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5年05月08日 胡锦涛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

 2005年5月8日,胡锦涛抵达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

2、2002年05月08日 日本驻沈阳总领馆发生闯馆事件 日方“调查结果”不符合事实

2002年5月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馆发生闯馆事件。事件发生后,日本外相就驻沈阳总领馆事件发表了调查结果。2002年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13天下午,日本外相就驻沈阳总领馆事件发表了调查结果。日方的所谓“调查结果”在一系列关键环节上明显不符合事实,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中方不能接受。他指出,在有关这一事实真相已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日方仍坚持难以自圆其说的说法,我们对此感到不满。14上午,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应约会见了日本外务省领事移住部部长小野正昭。日方通报了对5月8日不明身份者闯入日驻沈阳总领馆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认为在整个过程中,日方官员没有同意中国武警进入领馆、将闯入的2名男子带出并将5人带离武警值班室。罗田广司长指出,日方调查结果与中方所做的调查事实存在较大争议,中方认为有必要将更多的细节通报日方。罗田广司长说,2002年5月8日13时55分,担负日本驻沈阳总领馆警卫勤务的武警辽宁总队沈阳市支队八中队执勤哨兵张兆文、领班员孙永涛发现5名身份不明的人(两男两女及一女童)沿美、日领馆南侧围墙外人行道由西向东走来,行至日领馆正门约1米处警戒线时,哨兵拦阻并让其出示证件。此时,其中一名男子突然转身强行冲闯日领馆大门东侧角门(此时正是签证期间,大门留有2米宽的通道),与此同时,随行的两名女子上前撕扯并抓挠执勤哨兵。当另一名男子继续冲闯时,执勤人员从背后将其抱住,该男子用肘部猛击哨兵面部(哨兵孙永涛鼻子被打伤流血)后挣脱,也从角门闯入日领馆。哨兵迅速报警,大队长尹国辉、副大队长金晓东、八中队指导员吴明宇、副中队长王冶迅速赶到签证处。此时,日领馆副领事宫下谦带领3名中国雇员也在现场。宫下问:“是不是办签证的?”武警说:“不是,什么证件都没有,就想往里闯。还有两个人进去了。”大队长尹国辉问宫下谦副领事:“我们是否可以进入馆内,将闯入馆内的两名男子带出?”宫下谦边点头边做了可以进入的手势,并讲了一句日语,经翻译(翁铁军,男,中国雇员)转述告之:“你们可以进入将人带出。”并转身往里进。于是,尹带领4名执勤人员跟着往里进。在领馆签证大厅,宫下看见有两人坐在沙发上,便问保安怎么回事。保安答“可能是朝鲜人”。这时大队长等来到两名男子前。大队长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未做任何回答。尹又问宫下谦:“这两人是否可以带出?”宫下弯腰点头以示同意,并用汉语说了句“可以”。尔后,我武警将那两名男子强行架出,带到武警警卫室。宫下跟在后面。在宫下打电话后约15分钟,马木秀治副领事来到了警卫室,用中文问:“从哪里来?”一男子用中文回答:“是北朝鲜人,我们是一家的。”并递给马木一封信,马木看了一下,又交还给该男子。这时,武警大队长开始打110报警。马木开始打电话。约5分钟后,110警车抵达,警察欲将5人带走,马木说“等一等”。又打电话。过了一会,警察再次欲将人带走,马木又说“等一等”,过了一会儿,马木说“可以带走了”。警察将人带走。马木对执勤官员鞠躬,用汉语连声说“谢谢”。孔泉说,针对日方最新调查结果中的一些说法,罗田广司长以事实为依据,提出反驳:一、日方称,宫下谦副领事在大门口了解情况后,转身便往馆内的签证大厅走去,不知道身后跟了五六个武警。中方认为,从大门口到签证大厅有一段距离,而宫下谦副领事竟然声称“未觉察到自己身后跟了五六个武警”,这种说法令人难解,不能成立。二、日方称,即使日领馆一位副领事通过点头、手势等行为表示同意武警进入,该副领事亦不能代表领馆馆长,中方不能据此认为获得了维也纳领事公约所规定的领馆馆长的同意。罗田广司长表示,发生2名不明身份男子在使用暴力手段闯入领馆的紧急情况下,到领馆门口与武警交谈的领馆官员的言行是代表领馆的,是许可武警进入领馆的表现。在整个过程中,宫下谦副领事亦未采取任何阻止行为。罗田广司长强调,武警战士在保护外国驻华使领馆安全的过程中,一直是认真执行国际条约和有关规定的。许多外国驻华使馆对武警加强警备、防止不明身份者闯入使馆的做法表示感谢。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武警战士的做法不仅符合维也纳领事公约规定,而且完全是出于保卫日领馆及其人员安全的责任感。日方应正确理解武警的善意,更不应该曲解。罗田广司长表示,事件发生后,中方非常重视,并希望通过两国领事部门的合作,认真妥善予以处理。

3、1999年05月08日 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1999年北京时间8日早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当地时间7日晚,北约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了空袭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轰炸。晚9时始,贝尔格莱德市区全部停电。子夜时分,至少3枚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使馆大楼。导弹从主楼五层楼 顶一直穿入地下室,使馆内浓烟滚滚,主楼附近的大使官邸的房顶也被掀落。 当时,我大使馆内约有30名使馆工作人员和我驻南记者。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据悉,这是外国驻南外交机构第一次被炸。 爆炸发生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一直在现场指挥抢救。许多华侨对使馆给予了极大帮助。潘大使在被炸毁的使馆废墟前,愤怒地指出:“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攻击。” 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说:“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北约炸弹是对外交的轰炸。” 当地时间8日下午,中国在贝尔格莱德的数百名华人举行抗议游行,数千南斯拉夫人参加了游行。

光明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许杏虎(左)与妻子朱颖

新华社常驻南斯拉夫记者邵云环

4、1998年05月08日 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1998年5月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共同主办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理论上的最大作用,就是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十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并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我们要按照十五大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

5、1998年05月08日 全国最大的国有零售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开门纳客

1998年5月8日,全国最大的国有零售书店——北京图书大厦试营业,10时,它接待了第一批读者。北京图书大厦位于西单路口东北侧,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10万种图书都已上架。在营业大厅中,新颖独特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书架全部采用弧形设计制作,呈放射状排列,在中央共享空间,大型不锈钢圆锥将四层销售大厅连成有机整体,制作精细、气势磅礴的雕塑坐落其中。大厅西侧,表现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四大发明浮雕壁画与大型圆雕交相辉映。哲学、历史、法律、军事等图书区域中的圆柱上镶嵌着不同历史题材的铜饰,表现了厚重的文化寓意。图书大厦一至四层全部用于图书零售,陈列图书10万余种。值得一提的是,该大厦在二层特别为孩子们开设了“童趣书苑”。8000多种儿童图书摆放在各式卡通书架上,除色彩明快的图书外,还有异形滑梯等娱乐设施。据图书大厦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厦为全品种经营,即每年各出版社新版的图书全部在书架上陈列并销售。图书大厦一改以往新华书店人工销售的状况,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POS机结算收款。大厦还改变了单一卖书的传统模式,成为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消费场所。北京图书大厦是周恩来生前关心和批准的建设项目,是北京市的重点文化设施。该大厦于1958年选址,1985年立项,1993年动工,其间凝聚着几代人的希望。

6、1997年05月08日 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竣工

1997年5月12日是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50天,这天,从设计到施工经过22次修改的人民大会堂中最大的地方厅--香港厅将全面竣工。复式结构的香港厅分为两大部分。面积约600平米的主会客厅,以华丽的大理石铺地,带有传统风格的精雕细刻处处可见,三座灯龛伏卧墙中,大方别致,设计制作考究的灯饰和正面墙上悬挂的将由巨幅绒绣取代的照片--维多利亚湾夜景,给人以东方之珠的强烈印象。充满现代气息的多功能厅,在400多平米的有效面积里,黑白大理石的简单色调和整个结构的流畅线条,在多组灯光的组合变化中显出千姿百态。正面墙上被黄金分割律划为6组的抽象立体造型和墙角处圆弧处理,体现着设计思想的丰富多彩。香港厅功能齐全,它设有厅内厨房和卫生间,独立的西南门和与大会堂相通的南门给使用者以最大方便。为扩大建筑面积而叠加在人民大会堂外部的建筑与原建筑风格统一,厅外的草坪,给人以建筑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个出于著名设计师王伟亚教授之手、被数百名能工巧匠称为制作中几乎没有留下遗憾的杰作,将于5月20日首次启用。

7、1995年05月08日 邓丽君猝逝于泰国清迈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褒忠乡田洋村。1958年到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芭蕾舞。1963年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访英台》获得冠军。1964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1966年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1967年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九月推出第一张唱片,正式以歌唱为职业。1969年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年演唱中视开播首档连续剧《晶晶》主题曲及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年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1970年获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荣誉。年随“凯声综艺团”到香港表演。年在港拍电影《歌迷小姐》。1973年与日本“宝丽多”机构签约赴日发展。后来到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后前赴越南演唱。1974年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最佳新人歌星赏。1977年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一位金唱片得主。1978年个人大碟《邓丽君GREATEST HITS》及《岛国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1979年“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唱片奖,另有两张大碟获金唱片奖。赴美进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四月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1980年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邓丽君身在美国,然而其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小平同志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在香港推出第一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瞬即达到白金唱片数字。第四度踏足“利舞台”,举行一连七场个人演唱会。十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1981年台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与李季准主持金钟奖典礼。在香港利舞台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之记录。六月于台湾义演,“台视”播出长达一百二十分钟《君在前哨》特别节目。参加“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她所灌五张个人大碟同时获白金唱片,勇破历届金唱片记录。1982年于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推出《邓丽君演唱会》双唱片,面世即双双成为白金唱片。1983年赴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演唱,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的华籍女歌手。当寻十大杰出女青年”。推出广东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闻。1984年在东南亚各地举办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重返日本推出《偿还》专辑,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邓丽君也因此获得无数奖项,其中包括“年度有线大赏”、“最受欢迎歌曲赏”,更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其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添上一抹缤纷艳丽的光彩。1985年在日本凭借新歌《爱人》连续十四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并再夺“有线放送大赏”,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年《爱人》一曲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第36回红白歌合战”。首次参与电视剧演出,《爱人》一曲更成为该剧主题曲。年八月返台与张菲主持“反盗录、反仿冒”义演晚会。年十二月在日本NHK大会堂举行演唱会。1986年主持台视春节特别节目“与君同乐”。单曲《任时光从身边流逝》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再度以大热门姿态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1987年继续穿梭于香港、台湾、美加及法国等地,但已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甚少于公众场合露面。年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1988年名作词家慎芝女士过逝专程返台吊唁。1989年香港“亚洲电视”于农历年初二晚直播烟花汇演,邓丽君应邀出席,并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1990年应邀出席“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作表演嘉宾。1991年赴港为“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作慈善表演嘉宾。1992年推出《难忘的TERESA TENG》专集。1993年三月赴港作“亚洲电视”TALK SHOW“龙门阵”嘉宾。1994年参加华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所举办的“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之公开演出。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1995年5月8日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五月二十八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金宝山“筠园”。

8、1995年05月08日 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逝世

没有遗言传达,但有作品传世;身体已然仙逝,精神长留人间。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1995年5月8日下午5时因病长逝于北京,享年88岁。叶浅予1907年出生,原名叶纶绮,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22岁就开始发表著名的连续漫画《王先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抗日时期,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协会,组织领导漫画宣传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访美回来创作连续漫画《天堂记》,幽默诙谐的画面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与荒谬。从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根据速写加工,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于装饰感的画风。速写在叶老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叶老不是科班出身,早年自学绘画。速写不仅成为连结创作与生活的桥梁,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常年不懈、大量的速写实践,还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五、六十年代,是叶老艺术创作的鼎盛期。这时叶先生才四、五十岁,精力充沛,欣逢盛世,全国性的建设热潮,丰富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创作热情。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一阶段。如: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小说《子夜》的插图,还有一大批舞蹈人物画,都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惜这种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即因文革开始而中断。叶老身陷囹圄,面壁、封笔十年之久。这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美术事业的不幸。待到冤案昭雪、焕发第二次创作热情,先生已是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人。叶老本性耿直,虽历尽磨难,仍遇事直言不讳,一身正气。晚年撰写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秉笔直书,心胸坦荡,疾恶如仇。在老先生中能这样处世的诚属少见。1990年起,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三次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南揽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谈艺创作,言传身教,了无倦意。叶浅予历任中央美院教授及美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9、1990年05月08日 苏联公布卫国战争中军民损失最新数字

苏联国际部第一副部长卢舍夫大将1990年5月8日对塔斯社记者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卢舍夫说,在战斗中被打死、重伤致死和被俘未回的军人共866.6万名,还有1800万人受伤或患病。在这之前,苏联官方曾公布过3个数字: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

10、1988年05月08日 密特朗连任法国总统

弗朗索瓦·密特朗在1988年5月8日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中卫冕成功,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6任总统。密特朗1916年10月26日生于法国夏朗德省雅尔纳克市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他曾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学和文学,当过记者和律师。二次大战时,他参加了抵抗运动,其间结识了共产党人,开始走上左翼道路。1940年,密特朗在凡尔登战斗中受伤,被德国人俘虏,关进集中营。他曾两次逃跑但均未成功。第三次越狱之后,他逃到护士达尼埃尔家躲避搜捕。谁知两人竟一见钟情,结为伉俪,真是天作之合。密特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政坛宿将,他曾在维希政府做过官,在动荡不定的第四共和国政府中11次入阁,历任退伍军人部长、总理府情报国务秘书、海外领地部长、国务部长、内政部长、国务部长兼司法部长等职。1958年,他反对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此后一直从事反对派的政党活动,担任过社会民主左翼联盟主席和共和体制大会党主席。1971年他当选为社会党第一书记。他曾两次参加总统竞选,但均遭失败。1965年败在戴高乐将军手下,1974年又输给了吉斯卡尔·德斯坦。但他孜孜以求,从不气馁,终于在1981年第三次竞选总统获得成功,当上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社会党总统,这也是法国有史以来通过普选产生的第一位社会党总统。密特朗当政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力主西欧联合,保持同美国的结盟,赞成美苏中导协议。在政治上,他主张用社会主义加自由来改造法国的政治体制。在经济上,他主张通过“社会合作”,增加对巨富的征税,以缩小社会的不公正和日趋严重的不平衡。他提出的旨在加强西欧科技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得到西欧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密特朗是国际政坛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还酷爱文学、喜欢史地、迷恋音乐,被人们誉为博学多才的总统、欧洲最有文学修养的国家元首和以文学为乐趣的政治家。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以文学为第一爱好。每天,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之余,他总要读两个小时的书。他说:“不要以为我生活中充满了政治”,“文学永远是我的乐园”。他还在工作之余著书立说。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有《我的实情》、《不断的改变》、《蜜蜂与建筑师》、《中国面临挑战》等。

11、1987年05月08日 日本记者边见秀逸被限期离境

1987年5月8日,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边见秀逸在华任职期间,违反我国法律和有关规定,从事与记者身份不相符的活动,被我国家安全机关限期离境。1987年1月25日,边见秀逸自北京发出了一篇“独家新闻”,详细报道了中共中央一份机密文件的内容,并称消息是来自一个“可靠的中国人士”。他是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唐大堤。唐根据边见秀逸的要求多次向边见秀逸提供我内部机密。边见秀逸给他规定了秘密联系办法;遇有紧急情报需要提供时,再通过一个第三者随时与边见秀逸约会。这位官员说,边见秀逸每月给唐人民币外汇券500元,作为情报费,并让唐在事先准备好的收款单据上签字。为了掩人耳目,边见秀逸把收款单据写为“中国语教授月谢”,而唐从来没有教过边见秀逸中文,唐承认这钱是他给边见秀逸提供内部情报的报酬。1987年2月26日,边见秀逸报道了非法获取的中共中央1987年1、2、3号机密文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最近在会见共同社和另外两家外国驻京新闻机构的记者时“透露”的。这位官员说,经调查,边见秀逸的上述说法纯属谎言,目的是掩盖其非法获取我内部机密的行径,混淆视听,损害我国声誉。

12、1984年05月08日 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5月8日,苏联全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苏联将不派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夏季奥运会。苏奥委会解释说,其原因是因为预见到洛杉矶城内将发生美国所放纵的反苏抗议活动。苏奥委会说:”在美国有人正在煽动沙文主义的情绪和反苏歇斯底里”。预计其他苏联集团国家,包括古巴和越南也会参加这次抵制活动。美国和其他59个国家曾于1980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

13、1984年05月08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984年5月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14、1975年05月08日 中共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

1975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李先念、邓小平先后就整顿钢铁工业发表重要讲话。有17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大钢厂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先后参加了这次座谈会。1到4月份,全国钢铁产量比计划要求少产195万吨,其中鞍钢、武钢、包钢、太钢等大型钢厂由于企业领导班子不团结,少数人闹派性,造成了群众没有生产积极性,钢铁生产欠产严重。四大钢铁企业欠产占全国欠产总数的一半。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四条办法:一、从部到厂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不能软、懒、散。冶金部的班子软,要加强一下。二、发动群众同资产阶级派性作斗争,寸土必争,寸步不让。三、落实好政策,把受运动伤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劳模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四、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大钢厂要有单独的强有力的生产指挥机构。邓小平在讲话中第一次把“三条重要指示”作为各项工作的“纲”提出。后来即形成“三项指示为纲”的提法。他说:“毛主席最近三条重要指示,一条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反修防修,一条是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还有一条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这三条重要指示,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邓小平在钢铁工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传达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到此,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已经明确。

15、1975年05月08日 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欧洲共同市场,它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起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在欧共体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1951年4月18日,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可以独立的名义活动。70年代初期,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当时欧共体已有9个成员国,除6个发起国外,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也加入了欧共体。当时除了爱尔兰(1979年同我国建交)外,这些国家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支持西欧联合的态度受到共同体各国的欢迎。1974年11月,共同体委员会表示愿意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并希望就建交问题进行谈判。1975年5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访华,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与索姆斯在北京谈判,于5月8日达成我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协议。9月,我国在布鲁塞尔设立了使团,正式委派驻比利时大使兼任驻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团团长。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后,推动了双方关系的发展,从1978年起每年都有互访。1983年11月1日,中国同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也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实现了中国同欧洲共同体的全面建交。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正式在华设立代表团。欧共体是国际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中国与之建交后,双方人员往来频繁,领导人多次互访,双边贸易逐年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同欧共体的贸易总额达到137.40亿美元。欧共体委员会分别向湖南、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地灾区提供了总额为53万欧洲货币单位的紧急援助。

16、1967年05月08日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

1967年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经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编辑部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中央在5月11日的通知中说:“希望各单位”“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7月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趁毛泽东离开北京之机,擅自决定组织批斗刘少奇夫妇的大会,并对刘少奇实行抄家和人身迫害。

17、1967年05月08日 西村由纪江,日本著名女钢琴家

西村由纪江(1967年5月8日—),日本当代女钢琴家及作曲家。西村由纪江三岁开始习琴,曾赢得由山叶所主办的Junior Original Concert音乐大赏,大学时期就读於桐朋大学的音乐系钢琴组。西村由纪江于1986年出道,发行首张个人作品专辑《Angelique》,至今已发行逾廿张专辑。西村由纪江主要从事钢琴作品创作,亦曾为多出日本电视剧集创作配乐,代表作有《101次求婚(101回目のプロポース)》,该剧集亦是西村由纪江首次为电视剧集创作配乐的作品,其配乐大碟於日本推出时,更即时成为大碟榜三甲作品,且售出超过35万张,足见其实力获得日本乐界认同。除创作外,西村由纪江亦经常巡回演出,曾多次远赴欧美及东南亚演出。 特别是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专辑的销售量更是屡获金唱片的超人气肯定。一九九六年在台北、一九九七年在香港,与一九九八年造访台湾四个城市的巡回钢琴演奏会全都售票一空。她以空灵气质所做出的新世纪音乐,被日本称作「西村之音」而自树一格。现在,西村由纪江正以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成为众所瞩目的女性钢琴家。

18、1961年05月08日 刘少奇到湖南农村调查研究

刘少奇在太湖留影

今天是5月8号。1961年的今天,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故乡湖南省宁乡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进行调查研究。1961年3月,为解决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问题,党中央在广州会议上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在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分赴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刘少奇带着广州会议的精神,来到湖南农村,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4月中旬,刘少奇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生产大队蹲点调查。开始谁都不肯讲真话。刘少奇鼓励群众如实反映情况,讲真话。他说:“讲错了也不要紧。好就好说,坏就坏说,实事求是。”少奇同志这种诚恳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使群众深受感动。他们就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实谈了看法。少奇同志耐心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5月初,刘少奇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炭子冲。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水田埂上,农家院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当他了解到部分群众的住房存在问题时,他要求当地干部赶快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并把他自己的旧居也腾出来,让无房群众住。5月8号,刘少奇步行十几里山路,来到了赵家冲看望大姐刘绍德。刘少奇只有这一个姐姐。有一次,她给刘少奇写信说:我在塘边,一边打水一边想,我弟弟在北京做大官,可是我在这里打水。刘少奇在回信中说:看到你的信,知道你在打水,在劳动,靠劳动生活,我感到光荣。这次来到姐姐家,看到姐姐的生活也不如意,但他还是鼓励姐姐作一个劳动者。这感人的一幕,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刘少奇的这次湖南调查,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调查一样,获得了大量农村的真实情况,为中央进行政策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1957年05月08日 中央统战部开始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

1957年5月8日-6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了13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5月15日至6月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联合召开了25次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各级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文化艺术单位的党组织也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欢迎大家“鸣”“放”。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与此同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

20、1955年05月08日 爱国华侨领袖事司徒美登在北京逝世

司徒美登(1868-1955),爱国华侨领袖。广东开平人。1881年去美国,1884年加入洪门致公堂,参加反对清朝政府的斗争。1904年起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后在美主持致公堂、安良堂等侨胞团体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美洲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曾主办抗日筹饷局,并到美洲各地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事实。1945年当选美洲洪门致公党主席。1948年拒绝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同年上书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张,并赴美发动华侨支援祖国解放斗争。1949年回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21、1952年05月08日 珠穆朗玛峰正名

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发出通报指出,“额尔菲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外喜马拉雅山”应正名为“冈底斯山”。位于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原名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在藏语中的意思为“圣母之水”。但是自1852年印度测量局测得此座山峰的高度以后,西方人士便以印度测量局局长英国人额尔菲士的名字作为此峰的名字,并开始使用。冈底斯山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英国出于其发展殖民地的需要出发,妄称此山为“外喜马拉雅山”。内务部、出版总署此举旨在维护中国主权,清除英国殖民主义在西藏的影响。

22、1952年05月08日 盟军在朝鲜发动最大规模空袭

1952年5月8日。盟国的战斗轰炸机在朝鲜战争中发动了最大规模的空袭。从黎明到黄昏,凝固汽油弹、炸弹和机关枪连续不停地攻击了位于北朝鲜的一座古城遂安。猛烈的轰炸似乎有摧毁共产党的供给中心和给共产党施加压力以实现停战的双重目的。空袭是在联合国驻朝鲜最高司令官马修-B-李奇微将军向共产党提出最后接受或放弃停战方案的警告后不到一天开始的。如此猛烈的轰炸显示,盟国对共产党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采取的拖延战术越来越失去耐心。这次轰炸也可以削弱共产党国家重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能力。据报道空军的侦察机在上个月发现大量的军用物资集结在位于北朝鲜首都平壤南部35英里处的遂安。

23、1945年05月0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4月27日,苏联红军打进柏林市中心。28日,红军抵达离帝国总理府只有一条街的波茨坦广场。就在这一天晚上,希特勒在他的15公尺深的地下室里,口述了两份遗嘱。在政治遗嘱里,希特勒任命海军上将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在生活遗嘱里,希特勒决定与追求他长达17年之久的爱娃结婚。希特勒原希望5月5日自杀,因为这一天是拿破仑离世的日子。4月29日下午,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被曝尸在米兰广场的消息传到了希特勒的地下室,他想到自己的末日来临,脸色青紫,全身都在颤抖,4月30日苏联红军战士把胜利的红旗播上了帝国国会大厦的园顶上。苏联红军的迅猛进攻,使得希特勒无法选择死期了。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在地下室里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自杀,爱娃则服毒自杀。希特勒结束了他那罪恶的一生,历史无情地把希特勒永远钉在耻辱柱上。1945年5月7日,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深夜12时在柏林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第一条宣布:“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希特勒帝国彻底覆灭而宣告结束。5月8日成了“欧洲战胜法西斯日”。

24、1945年05月08日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盟军和德军代表在《德国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议定书》签字仪式上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后,盟军从各条战线发起强大攻击。在东线,苏军于2月下旬进抵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柏林只有70公里。在西线,艾森豪威尔统率下的美英盟军于2月突破德国的齐格菲勒防线,强渡了莱茵河,4月中旬进占鲁尔,攻下纽伦堡,挺进易北河。在苏军和美英联军东西夹击之下,希特勒法西斯龟缩在柏林为中心的狭长地带,负隅顽抗。希特勒搜集了100万兵力,在柏林以东筑起3道防线,环绕柏林城筑成3层防御圈,并把柏林市区划成9个防御区,分兵防守。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地段发起对柏林的总攻击,分别突破尼斯河和奥得河防线。25日苏军在柏林以南120公里易北河的托尔高与美军会师,德国领土和军队被截成南北两段。26日,苏军开始猛攻柏林,在市区内进行逐街逐巷的争夺战,于30日晚攻占德国国会大厦。当日下午,希特勒及其情妇爱娃-勃芬恩在帝国总理府的地下避弹室自杀,并留下遗嘱,任命海军总指挥邓尼茨大将为元首继承人。5月1日晚到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领守军残部投降,柏林战争基本结束。5月7日,德国陆军上将约德尔在兰斯的艾森豪威尔的总部向美、英、苏、法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8日夜在柏林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举行德国投降仪式。盟军代表是苏联元帅朱可夫、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英国空军上将泰德、法军总司令塔西尼,代表德国最高元帅部签字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里德堡和空军上将什图姆普弗。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25、1942年05月08日 日本自珍珠港事件后首次遭受重大打击

1942年5月8日,美国和日本在珊瑚海激烈的空海战役后,都声称取得了胜利。此次战役中,双方舰只并未直接交战,这在海战史上尚属首次。两国战舰甚至始终都没有相遇,而只是作为舰载机实施攻击作战的起降常战役中,美军成功地阻止了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和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登陆,但付出的代价较大。“列克泌敦”号航空母舰被击沉,“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被击伤。此外,美国还损失1艘驱逐舰、1艘油船及60余架飞机。“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上的轮机人员大部分获救。日本在5天的战斗中损失1艘航空母舰、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然而,更重要的是、此次战役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首次遭受重大挫折。美国的行动表明,日本在太平洋并非不可战胜。

26、1936年05月08日 持没落观点的预言家施本格勒去世

1936年5月8日,曾因《西方的没落》一书而享誉全世界的德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奥斯瓦德-施本格勒去世,终年55岁。他论证了历史的发展也是遵循生物生长的自然法则的。他认为每一种文化注定要没落。根据施本格勒的观点,西方文化正处于暮色之中,它将成为大规模生产和实利主义的牺牲品。由于他不接受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在希特勒上合后,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

27、1933年05月08日 蒋介石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演讲

在江西督师“剿共”的蒋介石

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3)目前的挫折愈多,将来的成功愈快。(4)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能战胜一切敌人。(5)其生也为革命而生,其死也为革命而死。(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蒋介石说: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意思就是先要平定内乱,然后可以抵御外侮,这话有至当不移、颠扑不破的至理。日本人侵略是外来的,好像是从皮肤上渐渐溃烂的疮毒,土匪捣乱是内发的,如同内脏有了毛病,这实在是心腹之患;因为这个内疾不除,外来的毛病就不能医好,而且即算医好,也还是无济于事,到了最后,病人还是要断送在这个心腹内疾。无论日本人怎样凶险,我确信日本帝国主义终归一定会失败在我们面前,一定可以由我们一般革命军将士的手里来将他们消灭。我们应当坚确认定革命军当前的责任,第一个乃是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要晓得剿匪的工作,实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要先剿匪,能剿匪就一定能够抗日。大家总要记住我们革命的生死成败,我们国家的绝续兴亡,在目前完全决于剿匪,剿匪如果失败。

28、1916年05月08日 护国军军务院成立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岑春煊(右)和都参谋梁启超(左)

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护国军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5月前几个月,各省纷纷独立并组织护军,为统一行动,护国军军政府决定成立军务院,作为各省护国军统一指挥机构。岑春煊为副抚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陆荣廷、蔡锷、李烈钧、龙济光、刘显世等为抚军。军务院不承认袁世凯为总统,尊黎元洪为大总统。在此之前,两广护国军在肇庆成立了护国军都司令部,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

29、1908年05月08日 汪振儒出生,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

汪振儒(1908-2008),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他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林业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翻译了多种有影响的植物生理学方面论著,培养出了中国第一名林学博士;长期担任几种林业科技刊物的主编和副主编。汪振儒,曾用名汪燕杰,笔名丁乙,祖籍广西桂林。1908年5月8日出生于北京一个研究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汪鸾翔,精于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长期从事动、植物学教科书的审定工作,30年代曾任溥仪的家庭教师。汪振儒从小耳濡目染,对动植物感兴趣。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在生物课教师指导下,为校园中的树木花草编制了植物名录,并协助任课教师绘制了一些生理卫生课的教学挂图,受到师生们的好评。1925年中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1927年因慕植物学家钱崇澍、钟心煊和动物学家秉志之名而转入厦门大学生物系学习。1928年又回到清华大学生物系,1929年8月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南京中国科学社、清华大学生物系和广西大学任职,1935年考取广西省的林学公费留学生,从此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林业系,在JN斯佩思(Spaeth)教授指导下,他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1935年采收树木种子发芽检定的一些成果》论文,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继而,转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林学院从事森林生态学的研究,1939年6月以《某些立地因子与幼龄火炬松人工林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汪振儒的这项研究是早期应用生物统计(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环境因子作用的尝试之一,颇受导师的赞扬。汪振儒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于1939年7月回国,在广西大学任教。先后任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农学院院长等职。1945年因揭发校长压制民主的卑劣行为,被解除了农学院院长职务,1946年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底他到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称北京林业大学),参加建院筹备工作,先后任林业系主任、绿化系主任、科研部主任、图书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北京林业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汪振儒曾任北京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常委。他于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6年当选为农工民主党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83年当选为九届中央委员,1988年任中央咨监委员,1985年、1989年相继任中央科教文工作委员、顾问。

30、1903年05月08日 法国艺术大师保罗·高庚逝世

《自画像》

1903年5月8日。法国画家保罗-高庚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马克萨斯群岛去世,终年55岁。高庚曾是一名证券经纪人,在他结识了卡米尔-毕沙罗和保罗-塞尚以后,决定献身艺术。在巴黎,高庚还与文森特-凡高结下了友谊。但是对他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是1887年的马提尼岛之行。这次旅行使他发现了热带风光的绚丽色彩,欣赏了原始社会纯朴的生活。高庚创造了被称之为“景泰蓝主义”的新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用单纯色彩配之以黑色线条的轮廓。他在1889年的《早上好,高庚先生》这幅作品中运用了这种风格。高庚与他过去的印象主义决裂,他想让他的作品通过色彩和构图既悦人眼目,又表达思想。当高庚于1889--1890年在布列塔尼岛阿望桥村时,一些青年画家聚集在他的门下,其中包括查尔斯-菲利格、莫里斯-德尼。他们把高庚的思想传播给爱德华-维亚尔和皮埃尔-勃纳尔。1891年,高庚离开家人来到了塔希提岛,在那里发展了他的原始主义,并对南海群岛的社会不平表示抗议。

31、1893年05月08日 历史学家顾颉刚诞生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32、1884年05月08日 《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

1884年5月8日,英商美查主办的《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时事画报之一。为石印旬刊。由英商点石斋石印局发行,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售。晚清著名画家吴友如主绘。配合《申报》国内外时事新闻,发表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有揭露清朝统治的腐朽黑暗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作品,也有低级庸俗、带有迷信色彩的图画。1894年停刊。吴友如名嘉猷,以字行,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工人物、肖像。曾以卖画为生,也曾应召为宏大廷作画。1893年卒。

33、1884年05月08日 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诞生。 (1972年逝世)

杜鲁门1884年5月8日出生于密苏里州拉马尔,是约翰·安德森·杜鲁门(John Anderson Truman)和马莎·埃伦·扬·杜鲁门(Martha Ellen Young Truman)的长子。杜鲁门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分别叫约翰·维维安·杜鲁门(John Vivian Truman,1886年~1965年)和玛丽·简·杜鲁门(Mary Jane Truman,1889年~1978年)。 杜鲁门的父亲约翰·杜鲁门是一位农夫和家畜商贩,在杜鲁门只有11个月大的时候,便举家迁到密苏里州格兰德维尤的一个农场。那个农场由杜鲁门的祖父母所拥有,占地达600英亩(240公顷)。为了方便上学,杜鲁门一家在他6岁的时候又迁移到密苏里州独立城。1901年,杜鲁门从高中毕业后,从事了一系列的神职人员工作。1906年,杜鲁门回到了格兰德维尤的农场并在那里度过了约十年的时光。在这段时期里,他结识了贝丝·华莱士(Bess Wallace),并在1911年向她求婚,但却以失败收场。此后,杜鲁门说要比农夫赚到更多钱后,才再次向贝丝求婚。结果,他在1918年如愿以偿,当时他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回来,而且还得到了上尉军衔。 杜鲁门是最后一位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总统,但他曾经于1920年代在堪萨斯城法律学校(Kansas City Law School,即今日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大学的法律学校)读过两年的法律学位课程,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查理斯·埃文斯·惠特克曾经是他的同学。

34、1880年05月08日 福楼拜逝世,法国文学家(1821年出生)

生卒年代:1821-1880 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古斯塔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所以福楼拜是莫泊桑人生中的恩师,他们的写作风格也很相似。

35、1863年05月08日 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建于1863年,是个独立的人道主义机构,也是红十字会的创始团体。在武装冲突或动乱场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作为中立者,主动的根据日内瓦公约,努力保护和救助战争和内乱的受害者,从而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它的职责是促进各国红会开展人道工作、协调各国红会救济自然灾害者的行动,以及救助武装冲突地区以外的难民。国际联合会通过这些工作来推动世界和平。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志愿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普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36、1828年05月08日 红十字会创会者让·亨利·杜南诞生

让·亨利·杜农特1828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父亲让·雅克·杜农特是个银行家兼任救贫收容局督导员,负责管理孤儿院,母亲笃信宗教。当时人们最关注人道问题,如废除死刑、改革监狱、劳工立法等,而传教士们则宣传普渡众生。杜农特及其一家人深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杜农特18岁就加入赈济协会,业余时间都用在访贫问病的活动上。1859年,杜农特为恢复法籍公民身份,并陈述他对开发阿尔及利亚的设想,决定前往意大利北部晋见正在那里指挥作战的法皇拿破仑三世。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他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刚刚结束的法奥之战把4万多死伤的士兵遗弃在这里,伤兵们都在烈日蒸晒下呻吟嚎叫。他立即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包括医生和护士)收容和安置4千多名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杜农特返回日内瓦后,着手写他的名著《索尔弗利诺回忆录》,并于1862年11月自费出版,分别送给他的朋友和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治家。杜农特在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签订一份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者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英国的南丁格尔女士复信积极支持他的建议。日内瓦公共福利会的成员为杜农特的著作所感动,决定把他的建议付诸实施。1863年2月9日,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五人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瑞士陆军总司令杜福尔将军担任主席,杜南担任秘书,其他三位成员是:莫瓦尼埃律师,阿匹亚医生、莫诺瓦医生。五人委员会倡仪在日内瓦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战地伤兵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为此,杜南到处奔走,行程3千多公里,游说他的主张,最终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支持。10月26日至29日,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在日内瓦雅典宫召开预备会议。会议决定:敦促各国建立伤兵救护委员会。不仅救护伤兵的机构和人员应该中立化,就是伤兵本人也应中立化。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志愿救护人员的识别标志。1864年8月8日到22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联合召集日内瓦外交代表会议,其中有12名特命全权代表。经过辩论,会议通过了国际委员会起草的《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1867年,第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巴黎举行,作为国际委员会的代表,杜南在会上首次提出1864年日内瓦公约所采纳的人道主义原则应扩大适用于战俘。1871年,由于他经营的公司破产,使他负债累累。在此后的12年里,他简直成了流浪汉,经常睡在亭子间或公园里,贫病交加,受尽了折磨,最终于1892年住进海登地区医院而不被人知晓。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8年。1895年,一位新闻记者去海登医院采访,无意中发现了杜南,并得知他就是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于是在报上作了报道。这篇报道轰动了全世界。瑞士联邦委员会颁发特奖,表彰杜农特的行动"促进和平与团结"。莫斯科国际医学大会也为他颁奖,颂扬他为受苦人民所作的贡献。许多国家的红十字会急切希望接纳他为会员或担任名誉会长。1895年,杜农特参加了妇女裁军大同盟活动。1901年,挪威政府授予他首届诺贝尔和平奖,但杜南未能去领奖,因为那时债主还在向他逼债。1910年10月30日,杜南在海登逝世,终年82岁。他在遗嘱中决定把他遗产的大部分捐赠给挪威和瑞士的慈善团体。1948年,也即杜农特逝世之后的第38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执行委员会建议,各国红十字会应尽量选择杜南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同年举行的协会第二十次理事会议正式批准这一建议。此后,每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既是庆祝世界红十字日也是纪念杜农特这位世界红十字运动的伟大创始人。曾获诺贝尔和平奖

37、1794年05月08日 拉瓦锡逝世,法国化学家 (1743年出生)。

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1794年5月8日卒于同地。176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并取得律师开业证书,后转向研究自然科学。他最早的化学论文是对石膏的研究,发表在1768年《巴黎科学院院报》上。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热时会放出水蒸气。1765年他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候补院士。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计,可用来分析矿泉水。1775年任皇家火药局局长,火药局里有一座相当好的实验室,拉瓦锡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完成的。1778年任皇家科学院教授。1774年10月,普里斯特利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中译名氧),含义是酸的元素。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篇报告《燃烧概论》,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要点为:①燃烧时放出光和热。②只有在氧存在时,物质才会燃烧。③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质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④一般的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金属煅烧后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的氧化物。他还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都是相同的。于是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

38、1753年05月08日 墨西哥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戈诞生(1811年被杀害)

1753年5月8日,墨西哥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戈诞生(1811年被杀害)。

39、1753年05月08日 “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哥诞辰

1753年5月8日,墨西哥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伊达尔哥出生于图尔卫奥河畔的一个庄园,父亲是庄园主的总管。伊达尔哥在庄园里读完小学,1767年去繁华的巴利阿多利德城求学。1770年获得尼古拉斯神学院的文学硕士,后又研读神学,1773年获得神学硕士。1803年,伊达尔哥到多洛雷斯教区接替哥哥的职务,做教区神甫。这里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伊达尔哥用印第安语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宣传独立自由的思想,向印第安人传授农业知识,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深受印第安人的拥戴。1810年8月,西班牙派韦内加斯到墨西哥继任总督,继续推行殖民政策。墨西哥自由派组织文学和社交会决定10月1日举行武装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西班牙当局派兵到克罗塔罗城,企图一网打尽。伊达尔哥闻讯,当机立断,于9月16日清晨,敲响教堂大钟,多洛雷斯和附近的居民闻讯赶来。伊达尔哥走上讲坛大声疾呼:“我的孩子们!你们要成为自由人吗?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从我们祖先手里夺去的土地,你们同意夺回吗?”他的语音刚落,台下一片激昂的口号声。一切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开始了。在伊达尔哥的领导下,起义军节节胜利,起义的队伍迅速扩大。1810年10月底,起义军进逼首都墨西哥城,不久,他以美洲大元帅名义颁布土地法和其他一些法令,这些法令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利益,因而获得人民的拥护。1811年1月,西班牙殖民军疯狂反扑,在撤退途中,由于叛徒出卖遭伏击,伊达尔哥被俘,7月31日被杀害。伊达尔哥的英勇献身精神,深受墨西哥人民的敬仰,被尊称为“墨西哥独立之父”,并为他铸造了铜像,供子孙万代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