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6年04月02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

 2006年4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按照“明确方向、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原则,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2、2003年04月02日 王家瑞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2003年4月2日,新华社北京电,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家瑞同志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3、2002年04月02日 荷兰宣布安乐死合法化,并成为全世界唯一许可安乐死行为的国家

  荷兰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根据荷兰参议院去年通过的法例,医生需要在三种情况下才可为病人进行安乐死,包括病人的是不治之症,承受不能忍受的病痛及折磨,以及病人在清醒及完全同意之下,才可接受安乐死。    如果医生无遵循这些条件,最高刑罚可判监十二年。不过,由于担心会有外国的病人,涌入荷兰接受安乐死,法例并不适用于外国人。

4、1999年04月02日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抢劫并杀害邹竞蒙的凶手马可、江涛

1999年4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抢劫并杀害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的凶手马可、江涛死刑,韩树龙无期徒刑。

5、1993年04月02日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1993年4月2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举行。李鹏在会上强调指出: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大工程,综合效益好,可以造福子孙后代。会议听取并讨论了郭树言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和李伯宁关于三峡库区移民工作情况的汇报。

6、1992年04月02日 中国与阿塞拜疆建交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前苏联外高加索东部,南面同伊朗和土耳其接壤,东濒里海,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下辖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均为处于亚美尼亚境内的“飞地”)。人口714.56万。首都是巴库,主要语言为阿塞拜疆语。  在该共和国中,阿塞拜疆人占80%,俄罗斯人和亚美尼亚人各占7.9%,阿塞拜疆族信仰伊斯兰教。  阿塞拜疆于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4月28日成立了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它同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联邦加入苏联。1936年12月该联邦撤销后,阿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阿塞拜疆的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加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器制造、轻工业和食品工业较为发达。巴库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农业以种植棉花、烟草、茶叶、蔬菜和水果为主,葡萄酒产量占原苏联产量的近1/3。  阿塞拜疆共和国于1991年8月30日宣布独立。  1992年4月2日,我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在巴库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

7、1990年04月02日 绍兴黄酒节

浙江绍兴,是黄酒的故乡,有数千年酒文化历史。1990年4月2日,这里举行了民间饮食娱乐节日——黄酒节。绍兴黄酒浓郁芬芳,誉满中外。著名品种有花雕、状元红、香雪、加饭、善酿等。当地流行有“斩螺丝,蘸黄酒,强盗来了也不走”的谚语。加之鲁迅先生名著《孔乙己》中所描绘的“咸亨酒店”的开设,更吸引了大批游人。这届黄酒节期间,参加交易会的中外来宾有1600余人,其中港台及国外客人约20O余人,成交额非常可观,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8、1989年04月02日 阿拉法特出任巴勒斯坦国总统

1989年4月2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在突尼斯召开会议,会上一致选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亚西尔·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生于耶路撒冷,本名穆罕镇德.阿贝德·阿鲁夫,阿拉法特,早年在加沙上学时,他的老师为纪念死去的战友亚西尔,给阿拉法特取了现在这个名字。 二次大战以后的中东地区风云多变,许多政治家在这个舞台上来去匆匆,而阿拉法特凡今年来始终却活跃在这个舞台上,他经历的艰险之多,道路之曲折,用戏剧性一词是难以形容的。 早在青少年时期,阿拉法特就是一个民族主义革命者,曾跟随父亲进行过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以色列建国后,他的一家迁往加沙地带,在这里他熟悉了阿拉伯难民的生活。1959年,阿拉法特开始从事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游击活动,并成约“法塔赫”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了巴魏斯坦解放组织主席,。他率领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人进了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因此,以色列人特阿拉法特看成首要敌人,多次对他行刺、袭击但均未成功。有一次,以色列根据“摩萨德”的情报千里空袭突尼斯城的巴解总部。一枚导弹准确地击中了阿拉法特的卧室,然而阿拉法特早已转移。行无定踪是阿拉法特早就采用的方法。在1982年以色列大举入侵南黎巴嫩的时候,阿拉法特根本不住在任何房子里,而只景以汽车甚至桥底为“家”。 对阿拉法特来说,危险不仅来自以色列。1970年,在与约旦交恶的那个“黑九月”里,约旦军队重创巴解,阿拉法特危在旦夕。当对埃及总统纳赛尔要求约旦保证阿拉法特的安全,并派专机到安曼。但约旦拒绝了这个要求,必欲除去阿拉法精。这位巴解主席金蝉脱壳,身穿科威精人的服装,化装成科威特大使的随从,在严密的监视下进入了埃及驻安曼使馆,然后乘专机离去。 作为一位领袖,阿拉法特的演说才能十分出众。他还善于从人民中吸取智慧。巴勒斯坦人民对他的爱戴是由衷的。其他阿拉伯国家人民对他亦极为尊敬。阿拉法特将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了巴勒斯坦。他没有私生活,甚至从未单独进餐,即使在吃极其简单的早餐时,他也要会见客人。 阿位法特有惊人的自制力,宽厚待人。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被以色列围困时期,形势万分危急,阿拉法特却冷静镇定,指挥自如,终于使巴解游击队能够保存实力,转移阵地。对从“法塔赫”分裂出去的人,他照发工资;对已经成为以色列问误或为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他仍为他们的子女发生活费。他说;“这些孩子要生活,他们都是我们巴勒斯坦人的后代。”阿拉法特还善于化解敌意,能够和昔日的敌人“相逢一笑稷恩仇”。这也是他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巴勒斯坦人民的顽强斗争下,1994年5月,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同以色列当局在开罗签署协议,使加沙和杰里科这两个长期受以色列人控制的地区归巴勒斯坦人所有。这个协定的签署,也成为中东和平的又一重大历史性进展,一个巴勒斯坦国的雏形出现在中东大地。

9、1984年04月02日 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议正式接纳我为联盟成员

1984年4月2日,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举行第134次会议,宣布正式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该联盟的成员。他的这一宣布,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然后,大会主席、苏丹议长伊兹丁·赛义德先生邀请以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为团长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会议。当中国代表团在热烈的掌声中进入会议大厅时,与会国家的一些代表同耿飚握手,祝贺中国人大代表团加入各国议会联盟。  接着,赛义德主席致辞说,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也是各国议会联盟保持平衡的一个因素。他还说,“中国代表团加入各国议会联盟并参加活动将起重要作用。”  各国议会联盟成立于18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成员都是西方国家的议会。战后,大批亚、非、拉国家的议会参加了“联盟”。  “联盟”设有大会、理事会、执委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大会每年春、秋季轮流在会员国首都召开。大会下设5个委员会,即:1、政治问题、国际安全和裁军;2、议会、司法和人权;3、经济和社会;4、教育、科学、文化和环境;5、非自治领土及种族问题。  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的两名议员,即参加大会的代表团长和另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主席任期3年。  执委会讨论常务工作,任期3年。理事会主席是执委会的当然成员,并担任执委会主席,其余10名成员由大会从“联盟”理事会理事中选举产生。  “联盟”秘书处设在日内瓦。秘书长经选举产生,任期5年。  “联盟”的接纳程序是,秘书长收到有关国家议员团的正式申请加入的函件后,提交“联盟”执委会研究、通过后,再提交理事会讨论。理事会通过后,该国的代表团即可参加理事会和大会。  议员团可由参加“联盟”成员国的全体议员或部分议员组成。议员团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及秘书、司库。议员团应制订章程。议员团的成立、成员数目、领导成员名单、章程等,均需送交“联盟”秘书长,作为申请加入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时,还需提出议员总数和全国人口总数,以便计算投票数。  “联盟”每个成员国有8票表决权,另外可再按国家的人口数增加票数。人口在3亿以上的可增13票。如50%以上的议员参加议员团,可再增加两票。我国代表团如按全体人大代表都参加,即可有23票表决权。

10、1984年04月02日 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

  1984年4月2日,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举行。  这一天,从地球的西半边和接近南北极的两头都有人来,他们说怀着朝圣的心情来访问风筝的故乡。这是一次充满欢乐、美感、友情的盛会。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沐浴着童年的天真,把他们的创造、向往、爱恋,一齐抛上天去,起飞吧!  最为壮观的是开幕以后的下午,在离潍坊市50里外的白浪河水库大坝上,从老远就看见黑压压连绵800米的一座“人山”,对面,隔着干枯的河床对岸,又是一片“人海”,估计有10万人以上。他们从四乡几十里外早早来到这里坐定。只见如地毯的底色黑蓝服装的男人群中,现出红、绿、黄色鲜亮的点点片片的繁花,那当然是盛装的农村妇女和孩子。  这儿不像在体育场,没有门票和入场的拥挤,没有主持人的主席台和广播喇叭,没有人叫嚷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然而十万人的广场秩序井然……蓝蓝的天上,飞翔着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五彩缤纷的各式风筝,展开一场无声的竞赛。  风筝是智慧的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木鸢”(木制风筝)。木制之后,又有纸制,称“纸鸢”,至五代,则出现了风筝。据《询刍录》说:“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可见风筝之得名,乃因其上装有鸣器,发声如筝,悦耳动人的缘故。亦可见制作之工,是越来越巧了。  风筝曾是战争的工具。  古人放风筝,岂独游戏而已,它还有个“放晦气”的讲究呢。《红楼梦》第七十回,描写大观园众芳和宝二爷赋柳絮诗,忽然窗外竹梢上挂住了一个大蝴蝶风筝,黛玉要丫头送走时说:“可是呢,知道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经黛玉一说,丫头们便把各人的风筝搬出来去放。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但它也从反面说明了人们是不要晦气而喜吉利的。  唐代诗人高骈作的《风筝》一诗流传久远:  夜静弦声响碧空,  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别调中。

  清代郑板桥也作过风筝诗:  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

  明代徐渭曾作《题风筝画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邓拓曾作《风筝》一诗:    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  春风送你上青天。

  60多年前,鲁迅先生写了著名散文《风筝》。在鲁迅的笔下,风筝乃是春的使者,又是儿童最喜爱的玩物:“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10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然而,由于“我”认为放风筝“没出息”,竟然把兄弟手扎的一个蝴蝶风筝折断了,踏扁了,干了一件“精神虐杀”的蠢事。  如今许多国家的风筝都在利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和新材料新技术创出新纪录。如新西兰朋友在座谈会上介绍,他们已研制出强塑料管和纸,应用在风筝上又轻又结实,不需要八级风也能把房子大的风筝送上天。还看到美国的录像片介绍,他们也试过顺着风筝线“送饭儿”上去,但那不是画的嫦娥,而是活人运动员。  由于潍坊国际风筝会连年举办,已使该地的风筝名扬四海,在1988年的国际风筝会上,潍坊被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的风筝界知名人士推举为国际风筝都,并开始筹备成立国际风筝联合会。据介绍,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发起、组织并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体育组织。  目前,风筝会已举办了15届。

11、1983年04月02日 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台北病逝,终年84岁

张大千

1983年4月2日晨,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台北溘然长逝。

张大千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张大千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见者呼为神童。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至19岁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后还俗,奉命归川,与曾庆蓉结婚。婚后重返上海,从师于李瑞清,曾、李二师以清末遗老提倡书法、绘画,对他影响颇深。张大千在上海得识吴昌硕、黄宾虹、王震、冯超然、吴观岱、吴待秋、吴湖帆、郑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其时,张大千潜心于历代名家杰作,尤沉酣于石涛,凡能得见,靡不心摹手追。

1933年,张大千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38年,经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1940年,赴敦煌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凡2年零7个月,共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1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石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3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由石涛、朱耷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60~70岁,张大千历经10年探索,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以70岁所作《长江万里图》为标志,他迈入了创造性的高峰期,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其过程大略是: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或将画裱在板上),再泼墨泼彩。其泼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他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等古人言论解释这些作品,认为它们是符合传统美学原则的。事实上,张大千晚年的这一突变,不仅把他的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向了现代画风,也把他推上了中国画革新大家的行列。

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

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其书法得力于《瘗鹤铭》、《石门铭》,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其题画诗工七绝,诗风真率豪放。早年多自刻印,清俊灵秀,与画风相一致。晚年的张大千每每思乡怀旧,黯然伤神。1979年他81岁时曾自书一联:“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正写出了这位艺术家的性格与心境。

  

下面是吴作人撰写的《悼念张大千先生》的文章:

大千先生原名张正权,字大千,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幼年受慈母及兄长熏陶,潜心书画诗文。及长,东渡日本,习绘画与印染工艺。归国后拜曾熙、李瑞清先生为师,画艺精进,早岁即名扬海内。大千先生尤以石涛、八大等、浙江诸家,摩研深透,落笔乱真,知者咸为称异;又兼汲沈周、陈老莲、唐寅等名迹,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笔路之广,见者莫不折服。加之广游巨川名岳,撷取精英;两涉敦煌宝库,追溯源流;鉴藏宏富,阅历积深,遂熔传统生活为一炉;师古不泥,化之为我,自卓然成一家之体。用笔雄健,设色明丽,画风清雅多变,在当代中国画苑中留下了他丰富的印迹。

1949年,大千先生去国海外,萍踪万里,漂泊无定。初至印度,次迁香港,又移南美,曾在巴西建“八德园”,居十数载,复又转趋美国蒙特利,筑“环毕庵”,于70年代后期居台湾省台北市双溪“摩耶精舍”。30余年来,大千先生往来亚、欧、美诸邦,举办画展,声噪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亦为绍介宣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早在30年代初,大千先生作品初参加赴欧展出时,徐悲鸿先生就曾赞其画“实令欧人神往”、“为国人脸上增色”。大千先生以他渊博的识见,令人敬仰的成就,赢得了各国艺术界、评论界的尊重,增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世界影响。他的建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的声誉,是当之无愧的。

大千先生远离故土多年,乡恋之情,久而愈深。他曾慨叹:“看山还是故乡青”。近年,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泥土,他捧土百感交集,老泪纵横……闻者亦为之泫然。他在海外创作讴颂祖国山川的作品,难以数计,如1968年所作《长江万里图》,自灌县至崇明,万里江山,收于一卷,节奏跌宕,激情满纸,为极难得的巨制。诗词印章中,亦时可见“平生结梦青城宅”、“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等语句,充满离愁别绪。他眷念亲属骨肉,故交弟子,不时有文字书画传递;艺林也一直盼祷他能早日康复归来,未料竟成永诀。

大千先生为先师悲鸿先生契友。30年代,我在徐先生处常得瞻大千先生丰仪,40年代初,先生自敦煌归,蓉城展出,先生作品的艺术风采及其声容笑貌,40余年于兹,犹萦怀难忘。恨天不假年,大千先生未能亲携其精深造诣归来为吾艺苑之楷范,盛愿翻成空望,悲夫!

12、1982年04月02日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接受1982年“但丁国际奖”

1982年4月2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会长巴金获得了1982年“但丁国际奖”,将此奖颁发给巴金是为了表彰他在文坛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丁国际奖”是1979年意大利学院为纪念意大利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而设立的荣誉奖,每年评选一次。巴金获此殊荣,表明了他的文学成就被肯定,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83年5月7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访华期间,在上海亲自授予巴金法国最高荣誉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并高度赞扬巴金,称他为“大师”、“不朽作家”、“著述不倦的创作者”、是“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  1984年10月,巴金被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0年9月3日,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亚洲文化奖特别授奖仪式上,授予巴金国际著名文化人士奖。当收到500万元奖金时,巴金决定将钱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当时正在筹建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这充分证明了他曾说过的话:“既然活着,要活的有意义。生命不是单单领取,生命在于不断的给予”。

13、1982年04月02日 英阿马岛之战开始

被击沉的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航道的要冲,又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距阿根延约500公里,而距英国则远达1.3万公里。它位于南大西洋,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多人。它原属阿根廷,1829年6月10日,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南大西洋的岛屿建立了政治和军事指挥部。1833年,英国占领该群岛以来,英、阿双方曾就该群岛的主权进行多次谈判,未获解决,终于导致战争。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政府和军方决定出兵收复马岛,战事开始。两国参战兵力:英国舰船118艘(作战舰艇40余艘),飞机约270架(含战斗机60架),地面部队9000人;阿根廷作战舰艇22艘,飞机约370架(含战斗机约200架),地面部队1.3万人。

4月2~29日为作战的第1阶段,阿军登陆马岛与英军战略展开。4月2日,阿军4000人在马岛登陆,岛上英军投降。3日,阿军占领南乔治亚岛。英国迅速作出反应,5日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南大西洋;25日,攻占南乔治亚岛;29日,舰队主力抵马岛水域。4月30日~5月20日为第2阶段,实施封锁与反封锁。4月30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实施海、空封锁。5月2日,英核动力攻击潜艇用鱼雷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飞机以空舰导弹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5月21日~6月14日为第3阶段,实施登陆与抗登陆作战。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阿军进行抗登陆。阿飞机先后以炸弹击沉英护卫舰“热心”号、“羚羊”号和驱逐舰“考文垂”号,以空舰导弹击沉“大西洋运送者”号直升机运输舰(由商船改装)。但阿三军抗登陆作战不够协调,空军飞机损失严重,主要武器供应困难。6月14日,英国攻占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守岛阿军停止抵抗。

此战结果是英军重占马岛,被击沉舰船6艘,击伤12艘,损失飞机30余架,伤、亡、被俘1200余人;阿军被击沉舰船5艘,击伤6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被俘1.37万人。战争表明,在现代条件下,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较大的战斗威力,对海战样式的变革已产生深远影响,但传统武器仍具有生命力;对海上舰艇编队的主要威胁来自空中,编队防空必须要有预警机、足够数量的远程截击机和高效能的防空武器;电子战系统对取得海战的胜利起着重大作用;后勤保障的规模大,组织复杂。

1983年3月29日,阿根廷政府宣布4月2日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日”。这项决定是根据阿根廷总统批准的一项特别法令宣布的,法令规定,4月2日为“全国节日”,如果这一节日与宗教节日在同一天的话,便推迟到非节假日的下一天。

阿根廷内政部在解释颁布上述法令目的时说,政府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一周年来临之际颁布了这项法令,是为了“以一种永久性的方式牢记和重申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怀念那些为收复和保卫这些岛屿而献身的烈士们”。

14、1982年04月02日 阿根廷出兵收复马岛 “马岛之战”迫在眉睫

英国与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的归属爆发了战争

  马尔维纳斯(又称福克兰),这个在常见的世界地图上连名字都标不下的群岛,位于连接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又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距阿根延约500公里,而距英国则远达1.3万公里。它位于南大西洋,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多人。它原属阿根廷,1829年6月10日,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南大西洋的岛屿建立了政治和军事指挥部。1833年被英国占领。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政府和军方决定出兵收复马岛,但遭到英国的反对,为此英国派出军队,双方经过70天战争,阿军失败,英国重新占领马岛。  1983年3月29日,阿根廷政府宣布4月2日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日”。这项决定是根据阿根廷总统批准的一项特别法令宣布的,法令规定,4月2日为“全国节日”,如果这一节日与宗教节日在同一天的话,便推迟到非节假日的下一天。  阿根廷内政部在解释颁布上述法令目的时说,政府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一周年来临之际颁布了这项法令,是为了“以一种永久性的方式牢记和重申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怀念那些为收复和保卫这些岛屿而献身的烈士们”。  阿根廷政府于1984年颁布法令,规定6月10日为“确认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日”。  但当时决定出兵的前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前海军司令安纳亚和前空军司令拉米·多索在1988年10月31日,被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联邦上诉法院以指挥马岛战争中玩忽职守的罪名判处各12年监禁,剥夺军职终身。  长达60页的判决书指控他们在3个方面犯有玩忽职守罪:1.作为军事委员会成员,没有下令在占领马岛后制订行动计划以应付英国可能的反应;2.在获知英国反应规模后,一直使所属部队处于低劣的作战条件;3.未能统一指挥战争和有效地实行各兵种联合行动。

阿根廷派遣军队进入福克兰群岛。英国集结的庞大的特遣部队也向南大西洋进发。

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设菲尔德号”被击沉

驻守福克兰群岛的英国皇家陆战队被阿根廷军队击溃

15、1979年04月02日 总政开始平反冤案

  1979年4月2日,总政治部召开大会,为“总政阎王殿”等冤案彻底平反。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为“总政阎王殿”等冤案彻底平反的通知。

16、1976年04月02日 中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马溶之逝世

 

马溶之

马溶之,著名土壤学家,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土壤调查制图、土壤区划、土壤分类及地理分布、古土壤、第四纪地层成因、水土保持以及自然资源考察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溶之(1908—1976),字月亭,1908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县西南村。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34—1952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技正、室主任等职;1953—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其间于1958—1960年参予并领导了全国土壤普查工作;1965—1972年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任研究员、副主任;1972—197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地区综合考察队副队长、中国科学院宁蒙地区综合考察队队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土壤学会会志总编辑;中国自然区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学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学组组员。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二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马溶之在大学期间爱好文学,自进入地质调查所之后,转而热爱地理工作。他思想活跃,勇于开拓,毕生致力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现代土壤地理研究的奠基者,水土保持事业的先驱。1957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授予他通讯院士的称号,他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土壤学大会;访问过许多国家的土壤研究机构。他在土壤地理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称颂。

17、1975年04月02日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1885—1975)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今天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886-1975)的逝世日。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解放以后,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老对青少年寄予殷切的希望。1959年,他作了一首诗送给全国的中学生。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诗的头两句是说学习像在逆水中行船,一定要用力撑,一篙松劲就会后退“千寻”。诗的后两句是讲要爱惜时间。“此日足可惜”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诗句。第四句用“惜秒阴”来强调时间的可贵。 董老这首几十年前写的诗,在今天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仍激励着我们发扬不松劲,惜秒阴的革命精神。

18、1974年04月02日 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911~1974)逝世

1966年3月25日,戴高乐夫妇、蓬皮杜夫妇和英迪拉·甘地在爱丽舍宫前。

  蓬皮杜,法国总统,1911年7月5日生。“二战”前任教师。1944-1946年为戴高乐的私人幕僚。1959年1月戴高乐任总统后,他任宪法委员会委员。1962年开始任法国总理,以后连续领导三届政府,连任总理6年多。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他当选为总统,继续戴高乐的政策,大体上获得成功。  1974年4月2日病逝。

蓬皮杜夫妇是非常亲密的一对

蓬皮杜夫妇在爱丽舍宫

1970年,蓬皮杜夫妇参加美术展览

19、1962年04月02日 周恩来提出国民经济要调整

1962年4月2日,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上指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调整要“争取快,准备慢;争取好,准备差”。对调整的措施是:一、精减城市人口;二、进行行业企业排队,决心关一批,并一批,转化一批,缩小一批。三、控制购买力和全面节约;四、控制货币投放,抽紧银根;五、紧缩文教、科研部门。

20、1953年04月02日 第一次普选人民代表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公布实施。同年下半年,建国以来第一次普选开始,这是凤城县边门区老爷庙村选举委员会将当选证书发给人大代表。

  1953年4月2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拉开了新中国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的序幕。  这两个文件是根据前不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要求发出的。这个选举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选举法。根据这个选举法,中央人民政府选举委员会作出决议,在年内召开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乡、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指导基层的选举工作,4月2号这一天,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了这两份文件。  文件指出,在基层选举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一个公民都有选举权,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当时,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在他们中甚至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文盲。这是否会影响普选?针对这种疑问,周恩来总理在这一年的3月明确指出:“普选的关键决定于人民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并不决定于人民的文化程度,更不决定于国家的经济状况。”  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从4月开始全面铺开,近6亿人参加选举,选出基层人民代表为550多万。  这次选举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位产妇为了纪念这次选举,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起名叫“选玉”。  全部基层选举工作到6月份顺利结束。选举的结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人民内部的团结,也得到巩固。  1953年4月2号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指示,推动了基层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迈出的重要一步。

21、1950年04月02日 中央戏剧学院成立

1950年4月2日,中央戏剧学院在北京成立,欧阳予倩任院长。这是我国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在给中央戏剧学院学生讲课。

22、1949年04月02日 中国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1949年4月2日中国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23、1949年04月02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欧洲盟事最高司令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成立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日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进行“集体防御”。该组织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和各国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同时设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设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海峡(英吉利)盟军总司令部、加美地区盟军计划小组等。其中1951年4月2日成立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历任最高司令均由美国人担任,第一任司令是艾森豪威尔。

24、1945年04月02日 美军开始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

第二次大战后期,为了最后摧毁日本的经济力量和瓦解日本的军心,美国加紧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1945年4月2日起,美军于2日、13日、15日、17日、18日、21日、22日、28日、29日等日,由美国战略空军第20航空队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编队袭击了东京、横滨和九州南部的日军机场和其他目标。5日,美海军第5舰队的舰载机空袭了日本九州。 至战争结束时,美国对日本本上轰炸共进行81次,达1.4569万架次,投弹14万吨。从而加快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崩溃。

25、1928年04月02日 美国物理化学家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逝世

理查兹

理查慈是美国著名化学家,是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人。他被誉为"测定原子量专家"。

  1868年1月31日,理查慈出生在费城一个美术家庭,从小爱画画,但更迷恋天文和化学。1885年去哈佛大学深造,在库克(D·P·Cooke)指导下学习工作,去德国进修期间,受迈耶尔(V·Meyer)测有机物分子量的启发,回哈佛后继续进行原子量测定工作。20岁时,获博士学位,是哈佛创立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他不迷信权威,对以前的原子量提出质疑,他改进了测试方法,重新精确核定了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并对铅的同位素进行了研究。他除了在哈佛任教外,还兼任吉布斯(Walcott Gibbs)研究所所长,曾两次被选为美国化学会会长。他又是一个以善教著称的教授,培养了许多有名物理化学家,如L·J·享德森,G·N·路易斯等。

  1928年4月2日,他在哈佛大学逝世,享年60岁。

26、1917年04月02日 美国国会首次出现女性议员,来自蒙大拿州的珍妮特·拉金。

1917年4月2日美国国会首次出现女性议员,来自蒙大拿州的珍妮特·拉金。

27、1890年04月02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何应钦出生

何应钦

 何应钦(1889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国民党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

28、1877年04月02日 中国外交家颜惠庆出生

 

颜惠庆

颜惠庆(1877-1950) 北洋军阀政府总理。字骏人。上海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清朝驻美使馆参赞。1909年任外交部股长。1910年兼清华大学总办。1912年4月被黎元洪委任为北洋政府外交次长。1913年1月出任驻德国公使,后调任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22年辞去外交总长职务,改任内务总长等职。1926年春,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27年移居天津,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英大使、驻苏大使,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1949年2月,为反对蒋介石继续内战,和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以私人资格到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和平。上海解放后,主持上海临时救济委员会及中苏友好协会筹备等工作。同时,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1950年5月在上海病逝。

29、1872年04月02日 美国科学家、电报发明者莫尔斯逝世

莫尔斯

美国艺术家兼发明家。1791年4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现在是波士顿的一部分;1872年4月2日卒于纽约。

30、1872年04月02日 中国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张澜(1872~1955)出生

张澜

 张澜(1872~1955),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4月2日出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

31、1840年04月02日 法国作家左拉出生

左拉

 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840 年4月12日生于巴黎,1902年9月28日卒于同地。

32、1834年04月02日 法国雕塑家、美国纽约著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弗里德利·奥古斯特·巴特勒迪出生

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法国雕塑家,美国纽约著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

  1834年4月2日巴特勒迪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在巴黎学习建筑和绘画,自由女神像是因为美国摆脱英国独立而由英国的宿敌法国送给美国的。巴特勒迪塑造自由女神像时据说是依照自己母亲的面容。由设计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建筑师爱菲尔设计内部支撑铁架和整个支撑结构。巴特勒迪为了安置女神像,亲自到美国选择地点。由美国人集资建造塔座。整个铜像分成350块,装了214个包装箱用船运到美国。原型树立在巴黎塞纳河畔正对着爱菲尔铁塔。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在阿尔萨斯和瑞士边界的贝尔福山上为纪念普法战争胜利而雕刻的巨大的“贝尔福的狮子”;由斯特拉斯堡送给瑞士巴塞尔的雕像“瑞士援助斯特拉斯堡”,感谢在普法战争中来自瑞士的援助;在华盛顿的巴特勒迪公园中的巴特勒迪喷泉;在纽约联合广场的拉法叶雕像;波士顿教堂的“四个吹号天使像”;以及法国里昂的巴特勒迪喷泉。

  巴特勒迪在巴黎死于肺结核,下葬于蒙马特公墓。

33、1805年04月02日 丹麦作家安徒生诞辰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问世。1833年他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

安徒生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皇帝的新装》、《夜莺》、《豌豆上的公主》、《园丁和主人》等等。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