七项大奖。该片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93年出品,编剧史蒂文-柴利安;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法因斯,埃姆贝思-戴维茨。

本片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康纳利1982年出版的一部同名传记小说改编,获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作音乐7项奖。

1939年9月,德国军队占领波兰首都华沙以后, 将波兰境内所有的犹太人分别遣送至各个指定的城市。在波兰的克拉科夫,每天有上万的犹太人从各地聚集到这里,接受纳粹的登记、分类和遣送。与德军高级军官和政要们有着密切往来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来至这里, 接管了一家搪瓷厂,并找到犹太人经理伊萨克-斯特恩, 说服他去向当地犹太商人募集资金,使工厂生产军方急需的炊具,发了一笔战争财。在辛德勒的四处奔波和多方疏通下,“德国餐具厂”的招牌也终于挂了出来。斯特恩在招收工人的时候,趁机把许多即将被送往“灭绝营”的犹太老人招进了工厂。此时,德国对苏战争已全面爆发,前方急需搪瓷用品,订单像雪片般地飞来;使辛德勒的工厂一开工就十分红火。

1942年冬, 新上任的党卫队指挥官阿蒙-格特来到克拉科夫, 强迫3万余名劳工建造普拉索夫劳改营。1943年3月13日, 在格特的指挥下,党卫军向犹太人聚居区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并将劫后余生的一些犹太人赶进普拉索夫劳改营;而那些体力稍差的人,则被驱赶上了闷罐列车,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和焚尸炉。辛德勒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对纳粹的野蛮暴行十分震惊。同时,面对空无一人的工厂,他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说服格特将他的工厂作为一个附属劳改营,并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购买礼品,送给格特及其上司以打通关节,从他们手中“买”出一个个犹太人的生命。但他仍不能阻止格特毫无理由的随意杀人。

1944年4月, 格特又接到了将全部犹太人集中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命令。再一次被法西斯的残酷罪行所震惊的辛德勒,酝酿出了一个庞大的营救方案。他和总会计师斯特恩列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人名单,并用整箱的现金和格特达成交易,将1100名犹太工人转移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一个新工厂内; 并且不顾亏本的风险,宣布在7个月内不为德军生产任何有用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又花费了数百万马克,用于购买别人生产的炮弹、贿赂各个要害部门以及供养他的工人。

不久,广播里终于传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这时的辛德勒已身无分文,遭受到破产的厄运。在车间里,他告诉大家,自己是一个纳粹党员、军火生产商和战争罪犯,“你们将获得自由,而我必须去亡命逃生”。所有的犹太人都聚集到一起,为他送行。辛德勒用颤抖的双手,从一位犹太老人的手中接过了一封有着所有工人签名的证明信,和一个用希伯莱文刻着“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的戒指,哽咽着说:“我本来可以多带些人离开克拉科夫,但我挥霍太甚,没有能做到……”1974年,商场失意、孤苦伶仃的辛德勒在法兰克福溘然长逝。他的灵柩在当年被他拯救的犹太人的护送下,安葬于犹太教圣地耶路撒冷。

影片采用黑白片的制作方法和纪实片的创作风格,使影片的叙事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在表现手法上,影片充分调动电影综合艺术在音乐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功能,使影片的艺术个性十分突出,风格凝重而细腻。在音乐方面,影片强调通过客观的叙述去打动观众的感情,在音乐与画面内容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强调一种内在含蓄的情感张力;在色彩的运用上,以灰白和暗淡的冷色为基调,偶尔辅之以彩色(小姑娘的红裙和结尾时的转为彩色片),使影片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心理冲击力。

本片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出身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年轻时,他曾因此感到羞耻。而在他的心灵深处,又因为自己的一些亲属死在德国法西斯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中,而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正是这种“犹人情结”,使他以长达3个多小时的片长和黑白纪录片的风格, 拍成了好桑坞第一部描写法西斯种族大屠杀的正剧。

自从1971年执导第一部影片《决斗》以来,斯皮尔伯格已导演过14部影片,其中的《大白鲨》、《外星人》、《紫色》、《太阳帝国》、《侏罗纪公园》、《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影片,都曾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或各种奖项,但是只有这部影片才使他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辛德勒的名单》不但拓宽了斯皮尔伯格的导演路子,更使人们看到了他作为电影导演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良心,以及他驾驭电影语言的的非凡才能。

该片上映后,国际影评界盛赞这部影片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着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这是对他的更高奖赏。

14、1993年03月14日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举行

 1993年3月14日-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瑞环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15、1993年03月14日 参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最后一位老人喻育之逝世

喻育之

1993年3月14日,参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最后一位老人喻育之先生胸佩“天下为公”的徽章,在汉口家中无疾而终。喻育之先生1889年12月31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县。在“武昌湖北陆军测绘学校”读书时,他加入反清组织“共进会”,武昌首义时参加了抢占楚望台,攻打总督府和阳夏保卫战。喻育之以实现三民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讨袁护法、北伐东征,他都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喻育之先生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干事,积极热忱地和共产党人合作,曾同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共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喻育之以极高热情参加了新中国建设。喻育之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也活到了100岁以上,他也自有一套经验之谈的“长寿三字经”:夙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到老。

16、1988年03月14日 越南武装舰船侵入南沙群岛海域 中国船只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中国海军舰船于1988年3月13日到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海域对部分岛礁进行考察,并组织人员登上赤瓜礁建立观察点。14日上午6时,越南海军的两艘运输船和一艘登陆舰来到赤瓜礁海域,派出43名武装人员强行登上赤瓜礁。越南登礁人员不顾中国海军要他们离礁的喊话,首先向礁上考察的中国海军人员开枪。与此同时,越南军舰也一齐向礁上和停泊在附近海面的中国海军舰船射击和开炮。中国海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击沉越军运输船一艘,另一艘运输船和登陆舰被击成重伤,中国海军采取了克制的态度未再追击。这次自卫还击战打击了越南侵占南沙群岛的企图。中国外交部当天强烈抗议越南武装舰船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袭击中国船只。中国外交部向越南驻中国大使馆送交了一份抗议照会。这份照会指出,“1988年3月14日,非法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的越方武装舰船悍然向正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进行正常考察作业和巡逻的中国船只发起武装袭击,中国船只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照会指出,“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严正声明,继续派兵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现越南舰船又首先向中国船只进行军事挑衅,蓄意在这一海域制造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抗议。”  照会严正指出,“越南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南沙群岛海域对中国的武装挑衅,从侵占的中国岛礁及其附近海域撤走,否则,它必须对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17、1983年03月14日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首次同意削减石油价格

1983年3月14日, 为恢复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石油输出国成员在成立组织25年来首次同意削减石油价格。

聚集在伦敦的13个石油输出国还规定每天生产石油不超过1750万桶, 比目前每天的最高限量少100万桶,但比目前的实际产量仍高出至少350万桶。

自从1974年以来, 石油价格从每桶5美元以下上涨到35美元。这项新的协议把作为基准点的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减少到每桶29美元,减价15%。石油出口国的这一行动是在由于价格猛涨,促使消费者采取保护措施,致使销量大降的情况下采取的。

石油出口国的代表们希望,对石油生产的新的限制最终将减少石油对世界市场的大量供应。这样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削减油价了。然而分析家们认为,制定出的政策能否成功,还有待于所有成员国自觉去遵守各自的生产定额和条约中所规定的价格。他们说像英国这样的生产石油,但不属于石油输出国成员的国家。英国官员说,他们将在一周以后评价石油出口国的这样一个举动产生的后果。

18、1982年03月14日 深圳建设大规模展开

建设中的深圳特区

至1982年3月, 深圳特区与客商签订的各类协议项目已达600多项, 引进各种设备6000多台(套),投资数额20余亿港元。深圳的建设正大规模全面展开。

自划为经济特区后,深圳首先从通路、通水、通电、通航、通讯和平整建筑用地的“五通一平”基础工程开始建设,为投资者创造与开办各种企业提供条件。在罗湖,山头被铲掉了大半,搬走了40万立方的泥土,填平了30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根据深圳建设的整体规划,这里将建成特区内繁华的服务中心,有40多栋高层建筑。主香港招商局创办的蛇口工业区,已基本建成基础工程,在这里已挖土200万立方, 平整土地95万公顷,引进的工厂正在施工,公路、水厂、变电枯、微波通讯站已建成。

19、1980年03月14日 中共重申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80年3月14日,中共第十一届五中会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宗旨是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组织和纪律,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央根据目前党的状况,向全党重申党内政治生活的下列准则。  准则共12条:  一、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二、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  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四、坚持党性,根绝派性;  五、要讲真话,言行一致;  六、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七、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八、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九、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  十一、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  十二、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

20、1979年03月14日 李先念等建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1979年3月14日,李先念、陈云联名写信给中央,提出用两三年时间调整经济,把各方面比例失调情况大体调整过来。

 1979年3月14日,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致信中央,建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认为前进的步子要稳,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现在国民经济没有综合平衡,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3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务院下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作为研究制定财经方针政策和决定财经工作中的大事的决策机关。陈云任主任,李先念任副主任,姚依林为秘书长。

21、1979年03月14日 北京和东京结为友好城市

  1979年3月1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北京和东京结为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  当时的北京市领导林乎加和东京都知事美浓部亮吉在议定书上签了字。北京和东京结成友好城市是为了贯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规定的原则精神,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通过友好城市间的来往,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贡献。第二天,北京各界人民10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林乎加和美浓部亮吉分别讲话,他们都表示要全力使两国首都间的友好关系长期发展下去。中日双方还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两棵来自喜马拉雅山的雪松作为“中日友谊树”。  北京与东京结为友好城市以后,在文化、经济、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市政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果的交流。两市人民增进了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促进了中日两国首都的现代化建设。从1981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北京、东京互派各类对口代表团近150个,东京实施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是借鉴北京市废品回收再处理的经验,而北京为解决交通问题,也从东京的交通管制、道路设施中得到了不少启示。两市下属各区也相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在东京“日中友协”的积极活动下,“中日友好长城马拉松接力赛”已由中日两国的体育活动发展成为国际友好马拉松盛会。“中日友好青少年长城夏令营”也举办了3次,1991年9月,东京都知事铃木俊一向北京市长赠送了一把东京的金钥匙,表示东京的大门随时向他开放。双方还签定了1992年度北京、东京友好城市交流项目协议书。中日两国首都的友好交流在进一步深入发展。  现在,在东京代代木公园有北京的珍贵树木“龙爪槐”,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有东京回赠的“大山樱”。在东京上野火车站大厅里还镶嵌着一幅巨型瓷砖壁画《四季繁荣图》,它是由我国著名画家王学仲教授应日本朋友的要求,为纪念北京东京结为友好城市6周年而创作的。这幅画由1131块白釉瓷砖组合而成,高达4.4米,宽5.9米,是由中国景德镇制造的。画面是上野公园的四季景色:“蝶舞樱花”、“鲤戏碧荷”、“北雁红叶”、“熊猫雪竹”,寓意吉祥喜庆,象征中日友好世代永存。

22、1964年03月14日 涉嫌肯尼迪凶杀案的杰克·鲁比被判处死刑

1964年3月14日,在审判杰克-鲁比这个将暗杀肯尼迪的凶手李-哈韦-奥斯瓦尔德杀害的罪行时,陪审团宣告:“我们同意起诉书的控告,判处被告犯有蓄意谋杀罪,因此判处他死刑。”

鲁比的律师在百万电视观众前,严厉斥责陪审团,称判决为“粗暴的误判”。 首席辩护律师梅尔文-贝利宣称他要到除达拉斯以外所有存在正义的法庭中去上诉。原告为这一个公正的判决感谢陪审团。

23、1963年03月14日 美国妇女玛格丽特·沃德成为第一个驾驶“F-106”战斗机的妇女

1963年3月14日美国妇女玛格丽特·沃德成为第一个驾驶“F-106”战斗机的妇女。

24、1962年03月14日 联合国裁军委员会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1962年3月14日, 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委员会由18个国家组成, 其中华约和北约组织各有5个国家参加,另有8个不结盟国家。苏联外交部长安德列-葛罗米科指出,这次会议的目标是在缔结一项全面的具体的裁军条约。西方国家代表也将各项建议在谈判中提出。东西方国家对会议程序和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日益升级的军备竞赛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因此裁军问题成了各国注目的一大焦点。 第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建立裁军委员会,讨论裁减常规军备和禁止原子武器问题。

25、1952年03月14日 圆周率日

3月14日是圆周率日的正式日子,从圆周率常用的近似值3.14而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以象征圆周率的六位近似值3.14159。一些用24小时记时的人会改在凌晨1时59分,因为下午1时59分他们是记作13时59分。全球各地的一些大学数学系在这天开派对庆祝。 这一天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一些圆周率会的人们会聚在一起思考圆周率在他们生活中的角色,和没有了圆周率的世界会是怎样。圆周率日庆祝者也会给予圆周率不同数值:吃圆周率,玩圆周率,喝圆周率;这里圆周率(pi)等于馅饼(pie),彩罐游戏(piñata),和一种鸡尾酒(piña colada)。

  「终极」圆周率日是1592年3月14日上午6时53分。这时间以美国式记法是3/14/1592 6:53,对应了圆周率的十位近似值3.141592653。

26、1951年03月14日 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队第二次收复汉城(首尔)

1951年3月14日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队第二次收复汉城(首尔)。

27、1948年03月14日 洛阳战役告捷

人民解放军强攻洛阳

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集团军各派两个纵队,乘敌军裴昌会团从豫西西调,兵力空虚之机。发起洛阳战役。  1948年3月8日陈粟野战军和陈谢兵团阻援部队,首先袭击并攻战了洛阳东西面的偃师、新安、泥他一线要地,控制了东西两边的有利阵地,既阻止了敌军增援,又切断了敌军的援路。  9日夜,解放军攻城部队攻占了洛阳四关,基本上肃清了外围之敌。  11日晚,总攻城垣的战斗打响。攻东门“的部队首先攻入城内,接着大队步兵迅速向城内纵深发展。随后,南门和西门的攻城部队也相继攻入,从东南西三面往西北会集。残敌龟缩在城西北角易守难攻的核心阵地上死守待援。  14日晚,攻城部队发起最后攻击,用爆破开道,摧毁敌军核心工事,全歼守敌,解放洛阳。

28、1947年03月14日 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签订,租期99年

1947年3月14日,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签订美在菲继续使用和扩大军事基地的协定。为期99年。协定主要内容是:美国租用菲律宾23处陆海空基地,根据需要可增加和开辟新的基地,在基地内美国享有广泛的治外法权。

该协定曾多次修改。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主要有吕宋岛南部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也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1979年双方又修改协议,菲律宾收回基地主权,任命一名菲律宾人为基地指挥官,但美国指挥官任保留控制权。每五年对协定审查一次,1991年协定期满后,如双方同意方可延长,美国在五年内向菲提供五亿美元援助,作为对使用基地的补偿。 1983年6月美菲双方又签署一项协议,菲同意美国从1984一1989年继续使用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则向菲提供九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29、1938年03月14日 德国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的新主人阿道夫-希特勒在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

1938年3月14日,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今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

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

“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也是所有其他德园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

希特勒已经签署了由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这个纳粹头子,这个领导着7000多万人的元首。希特勒率军通过维也纳布鲁克剧场希特勒的胜利就是库特、舒施尼格的失败。自1934年以来这位奥地利总理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 (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1936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舒施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

舒施尼格上个星期二力图进行公民投票让奥地利人在纳粹和他之间做出选择,以此来挽救其政府,但投票没能举行。希特勒与奥地利的纳粹内政部长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取得了联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舒施尼格企图采取对策,但是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只好作罢。今天晚上,舒施尼格和他的几千名支持者们将获悉,阿道夫-希特勒的对手所面临的处境。他们都已被逮捕。

希特勒和奥地利新总理赛斯-英夸特(右一)举行阅兵

30、1932年03月14日 柯达相机发明者伊斯曼自杀身亡

1932年3月14日,柯达相机发明者乔治-伊斯曼逝世。

1888年, 首批投放市场的乔治-伊斯曼发明的柯达照相机, 是一种简单的手提方盒式照相机,装有一卷可拍100张的纸底片。拍完后要送回厂内进行显影、印像和重装底片。1889年,伊斯曼生产了透明胶片;1892年,将原企业改组为伊斯曼一柯达公司。 8年后,生产了供儿童用的“白朗尼”照相机,每个售价1美元。到1927年,伊斯曼一柯达公司实际上已垄断了美国摄影工业,并且是美国摄影工业中最大的公司之一。伊斯曼赠给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校是该大学的一部分)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单位达7500万美元以上。他还是采用分发红利的办法来刺激工人的首创者。

1932年3月14日,伊斯曼自杀而死。

31、1928年03月14日 美国宇航员,曾执行阿波罗8号飞行任务的弗兰克·博尔曼出生。

弗兰克·博尔曼

博尔曼1928年3月14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加里。由于博尔曼的窦病会在阴冷潮湿的天气中发作,博尔曼的父亲将全家搬到亚利桑那州南部的图森,博尔曼也一直将图森视为故乡。博尔曼从15岁便开始飞行。博尔曼1950年从西点军校毕业,与部分同班同学一起加入了空军,成为了战斗机飞行员(当时,美国还没有空军学校)。后来,他被选入美国空军试飞员学校,成为了一名试飞员。1962年,他被选入第二组宇航员,开始宇航员生涯。

  博尔曼的首次太空任务是1965年的双子星7号,与吉姆·洛威尔合作。洛威尔此前已经在双子星6A号任务中执行过人类首次太空集合。双子星7号同样是双子星计划中的一次长时间飞行任务,在地球轨道停留14天。博尔曼的第2次太空任务是1968年12月作为指令长执行阿波罗8号。他再次与洛威尔合作,威廉·安德斯也是3位成员之一。原计划中,阿波罗8号是由土星5号作为运载火箭的一次“远地轨道”任务,但后来被调整为第一次环绕月球的任务。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进入月球轨道,环绕月球10周。阿波罗8号成功地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69年7月20日的登月(阿波罗11号)铺平了道路。

博尔曼于1970年从航天局和空军退役,在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担任特别顾问。他于1975年12月成为了东方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70年代末,航空事业经历了很多变化,东方航空公司在博尔曼的领导的四年中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是公司历史上利润最高的时期。1986年,博尔曼从东方航空公司退休。

  博尔曼后来回到了亚利桑那州的图森,目前(2005年)住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克鲁西斯(Las Cruces)。博尔曼以组装和飞行二战以及朝鲜战争飞机为乐,目前最喜欢的是TF-51 Mustang战斗机

32、1917年03月14日 中国与德国绝交,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3月14日, 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 众参两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令, 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管日本一再迫中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段祺瑞却无法迅速实现参战的意图。

33、1897年03月14日 国画大师潘天寿出生

潘天寿在重庆磐溪国立艺专任校长

 1897年3月14日,潘天寿出生在浙江宁江县冠庄村。潘天寿先生是近代文人画大家,主要画花鸟,也画山水。近代花鸟画家很多,从明朝的徐青藤、八大山人,到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几百年就出了这么几个大画家。为什么清末民初在上海红极一时的任伯年等人,经过一段时间到现在还不被提这么高呢?严格讲,任伯年是个作家,他以卖画为生,他有画画的本事,在技巧上很有办法,但按文人画的要求讲,他还差一截。吴昌硕实际上50多岁跟任伯年学画,但他一动笔就超过任伯年。他在技法上不一定比任伯年好,而文人画与作家画是不一样的。明清500年来画花鸟画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大家的只有几个人,故齐白石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后面是齐白石,齐白石之后为潘天寿,所以,作为文人画家要求得很高,首先是人品,其次是艺品。人品包括人的修养、文章、道德。一般要求文人画家的文章、诗、书、画、印都得懂,都得能。吴昌硕是这样,齐白石是这样,潘天寿也是这样,都是全能的。  潘天寿出身很贫苦,7岁时父亲死了,他在农村做过农活,下过田,车水、砍柴都干过。他在当地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第一师范,由农村走进城市变成一个知识分子。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以后,他接触的人多了。师范最有名的人叫李叔同,从日本回来,修养全面,是他们的教师。后潘到上海供职于刘海粟的美专。刘海粟当时也是二十几岁,他们都很年轻。就是潘到上海美专后,学校才设立国画系的,原来该校是以油画为主。潘天寿在上海主要求师于吴昌硕,他经常利用教书空余到吴昌硕处,听他指点。他从小就很用功,二十几岁就开始写《中国绘画史》。他爱读书,而且好写东西,诗词写得很好,又钻研绘画史。潘天寿很少与人争吵,很少在同事中闹意见。吴昌硕很器重他。潘天寿为人很正直,生活节俭,直到晚年都是这样。他也很少卖画,一味搞学问和画画,他在艺术上非常严谨。浙派画家重骨气,其作品一般都是剑拔弩张,锋芒毕露。但潘天寿笔墨有力度而内涵,他有个图章,自嘲“一味霸悍”。他的作品又与某些文人画不一样,他从不游戏笔墨,而是非常严谨,因为他的气质是这样,对什么事情都很严谨,写诗时每个字都反复推敲。他有时一幅作品画很长时间,下笔考虑很多,这与他的文人气质和人品是一致的。后来他一直在杭州的国立艺专教国画。抗战爆发后,杭州艺专流亡到内地,潘天寿做过几年流亡校长,抗战后继续在任。  潘天寿的作品,无论小开册还是大幅作品都非常严谨。他的题材有:荷花、松树、石头,里面配以鸟、鹰、八哥、麻雀,还有猫等,他主要是画花鸟。在构图上,人们常称为造险和破险。如一块石头,尽量往四面扩张,有的石头都快出了画边了,但是他又用动物或流水破掉。寥寥几根线,经得住推敲,其功力来自书法。他主要写隶书,有时又写篆书,题画非常考究,题画是他构图的一部分。他的行书也写得非常潇洒,他的线主要得力于书法,他写字的时间多于画画。解放后,他的画作面貌确实有所不同,以前画面上显得沉郁,1949年以后的画才开朗。比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山如此多娇》,他重视生活,如他画了很多小龙湫的题材,都是先画速写,画当地的野花野草,是过去文人画里没有的物象,他非常好地组织在画面上。总之,他的画,有自己的题材,他自己的笔墨,构图上从艺术要求的各个方面看又独具特色。他的大画爱表现南方牛,丈二匹铺在地上画,与真牛一样大。小册页画得非常严谨,我特别喜欢他的册页。几乎没有看到过他游戏笔墨,他颜色用得少,用石青石绿,鲜艳但不媚俗,用色很讲究。从早期到晚期,他都非常认真,他的画不是画工的画,是文人画家的画,所以潘天寿有自己的特色,不愧为与众不同的当代大写意文人画大师。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用手指作墨画

潘天寿与夫人在杭州家中作画

潘天寿夫妇与儿子潘天凯

潘天寿在作大手笔的作品

34、1883年03月14日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相关链接:卡尔·马克思年谱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830年10月马克思进特利尔中学念书1835年9月24日马克思中学毕业。   10月15日马克思进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1836年10月22日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839年初-1841年3月马克思研究古希腊哲学,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写作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1年3月30日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   4月15日马克思得到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证书。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上半月马克思移居科伦,10月15日起担任《莱茵报》主编。   11月下半月马克思在《莱茵报》编辑部与恩格斯初次见面。恩格斯是在赴英国途中访问马克思的。1843年3月17日马克思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6月19日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0月底马克思迁居巴黎,同阿·卢格合办《德法年鉴》。1844年2月底马克思和卢格主编的《德国年鉴》创刊号(第一、二期合刊)在巴黎出版。   4月-8月马克思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月1日马克思的女儿燕妮诞生。   8月马克思开始为巴黎的德文报纸《前进报》撰稿。   8月28日左右马克思会晤从英国回德国途中来访的恩格斯。从此两人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为今后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1845年2月3日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迁往此利时的布鲁塞尔。   2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出版。   4月初恩格斯从巴门迁居布鲁塞尔。1845年7月中旬-8月下旬马克思和恩格斯到伦敦和曼彻斯特作考察旅行,并在伦敦会见了宪章派和正义者同盟的一些领导人。   9月26日马克思的女儿劳拉诞生。   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写《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翌年5月完稿。1846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3月30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威·魏特林的粗陋的平均共产主义。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   6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伦敦召开。马克思因经济困难未能参加,恩格斯出席了大会。   7月初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出版。   8月5日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支部和区部。马克思当选为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1847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德意志工人协会。   11月15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会议上当选为协会副主席。   11月29日-12月8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纲领。1848年2月22日法国爆发革命。   2月24日左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   3月4日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第二天马克思一家到达巴黎。   3月11日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在巴黎成立,马克思当选为主席,恩格斯缺席当选为中央委员。   3月13日维也纳爆发革命。   3月18日柏林发和一街垒战。   3月21日恩格斯到达巴黎。   3月21日和29日之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革命中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4月6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离开巴黎,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11日到达科伦。   5月31日《新莱茵报》创刊号提前一天出版。马克思任该报主编,恩格斯任编辑。1848年7月21日马克思出席科伦民主协会的全体会议。会上选举马克思和施奈德尔第二为代表参加科伦三个民主团体的中央委员会。   8月13日-1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在科伦召开的第一届莱茵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科伦三个民主团体中央委员会的组成。   8月23日-9月11日左右马克思去维也纳和柏林旅行,目的是加强同各民主团体和工人组织的联系,并为《新莱茵报》筹措经费。   9月13日《新莱茵报》编辑部、科伦工人联合会和民主协会在科伦弗兰肯广场召开民众大会。大会选出由三十人组成的安全委员会,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被选入该委员会。   1月13日在科伦群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政变。马克思当选为该委员会委员。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伦陪审法庭分别以侮辱当局和“煽动叛乱”的罪名两次传讯并审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庭上据理驳斥反动派的诬蔑,使法庭不得不宣判全体被告无罪。   4月5日-11日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雇佣劳动与资本》。   4月15日-5月8日左右马克思到德国西北部和威斯特伐里亚各城市了解各地的革命形势,为继续出版《新莱茵报》筹集资金。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把他驱逐出境的命令。   5月19日用红色油墨刊印的《新莱茵报》最后一号第301号出版。   6月初马克思来到巴黎。   8月26日左右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逐出巴黎来到伦敦。   8月底-9月初马克思和以前伦敦中央委员会的一些委员重新组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   9月初马克思参加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1850年1月-11月1日马克思写总结1848年革命的连载文章:《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3月6日马克思编辑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1期在汉堡出版。11月29日停刊,共出六期。   3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第一篇《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6月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第二篇《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1年1月-12月马克思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学;经常去英国博物馆图书馆阅读。约1851年12月19日-1852年3月25日马克思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1850年10月4日-11月12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科伦共产党人一案的审讯进程。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揭露普鲁士当局的阴谋,各方百计营救战友。   10月底-12月初马克思写抨击性著作《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1853年5月20日马克思写《中国和欧洲革命》一文。1854年12月底-1855年1月1日马克思写了两篇总标题为《克里木战局的回顾》的文章,从此开始为《新奥得报》撰稿。1855年1月16日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诞生。1856年10月下半月-1857年3月马克思研究波兰历史。特别注意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革命中的波兰问题。1857年1月-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一系列关于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文章。1857年10月-185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着欧美各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危机,认为这是新的革命高潮的开端。   8月31日-9月28日马克思写了四篇关于鸦片贸易史和关于《天津条约》的文章。1859年5月-8月20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伦敦出版的《人民报》撰稿。7月初马克思担任了该报的实际领导工作。   6月11日马克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在柏林出版。1860年1月-2月初马克思继续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为此,他经常去英国博物馆研究1855-1859年工厂视察员的报告,研究斯密、魁奈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1860年12月1日马克思的论战性著作《福格特先生》在伦敦出版。1861年2月28日-3月6日左右马克思到扎耳特博默(荷兰)探望姨夫。1863年1月22日-23日波兰王国爆发反对俄国沙皇统治的起义。   10月底-11月初马克思受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的委托,写支援波兰起义的呼吁书。1864年5月3日马克思去曼彻斯特探望病危的老战友威·沃尔弗。9日沃尔弗逝世。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出席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他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1864年10月21日和27日之间马克思重新起草国际工人协会的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1865年9月25日-29日马克思参加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他为即将召开的代表大会所提出的议事日程。1866年1月22日马克思出席纪念1863-1864年波兰起义三周年大会,在会上他支持声援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决议。   8月底马克思为即将召开的日内瓦代表大会起草《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   9月3日-8日国际工人协会日内瓦代表大会讨论了马克思起草的《临时中央委员会给代表的指示》,并按照《指示》通过了各项主要决议。代表大会选举马克思为总委员会委员。1867年1月22日马克思作为国际工人协会的代表,出席伦敦纪念1863-1864年波兰起义四周年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演说。1867年9月2日-8日国际工人协会代表大会在洛桑举行。大会选举马克思为总委员会委员。   9月14日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1867年12月下半月-1868年4月底马克思抱病继续写作《资本论》。1868年9月6日-13日在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宣读并讨论了马克思写的总委员会总结报告。马克思再度当选为总委员会委员1869年9月7日和11日在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宣读了马克思起草的总委员会总结报告和关于继承权的报告。马克思再度当选为总委员会委员。   9月18日左右-10月7日马克思和女儿燕妮在汉诺威的路德维希·库格曼家作客,并会晤了威·白拉克。1870年7月19日-23日马克思写《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   9月6日-9日马克思写《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   9月20日左右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住在离马克思家不远的地方。根据马克思的建议,恩格斯被补选为总委员会委员。1871年3月19日-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得知巴黎于3月18日爆发革命的消息。他们仔细研究了这一局势,同公社社员建立了联系,并就许多重大问题向他们提出建议。马克思还给各地写了几百封信,号召声援巴黎公社。   5月30日马克思在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他起草的宣言《法兰西内战》。   9月17日-23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举行代表会议。   9月25日马克思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七周年庆祝会上发表讲话,论述国际的任务和目的,阐明巴黎公社的阶级实质。1872年3月13日和18日之间马克思起草巴黎公社一周年纪念大会的决议,把公社称为“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1872年9月2日-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海牙参加国际工人协会代表大会。他们在会上捍卫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反对小资产阶级宗派主义;在他们的坚持下,大会决定把关于建立工人阶级独立政党的决议写进国际的章程,并且扩大总委员会的权力。1873年4月-7月马克思务和恩格斯受海牙代表大会的委托写揭露巴枯宁分子的阴谋活动的小册子《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8月底该书用法文出版。   5月-6日马克思为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进行繁重的准备工作。1874年8月19日-10月3日左右马克思和女儿爱琳娜在卡尔斯巴德疗养。在返回伦敦途中在德勒斯顿、莱比锡、柏林和汉堡停留,会见了德国党组织的一些领导人,就党内问题进行了交谈。1875年1月23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3-1864年波兰起义十二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1875年5月5日马克思写信给威·白拉克,并寄去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后来被称为《哥达纲领批判》)   8月15日-9月11日马克思在卡尔斯巴德疗养。   9月20日以后-10月马克思又紧张地研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用很多时间研究俄国的土地关系。   11月-12月马克思研究农业化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特别是土地问题的著作。1876年8月16日-9月15日马克思和女儿爱琳娜在卡尔斯巴德疗养。1877年初-8月8日马克思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撰写第二编第十章。1878年-1882年马克思系统地钻研代数学,写下了大量的札记,继续探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的数学分析,写了微分学简史1878年12月-1879年1月马克思继续详尽地研究金融和银行业的问题,作了大量摘录和札记。1879年9月17日、18日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起草给奥古斯特·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威廉·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批判了德国党领导人对党内机会主义采取调和主义的态度。1880年5月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伦敦同茹尔·盖得、堡尔·拉法格一起制定法国工人党纲领。纲领的理论性导言是马克思起草的。   12月9日-16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会见奥古斯特·倍倍尔、保尔·辛格尔,他们是为了同马克思和恩格斯讨论党的事务加强党报工作而先后来到伦敦的。1881年5月-1882年2月中马克思为了研究原始社会公社制度问题,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作了非常详细的摘要,写了许多评语和意见,还阅读了其他许多有关原始文化史的著名。   7月26日-8月16日马克思和夫人到巴黎近郊阿尔让台女儿燕妮家里小住。   10月13日左右-12月上半月马克思患重病。1881年12月2日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在伦敦逝世。1882年2月9日-10月初马克思健康状况恶化,根据医生建议,他到阿尔及尔、法国南部和瑞士等地治病、疗养,途中看望了女儿燕妮和劳拉。1883年1月11日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龙格逝世。   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   3月17日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墓前讲话,指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和实际革命活动具有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35、1879年03月14日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于1955年)诞辰

1879年3月14日,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的乌尔姆。他小时候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平平。1905年,他在瑞士的苏黎士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这是一些改变世界的观点。此后,他一直住在德国,直到1933年反犹太主义迫使他离开。爱因斯坦是一位天生的和平主义者。然而,对德国发展核弹的忧虑迫使他说服美国搞自己的核弹,后来他恳求绝对不要使用这种武器。

爱因斯坦从来不摆架子,他扮演小丑让摄影师给他照相,或者在照相机前伸出舌头或戴上小丑的帽子。他是那样讨人喜欢的心不在焉,朋友们说他从不散步,因为他辨认方向的能力差极了。

爱因斯坦和妻子、孩子在一起

36、1804年03月14日 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斯特劳斯出生(逝世于1849年)

老约翰·斯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通常被称作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Snr.,1804年3月14日- 1849年9月25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和约瑟夫·兰纳一起普及了圆舞曲,并为其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37、1689年03月14日 自由议会在苏格兰开会,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和王后

1689年3月14日自由议会在苏格兰开会,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和王后。

38、840年03月14日 《查理大帝传》的作者艾因哈德逝世

  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最有名的封建君主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大帝。在他统治的46年间,一面从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建立起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一面作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的统治者,又附庸风雅,广罗人才,造成为被资产阶级学者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时代风貌。  在这些人才中有一位真正杰出的人物,名叫艾因哈德。约770年,他生于法兰克东部莫因格维的一个封建主家庭。9岁入富尔达修道院受教育。因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才智过人,20岁左右被修道院院长鲍古尔富斯荐送到宫廷供职。查理大帝早年从欧洲各地聘请知名人士到宫廷讲学,对他们礼遇日隆。其中最著名的学者是不列颠人阿尔昆。年轻的艾因哈德在宫廷中既有机会博览群书,广交名家,又能直接受到阿尔昆的教诲。因此,艾因哈德学识猛进,成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后起之秀。  艾因哈德是查理大帝的宠臣。他的渊博的知识和高尚品德使得他获得很高荣誉,以至在所有大臣中很难再找出一个被查理大帝认为可以商量私事的人。他几次奉命出使国外,但更多的时间是为查理掌管文书,参预机要。查理死后,在他儿子路易时代恩宠仍复不衰。  由于王室之间干戈迭起,阴谋频生,艾因哈德决定离开这一政治斗争的漩涡,隐居于塞利根施塔特,直到840年3月14日去世。  他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查理大帝传》,准确地提供了查理时代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