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7年07月15日 金性尧,中国文史大家。

金性尧

  金性尧,(1916—2007),别号星屋,笔名文载道,浙江定海人,当代古典文学家。   他幼年就读于阮氏家塾,1934年至1935年,曾在《舟报》副刊上撰稿发表文章。抗战爆发后,全家迁至上海,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并出版《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建国后,曾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第二编辑室副主任;“文革”结束后,出版《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炉边诗话》等;论著出版的有《伸脚录》、《清代笔祸录》、《清代宫廷政变录》、《饮河录》、《不殇录》、《土中录》、《闭关录》、《六宫幽灵》、《奸佞春秋》、《亡国之君》、《清宫掌故》、《三国谈心录》等,系建国后所作文史随笔的结集。1988年,他又为香港中华书局主编诗词坊丛书,个人著作有《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等。  金性尧先生于2007年于7月15日去世。

2、1999年07月15日 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省部长经济工作座谈会,朱鎔基做讲话

  199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省部长经济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4月份以来,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并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制订了对策,作出了部署。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坚决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把握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把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朱镕基在谈到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时指出,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增加投资,要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在建的项目,使这些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及早发挥效益;同时,要较大幅度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行,特别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投资要注意向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二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开拓消费市场。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努力使农民收入有稳定的增加。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积极开展和扩大消费信贷。继续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扩大居民住房消费。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整顿消费市场秩序,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即期消费。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要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支持优质名牌和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要优化贸易方式,大力推动和扶持一般贸易出口。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要适当放宽外商投资领域,调整不利于吸引外资的有关规定,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四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既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又有利于改善有效供给。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关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当前,要着力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等项工作,为实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的目标而努力。五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按照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要在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职业和大学教育等非义务教育。从近期看,这可以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从长远看,能够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3、1997年07月15日 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被害身亡
范思哲像  1997年7月15日,著名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被害身亡。   范思哲,1946年12月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小城,自幼受到母亲的熏陶,18岁跟母亲学习裁剪,之后游历伦敦、巴黎学习时装,25岁来到意大利时装之都米兰开始从事时装设计,1978年创立自己的服装牌子“范思哲”,80年代开始出名。他的服装设计充分体现了意大利民族的奔放热情,以艳丽华贵、富有现代感著称于世,屡获国际性时装设计奖项。在25年的时装生涯中,虽然也因过份大胆、性感而遭到不少批评,但由于他在文化、音乐、艺术上均有颇深造诣,不仅总是站在潮流的最前端,而且其设计意识、行为方式已成为现代时装史的重要一节。  如今范思哲在迈阿密的豪华别墅已是人去楼空,人们只能凭借那些多姿多彩的时装来回忆这位大师走过的足迹。   首先,范思哲打破了70年代以前时装设计专门针对上流社会的消费者、不顾大众流行趋势的禁锢。从前的时装设计,尤其是女装设计,都是针对有钱的消费者,普通老百姓并不熟悉,因而一些所谓的“名牌”大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范思哲最著名的特点便是能及时捕捉并利用时代精神,大胆将现代的流行意识融入专业的时装设计之中,使高、低档文化十分自然协调地结合起来。比如,他设计的紧身男装一反传统的男装模式,着力体现男性身体线条的美感,他的女装采用金属、塑料等多种材料,结合了摇滚等通俗艺术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也成为很多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利用名人效应开拓市场,使时装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是范思哲的另一大贡献。范思哲十分注重对时装的宣传,是他率先制造出一批超级名模,将数以百万计美元的资金投放到洋洋洒洒的时装表演上,奠定了现代时装展示会的模式。他的时装表演充满戏剧化效果,每一台展示会都可以说是他自编自导的一出舞台剧。范思哲还充分利用歌星、影星等各界名人为时装展示会作广告,艾历克·克莱普顿、埃尔顿·约翰、斯汀等流行歌星均为他的时装表演而特别灌录音乐,玛多娜也曾作为他的模特儿出现在T型台上,从而使名牌时装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范思哲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年营业额达10亿美元的大型时装王国,它的前景自然引人关注。当今的时装王国往往建立在设计师个人的声望和才华的基础上,一旦失去设计师这个灵魂人物,整个公司无疑将遭受巨大影响,以往的一些名牌时装,如安·克兰、佩里·埃里斯等,都因设计师的去世而逐渐销声匿迹。但相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如法国的克丽斯汀·迪奥、吉梵希,意大利的古奇等老品牌,就在新一代设计师的掌舵下,一一走出低谷,再创骄人业绩。   范思哲的公司不仅生产昂贵的时装,也生产成衣、运动装、牛仔装,以及香水、小型皮革产品、雨伞、瓷器、家居装饰品等一系列相关产品。范思哲品牌的“美杜莎”商标随着所有这些产品出现在全球数百个专卖店、销售点里,深受范思哲迷们的爱戴,连黛安娜王妃也是其忠实客户。范思哲的一兄一妹多年来一直是他的左右手,与他共打天下,哥哥桑托是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为公司的发展策略、营销手段屡献奇策,妹妹多娜泰拉长期参与设计工作,范思哲旗下的时装二线品牌“凡赛斯”(Versus)及香水“金发女郎”即由她一手设计。这些都是范思哲的时装公司能成功继续下去的有利条件。   范思哲在迈阿密遇害之后,其遗体于当地火化,由他的家人将骨灰带回意大利埋葬。18日和22日晚,一千多位范思哲的生前友好及他的时装爱好者分别在迈阿密和米兰的教堂为他举行了悼念活动。同时,各地商场掀起了一股范思哲时装热,许多这一品牌的时装一上柜台即被抢购一空,销售量比平时猛增50%以上。也许,这些消息可以使大师的在天之灵稍感欣慰。 范思哲设计的部分服装
4、1996年07月15日 英国王储夫妇查尔斯黛安娜离婚

  1996年7月15日,伦敦高级法院民事第一庭的高级法官安杰尔判处了一桩特别的离婚案。  法庭书记员开始宣读那张长长的离婚申请名单,那上面有一个护士,一个铁路信号工程师,还有一个在押的囚犯......当念到第31对离婚申请人时,书记员提高了声音:“威尔士王子殿下和黛安娜公主殿下。”他的宣读将记入英国历史。  如别的申请人一样,查尔斯王子殿下缴纳了80英镑的手续费。查黛二人均没有到庭。在解释离婚原因的表格内,查尔斯申明:“存在不可弥合的分歧。1993年11月首相宣布我们正式分居。”(查尔斯把1992年12月分居,写成了1993年11月)离婚申请人是查尔斯。查黛在表格上分别签上自己的名字。人们知道,黛安娜获得一笔1700万英镑的赡养费,失去了“殿下”的称号。  查黛地位不同普通人,但他们的离婚程序也只持续三分钟,法庭签发了离婚判决书。如6周内无人提出异议,届时,查黛就宣布正式离婚。与以往不同的是,15日法庭听众席上约有30个记者出席聆听。  近年来,法官安杰尔先后审理了安妮公主离婚案、查尔斯王子情妇卡米拉离婚案和约克公爵离婚案。

5、1995年07月15日 《狮子王》在我国公映

美国动画影片《狮子王》1995年7月15日在北京地质礼堂举行首场义映,本场1349张席票全部售磬。当场,中影公司将全部收1万余元捐给刚刚成立的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谢添代表该会接受捐赠。

此前,中影公司曾在7月5日举办了《狮子王》的试映,映毕,该公司随即搞了一次百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按年龄段划分为三组:学生组6--15岁,40人;中年组20--55岁,40人;老年组60--75岁,20人。

调查内容为六个问题:一、中影公司1995年引进的前三部大片即《红番区》、《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你看过几部?回答:学生组6%全部看过,中年组87%全部看过,老年组62%看过其中两部。二、你喜爱《狮子王》吗?回答:百人中98%喜欢。三、你最喜欢《狮子王》哪个动物形象?

回答:百人中98%喜欢“辛巴”、“丁瞒”另有一13岁中学生喜欢“刀疤”和“拉飞奇”。

四、你喜欢《狮子王》的音乐、动画设计、故事情节还是电影?

回答:百人中98%喜欢音乐和动画设计。

五、你对《狮子王》有哪些不满意之处?

回答:百人中80%对配音不满意。此项调查学生组占重要比例。

六、你对我国影片、动画片有何希望和要求?

回答:希望我国也能拍出具有《狮子王》水准的动画片。

6、1992年07月15日 久住小春,早安少女组成员,日本歌手

久住小春

7、1988年07月15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

  1988年7月15日,邓小平会见来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舒尔茨。邓小平在会见时介绍了中国改革的情况,并说:中国正在闯关,正在深化改革,更加开放。我们不怕风浪,要迎着风浪前进,闯过难关。

8、1987年07月15日 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
“公职人员”选举成为台湾日常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从即日起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解除戒严令,但金门、马祖及东沙、南沙等岛屿仍然实施戒严。

1987年7月14日,蒋经国发布“总统令”称,台湾地区自1987年7月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台湾“国防部”在同一天宣布,将对237名在戒严时期受军法审判的非军人受刑者予以减刑和恢复公民权。

戒严令在台湾地区施行已达38年之久,衍生出许多戒严法规,这些法规亦从15日起废除,但其中有些内容保留在“国家安全法”中。台湾“行政院”14日宣布的“国家安全法”及其施行细则从15日起生效。

台湾宣布的“国家安全法”中,仍然把台湾当前称为“动员勘乱时期”,继续坚持“反共基本国策”,限制人民基本权利,禁止台湾人民与大陆“三通”,规定人民集会、结社不得违背“宪法”或主张共产主义,人民未经许可,不得出入境等。

因此,“国家安全法”被不少台湾人士批评为“换汤不换药”。

这种军警与民众对峙的场面在80年代后的台湾屡见不鲜 蒋经国宣布台湾地区自1987年7月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出现了组织政 党热潮,图为台湾劳动党开始成立大会解除“戒严”,开放“报禁”后书报杂志出版和发行迅速发展

9、1985年07月15日 卢广仲,台湾男歌手。

卢广仲

10、1984年07月15日 乐天宇,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

乐天宇

  乐天宇(1901—1984),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早年投身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老区举办农业教育,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培养新型科技人才,创建延安中国农学会,倡议开垦南泥湾,对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解放以后,对农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橡胶种植业作出一定贡献。晚年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失去正式工作机会,在家从事著述。冤案昭雪后,以全部补发给他的工资和月工资的85%用于创办九嶷山学院,为开发贫困山区培养建设人才。  乐天宇原名天愚,又称天燏、天遇。1901年2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官桥乡蔴池塘村。自幼聪慧,勤奋好学。1916年考入长沙市立第一中学,开始接触社会,并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抵制日货和由毛泽东领导的湖南“驱汤”(汤芗铭),“驱张”(张敬尧)等爱国运动。  1921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结识邓中夏、何孟雄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成为李大钊组织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的积极追随者。1922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出任团支部书记。1923年3月8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前身)。1924年1月,北农大团支部和全体团员经批准转为中共党支部和党员,乐天宇任第一任中共北农大党支部书记。在北农大学习期间,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林学家梁希教授对他非常器重,常以“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相勉。乐天宇也以此为奋斗终生的目标。  1925年,乐天宇在北农大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察哈尔、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为革命奔走,出任过中共北京西郊区委书记、张家口地委农委书记。在张家口,他以西北督办署实业厅林业技术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600余人。同年秋,因冯玉祥将军主持的国民军西撤,农运受挫。他不得不离开张家口,到安徽省六安农校执教。  1927年初,南方革命运动高涨,组织上派乐天宇回到湖南宁远,开展农民运动,他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并被推选为宁远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正当全县农民运动高涨之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剧变化,农民协会遭受血腥镇压,为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要乐天宇离开宁远,辗转回安徽六安农校。“七·一五”汪精卫在武汉叛变后,国共两党彻底分裂,乐天宇到达六安不久,就被捕并押回长沙,投入监狱。  1930年7月,工农红军攻打长沙,乐天宇与难友趁机越狱时负伤,不得不潜赴衡阳养伤。同年底,伤愈离开衡阳,先后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推广部主任、河南省第五区农林局局长、湖北省文化研究院导师、甘肃省庆阳县县长、湖南省衡阳船山高级农校主事等职。1939年7月“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半壁河山,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全国人民奋起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乐天宇决心离开较为优裕的生活和妻子儿女,于1939年冬只身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倡议开辟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乐天宇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安排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他一面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兼课,一面组织酝酿农校教师和学员,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当时,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双重封锁和包围下,经济十分艰难。中共中央号召边区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持久抗战。乐天宇于1940年4月,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计划》,得到党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李富春的重视和提供480元经费支持。1940年6月,组成6人的考察团,成员为林山、江心、郝笑天、曹达、王清华等,由乐天宇率领,乃于6月14日从延安出发,途经甘泉、志丹等15个县,东自固临、西至曲子、南至淳耀、西北到志丹,考察了九源、洛南、华池、分水岭、南桥山、关中、曲西等6个林区,于7月30日返回延安。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并收集重要植物标本2000余件,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报告还对陕甘宁边区“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农业环境,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边区森林改善边区农业气候的观点。认为:一是北面大沙漠的干燥寒冷气候的影响,二是西边甘肃台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三是南面桥山平台地的小高原气候的影响。还有,我国东部沿海的海风吹入内地,第一步为河南大平原的大陆性气候所吸收,第二步为太行山、吕梁山所阻隔。南面向北来的重湿度的空气,第一步为秦岭、太白山、终南山阻隔,第二步为桥山台地所吸收。这样,在边区境内,便成为外部恶劣气候影响的焦点……说不上农业气候,所幸的是有千万平方里的森林,与各方面的恶劣气候进行着抗争,从而改善了边区的气候。考察发现,在较大的林区内,便有优美的农业环境,气候变动小,农作物长势必好,从多方面论述:保护好这千万平方里宝贵的森林,充分发挥它的调节气候的作用,是边区农业发展的关键。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检阅359旅 李富春阅后,在《报告》上批注:“凡关心边区的人们不可不看……凡注意边区建设事业的人们不可不依据的材料。”不久,朱德总司令派邓洁会见乐天宇,专门了解南泥湾详细情况,并要他分别向毛泽东和朱德当面汇报。汇报中,他提出开垦南泥湾的建议,并三次陪同朱德总司令视察南泥湾。最后,朱德同志决心调一二○师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面垦荒种粮,一面进行军训。边区政府建议厅也在南泥湾设置垦殖办事处,组织安排各单位和安置外来难民前往开荒,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基地。  1941年春,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生物系,乐天宇任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根据朱德同志的指示,为了充分发挥农林技术人员的作用,他和边区政府建设厅的李世俊、边区农业学校的方悴农、光华农场的陈凌风等共同发起成立解放区的中国农学会,有会员30余人,乐天宇任第一届主任委员。农学会受到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领导的关注,朱德、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李富春、王首道等多次到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农学会在开垦南泥湾,发放耕牛、农具和植棉贷款、改良作物品种、指导植棉、种稻、扑灭牛瘟、防治谷子螟虫以及发展养蚕等一一提出具体建议,并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和农校学生到农村发放农贷,帮助春耕,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推进解放区农牧业的发展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乐天宇转移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长治,在那里负责筹建北方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1948年夏,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由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乐天宇任农学院院长。  解放战争期间,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生活异常艰苦。乐天宇带领全院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边学习边劳动,开荒种地,养猪种菜。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他根据延安引种甜菜熬糖的成功经验,创办糖业专科班,培养人才,并建立了22个糖业工作站。当年熬制了红糖数万斤,解决了解放区长期缺糖吃的困难。他还聘请民间有经验的中兽医为导师,创办兽医专修科,招收学生,边学边干,由师生自己动手上山采集和制作中草药,学习推广针灸等民间传统技术,办起了兽医院,不到两年时间,兽医院发展到34所。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农学院的教育事业,也从长治、太行山扩大到邯郸、石家庄、保定一直到刚解放的北平,都建立了华大农学院高级兽医教育工作站,实行教育、生产、研究三结合的体制,在民间中兽医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兽医科学技术,对猪瘟、牛瘟、炭疽病等流行疫病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北方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还根据解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评选和推广小麦、玉米等作物良种,总结群众经验,普及种麻、沤麻、种烟、烤烟、种蓝打靛等先进技术,对解放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理论结合实践,育才著书立说  50年代的乐天宇 1949年5月,华北大学农学院院部,由石家庄迁到北京。同年9月,乐天宇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代表,参加了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华北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以及辅仁大学农学系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由乐天宇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  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新形势,他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改革之路。他提出学生参加农耕实习和组织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以便农大学生掌握从播种到收获的农事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联系群众的作风;为农大教师提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专业配合、推动生产发展的条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1950年4月至5月,乐天宇组织农大农学、土壤、森林、畜牧、兽医、园艺、农业经济等7个系的教授、讲师参加的“东北工作团”前往哈尔滨、佳木斯、密山等垦区进行实地考察,协助当地驻军安排春耕,推广生产技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进行森林采伐、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建设草原和农田防护林带、兴建排灌系统以及发展畜牧业等。随后又组织“西北工作团”,对大西北进行了考察,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农林牧业的意见。这两次考察,不仅对教师是一次实际锻炼,而且也为今后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乐天宇早年在革命根据地工作,就重视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在延安时期,跑遍了边区的山山水水,了解实际情况,采集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大批“能文能武”的建设人才。并与徐纬英合作完成《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边区自然状况、植物资源、森林资源,阐述了西北地区森林演变过程。书中主要内容曾在当时《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对根据地干部和群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增强科学观念,发挥有益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出版社于1957年6月将它正式出版。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转入全面反攻,胜利在望。迎接新中国建设的任务,摆在解放区人民和共产党人的面前。正在这个时候,取得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苏联,在斯大林鼓励下,大张旗鼓地宣扬李森科的关于《生物科学现状》的报告,颂扬米丘林学说在遗传学上的胜利。乐天宇在它的影响与鼓舞下,在石家庄发起成立米丘林学会,提倡学习和研究米丘林学说,并在他主持的华北大学农学院,大力推行米丘林遗传学。在这个时期他陆续撰写了《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哲学基础》、《新遗传学讲义》、《新遗传学讲话》、《自然规律的遗传法则》等论著,系统介绍了米丘林学术观点、内容、研究方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实行封锁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向苏联“一边倒”的形势,对学术界也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遗传学上发生米丘林与摩尔根两种不同学派的学术争论。乐天宇在主持北京农业大学工作期间,强调米丘林学派,排斥摩尔根学派,伤害了一些科学家,年轻的归国遗传学家李景均被迫出走。领导上发觉后,把他调离北京农业大学。坚持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1951年,乐天宇调离北京农大后,为使他在学术上有所发展,由他负责筹建并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即后来的遗传研究所)馆长。1953年,为发展我国橡胶生产,乐天宇参加领导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筹建任务,他为在海南岛开发种植橡胶,踏遍海南全岛的山山水水,收集数百种植物标本,系统调查研究橡胶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在开垦种植橡胶的同时,要保护森林资源,营造防护林带和提高橡胶产量的综合治理方案,为发展我国橡胶生产,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4年,由于长期野外作业,乐天宇不幸罹患恶性疟疾,经送广州医院抢救治疗后,回到北京,安排在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被评为一级研究员,并被推选为第三届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同年,他还出任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  乐天宇历来重视森林保护工作。在延安经过调查研究,陕北本来是沃野千里,绿树成荫的好地方,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以后,由于战乱,放火烧山,滥伐森林,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沙漠进逼,耕地减少,如能植树造林,恢复“林相”(指现有适当密度的乔木,必有略为密集的亚乔木,在高低秆草本植物掩护下,还有羊齿等地被植物的生态而言),涵蓄水量的作用极大,水土保持效应极好,完全可以逐渐改善陕北等地的生态环境。为此,乐天宇不厌其烦,不断提出建议,供领导部门在制定森林政策时参考。但由于种种原因,森林保护政策累遭侵害。  乐天宇在晚年仍然大声疾呼保护森林。他认为,人类从远古到现在曾经有过茂密的森林,后来被砍伐了。曾经吃尽了洪荒之苦,可是人们仍然不懂得去爱护树木。祖宗把灾难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把灾难加倍地留给了子孙。因此,他常呼吁:“救救森林,救救子孙!”无私无畏,鞠躬尽瘁  晚年乐天宇 乐天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摧残。1969年被下放到广西邕宁“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1970年农林两院合并,又被转至辽宁兴城“五七干校”继续接受“审查”、“批斗”。后来年老多病,成为佝偻,就让他回到过独身生活在街道小厂工作的大女儿家“休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乐天宇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恢复名誉和原工资级别待遇。也未安排工作,令其离休。这时,乐天宇已年逾七旬,由于他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以党的事业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重,带上补发给他的全部工资,回到湖南宁远县家乡自费办学。他的创举得到萧克将军和各方友好人士的支持,并受到当地政府和山区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1980年,乐天宇回到宁远的第二天,就到了离城70里的九嶷山(也称九疑山,又名苍梧山)选择校址。之后,他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设九嶷山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并拿出补发给他的工资数万元,作为筹建九嶷山学院的经费。在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下,1981年九嶷山学院正式开学,分设畜牧、林果、医学、文史4个系,学生200余人。建校初期,条件艰苦,乐天宇坚持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以身作则,住破庙,吃粗菜淡饭,还将每月从原单位离休后照发的350元工资,除留50元生活费外,余均交给学院充作师生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他还不取报酬,亲自讲课,经常工作至深夜。  九嶷山学院越办越兴旺,学生发展到500余人,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他自费办学的事迹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上报道后,受到国内外很多人士的赞誉和支持。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寄来了有关科技资料,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湖南农学院等相继赠送大量图书仪器。大家无不为他爱国爱民的热忱所感动。  1983年冬,乐天宇终因长期艰苦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积劳成疾。住院治疗3个多月后,病情略见好转,于1984年3月回到学院,又继续拼搏,终因心力交瘁,突患脑溢血,抢救不及,于1984年7月15日辞世。  乐天宇献身革命事业,无私无畏,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道路上,为发展祖国的农林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乐天宇先生简历   1901年1月20日 生于湖南省宁远县官桥乡麻池塘村。   1920年 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1925年 北京农业大学毕业。   1926年 因农民运动受挫,他和妻子儿女去安徽省六安农业学校任教。后任西北督办署实业厅林业技术员。   1931—1937年 先后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湖南农林局局长、湖北文化研究院导师、甘肃省庆阳县县长、湖南省衡阳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主事等职。   1937—1940年 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在边区农业学校兼课。   1941—1946年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任生物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1941年延安成立中国农学会,任第一届主任委员。   1947年 任晋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农学院院长。   1948年 华北解放区统一后,任华北联合大学农学院院长。   1949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1年 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馆长。   1953年 负责筹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   1954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   1980年 自费创办九嶷山学院。   1984年7月15日 病逝。乐天宇先生主要论著  1 乐天宇.植物单宁材料的初步试验报告.1942年,(内部资料).  2 乐天宇.边区的农业气候与护林造林运动.1945年11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  3 乐天宇.发动晋冀鲁豫边区种甜菜的办法.1948年,(内部资料).  4 乐天宇.自然规律的遗传法则——遗传正确应用的商讨.1948年,(内部资料).  5 乐天宇.新遗传学讲义.1949,华北大学农业生物学研究室出版部.  6 乐天宇.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解放日报》连载,1943年.  7 乐天宇.开发南泥湾调查报告.《解放日报》,1943年.  8 乐天宇.米丘林生物学的哲学基础.1949年华北大学农学院农业研究室印,(内部资料).  9 乐天宇.生物种内种间关系.1949年华北大学农学院农业研究室印,(内部资料).  10 乐天宇.生活力的更新与品种保纯问题.米丘林学会会刊第三期,1951年.  11 乐天宇.遗传选种要义.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2年.  12 乐天宇.植物生态因子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林业科学,1956年第三期.  13 乐天宇.徐纬英.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57年.  14 乐天宇.森林选种及良种繁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59年.  15 乐天宇.应用不同生态型的杉木杂交取得杂种优势的研究.中国林科院科技情报室,1963年.  16 乐天宇.生态型及其有机体的生活规律.中国林科院林科所遗传选种室,1964.5.  17 乐天宇.植物生态学.  18 乐天宇.物种遗传学.  19 乐天宇.小气候.  20 乐天宇.植物生态型学.  21 乐天宇.杨树育种学.  22 乐天宇.传统遗传学批判.  23 乐天宇.种性遗传学.(油印本),1975年.  24 乐天宇.为纪念《自然辩论法》出版100周年.反蒙诺教义.对蒙诺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批判,1975年批判蒙诺通讯.  25 乐天宇.森林在发展农业中的重大作用.载于《人民日报.农业科学文选》第2辑,1964.发现南泥湾的故事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方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般”  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流传了一个世纪。可是你知道是谁发现了南泥湾?又是谁向毛泽东和朱德建议开垦南泥湾?  他是一位很早就走进农业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又是很早投身到农运洪流中的革命家,他是开垦南泥湾的主要参与和策划者——乐天宇!  毛泽东在延安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8年,党组织通知乐天宇,调他去延安做统战工作。1939年冬天,乐天宇到了延安。被分配到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他想:自己的专业可以在这里大展身手了,应该从调查研究入手,尽快帮助边区政府发展生产,摆脱困境,渡过难关。  当时主管这方面工作的最高首长,是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乐天宇直接找到李富春,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对边区的农林资源进行一次考察。乐天宇的建议得到了中央主管首长的批准,心里非常高兴。他冒着严寒,拟定了一个《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纲要》,1940年5月中旬。乐天宇一行6人,辗转47天,走遍了甘泉、延川、固临等15个县,采集了2000多种标本,考察了整个边区的土壤、气候、林相及其分布情况,行程千余里,回到了延安。把一份厚厚的考察报告交给李富春。  李富春连夜看了乐天宇的考察报告。他兴奋得睡意全消,拿起笔来,在报告后面写道:  阅后感言:今年三月,与乐天宇同志细谈边区经济及森林事业,天宇同志畅快而沉痛地叙述其对边区森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其见解,极力赞助其先组织边区森林考察团。经过乐及江、郝、曹、林、王6同志47天的努力考察与研究,得此报告书。虽其中有再加考虑与研究之点,但已成为凡关心边区的人们不可不读的报告,已成为凡注意边区建设事业的人们不可不依据的材料。边区林务局的建立统筹林务,是迫不及待的工作。  李富春 1940年8月22日  更叫富春同志高兴的是,乐天宇说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是他在回延安途中,发现离延安80多里处,有一个叫烂泥洼的地方,有80平方公里大小。那里水源丰足,土质肥沃,很有开垦价值。如果把那个烂泥洼开荒种上粮食,边区军民的吃穿二字就不用发愁了。这个惊天喜讯,通过富春同志,一下子就传进了毛泽东的耳朵。毛泽东和朱德随后又分别亲自听了乐天宇的汇报。  谈完了正事,毛泽东留乐天宇坐了一会儿。从长沙、北京到延安,一晃就是20多年过去了。不知怎地,他们谈到了九嶷山。乐天宇如数家珍,毛泽东也十分神往,背起了古人咏九嶷山的诗词。停了一下,毛泽东说:“我这个湖南人,全国也跑了不少地方,却冒到过九嶷山。红军长征时从那里过,也冒停脚。那时节是后有追兵,停不得的苦呵!”  乐天宇说:“红军过宁远时,走烟竹塘那一带过。我们九嶷山的确是个好地方,可湖南人冒到过九嶷山的,何止您一个?我念首诗您听听吧!‘生长月岩濂水间,老来才入九嶷山。消磨筋力知余几,踏遍人间五岳还。’”  毛泽东问:“谁的诗?”  乐天宇说:“何绍基的。何是道县人,和宁远一山之隔。但他壮年在外做官,一直到70多岁告老还乡后,才去九嶷山一游,写了这首诗。”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你拿何绍基的诗笑我呀。何绍基的诗一般,但字好。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九嶷山看看。那是舜帝南巡的地方呵。我要是写诗,大约比何绍基这首强,否则对不起钟灵毓秀的九嶷山啊!”  自此,毛泽东再见到乐天宇,每每情不自禁地称他为“九嶷山人”。  不久,乐天宇奉命陪同朱总司令,先后三上烂泥洼考察。总司令看上了这块宝地,正式建议将地名改为南泥湾。他和毛主席商量好以后,亲自下达了开垦南泥湾的命令。毛泽东与友人乐天宇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他倡导广交朋友,寻觅知音,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在毛泽东众多的朋友中,乐天宇就是鲜为人知的一位。  乐天宇(1901—1984),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官桥乡麻池塘村人,曾就读于长沙第一中学。1921年,他考入北京农业大学,认识了邓中夏等北京共产党组织成员,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并与杨开智、蒋文孝成立农大社会主义小组。翌年,农大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他任团支部书记,1924年1月,农大团支部全体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他任党支部书记。乐天宇是农林战线上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60多年的人生征途上,乐天宇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驱张运动中,他俩是密友;在农民运动中,他俩是战友;在大生产运动中,他俩是挚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俩是诗友。   驱张运动中的密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政权,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湖南就成了南北军阀反复争夺的主要战场。1917年至1918年间,直皖联军同湘桂联军作战,直皖联军获胜后,皖系军阀张敬尧于1918年3月入主湖南,成为督军。他在统治湖南的两年中,完全采取类似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的残暴行为,祸害湖南人民。他“纵兵劫抢;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摧残教育;暗罪公民;钳制舆论;私加盐税;勒索军饷;伪造选举”。其暴政劣行,激起了湖南人民的公愤和反抗。  1919年9月间,毛泽东便开始了秘密的驱张运动。他以湖南学联为基础,联络教育、新闻各界人士,策商驱张办法。同时派彭璜等人到上海,同全国学联等团体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开展反张宣传活动。11月间,他又以重新组织湖南学联的方式恢复公开活动。学联发表“再组宣言”,提出湖南人民对于国事应“自主决定”,鼓动湖南人民行动起来,推翻张的反动统治。当时,正在长沙第一中学读书的乐天宇,“经常与毛泽东同到杨昌济老先生处求教”,因此相识相知,结为密友。乐天宇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汤(乡铭)驱张(敬尧)等进步运动。  1919年11月16日福州发生日本暴徒持械殴打学生的“福州惨案”,湖南学联散发传单表示声援,并要求将长沙小吴门火车站查出的日货立即焚毁。12月2日,乐天宇应毛泽东之约,带领长沙第一中学学生,涌进长沙工人、学生、教职员、店员的万人洪流,高举“民众联合”、“打倒强权”、“抵制日货”、“打倒奸商”的旗帜,参加了在长沙教育会坪举行的焚烧日货大会,遭到张敬尧的镇压,数十名学生惨遭殴打而身受重伤,义愤填膺的乐天宇和同学们被强行驱散回校。  乐天宇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联席会议,研究驱张对策。1919年12月3日,毛泽东同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联骨干、积极分子在长沙白沙井开会,研究形势,讨论对策。4日,毛泽东在楚怡小学出席长沙各校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开展驱张运动,继续发动全省学校总罢课,游行演说。之后又在楚怡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州和全省各地扩大驱张宣传。乐天宇参加了上述会议,力主联合社会各界,把张敬尧赶出湖南。  1919年12月6日,按照长沙学界联席会议的决定,长沙各校学生实行罢课,乐天宇毅然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罢课斗争。湖南学联代表长沙一万三千名学生向全国发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誓言。乐天宇和长沙第一中学学生,不顾张敬尧派来的密探威胁,不怕张手下官员的恫吓,投入了长沙各校联合的大罢课斗争。  之后,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赴北京,开展驱张宣传活动,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他的密友乐天宇则留在湖南,继续参加驱张斗争。由于湖南人民坚持斗争和全国各界的大力支持,1920年6月,在直皖战争即将爆发的情势下,张敬尧被迫出走,毛泽东领导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   农民运动中的战友  前右三为乐天宇(1924年) 毛泽东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就已开始探索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23年初,湖南党的地方组织已开始领导农民运动,陆续在各地组织农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毛泽东主持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主讲《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农村教育》等课程,为北伐战争和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1926年12月1日,湖南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举行,计有52个县170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有统计的会员130多万人。12月20日,毛泽东应邀到会发表演讲,主要讲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12月28日毛泽东再次到会作了革命联合战线问题的演讲。两次演讲均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遭到了地主和国民党右派的恶毒攻击。为了反击对农民运动的诽谤,毛泽东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深入湖南农村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的情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文献,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湖南农民运动推向组织武装,深入斗争,解决土地问题的新阶段。  正在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时期,1927年1月,毛泽东的老友乐天宇奉党组织之命回到家乡宁远县特别支部领导农民运动。在他的主持下,宁远县的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在组织上,宁远县农协大力发展区乡农协和农会会员。1927年初,宁远县农会会员不到1万人,乐天宇回乡后,中共宁远特支根据省农民协会要使各县农会迅速组织起来的部署,于1927年4月,召开了全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宁远县农民协会,乐天宇当选为县农协委员,着手大力发展农会组织,吸收农会会员。截至1927年5月止,全县建立区、乡农民协会100多个,会员近5万人,直接领导的群众近20万人。在政治上,宁远县农协全力打击豪绅地主。为了有效地打击土豪劣绅,宁远县成立了“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对不法地主、土豪劣绅分别按其不法行为情节轻重加以处置。在经济上,宁远县农协认真清算土豪官僚。1927年4月,宁远县农民协会成立了遗产清理委员会,协助乡(镇)村农会清理各村公款和租利账目及土地房屋。在军事上,宁远县农协着手建立农民 自卫武装。宁远县农协组织农会会员没收或夺取团防局与土豪枪支,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拥有600人,200枝枪,这支农民自卫军,在农民革命中,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严惩了土豪劣绅和不法分子,为保卫轰轰烈烈的宁远农村大革命做出了贡献。在思想文化领域,宁远县农协坚决反对封建恶习。宁远县农协在开展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倡导农民移风易俗,培养新的道德风尚。为此,专门成立了整顿社会秩序仲裁部,发布文告,对烟鬼、赌痞、盗贼、流氓等进行严厉制裁,收缴了大量的烟枪、赌具,查封了赌场,抓了一些赌痞、暗娼及盗贼。  全国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仇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挥起了屠刀。1927年5月1日在中共宁远县支部的领导下,宁远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组织了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集会。大会发表了五一节纪念宣言。宣言指出:“蒋介石已经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新工具和资产阶级代表。宁远县三十万同胞,受各反动派的压迫,已弄得财力俱尽”;宣言号召“受奴役、遭压迫的劳苦大众要翻身求解放,必须团结起来,继承‘五一’精神,齐向反革命进攻,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坚决肃清一切反动分子!”会后全县城乡相继举行了游行示威,反动豪绅地主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1927年5月26日,零陵的反动派发动了“宥日事变”,残酷镇压零陵各地的农民运动。乐天宇外出避难时被国民党逮捕,押解到长沙陆军监狱。敌人以各种酷刑逼供,他始终守口如瓶,严守党的秘密,被判处死刑,经多方营救,改判10年徒刑。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乐天宇与难友趁机冲出监狱。   大生产运动中的挚友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主要精力放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实行经济封锁,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使抗日根据地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战胜困难,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自己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地,种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不准卫士们代劳,他种的白菜、辣椒、豆角、西红柿等喜获丰收。  乐天宇冲出监狱后,不幸左脚受伤,未能跟上红军队伍,后几经周折,于1939年冬到达延安,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根据他的专长,党组织把他分配到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1941年春,乐天宇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  乐天宇就职边区建设厅后,一面调查研究,熟悉情况;一面在边区农校任教。他向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提出建议,组织科技人员对边区进行一次考察。这个建议得到批准后,他很快拟定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纲要》,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于1940年6月14日率边区考察团从延安出发,顺桥山山脉和横山山脉前进,途经甘泉、志丹等15县,于7月30日返回延安。通过47天的考察,共搜集重要标本2000余件,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根据考察资料撰写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详细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资源情况,提议建设边区,开发南泥湾。他分别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当面汇报,提出开垦南泥湾的建议,得到了首肯。于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经济困难的号召,执行“屯垦”政策,于1941年3月,由王震旅长率领,开进了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经过三五九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战和辛勤劳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先后视察了南泥湾,并盛赞南泥湾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乐天宇主动献计献策,响应毛泽东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与毛泽东之间的挚友情谊。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诗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乐天宇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54年,被评为中国林科院一级研究员,后又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他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祖国的林业建设中。建国后,乐天宇仍然与毛泽东保持着朋友的交往。  九疑山第二高峰三分石 一次,毛泽东和乐天宇聊天时说:“宁远有座九嶷山,那里有斑竹,我很喜欢。”后来,在一次晚会上,毛泽东又不无惋惜地说:“我是湖南人,却没到过九嶷山。”乐天宇当即念了清朝何绍基的一首诗:“生长月岩濂山涧,老来又入九嶷山。消磨精力知余几,踏遍人间五岳还。”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表示今后一定去九嶷山看看。1960年秋,乐天宇带领一个五人考察小组来到家乡九嶷山,登上了三分石,考察香杉和斑竹的生长、分布情况。他特意挑选了两根精壮笔直、罗泪分明的斑竹,把它截成四段,携带回京,一段送给了李维汉,一段送给了萧克,一段赠给了当年的挚友毛泽东,另一段自己留作纪念。乐天宇感到,仅送一段斑竹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诗兴涌来,拈笔写了一首题为《咏三分石》的七言古体诗:“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驰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为谋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于今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落款是“九嶷山人”。连同斑竹一起送给了毛泽东。当时,一同从湖南考察赴京去见毛泽东的还有周世钊、李达。周世钊送给毛泽东一幅内有东汉文学家蔡邕文章的墨刻。李达送了两支斑竹毛笔和一首咏九嶷山的诗。毛泽东睹物思友,感物生情,不久便写下了友谊之歌,怀乡之曲,于是“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名诗就问世了。1961年,家乡来客给乐天宇捎来了九嶷山的斑竹,他很高兴地精选了一根斑竹,让自己的儿子给毛泽东送去。同时,还附了一封信和一首诗。不久,乐天宇接到了毛泽东寄来的一首和诗的诗稿,题为《七律·答乐天宇》,乐老十分高兴。  一天,乐天宇在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那里,看到了毛泽东题为《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同志》的诗稿。他忙对田家英说:“我这个人平时做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往后可能会给毛主席添麻烦,不能用我的名字。”说着顺手拿起笔来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当时,郭沫若正在编注毛主席的诗词,田家英便把乐天宇的意见转告了郭老。  有一天,乐天宇到郭沫若家去做客。碰巧郭沫若正在忙着筹集出版毛主席诗词。郭老笑着对乐老说:“主席的诗中,有你的名字哩。”乐天宇连忙摇摇手,并向郭沫若谈了自己的意见。郭老听后说:“那也好,不如改为‘友人’吧”,并解释道:“友人表示多数的意思”。因此,在公开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乐天宇同志”也就成了毛泽东匿名“友人”了。乐天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信党,依靠党,始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祖国绿化。1980年乐老再次回家乡考察,向地方政府倡议,成立了九嶷山泪竹自然保护区。他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晚年还在家乡自费创办九嶷山学院,积极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在办学期间,因积劳成疾,突患脑溢血,于1984年7月15日,不幸逝世。毛泽东《七律·答友人》的千古绝唱和诗友乐天宇深沉厚重的九嶷情结,珠联璧合,已成佳话,后人自当永志不忘!   乐天宇(1901~1984)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官桥乡麻池塘村人,1919年,就读于长沙第一中学的乐天宇成了毛泽东的密友,积极参与了毛泽东领导的驱汤(乡铭)驱张(敬尧)运动。1921年,他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即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前身)。翌年,农校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他任团支部书记。1924年1月,农校团支部全体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他任党支部书记。1927年1月,乐天宇奉命回家乡宁远开展农民运动,同年5月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时成功越狱,但由于左脚受伤未能跟上红军队伍,后几经周折,于1939年冬到达延安,被分配到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  1940年6月他率边区考察团历时47天,走了甘泉、延川、固临等15个县,采集了2000多种标本,考察了整个边区的土壤、气候、林相及其分布情况,行程千余里。在回延安途中,他发现离延安80多里处,有一个叫烂泥洼的地方,有80平方公里大小,水源丰足,土质肥沃。如果在那里开荒种粮,边区军民的吃穿就不用发愁了。他撰写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提议建设边区,开发烂泥洼。他还向毛泽东当面做了汇报。长沙一别就是20年了,两位老友相谈甚欢。交谈中说到了乐天宇家乡的九嶷山,毛泽东还没去过,十分神往,这为建国后两人成为诗友做了铺垫。但此次谈话,使他俩在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成了挚友,毛泽东再见到乐天宇,总是称他为“九嶷山人”。  不久,乐天宇奉命陪同朱总司令先后三上烂泥洼考察。总司令看上了这块宝地,正式建议将此地改名为南泥湾。毛泽东欣然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朱老总下达了开垦南泥湾的命令。于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于1941年3月在王震旅长率领下开进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春,乐天宇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  上世纪30年代末,李森科在在苏联“崛起”并统治苏联科学界十数年,此即所谓的李森科事件。我国的左派学者和许多青年学子出于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崇拜,开始从相信“传统遗传学”转向拥护“新遗传学”(即米丘林学说)。乐天宇也是热烈的追随者。1941年初,乐天宇以延安“中国农学会”主委的身份大力传播推行“米丘林生物科学”,1949年初发起组织中国的“米丘林学会”。1949年秋,以乐天宇为院长的华北联合大学农学院迁进北京,与北大、清华两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学院。乐天宇受命出任校务委员会“第一把手”。  在当时“一边倒”的国策和中央高层对“李森科主义”的政治肯定的大背景下,乐天宇利用行政权力打压中国的“摩尔根遗传学派”。在这样的学术政治环境中,北农年青有为的遗传学家李景均教授被迫于1950年3月出走美国。李景均教授1912年生于天津,1937~194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应聘在已经迁往成都、条件非常艰苦的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34岁的李景均转到北大农学院任农学系主任,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系主任。李景均出走时离建国日1949年10月1日才5个来月,离1949年9月三校合并也还不到半年。这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同样震惊了中南海高层,毛泽东亲笔批示对乐天宇予以批评和处分,并于1951年3月将其调离北农,乐天宇的政治生涯从此告终。此即“乐天宇事件”。  1962年秋,乐天宇回到故乡九嶷山区进行科学考察,碰到当时也在湖南作社会调查的周世钊和李达。故乡遇故知,三人商定送几件有特色的纪念品给他们共同的好友毛泽东,并附上各自的诗作。于是,周李二人送了九嶷山斑竹笔、汉蔡邕《九嶷山铭》拓片,乐天宇则从三分石伐几根斑竹,裁成四段,附上一首七言诗,呈送毛主席。诗曰: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  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  东接都庞越城雨,西嘘大庾骑田虹。  我来瞻仰钦美德,五风十雨惠无穷。  为谋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  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  于今风雨更调顺,大好景观盛世同。  乐天宇诗作落款为“九嶷山人”。  毛泽东收到礼物后睹物思情,心驰神往,于是将满腔诗情,倾之于纸,写就了题为《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同志》的答诗。诗稿送给郭沫若征求意见,郭沫若又约见乐天宇,乐天宇诚惶诚恐地说:“我这个人办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要给毛主席惹麻烦,诗上最好不要写我的名字。”于是当着郭老的面把“乐天宇”三个字划掉了。后来此诗发表时题为《答友人》,且写作时间成了1961年。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的千古绝唱和诗友乐天宇深沉厚重的九嶷情结,珠联璧合,自成佳话。  文革中,乐天宇遭受了种种磨难。1980年,老人再次回家乡考察,向地方政府倡议,成立了九嶷山泪竹自然保护区,晚年还在家乡自费创办九嶷山学院,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在办学期间积劳成疾,1984年7月15日突患脑溢血辞世。从延安走来的这位革命农学家的一生可谓波澜起伏、耐人寻味哦!

11、1982年07月15日 陈德修,东城卫团长&GUITAR(吉他手)

陈德修

12、1980年07月15日 许安安,台湾女演员。

许安安

13、1979年07月15日 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

  门票两毛,半年接待人次上百万 1979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

  1979年7月15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每天约有三四千名游客进入大会堂参观。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9年7月15日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到2004年10月底,25年间共接待海内外参观者5040多万人次。

  有人质疑“人民大会堂还是人民的吗”?

  其实,1979年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那并不是它的第一次。

  早在20年前的1959年,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建成。当时,除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活动外,大会堂每周都设有一两天的开放日,让普通老百姓可以走进这个神秘的殿堂,一饱眼福。

  “都是单位发票去参观。”家住西交民巷的李建华老人回忆,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北京各单位团体都组织参观,先是机关,然后是厂矿,再是街道。有的人在参观的前一个晚上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那时不收费。”一名70多岁的高检退休老干部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每逢节日大会堂都会有活动,各大单位都会发票,“还举行套圈等游戏”。

  不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天安门广场红旗漫天,人民大会堂却被封闭起来,只用于举行大型会议和中央领导人办公、接见活动,不再对外开放。

  在西交民巷老住户的印象中,距他们百步之遥的大会堂突然神秘、陌生起来。一道铁护栏横在大会堂东门外的广场上,警卫线则一直向东延伸到广场西侧的马路沿上,大会堂四周平时遍布岗哨,不准群众接近。

  “领导都怕出事。”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退休人员刘老先生透露,当时社会局势比较乱。

  就这样,人民大会堂对普通老百姓封闭了10余年。

  “文革”结束后,一句话逐渐在人民大会堂内流传起来,“人民大会堂还是人民的吗?”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央领导对此也颇有微词,“几次会上会下都提起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人民大会堂封闭的做法,再次遭到一些老同志炮轰,再次提起这句话。

  情况在1979年1月27日晚发生了变化,中断了15年的首都群众春节联欢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宣布:“人民大会堂将向各界群众开放。”

14、1979年07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给以更多自主权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这两个报告是根据当年4月邓小平在同习仲勋、梁灵光等人的一次谈话中提出的利用沿海有利条件,创办特区的意见起草的。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条件,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原则同意两省试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大包干的经济管理办法,在计划、物资供应、物价政策等方面也实行新的经济体制和灵活政策。同时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特区。中央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

15、1975年07月15日 黄纪莹,香港女演员。

黄纪莹

16、1970年07月15日 我国与赤道几内亚建交

  赤道几内亚,全称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意为“黑人之国”。位于非洲中西部。总面积28051.46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部分26017.46平方公里,岛屿2034平方公里。人口34.6万(1995)。主要为芳族和布比族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首都马拉博。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黄金、铝矾土等。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170万公顷,盛产名贵木材。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可可、咖啡、木薯、芋头、玉米等,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基础落后,只有少数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汽车修配等小型工厂。19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美元。主要出口木材、可可、咖啡,进口粮食、燃料和消费品。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及比奥科等岛屿。1778年,葡将奥戈韦河到尼日尔河之间的地区及岛屿划归西班牙。1843年,西班牙又占领木尼河地区,1845年建立殖民统治。1959年,该地区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独立日为国庆日),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1979年8月发生军事政变。1991年宣布实行多党制。1970年10月15日同中国建交。

17、1968年07月15日 电影艺术家蔡楚生逝世

蔡楚生

  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广东潮阳人。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师事郑正秋,协助摄制《桃花湖》、《红泪影》等影片。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导,拍摄《共赴国难》、《南国之春》等影片。1933年编导的《都市的早晨》,为左翼电影运动的代表影片之一。1934年编导的《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后相继拍摄《新女性》、《迷途的羔羊》。1936年参与组织上海电影救国会。抗战爆发后赴香港,编导《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前程万里》等反映抗日的影片。1946年在上海组织联华影艺社,后并入昆仑影业公司。次年与郑君里联合编导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  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联谊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68年7月15日被迫害致死。

18、1968年07月15日 陈明,中国大陆歌手

陈明

19、1964年07月15日 关咏荷,香港无线电视演员。

关咏荷

20、1960年07月15日 肯尼迪提出新边疆政策

  “新边疆”是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施政纲领。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严重,黑人运动逐步高涨;而西欧、日本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时期,苏联的科技发展有迎头赶上和超过美国之势,美国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这些因素迫使美国采取新的对策。  1960年7月15日,肯尼迪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肯尼迪在1961年1月宣誓就任前后,着手制订新边疆的施政纲领。“新边疆”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内政方面,实行双重利率即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价货币政策,采纳“新经济学”的减税主张,实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医疗保险,提出解决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在对外政策方面,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试图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主体的大西洋共同体之中。

21、1960年07月15日 加丹加省从刚果分裂,内战爆发

欧洲人纷纷离开刚果

  1960年7月15日。在新独立的刚果共和国内,和平由于叛乱、革命和对欧洲居民进行猛烈进攻而遭到破坏,联合国部队开始进驻这个国家。盛产铜矿的加丹加省政治领导人莫伊斯-冲伯宣布他的省脱离刚果而独立。仍然控制着加丹加省铜矿的比利时几乎同时宣布它将往刚果派出更多的部队。比利时政府发言人说,刚果政府已要求得到军事援助。但是今天帕特利斯·卢蒙巴总理说这些部队是被派来推翻他的政府的,他要求他们立即撤离刚果。卢蒙巴说比利时和刚果两国间的条约是“一纸空文”,并要求所有的比利时外交官离开他的国家。

  一周以前这个共和国军队之中的刚果士兵造了白人比利时军官的反。他们在大街上袭击欧洲人,寻找武器,奸污妇女,受害者之中有姆万扎-波马的修道院的修女。数以千计的欧洲难民从利奥波德维尔跨过刚果河逃到布拉柴维尔,直至军队封锁了这条道路。

  卢蒙巴呼吁莫斯科予以援助,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不准他们“染指”刚果。美国称他的讲话是不负责任的。

22、1957年07月15日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

1957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1906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美国获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当选为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四、五届常务委员。

早在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对人口问题就提出了一些看法。1957年6月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马寅初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盲目增长,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他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行人口普查,掌握全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举行人口动态统计,在此基础上来确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长数字订入五年计划;

二、宣传晚婚节育采取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措施,奖励节育,用征税的办法限制多育;

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

在此期间,社会科学理论界对人口问题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的观点受到批评,他的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错误地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这次错误的批判,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口问题的解决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3、1949年07月15日 《工人日报》创刊。

  《工人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5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是面向中国亿万职工的主流媒体。作为一家综合性日报,工人日报立足三工(企业、职工、工会)、面向社会,全面、客观报道当今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工人日报特色鲜明、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要。

24、1946年07月15日 现代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被暗杀。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对未来充满希望。  闻一多是湖北省浠水县人,早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同时进行文学研究和诗歌创作。   闻一多个性刚直,有嫉恶如仇的气概,但是缺乏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斗争经验。在他看来,越是好朋友,越不能容忍有什么错误。1945年春,有人造谣说:“李公朴已被收买,即将赴渝出任要职。”一天下午,李公朴正巧到闻一多家,吴晗、楚图南也在那里。闻一多就拍着桌子质问他:“为什么出卖民盟?”李公朴进行了辩解。但是,在火头上,闻一多没有听进去。李公朴一怒之下也走了。当晚,李公朴找到张光年,告诉他这件冤案。张光年第二天找到闻一多。闻一多没有等张光年讲完,就真诚地说:“我们错了!我们向公朴道歉!”  1945年4月,李公朴的北门书屋翻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不料,有人拨弄是非说,北门书屋偷着翻印别人的东西,只顾自己赚钱。闻一多听后受不了,他当着李公朴的面说:“办书店可以,不能有‘书商行为’。”两人大吵一场。过后,冯素陶约了楚图南一起去看望闻一多,告诉他秘密翻印的是毛泽东的著作。闻一多听了,马上说:“哦!那是我的不对了,错怪了公朴。”一把拉着他们一起去向李公朴道歉。闻一多一进门就先说:“公朴,我又错怪了你,现在来登门道歉。”李公朴马上迎上去,两个战友紧紧拥抱着。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惨遭杀害,闻一多处境极端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参加7月15日为挚友李公朴举行的追悼会,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几个小时后,闻一多也悲壮地倒在敌人的枪声下,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朋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47岁。 1946年闻一多一大家在昆明西仓坡合影留念治印是闻先生的绝活叼着一根大烟袋的闻一多是如此的朴实
25、1937年0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全民族抗战的诚意。在中国共产党的敦促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于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准备应战”。

26、1934年07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组成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红军北上抗日发表的宣言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地区调回瑞金。  7月7日,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的护送下,从瑞金出发,经长汀、清流、永安、攻占大田,红七军团遂正式宣布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活动。  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言宣布了“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行动,表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一起以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宣言还提出了五项具体主张: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出卖领土主权,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反对承认伪满洲国;“立刻宣布对日绝交”,宣布一切中日条约和协定无效,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对日作战;武装全国民众,组织义勇军与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积极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没收日寇和汉奸卖国贼的一切财产,停止支付一切国债款本息;“普遍组织民众反日团体”,“吸收广大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到反日团体中来”。

27、1930年07月15日 史蒂芬·斯梅尔,美国数学家

史蒂芬·斯梅尔

  史蒂芬·斯梅尔(Stephen Smale,1930年7月15日)是美国数学家,1966年费尔兹奖得主。他因证出五维或以上的庞加莱猜想而成名。然後转向研究动力系统,作出重要成就,还勾划出研究计划,给很多研究者实行。斯梅尔也作过数学经济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计算理论。  1998年斯梅尔列出了21世纪的18道数学问题,精神上沿袭了1900年知名的希尔伯特数学问题。斯梅尔的问题有一部分也来自希尔伯特数学问题。问题包括还未解决的雅可比猜想和黎曼猜想。  斯梅尔另一有名的定理,是证明出球面能够外翻的斯梅尔悖论。这悖论是说如果容许球面穿过自己,球面内壁能够翻到外面而不摺皱。  斯梅尔於1957年在密西根州安娜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执教於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柏克莱大学。1995年自柏克莱大学退休後,现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教授。为表彰他的贡献,一颗1982年发现的小行星於2000年便以他来命名。

28、1930年07月15日 雅克·德里达,法国哲学家

雅克·德里达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于阿尔及利亚 - 2004年10月8日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传记  1930年7月15日雅克·德里达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2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国公民资格,他被迫辍学两年。这个经历对他心灵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伴随了他的一生。这种经历也导致了他思想中的怀疑精神。2004年在《世界报》对他的采访中,他说:   “那些使我变成“独立战争”前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犹太人的偶然经验也具有很多特殊性,即便在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当中也很特殊。”   1949年,他来到法国求学。但是他连续两年都没有考上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直到1952年,他第3次报考才终于被校方接受。而在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他的口语考试也未能及格。1956年,德里达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此后,他发表关于戏剧家阿尔托的文章而失去了索邦大学的工作。虽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哲学大师,但是因思想一开始并不为传统思想所接受,他直到1980年才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   虽然他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名誉教授和博士荣誉,但是在法国本土却没有这种礼遇。直到1984年,他才开始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导师的生涯。   1967年,他连续发表了《书写与差异》、《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从而奠定了他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思想受到了美国学界的关注。   1980年代以后,他的工作向政治伦理方面转向。他还直接参与一些政治事件:例如1981年他支持拉丁美洲精神分析界对独裁政府的反抗;1982年在布拉格支持捷克知识分子的反抗运动而被捷克政府逮捕;他还支持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他认为人权“不仅是抵抗集权主义的工具,他还与主宰着政治性的世界概念的那个欧洲传统密不可分。而后者正是解构的首要质疑对象。所以他的解构工作依次围绕着主体与自由,民主与公民性,边界与民族国家这些观念中展开。”基于这种理念,他在课堂上分析死刑的政治神学基础;他谴责恐怖主义,而且分析恐怖主义的形态、条件以及影响;他分析美国划分流氓国家和邪恶轴心国的原教旨主义情结,也指责“没有启蒙没有政治远见的阿拉伯伊斯兰神权政治主义”;他以犹太人的身份批评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他也支持同性婚姻。   影响与争议  德里达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很大争议。由于它的思想和英美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来不被美国的哲学系所重视。他的思想影响非常广泛,被用作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抗争、黑人运动等的理论武器。而他的思想也不被许多传统学者所接受,认为他破坏了西方文明。   他死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因为他,法国向世界传递了一种当代最伟大的哲学思想,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公民’。”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于阿尔及利亚 - 2004年10月8日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传记  1930年7月15日雅克·德里达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2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国公民资格,他被迫辍学两年。这个经历对他心灵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伴随了他的一生。这种经历也导致了他思想中的怀疑精神。2004年在《世界报》对他的采访中,他说:   “那些使我变成“独立战争”前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犹太人的偶然经验也具有很多特殊性,即便在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当中也很特殊。”   1949年,他来到法国求学。但是他连续两年都没有考上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直到1952年,他第3次报考才终于被校方接受。而在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他的口语考试也未能及格。1956年,德里达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此后,他发表关于戏剧家阿尔托的文章而失去了索邦大学的工作。虽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哲学大师,但是因思想一开始并不为传统思想所接受,他直到1980年才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   虽然他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名誉教授和博士荣誉,但是在法国本土却没有这种礼遇。直到1984年,他才开始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导师的生涯。   1967年,他连续发表了《书写与差异》、《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从而奠定了他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思想受到了美国学界的关注。   1980年代以后,他的工作向政治伦理方面转向。他还直接参与一些政治事件:例如1981年他支持拉丁美洲精神分析界对独裁政府的反抗;1982年在布拉格支持捷克知识分子的反抗运动而被捷克政府逮捕;他还支持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他认为人权“不仅是抵抗集权主义的工具,他还与主宰着政治性的世界概念的那个欧洲传统密不可分。而后者正是解构的首要质疑对象。所以他的解构工作依次围绕着主体与自由,民主与公民性,边界与民族国家这些观念中展开。”基于这种理念,他在课堂上分析死刑的政治神学基础;他谴责恐怖主义,而且分析恐怖主义的形态、条件以及影响;他分析美国划分流氓国家和邪恶轴心国的原教旨主义情结,也指责“没有启蒙没有政治远见的阿拉伯伊斯兰神权政治主义”;他以犹太人的身份批评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他也支持同性婚姻。   影响与争议  德里达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很大争议。由于它的思想和英美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来不被美国的哲学系所重视。他的思想影响非常广泛,被用作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抗争、黑人运动等的理论武器。而他的思想也不被许多传统学者所接受,认为他破坏了西方文明。   他死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因为他,法国向世界传递了一种当代最伟大的哲学思想,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公民’。”

29、1927年07月15日 奥地利全国范围内发生暴乱。

奥地利发生暴乱

  1927年7月15日,奥地利维也纳成了火药桶。大火烧了“司法宫”,枪声在整个城市中回响,尸体堆满了街道。左派分子号召推翻塞佩尔总理领导的政府。  暴乱是因为“退伍军人运动”的3名成员被指控犯有藐视“共和国辩护团”罪之后又被宣布无罪释放。这几名退伍军人被指控打了一名工人和一名儿童。无罪释放的裁决刚一宣布,工人们立即举行了罢工,涌入街道。其中一些人占领了维也纳大学,这里被认为是纳粹活动的一个中心。另一些人占领了法院大厦,并将其付之一炬。维也纳警察迅速行动控制了暴乱。他们向罢工者开枪,至少有90人死亡,600多人受伤。社会民主党领袖利用这种极为紧张的局势要求塞佩尔总理辞职。塞佩尔3年前曾遇刺但幸免遇难,这次他没有让步的表示。

30、1927年0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开始“分共”,大革命彻底失败

6月10日郑州会议后的合影。前排左起:孙科、于右任、冯玉祥、谭延恺、汪精卫、唐生智

  曾轰轰烈烈开展的大革命失败的主要标志是两次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内部汪精卫集团日益暴露其反革命面目,加紧了反革命活动。

  1927年6月10日,在反共声浪中极度动摇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同汪精卫在郑州举行策划反共的会议。6月19日,冯玉祥又与蒋介石在徐州举行会议,密谋蒋汪合作,共同反共。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共产党内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者不仅不作任何事变的准备,反而对汪精卫抱有幻想,甚至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把武装交给国民党。7月14日晚,汪精卫秘密召开会议,确定“分共”和大屠杀计划。同日,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写成《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随后在汉口公开发表。声明说:“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孙中山)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就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宋庆龄宣布:“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

  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召开“分共”会议,悍然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并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大屠杀,武汉地区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了三年多的中国大革命失败了。

31、1924年07月15日 沙面工人大罢工

广州沙面工人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举行罢工

  1924年7月15日,广州沙面工人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举行罢工。  6月30日,沙面租界帝国主义当局借口法国驻越南总督遇刺,宣布实行《新警律 》,规定从8月1日起,华人出入沙面,必须携带贴有雇主相片的护照;而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越南人均可自由出入。中共广东省委通过广州工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领导沙面工人宣布罢工,坚决要求取消《新警律》。  广州市各进步工会以举行罢工相支援,沙面华警亦举行罢岗来支持工人。20日北京反帝国主义大联盟第二次执委会通过援助广州沙面工人罢工及筹款接济等议案,对沙面工人进行声援工。工人坚持斗争1个多月,终于迫使帝国主义取消了《新警律 》。  这次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提高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沙面罢工后,各地罢工事件不断发生,逐渐形成高涨局面。

32、1909年07月15日 中葡开始澳门勘界谈判

  1909年7月15日,中葡双方于香港开始了澳门勘界谈判。中方代表为高而谦 ,葡方代表是马沙度。  1908年发生日轮“二辰丸”号军火走私案后,引发出澳门界址问题。清廷倡言早定澳门界址。香山、广州等地中国商民也请求划定澳门界线,以保护领土不被侵吞。“二辰丸”交涉刚告结束,清政府即派外交部右参议高而谦到粤查勘澳门之界 ,并要求葡萄牙派员同勘。  谈判伊始,葡即增兵澳门,以期对中国施加压力。谈判中,马沙度声称葡侵占澳门之前,中国并未有管理澳门之实,澳门及其附属地应包括关闸以南的整个澳门半岛,加上青洲、水仔、路环、大小横琴岛、对面山诸岛及附近一切山岛和所有海面, 总面积达326平方公里。  高而谦则认为澳门原先是中国租借给葡人之地,附近各岛也非无主之地,澳门界限应以旧日界址为澳门界限,清政府将收回水仔、路环两岛。

33、1907年07月15日 清末志士秋瑾英勇就义

秋瑾女扮男装像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  附:秋瑾绝命词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34、1904年07月15日 俄国作家契诃夫逝世

契诃夫

  世界文学巨匠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从1879年12月创作出第一篇小说《顿河地主的信》,到1903年创作最后一篇小说《新娘》、最后一个剧本《樱桃园》为止,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来篇小说、十几部戏剧作品。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寓意深刻。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于亚速海沿岸塔干罗格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反动专制统治时期,也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童年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还在中学读书的契诃夫就去给人家当家庭教师,进入大学以后就靠写稿卖文为生。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早接触社会,从小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与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80年代末期,反动压迫日益加剧,契诃夫为寻求社会出路,于1890年带病前往库页岛考察流放刑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他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访问了近万名犯人与移民,这使他对黑暗专制统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思想上也起了急剧的变化,同时为扩大创作题材和提高艺术技巧打下了基础。90年代成为契诃夫创作繁荣和成熟时期,不少著名中篇都在这一时期写成,其中有《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等。名著《第六病室》深刻地揭露了黑暗势力,使人触目惊心。这部作品发表后轰动了整个俄国,激励了人们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90年代以后,契诃夫努力从事戏剧创作,写出了《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不少有名的剧本。  契诃夫的创作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始终是一位业余文学家。他是从医科大学毕业的一个职业医生,终生行医,又终生从事文学创作,他曾经说:“我相信,学医对我的文学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我的观察范围,充实了我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的真正的价值,只有自己也是医生的人才能了解。由于接近医学,我才能避免犯许多错误。因为熟悉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的缘故,我就竭力考虑科学的根据,如果不可能,我宁可一个字不写。”他还说:“如果我是医生,那么我就要有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那么我就应该生活在人民中间。”正因为这样,契诃夫的创作才是真正现实主义的创作,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友好的感情,中国读者也喜欢契诃夫的作品,他曾约高尔基一起访问中国,但因长期患病而始终未能如愿。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因病去世,终年44岁。

35、1857年07月15日 卡尔·车尔尼,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车尔尼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Wenzel Czerny)也是钢琴家。车尔尼从小跟随父亲、胡梅尔(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和安东尼奥·萨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学习钢琴,他3岁时就能弹钢琴,7岁时能将自己的乐思记录下来,9岁就登台演奏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10岁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门蒂的全部钢琴作品,并且具有超凡的音乐记忆力。从15岁起就开始了钢琴教师的生涯。Carl Czerny(1791-1857)_Portrait  1801年,年仅10岁的车尔尼去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贝多芬被车尔尼精彩的演奏所打动,接受了这位学生。车尔尼师从贝多芬学钢琴并受胡梅尔和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的影响,钻研他们的教学法,车尔尼曾参加了克莱门蒂在维也纳的授课。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车尔尼于1812年首演了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很快就成为维也纳最著名的钢琴教师,他的学生包括弗兰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Kullak,Leschetizky,Theodor Döhler(1814-1843),Sigismond Thalberg(1812-1871),Stephen Heller(1813-1888)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的钢琴家。他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也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并把自己写的练习曲题献给车尔尼。车尔尼在1842年出版了他的自传,"Memery of My Life"。车尔尼去世于维也纳,由于没有家庭,他的遗产都留给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大学和其他的慈善机构。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1857),版画  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他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也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总结了浪漫主义以前的注重指力的钢琴技巧,同时又指出了手臂重量的重要性,他在《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指出:“弹奏时,手的动作要藏起来,手指不可以抬得比必要时高。为了做得正确,有必要增强肌肉的内在紧张,在不破坏手指柔软运动的范围内,加入手臂的重量”,他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一生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编号的共有78本。他的练习曲强调指法技巧的发展,注重手腕动作有一定自由,同时注意应用渐强、渐弱的效果,是钢琴的基础教材,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作品299《快速练习曲》和作品740《手指轻巧的艺术》,在中国大陆,《作品599初步教程》也应用很广。车尔尼的最后一部作品是Op. 861:左手练习曲(Studies for Left hand)。车尔尼还创作有钢琴四手联弹和奏鸣曲,他也创作了一些弥撒、安魂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车尔尼的练习曲融古典派的雅典风格和克莱门蒂的动态风格为一体,经过精心的编排,严密的分类,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的钢琴学生练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Carl Czerny(1791~1857) Portrait当今,我国正掀起一股“钢琴热”———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在学钢琴,而每一学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选用车尔尼的各种钢琴练习曲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车尔尼这个名字几乎成了钢琴练习曲的代名词,为广大钢琴演奏者和钢琴艺术爱好者所熟知。  1791年,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车尔尼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他3岁时就能弹钢琴,7岁时能将自己的乐思记录下来,10岁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门蒂的全部钢琴作品,并且具有超凡的音乐记忆力。1800年,9岁的车尔尼作为钢琴家已在维也纳举行首次公演。1801年,年仅10岁的车尔尼去见贝多芬,贝多芬被车尔尼精彩的演奏所打动,欣然接受了这位学生,其后,车尔尼先后演奏了贝多芬的《C大调协奏曲》和《皇帝协奏曲》,从而使他名声大振。  车尔尼的演奏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重视,以为他是维也纳继胡梅尔后最主要的钢琴演奏家。但是,由于车尔尼身体纤弱、生性腼腆、内向,与演奏相比他更适合教学,因此,从15岁起,车尔尼便开始了他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教学生涯。作为一名杰出的钢琴教师,他培养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学生,其中包括多勒、克拉克、伊尔、塞尔伯格等,而最著名的便是一代钢琴大师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Portrait  李斯特9岁时,有幸拜会了车尔尼。据车尔尼自传中写到:李斯特当时的演奏很不规范,粗糙而混乱,他的即兴演奏不具备扎实的和声基础,完全凭灵感。然而,在他的演奏中却蕴藏着一种天生的才气,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气质,使车尔尼认为此人是位可造之材。经过车尔尼的精心调教与李斯特的刻苦努力加聪明才智,通过几个月的练习,当李斯特弹奏克莱门蒂、胡梅尔、贝多芬、巴赫的作品时,车尔尼无须去重视他的演奏技巧,而着重于让他了解各个作曲家的写作风格,车尔尼不断给他浏览新作品,使李斯特有了一种令人震惊的视谱能力。一年后,李斯特举行公演,轰动了整个维也纳。然而,车尔尼并没有把李斯特局限在刻板机械的技巧练习中,而是充分让他施展自己的才能,使他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钢琴大师。车尔尼(左三),图为李斯特弹钢琴  作为一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的成就不仅在于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更重要的是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车尔尼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及论文,指引着当时的钢琴演奏艺术得以健康发展。这些练习曲融古典派的雅典风格和克莱门蒂的动态风格为一体,经过精心的编排,严密的分类,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的钢琴学生练习。  车尔尼作为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在19世纪钢琴演奏史上占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位置。如果说克莱门蒂的动态演奏技巧风格和李斯特的浪漫主义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史上的两块里程碑的话,那么车尔尼就是这两块里程碑的铺路架桥者。Carl Czerny 平版画像,J.Kriehuber,1833  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手指基本功训练以及演奏维也纳古典作品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料,他为钢琴演奏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敬仰。  他的钢琴练习曲对于训练手指以及演奏技巧具有一定作用,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为钢琴教材。其中《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作品740号,也称699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在我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其他偶尔选用的练习曲还有作品139、821、636、221、721、337、261、553、300、335、355、399、400、500以及专门锻炼左手技巧的718等。[编辑本段]作品列表  车尔尼钢琴教学练习曲作品:  作品92号:托卡塔(Toccata)  作品139号:简易练习100首  作品151号:大的颤动练习  作品161号:48首前奏与终止练习曲  作品229号:为两架钢琴而用的快速练习曲40首  作品239号:二重奏练习曲50首  作品244号:大的半音阶练习  作品245号:大的三度音阶与双音经过句练习  作品261号:基本练习101首  作品268号:练习曲式大奏鸣曲  作品277号:初级练习10首  作品299号:快速练习40首  作品335号:连奏和断奏练习  作品336号:24首练习  作品337号:每日课程40首  作品355号:装饰音练习  作品359号:初级教程第一课  作品365号:演奏家的高级练习曲  作品380号:24个大调的三度练习曲  作品388号:准备的简易练习曲  作品399号:改善左手的1十首大练习曲  作品400号:赋格的练习  作品409号:50首特性练习曲  作品428号:60首初级练习  作品433号:准备过程的练习曲  作品453号:初步简易练习150首  作品481号:初步练习50首  作品495号:42首四手练习曲  作品499号:两首为少年钢琴家写的练习曲  作品553号:6首八度练习曲  作品584号:钢琴初级教程  作品599号:实用初级练习100首  作品613号:表情练习曲集  作品632号:12首练习曲  作品636号:灵活手指的预备练习  作品684号:24首爱尔兰歌调练习  作品692号:24首大型沙龙练习曲  作品694号:少年练习曲  作品699号:右手的艺术  作品706号:24首新爱尔兰练习曲  作品718号:24首左手简易练习曲  作品727号:两架钢琴的12首练习曲  作品735号:左手三度练习曲  作品737号:40首天天练  作品740号:灵活手指的华丽练习50首  作品748号:小手用的练习25首  作品749号:小手用的练习25首  作品750号:基本练习30首  作品751号:四手用的音阶练习  作品753号:30首华丽练习曲  作品755号:特性练习曲25首  作品756号:25首大练习曲  作品765号:库朗特练习曲  作品767号:50首表情练习曲  作品777号:五指练习24首  作品779号:大的耐力和速度练习曲  作品785号:25首大的特性练习曲  作品792号:35首为达到钢琴精确技巧的练习曲  作品793号:大的琶音练习  作品802号:实用练指法  作品807号:新的练习曲  作品818号:50首手指练习  作品819号:曲调和节奏练习曲集  作品820号:50首天天练习  作品821号:8或16小节的练习160首  作品822号:通向颠峰的途径  作品823号:初步练习  作品824号:四手练习  作品825号:儿童钢琴教程  作品829号:华丽练习曲  作品834号:演奏家练习曲  作品835号:儿童的方法  作品837号:现代钢琴篇章  作品838号:和弦低音练习  作品840号:50首旋律练习  作品845号:12首轻快练习  作品848号:小手新钢琴日课32首  作品849号:流畅练习曲  作品861号:左手练习曲[编辑本段]作品299和740介绍  车尔尼练习曲Czerny Etudes Op.740   奥地利钢琴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车尔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集。共有50首练习曲。   第1首C大调左右手五指练习,手指的平均动作练习;   第2首G大调左右手琶音练习,大拇指从下面经过的练习;   第3首D大调右手五指练习,决速清晰的训练;   第4首降B大调右手三度练习;   第5首降E大调左右手双音同型的音阶练习;   第6首降A大调左右手琶音练习;   第7首C大调右手同音型反复;   第8首a小调左手轻快地八度练习;   第9首E大调右手轻快地八度练习,倚音、断音练习,轻巧地跳跃;   第10首C大调右手三度练习,包含音阶;   第11首F大调右手大拇指调换、手指扩张练习;   第12首d小调左手伸缩自如的琶音练习;   第13首降B大调右手快速经过音阶练习;   第14首g调右手分解和弦的练习;   第15首降E大调左右手扩张练习;   第16首C大调右手三连音大拇指调换手指的练习;   第17首a小调右手音阶练习;   第18首降A大调左右手琶音,双手交叉练习;   第19首降B大调右手不同距离的手指扩张练习;   第20首G大调左右手双八度练习;   第21首D大调左右手双手琶音练习;   第22首B大调颤音练习;   第23首E大调左手回音,轻快的触键练习;   第24首降A大调右手大拇指弹黑键时手的姿势平稳的练习;   第25首降D大调右手音阶练习;   第26首A大调右手琶音练习;   第27首D大调右手分解八度练习,包含四声部;   第28首D大调(B大调)左手琶音练习;   第29首D大调右手回音波音练习;   第30首F大调右手快速双音练习;   第31首a小调右手琶音练习,大拇指经过手掌的练习;   第32首C大调左右手和弦练习,包含八度断音,同音反复;   第33首降A大调右手八度跳跃练习,包含左右手双八度练习;   第34首C大调右手三度颤音练习;   第35首F大调右手同音反复练习,分解八度;   第36首A大调右手分解和弦,手指伸缩自如练习;   第37首d小调左右手同一音型反复练习,包含琶音;   第38首降B大调左右手两手交替八度练习;   第39首G大调右手三度练习;   第40首C大调右手和弦和断奏练习;   第41首a小调左右手手指灵活的练习;   第42首F大调右手双连音、回音的练习;   第43首D大调右手大拇指灵巧经过的练习,包含分解和弦;   第44首G大调左手分解双音,轻巧的八度练习;   第45首降A大调左右手分解和弦的旋律的连奏、歌唱性的练习;  第46首F大调左右手琶音的练习;   第47首降G大调右手分解和弦、琶音的练习;   第48首降A大调左右手颤音练习,音阶;   第49首G大调左右手八度断奏练习;   第50首g小调左右手分解和弦,各种组合练习。  《快速练习曲》Etudes Op.299   奥地利钢琴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车尔尼创作的40首快速钢琴练习曲集。 Op.299是车尔尼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里有较长大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右手流畅的音阶练习;   第2首C大调左手流畅的音阶练习;   第3首C大调右手分解和弦,同型的反复;  第4首C大调右手连续回音的练习;   第5首C大调左右手流畅的音阶;   第6首C大调右手五指不连音的练习,各种音型,同一音型反复;   第7首C大调左手五指不连音的练习,各种音型,同一音型反复;   第8首C大调右手综合的手指练习,流畅的音阶琶音;   第9首C大调左右手五指与音阶,包含五指的快速运动;   第10首F大调左手五指练习, 阿尔贝式低音,分解和弦;   第11首C大调右手三度分解,同音反复;   第12首F大调右手琶音,齐奏平衡的练习;   第13首降B大调左右手的分割奏法,正确的时值;   第14首F大调右手各种回音的练习;   第15首C大调右手半音阶式的五指练习;   第16首G大调右手分解双音,各种音型分解双音;   第17首F大调右手多声部的进行,同型的反复,手指独立性的练习;   第18首G大调左手同型反复的五指练习,包含分解三度;   第19首F大调右手琶音,同型的反复,手指的敏捷练习;   第20首C大调左右手分解扩张练习;   第21首C大调右手五指的力度练习,左手有旋律;   第22首G大调左右手同音反复的练习;   第23首A大调右手各种分解双音;   第24首D大调右手音阶与五指练习,双音与三度;   第25首降E大调左右手音阶齐奏,平衡与力度练习;   第26首A大调右手连音、乐句与速度、六对不确定数目音符的组合训练;   第27首g小调左右手双音震音练习;   第28首C大调右手分解八度,同型的反复,四、五指的独立与强化,指间的扩大;   第29首E大调左右手平行音阶,跳跃断奏,三度双音;   第30首C大调左手包含八度音程的琶音与右手的分割奏法;   第31首降B大调左右手半音阶,五指的各种运动;   第32首C大调左右手交叉的琶音;   第33首E大调左右手音阶与五指练习,包含平行音阶;   第34首a小调左手综合的手指练习,右手和弦节奏,指尖的扩大;   第35首A大调右手分解八度,左手的跳跃;   第36首C大调左右手反行琶音,反行半音阶的快速音群,手指的综合练习;   第37首降A大调右手多声部的进行,高音域上的练习;   第38首G大调右手双震音,有保持音的颤音,左右手的分割奏法;   第39首降D大调右手琶音,包含双手交叉;   第40首F大调左右手手指的综合练习,包含有保持音的颤音。  车尔尼小钢琴家(作品823)  车尔尼的《小钢琴家》(罗传开)  谱号与谱表  乐理提要  1.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练习  2.二拍子系统与三拍子系统乐曲中的八分音符、三连音与十六分音符练习  3.休止符的练习  4.包括临时记号的乐曲练习  5.低音部的练习  6.十二种大调音阶与小调音阶的练习  7.G大调与F大调的练习  8.装饰音的练习  9.D大调的练习  10.降B大调的练习  11.降E大调的练习  12.颤音的练习  13.A大调的练习  14.E大调的练习  15.三度双音的练习  16.马祖卡舞曲  17.降A大调的练习  18.小回旋曲  19.手腕交叉的练习  车尔尼的《三十首新钢琴技巧练习曲》30 New Studies in Technics Op.849(又译“钢琴流畅练习曲”),一般的学生大概在《钢琴初级练习曲》Op.599弹到70条左右就可以接上了。但对于年龄较小的琴童,或者基础打得不是怎么最好的,可能还得根据手指独立的不同情况,作些适当的补课,例如用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Op.139作为过渡。  能够把这些曲子都弹出来并非一件难事,但所谓“流畅练习曲”,顾名思义,就得有一定的速度,真要达到这个要求,则需要花番工夫了。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手指初步独立的前提下,学会根据不同的音型加上与此相适应的手腕动作,以便应对较长时间的同一音型的反复——须知这是19世纪音乐最普遍的织体构成方式之一。  音阶、半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   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一.弹起来或教起来都枯燥乏味;   二.不易“立竿见影”地看见效果;   三.以为多弹练习曲或乐曲也能有效地提高技术。   练习曲或乐曲当然不容忽视,但练音阶、琶音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   我幼时的老师拉萨列夫告诫我每天应练一小时左右的音阶、琶音。   拉萨列夫是俄国著名钢琴家兼教育家A.西洛蒂(1863-1945)的门生,拉赫玛尼诺夫的同窗,他继承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许多优点,在当时的上海影响很大。   今天,当我们从唱片里听到拉赫玛尼诺夫或是J.列文这些钢琴家往年的演奏时,仍不能不为他们惊人的、一尘不染的技巧所倾倒。   这点想必跟他们受过严格训练分不开。一个学生在他技术成长的七、八年里,音阶、琶音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技术训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让大脑能加以完善的控制。   这些需要通过练习的量来积累达到。   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方法之后,练习的量就是决定的因素,总的来说,在这方面,音阶、琶音比练习曲或乐曲能提供更大的练习的量。   只要连续弹上十几分钟音阶、琶音,手掌就会隐约有发酸的感觉。   如果连续弹上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手指的活动量就相当可观。   这就是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作用。   此外,还有些特定的技术要求,在音阶、琶音的练习中能最集中地得到训练。   一个人要想把音阶、琶音都弹好,不花费很大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弹得不均匀是音阶、琶音练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也许可以这样说,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如何能弹得均匀。   不均匀,一方面指的是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速度。   不少人弹音阶、琶音,这两方面的不均匀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可能是手指独立能力差,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来提高基本功。大指的弹奏经常是一个问题。   音阶、琶音都必须通过大指的转弯动作来得到连贯。   如果大指动作不好,就会影响连贯,听起来有一组一组的感觉。   大指的生长,异于其他各指,它笨拙、有力、不易控制。   但有一种独特功能,除了与其它各指一样作垂直的运动把琴键按下之外,还能作水平的转弯运动,来支撑弹音阶、琶音时手的位置转换。   正是由于大指的这一功能自18世纪被人们所认识,我们才有了现代的钢琴指法,能够很容易地弹奏长串的音阶、琶音。   在古代的键盘乐器上,人们通常只用三个或四个手指弹奏,大指,有时还有小指都被排斥在外,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有二百年之久。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在使用大指弹奏方面,也是一个先躯。有时常常把大指平躺着往下压键,这样就会导致声音重浊。   用大指弹奏须注意大指掌关节的灵活运用,弹下后,整个大指应呈倾斜状,以指尖的外侧触键。   这样的弹奏就可以接近于其他各指,而求得声音的统一。   大指的另一种运动方式,即水平的转弯,也应该倚重掌关节的活动。   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列谢蒂茨基(1830至1915)有这样的见解,他要求弹音阶、琶音时,大指刚一离键,立刻弯到手掌下面,作下一次弹奏的准备。   我很推崇他的见解,用这样的方法弹奏会带来很多好处。   有人弹奏琶音时大指是跳过去的,所弹的声音之间,就有一条缝隙,破坏了连接。   应该要求弹出真正的连接,这就须让大指狠狠地往手掌下面弯进去,直到大指把音按下,弹前一个音的手指才能离键。   这仅仅是一个要求是否严格的问题,要做到其实不困难。   弹琶音时手腕可以略有一些动作,因为手指伸展较宽,手需要跟随每个手指的弹奏作一些平面上的移动。   大指作转弯的动作,手腕可升高一点,使大指容易通过,然后手腕复原。   所以,手腕动作略有一点波浪起伏,但需注意动作不太突然,不太过分。   至于弹音阶,因为手指处于密集状态,我想不需要什么手腕的动作,还要注意防止用大指弹奏时手腕下沉。   小指很弱,常常有人用手的摆动来帮助小指弹奏,这会造成含混的声音,还是要让小指独立弹奏。   音阶、琶音的声音要弹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别速度快的时候。   在这个问题上,手指独立性应该被强调。这里还想谈谈手指弹完后离键的问题。   不少人仅注意到手指触键,而不注意手指弹完后的离键,这会影响声音的清楚。   如果手指弹完后果断地抬离琴键,就能使钢琴机件的止音器猛然压到震动的琴弦上,声音就明显地中断,弹出的声音颗粒清楚。   所以,弹奏中应同时注意两个手指的动作,当一个手指弹下时,另一个手指同时抬起,象剪刀那样。如果弹完后手指还搭在键上,就会造成不清楚的效果。   四指尤其应该注意要抬起来。   弹黑键也很容易发出含糊的声音,黑键突出在键盘上,跟指尖很接近,往往容易顺势摸下弹奏,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会有异变。   一只稳定而有力的手,对弹出均匀有力的声音非常重要。但有人仅注意手指而忽略了手的作用。   手是各个手指的依靠和后盾,弹奏时手虽然没有多少明显的动作,实际上通过手的内部活动积极参加与弹奏。   一只松松垮垮、上下颠簸的手,很难使手指弹出均匀和清楚的声音。   手腕跳动是一种最为有害的现象,它表明弹奏者手指独立性很差,弹得稍久,就会使手腕和前臂酸痛而弹不下去。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首先解决弹奏的基本方法问题,这方面本文就不多说了。   有人误以为手腕的放松就是手腕的抖动,这是根本不相干的两回事。放松是指手腕内部,并不需要通过动作来让人看到。   练习音阶、琶音所用的速度,我想最好多用中间偏慢和偏快以至于快的若干种速度。   在正常情况下,弹得过分慢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归根到底,练习音阶、琶音还是为了要学会弹快。   至于弹得太快,也很容易弹得粗糙,来不及注意到弹奏中各种要求。但是,最后也还是要练习弹快。   弹熟以后,不用过多考虑节奏问题,数拍子或不数拍子都可以,只要能弹得流畅而均匀即可。   但在初学阶段,和一些节奏感差的学生,数拍子会很有用处。音阶可以弹每四个音一拍,结束时刚好停在拍子上。   琶音也最好四个音一拍,而避免三个音一拍,这样弹重音可以依次地落到主音、三度音和五度音上,而不会每次都重复地落到主音上,所用的三个手指也就都可以弹到重音。   练习音阶、琶音最好每遍能弹得持久一些,使手得到充分的连续活动。   在钢琴技术训练中,持久练习很有用处,车尔尼通过他的练习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说明了这一点。   他要求弹这两本练习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复弹奏若干遍到十几、二十遍,他在作品365的序言里这样写到:“要根据所指定的次数去不间断地反复弹奏每一段练习,经验有说服力地表明,学生能在很少的几个月里达到纯熟的程度,而如果他用通常的方法,要得到成就需消耗很大的辛勤和通过多种要求,并且要好几年。” 车尔尼这样说似乎有点夸张,但其中也有道理。这个道理,对弹奏音阶、琶音也同样有用。而且反向练习还能增加弹奏中的趣味。   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阶,比起八度音阶来难弹得多,特别是六度音阶。虽然所有这几种弹法,对手指的负担都完全相同,但实际难度却不同。这说明了弹钢琴除了手指以外,还有大脑的控制在起作用。没有完善的控制,两手就要错乱。因此三度、六度和十度就比八度难弹。这种控制,也需要苦练才能见效。半音阶也可以用三度、六度和十度弹奏,大小调半音阶都如此。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会占去学生练习的大量时间,但学生也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以上提到的各种音阶、琶音,还有属七、减七和弦琶音,都可以弹反向练习。   双八度音阶不仅对这种技术本身有用,对加强整个手的力量也有作用。   多练之后,小指后面掌边的肌肉会坚实有力,整个手能更好地支撑来自手臂的巨大力量,弹出更好的声音。   在多种多样的八度弹法中,首先需要注意解决速度和耐久力的问题,否则,遇到象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的中段,或是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伴奏这些地方,就无法弹下来。而手腕在这样的弹奏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需多练习。使我感到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人只用一指和五指这样的指法来弹奏所有的八度,而我觉得应该用一指和五指来弹白键上的八度,用一指和四指来弹黑键上的八度。由于五指和四指交替使用,就使手指动作有可能参与八度弹奏,从而减少了手掌和手臂的抖动,弹起来轻易的多,并能更好做到流畅和连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指法。   有一些乐曲的段落,如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间第199、121、132小节的八度音阶,如果不用四指来弹,是极端困难。   肖邦的叙事曲中,我所见的四、五种版本,只要写上指法的,都不仅要求用四指,还要求用四指弹八度是不成问题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平时练习双八度音阶时我们不用四指呢?双八度音阶是双八度练习的辅助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单独的技术。   分解八度有两种。一种先弹下面的音,后弹上面的音。另一种则相反。后面那种弹起来显得较为麻烦。   弹双三度音阶,是一件最为复杂的事情,不少学钢琴的人,从来就没有弹过,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件遗憾的事。   双三度不被重视,可能是因为这种技术在乐曲中并不多见,但是,象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波兰舞曲幻想曲》这些名作中,并不缺少双三度的段落。   至于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   虽然短短的几句双三度音阶,却成为许多钢琴家不可逾越的天堑。   一个有抱负的钢琴学生,应该认真练习双三度。   双三度的练习,和其他双音练习一样,手指的活动强度非常大,这种活动强度,是本文所特别强调的,对加强手指独立能力和整只手的力量非常有用。   本来,钢琴技术的各种类型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一个人多弹各种各样类型的练习,技术才会进步得快。   把双三度音阶弹得连接,非常困难。   列谢蒂茨基认为只要把双三度上面的各音之间弹得连接,听起来整个双三度音阶就有连接的感觉,下面的各音,可以不要求弹得那么连。   这种看法是否投机取巧?是否要求不严?我以为完全不是,而恰好是这位一代名师的一点卓见。   因为弹双三度音阶的连接是那样地困难,如果有谁能够把上上下下的音都弹得连接,当然值得称赞,但如果做不到这样,那就只好先照顾上面的音了。   至于效果如何,大家不妨试试。

36、1841年07月15日 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1814~1841)  Lermontov,Mikhail Yurievich  Михаил Юри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俄罗斯帝国诗人。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1841年7月21日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1838年4月回到圣彼得堡原部队。在此期间,除写了《述怀》《诗人》《匕首》等一系列抒情诗外,还发表《波罗金诺》《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帆》等诗作,《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两首长诗。  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由5个相对独立的中短篇组成。作品通过原来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毕巧林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经历,强烈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态度。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主人公日记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直抒主观情思的特色。  莱蒙托夫亲笔绘画,内容是对高加索的回忆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同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捕。当年4月,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途经莫斯科时在果戈理的命名日宴会上朗读自己的新作长诗《童僧》,表现一个想逃脱监狱般的修道院回家的少年僧徒的痛苦和急切心情。  1840年6月,莱蒙托夫到达流放地,7月参加对山民的战斗。翌年2月获准回圣彼得堡休假。不久完成长诗《恶魔》,描写天国的反叛者恶魔到了人间,仍感孤独,而且给人带来不幸,诗人以此表现对恶魔叛逆天国的赞赏,揭示其利己主义的悲剧结局。它和《童僧》均属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同年4月《祖国纪事》发表的《祖国》一诗,否定俄国的军事荣耀,讴歌俄罗斯的壮丽山川和淳朴农村生活,是他最重要的力作之一。1841年夏,莱蒙托夫休假后回部队途中在决斗时被杀害。  莱蒙托夫其多数优秀诗歌和小说作品,都有较好的中文译本。   诗人的童年是在奔萨州的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的。他接受首都式家庭教育,从小就能流利的说法语和德语。1825年夏,外租母带莱蒙托夫到高加索的矿泉疗养;儿时对高加索的自然风光和山民生活的记忆在他的早期作品里留下了印记(《高加索》1830年;《蓝色的高加索山,你好…》1832年)1827年莱蒙托夫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他作为半寄宿生进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四年级,在那里接受人文教育。还在塔尔罕内时,莱蒙托夫就对文学和诗歌创作表现了强烈的兴趣。在寄宿学校,他的主要方向是研究A·C·普希金和拜论风格长诗。拜伦式长诗成为莱蒙托夫早期的主要作品。1828—1829年,他写下了《海盗》、《罪犯》、《奥列格》、《两兄弟》 (死后发表)、《最后的自由之子》、《伊兹麦尔一白》和《恶魔》等诗篇。   这些长诗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抗争、践踏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英雄、被抛弃者和暴乱分子;“罪恶”悬在他们头上,这种罪恶通常被秘密笼罩,并以苦难的表象出现。  1830年3月,根据枢密院令,莫斯科寄宿学校改为普通中学。1830年,莱蒙托夫“请求”退学,在莫斯科郊外斯托雷平家族的谢列德尼 科沃庄园避暑消夏,同年考取莫斯科大学思想政治系。莱蒙托夫的初恋发生在这段时期,他深深迷恋上 了E·A·苏什科娃(1812—1868年)。他是在友人A·M·韦列夏金娜的家中结识苏什科娃的。因为她,诗人于1830年开始了自己的抒情诗创作期(《致苏什科娃》、《乞丐》、《十四行诗》、《夜》)。   不久以后,莱蒙托夫又疯狂地爱上了剧作家Ф·Ф·伊万诺夫的 女儿H·Ф ·伊万诺娃(1813—1875年),尽管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恋情。   诗人的个性形成于这几年(1830一1832年),不断地移情别恋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尝试了解自己。这时,诗歌出现了“片断思维” 体,诗的中心部分是不停地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认知。他在1830—1831年创作的诗歌开始表现社会主题。莱蒙托夫鲜有直接意义上的政治抒情诗;社会政治课题通常融入到他的哲学和精神思考体系中。这在莱蒙托夫19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莫斯科大学哲学和政治氛围浓厚,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И·B·斯坦克维奇、A·И·赫尔岑和B· Г·别林斯基都组建过社团)。没有资料显示莱蒙托夫与这些团体有何关联,但他有可能赞同它们在政治上特有的反对派精神,甚至参加过学生活动(将M· Я·马洛夫教授赶出教室)。这些思想早在《土耳其人的哀怨》(1829年)和献给1830—1831年欧洲革命(《1830年7月30日》巴黎、《1830年7月10日》)、法国大革命(《来自安德烈·申尼耶》,1830一1831年)及普加乔夫起义(《预言》,1830年)的组诗中就有体现。莱蒙托夫这个时期开始构思展现1774—1775年农民起义全景的小说《瓦季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写小说。  他这一阶段诗歌的抒情对象是巴赫梅捷夫的妻子、莱蒙托夫大学同窗的妹妹 B·A·洛普希娜(1815一1851年)。他对她的感情最为热烈,也最持久。洛普希娜既是他早期诗歌(《K.莱蒙托夫1831年、《她不是骄傲的美人……》1832年等),又是晚期作品(《瓦列里克》,《恶魔》第六次印本的题词)的抒情对象或主人公原型;她的形象走进了诗歌《不,我没有如此强烈地爱着你》和《利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维拉)。1830—1831 年,诗人早期的抒情诗创作达到颠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1832年后,莱蒙托夫开始涉足叙事诗(《心愿》1832年、《美人鱼》 1832年)和散文体小说领域。   莱蒙托夫此时诗歌关注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的俄罗斯历史(《最后的自由之子》1831年、 《立陶宛女人》1832年),另一个是 异域的高加索题材(《伊兹麦尔一白》1832年、《巴斯通志村》1833 —1834年、《哈吉—阿勃列克》1833年)。   1832年,莱蒙托夫离开莫斯科大学前往圣彼得堡,希望在圣彼得堡大学继续求学;但他在莫斯科所听课程被拒绝评定合格。为了不重新开始学业,莱蒙托夫听从亲戚们的建议选择从军;1832年11月他通过近卫士官生入学考试,在军校度过了两年时光,队列勤务、值勤和阅兵几乎占去了他所有的创作时间(军校生活粗糙自然地反映在他的士官生诗中—《彼得戈夫的节日》等)。1835年,在莱蒙托夫毕业成为禁军骠骑兵团的一名骑兵少尉(1834年9月)后,他的创作又趋活跃。这一年面世的长诗《哈吉—阿勃列克》是莱蒙托夫第一次在印刷刊物上发表作品(据传,手稿是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投给杂志社的)。莱蒙托夫将剧本《假面舞会》的初稿交给书刊审查机关,同时还在创作诗歌《萨申卡》和《大贵族奥尔沙》,并开始写作小说《利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莱蒙托夫同A· H·穆拉维约夫、И·И·科兹洛夫以及与正在组建的斯拉夫主义小组关系密切的人的交情众所周知。在小说《利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写于1836年,未完成,1882年发表)中,莱蒙托大首次对社会生活进行描写,并提前预料到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生理学”。他同时还在创作《假面舞会》(1835— 1836年),这是第一部他认为值得发表的作品,他三次将剧本交付审查,两次修改,但剧本最终还是被禁。   1836一1837年,莱蒙托夫创作了第一首成熟的独具特色的长诗《大贵族奥尔沙》(1835—1836年)。奥尔沙是他第一次尝试塑造的历史人物,一名伊凡雷帝时期按照贵族荣誉法则生活的农奴主。这个主题在《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年轻的禁军士兵和勇敢的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1838年)中得到延续。莱蒙托夫与之相类似的抒情诗还有《波罗金诺》,这首写于波罗金诺战役25 周年(1837年)的诗篇是关于1812年人民战争的“微型叙事诗”。   1835—1836年,莱蒙托夫还没有进入到与普希金关系最亲密的圈子里.与普希金也并不认识。然而,他在获悉普希金去世的消息后立刻写就的《诗人之死》却引发了轰动。1837年2月l8日莱蒙托夫被捕,“禁诗”政治案件的调查开始了。莱蒙托夫在被捕期间创作了《邻居》、《囚徒》,《女邻》(1840年)、《被囚的骑亡》(1840年)等诗篇。其中,《囚徒》是他辉煌的“狱中诗” 创作周期的开始。   1837年2月,莱蒙托夫接到调任下诺夫哥罗德高加索骑兵团准尉的最高指令;他于3月出发,途经莫斯科。由于中途患上感冒,莱蒙托夫留在斯塔夫罗波尔、皮亚季戈尔斯克和基斯洛沃茨克治疗;在追随骑兵团的路上“游遍了沿线各个地方,从基兹利亚尔到塔曼,他翻山越岭,足迹遍布舒沙、库巴、舍马哈、卡赫季,他身着切尔克斯人服装,肩背步枪,在旷野中过夜,伴着胡狼的嗥叫声入眠……”, 11月份到达季夫里斯。1837年,莱蒙托夫开始记录有关阿希克·克里布的民间神话(《阿希克—克里布》),他努力再现东方语言的色彩和“土耳其”说书人的心理活动;诗人在《捷列克的恩赐》、《哥萨克摇篮曲》和《逃亡者》中揭示了高加索民族的性格。在皮亚季戈尔斯克,莱蒙托夫遇见了莫斯科寄宿学校的旧交H·M·萨京以及别林斯基和H·B·迈尔医生(《梅丽公爵小姐》中韦尔纳医生的原型);结识了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C·И·克里夫佐夫、B·M· 戈利岑、B·H·利哈廖夫和M·A· 纳济莫夫),与A·И·奥多耶夫斯基过从甚密(1840年写下《追忆A· И·奥多耶夫斯基》)。   在流放期间和以后的日子里,从小痴迷绘画的莱蒙托夫的艺术天分充分展露出来。他的画主要是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种类有风景画、 风俗画、肖像画和讽刺画,其中又以高加索题材的画为最佳。   经过外祖母的多方奔走和向A·X·本肯多夫疏通,莱蒙托夫的流放时间缩短了。 1837年10月莱蒙托夫接到调往格罗德诺骠骑兵团(诺夫哥罗德州)、然后调回位于皇村的禁军骠骑兵团的命令。1838年1月下旬,莱蒙托夫回到圣彼得堡。1838—1841年是他在文坛名声大噪的几年。他很快进入普希金文学圈,认识了B·A·茹科夫斯基、 П·A·维亚泽母斯基、 П·A·普列特尼奥夫和B·A·索洛古布,卡拉姆津家庭接纳。最后一次流放前,莱蒙托夫在卡拉姆津家中阅读了《乌云》。1840年,其生前唯一一部诗集和《当代英雄》在圣彼得堡出版发行。   不算上剧本和未完成的散文体小说,到1840年,莱蒙托夫留给世人的作品包括约400首诗歌和30首长诗。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诗人死后发表的。   1838—1840年,诗人加入“16人小组”—一个由小圈子行为规则和成员的政治对立情绪联合起来的军界年轻贵族团体。   这一阶段,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体小说中似乎运用了普希金的一些方法。但莱蒙托夫散文体小说的基本架构(诗歌亦是如此)在许多方面 与普希金是对立的;普希金散文体小说的简约和诗歌“和谐准确”的风格不是他的特点。莱蒙托夫并没有与普希金的圈子结成密切的关系: 无论茹科夫斯基、维亚泽姆斯基,还是普列捷尼奥夫,远非所有人都接受他的创作。“有选择”地接受他的还有正在形成的莫斯科斯拉夫主义小组。莱蒙托夫也在仔细观察未来斯拉夫主义者(A·C·霍米亚科夫、 Ю·Ф·萨马林)的活动,与他们保持着私人关系,还在《莫斯科维亚人》(1841年))上发表叙事诗《争吵》,但对待他们理论中的社会哲学基础却态度冷漠(《祖国》1841年)。  与莱蒙托夫关系最牢固的是《祖国纪事》杂志社。正是这家杂志刊登了他生前和死后发表的大部分诗篇,以及《贝拉》、《宿命论者》和《塔曼》。   1840年2月,在公爵夫人拉瓦尔的舞会上,莱蒙托夫与法国公使的儿子Э·巴兰特发生冲突;直接原因是上流社会的竞争—两人都对M·A·谢尔巴托娃公爵夫人感兴趣,而公爵夫人更喜欢莱蒙托夫。争执超出了私人范畴,上升到捍卫国家尊严的层面。2月18日举行的决斗以双方和解结束。但莱蒙托夫还是被交给了军事法庭,朋友和文学界的相识纷纷前来探狱。在此期间,对莱蒙托夫与巴兰特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新的解释,这恶化了事态的发展。1840年4月,上面发布将诗人调往高加索现役军队田加骑兵团的调令。他6月份才踏人斯塔夫罗波尔高加索军队司令 П· X·格拉别的房间,7月份就参加了与高加索山民的小型战斗和血腥的瓦列里克战役。  1841年2月初,莱蒙诺夫得到两个月的休假,返回彼得堡。他因作战勇猛而被推荐受奖,但尼古拉一世拒绝了推荐。诗人在首都度过的3个月中备受关怀;他有很多创作计划,打算退役并重新投身到文学活动中。在高加索接触到的东方精神生活令他感兴趣;在自己的一些作品中,他触及到了“东方世界观”的问题(《塔马拉》《争吵》)。   1841年4月14日,没有得到延期许可的莱蒙托夫回到高加索。5月,他来到皮亚季戈尔斯克,获准在矿泉停留疗养。在这里,他写下一系列诗篇:《梦》、《悬崖》、《他们相爱…》、《塔马拉》、《约会》、《叶》、《我独自上路…》、《海的公主》和 《预言家》。   在皮亚季戈尔斯克,莱蒙托夫找到了过去的老友,其中还有士官生学校的同学马丁诺夫。一次,在韦尔济林的家庭晚会上,莱蒙托夫 的玩笑激怒了马丁诺夫。争吵过后马丁诺夫发出决斗的挑战;莱蒙托夫对这个小争执并未在意,接受了挑战,他没打算向同学开枪,结果 自己被一枪打死。莱蒙托夫被安葬在塔尔罕内的家族墓穴中。  传奇故事  莱蒙托夫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 他爱好美术,曾画过一幅肖像,画的是他在梦境里见到的一位数学家。  诗人不仅爱好画画,还喜欢数学。 他身边经常带着数学书,一有空就拿出来看,还喜欢和朋友们玩数学游戏。  一天晚上,他又被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吸引住了,可想了许久还得不到其解,感到有点疲劳了。 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走进一位学者打扮的人来。  “你好啊,莱蒙托夫!”  诗人揉了揉眼睛,盯着来人。 多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干啥?又写诗吗?”那人拖过一张椅子,在桌子旁坐了下来。  “做一道数学题。”莱蒙托夫回答。  “唷,和我是同行啰!”那人幽默地笑了笑,就跟莱蒙托夫一道研究起来。 他一面画图,一面解释。  “这不解决了么!”那人放下了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两人相对大笑。  莱蒙托夫笑得真痛快。 这一阵笑使他醒了过来,原来做了个梦。 他深沉地回味着刚才的梦境,回想着那位面熟的数学家。  他急忙地取出了画纸,把这位梦中的数学家画了下来。 这幅肖像至今还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的普希金馆里。  这位梦里的数学家到底是谁呢?人们说,从形象看,很像对数的创始人约翰·纳泊尔。  约翰·纳泊尔(John Napier,1550~1617)早于莱蒙托夫200年左右,他是苏格兰数学家。  在他生活的年代,天文学的研究要碰到大量繁琐的运算,花费了天文学家大量精力和时间。  因而,简化大数的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运算,就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约翰。纳泊尔发明对数*的动机。  乘方、开方比乘法、除法麻烦,乘法、除法又比加法、减法麻烦。  对数的发明,使乘方、开方三级运算可以转化为乘、除二级运算,乘、除二级运算转化为加、减一级运算,从而使较繁的计算转化为较简单的计算。  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对数算法使得原来需要好几个月的劳动才能完成的计算,缩短为很少的几天。  它不仅可以避免冗长的计算与可能的误差,而且实际上使得天文学家的生命延长了好多倍。“  莱蒙托夫和纳泊尔不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不可能见过面。  但是,由于对数产生的影响很深远,加之莱蒙托夫完全有可能看过纳泊尔的著作,而且有可能在这些书中看到过纳泊尔的肖像。  所在在研究数学题入了迷的时候,纳泊尔就闯进莱蒙托夫的梦境里来了。

37、1606年07月15日 伦勃朗,荷兰画家

伦勃朗

  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伦勃朗是以妻子为模特儿绘制出不朽之作的一位画家。不过,不能与鲁本斯显赫豪华的一生相比,伦勃朗只能说是半生富足,半生潦倒。在作品数量上他不能与鲁本斯的工场生产的3000幅甚至更多的数字相比,但传世之油画也达600幅之多。而且,由于后世对他的价值的再认识,其名声日显而赝品陡增,以至出现“伦勃朗一生画了600幅油画,其中有3000幅在美国”的笑话,同样给考证留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1968年在伦勃朗逝世300周年纪念的时候,荷兰的6位专家以包括当时最新的技术等诸多手段对散布在全世界的原来认定的600幅真迹再次进行鉴定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只有350幅靠得住。最后,与鲁本斯相同,他也先后结婚两次,妻子同样都给艺术家带来丰富的美感和直接作为模特儿而留在画家的杰作中。生平事迹  伦勃朗1606年出生于荷兰的文化名城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家境贫寒。先在莱顿大学读书,同年即转而学画,先后从两位在意大利学过画的画家习艺。1625年开始独立创作,主要是肖像画,并很快出了名。1631年迁居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次年以《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一画而誉满艺坛。1634年,他和一个富商的孤女莎士基亚结了婚。她带来的陪嫁钱使这位贫穷的画家沾了光,并且还使他从此能出入城里的名门望族之家。他们开始了美满欢乐的家庭生活。这段时间,伦勃朗画了许多莎士基亚的肖像,也许这正是表达画家对这位特殊的模特儿的谢礼!这些作品中,有微笑的莎士基亚,有穿戴华丽的莎士基亚以及裸体作品《达娜厄》等。更典型的是,还有一幅《画家和他的妻子》,画面上伦勃朗佩着剑,有如一位骑士,并在举杯祝酒,而莎士基亚则坐在他的膝上,回首凝视,明显地表达了一种家庭的和睦与欢乐。 他的一生留下了500多幅油画,把荷兰的肖像画、历史画和风景画发展到了极至,为油画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花神》、《浪子回头》、《100荷币版画》、《浴女》等。  据说当年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的故居现已是一个重要文物景点,供人参观。虽然没有鲁本斯的豪华,但也是在闹市区中的一幢小楼。室内按历史的原貌陈列,窄小的楼梯、昏暗的内室,以及餐厅中那极其粗笨的木头桌子等都很有当年的情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小小的窗子射进的光束,那仿制的蜡烛放出微弱的光芒,似乎就是出现伦勃朗画中那种在大片晦暗中突出局部受光处的特写效果。 可惜好景不长,伦勃朗没有鲁本斯青云直上的运气。一幅《夜巡》触犯了豪门富户致使其订货猛跌,经济境况急转直下。祸不单行,就在这一年,与画家生活8年的莎士基亚去世了,他的生活每况愈下,甚至面临破产。10年后,画家与他原来的仆人亨德里克结合,她成了他的第二个妻子。不料这又以婚姻的“不合法”而受到教会的审问和处分。不久,他又被宣告为无力偿还债务的人,致使房产及所有珍藏的艺术品被没收拍卖。破产后的伦勃朗,只能以一个由他妻子和儿子出面经营的美术公司里的雇员身份生活其中。不过,厄运并没有摧毁这位大师的意志,他的艺术反倒在这逆境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伦勃朗最有名的是《夜巡》。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夜巡》,但却也因为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   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泛滥的时代,但当时的绘画主要是为市井各种阶层做肖像画,故雇主的满意与否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个时候,荷兰有一个成功的画家伦勃朗。伦勃朗早年得志,当时他的画在荷兰十分的受欢迎,故而生活十分优越。伦勃朗的妻子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为了维持家庭的体面,伦勃朗购买了一幢很大的房子,也供给着妻子几个兄弟无度的挥霍。   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1民兵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伦勃朗是一个为了绘画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当他走进画室,也许就连着几个星期对外界不闻不问完全投入到了绘画中去,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伦请了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年轻村妇来做保姆,后来又和她生了一个孩子。这下子整个阿姆斯特丹都兴奋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丑闻,这是一种通奸,整个小市民阶层陷入了一个有机会对高贵的灵魂泼脏水而兴奋的境地,每个人都在看好戏,每个人都在对画家进行嘲笑,而加尔文教派的牧师也开始谴责那个村妇,这下一场更猛烈的风暴爆发了。再也没有人上门请伦勃朗来作画了,只有各种债主开始上门讨债。伦勃朗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之中。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一个高贵的灵魂就此沉沦,荷兰画派自此也开始没落   那幅《夜巡》被民兵们带回去之后,因为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就自行把周遍裁掉,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煤灰,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黯淡,以至于18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他取名《夜巡》。现在这幅画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有着自己独立的房间。电影《伦勃朗》  名称:伦勃朗  年代:2003   地区:英国 / 丹麦 (更多...)   片长:109 分钟   导演:Jannik Johansen   编剧:Anders Thomas Jensen / Jannik Johansen   类型:动作 / 喜剧 / 犯罪  色彩:彩色   IMDB评分: 6.8/622票   评级: 澳大利亚:MA / 丹麦:11 / 德国:12  剧情简介

    三代为贼的主角,伙同其儿子,以及好友,外甥,四人作盗画。没想到偷错画,更没想到所偷的画乃是伦勃朗名作,非常名贵。这引得警方全力缉捕,也引得黑社会头子想要夺取名画。偷来的名画引来一连串的苦恼……描写伦勃朗的文章  关于伦勃朗的沉沦(文章)  一  我用最细腻的笔触,去勾勒每一寸发丝,仿佛看见轻舞飞扬;我用最生动的色彩,去描绘每一双眼眸,映出内心的玲珑;我用最真实的明暗,去表现每一束光泽,展现它们不凡的轨迹;我用最绝妙的想象,去塑造每一种神情,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  我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才情,把握着手中的生花妙笔。  我要倾尽全力,去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所以我深深沉醉在这幅画的创作上,废食忘寝。尽管在阿姆斯特丹这广阔的天地中我拥有自己的一隅,但我渴望又一次的高峰。我要让每一双曾经投来赞许目光的眼睛得到更美的滋润。为之闪射异样的光芒;我要让每一处曾经传颂我技艺的街市,为之爆发空前的赞叹。  我相信这一切都不难,因为我是伦勃朗。  那是我望着镜子们看见的一张年轻而自信的脸。  那是一个凭着绝无仅有的能力从社会底层走来的贫民。  二  荷兰小城,蕴藏着灰色的记忆,金色的记忆。  在那里,我饱尝世事艰辛。曾经噩梦般的贫困,让一颗孜孜不倦的心无奈地卸下美好的梦想,几近沦于平庸。那段记忆如此沉重,浸染的是歧视,是不公,是在噩梦中挣扎的血泪——在“贵族”的鄙夷中挣扎,在深宅大院厌恶的目光中挣扎,在希望一次次化为泡影的失落和痛苦中挣扎。是凭着生命的最后一星红光,从阴暗严寒的角落中站起,步入无人的美丽长廊。  那份美丽的内涵让我如痴如醉。不觉中发现黎明正在结束黑暗的梦魇。一夜之间,全城的人都在谈论一个年轻有为的画家,为他精湛的技艺深深折服。简陋的作坊,因为高雅的艺术而流光溢彩,将夺目的光芒射向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门庭若市,喷啧称赞,让我沉浸于惊喜之中,然后平静,然后思索。  这里毕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一座小城,它承受不住我的梦想,我的漫漫长路,只有将它铺在悠远的文化艺术上,才能飞越出美丽弧线。  年轻的我毅然走上出城的大道,带着憧憬和自信的骄傲。身后,小城的居民在细数着失望与希望。  这条大道,通向一座每天都在上演奇迹的梦幻之都。  阿姆斯特丹,你是否看见一个青年正走在你延展的道路上,将向你索要梦想中的一切,你有如此慷慨么?  三  我成功了。  在这座人才济济的城市里,我用双手开创出一席之地。再高傲的贵族,也在一幅幅旷世杰作前把赞美溢于言表。当初的我不过是小城中衣食无着的一介贫民,如今却自由出入上流社会,享受着贵族们无与伦比的美誉。  每个人都以为我很知足,而我却自知还有偌大的一片空白,巅峰依然遥不可及,我所处的不过是一个超于常人的境界。  仅仅超于常人而已。  我怎么能满足?心中有太多的色彩尚未从笔下流泻,有太多的画纸在等待。就此止步,历史上会多一个平庸而自负的画匠,少一个天才自励的画家。  所以我默默地探索,推开高层社会中乏味的交际应酬,开拓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刺目的辉煌已经不远。  四  因为我手中这幅画即将完稿。  这幅画洋溢着我的热情,奔泻着我的才华,每一个形象都足以让所有人赞叹,他们的组合更升华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境界。  我抑制内心的激动,停住握着画笔的手微微颤抖,完成最后一笔。  这时城市的教堂响起钟声,一群鸽子从窗边掠过,飞入那被夕阳浸红的黄昏。冥冥中,钟声亦化为的赞叹,来自上帝的赞叹。尽管他的艺术天堂中已经接纳了达·芬奇,接纳了拉斐尔,接纳了米开朗基罗,但他依然为此赞叹。  这幅画,我名之为《夜巡》。  唯一的缺憾是,这幅画是被人订制的,我无法为自己保留这样一幅开天辟地的画。  五  次日清晨,我便派人到阿姆斯特丹民兵总部,通知他们来取画。  来的是他们的领队班宁·柯克,一个故弄风雅的莽汉。我强忍心中的不快,将他领进了画室。  他眯着眼,看了半晌,终于丢过来一句:“是这幅吗?”  我点点头。  他的脸立刻罩上一层阴影,继续瞟了一眼,便疾步走到我面前,冷冷地质问:“伦勃朗先生,你怎么能用如此低劣之作来敷衍我们!”  低劣!两个字震得双耳嗡嗡作响,连头脑都似乎陷入混沌。  光明和黑暗也交错混杂,善恶美丑在这里全然分辨不出。  这样的混沌扭曲了眼前这个人,让他更为狰狞。我从喉咙里爆出一个字眼:“滚!”  他显然被我激怒了,手已握在腰间的刀柄上。但长时间的对峙之后,他还是愤愤然摔门而去,夹杂着一堆含糊的脏话。  去吧,该去的一切都去吧。只要一片虚空,留下我和我的油画。  我抱着它,突然放声痛苦,泪水滴在画上,画也哭了。  因为它的第二声评价是无言的痛哭,来自它的创作者。  六  我未曾料到,事情的发展竟然指向另一个极端。  民兵总部拒绝接受《夜巡》,并向法院提出了控告,一时间在全城闹得沸沸扬扬,不可收拾。  人们投来的目光不再带有褒扬的色彩,成为一个个不信任的问号。寻求昔日朋友的帮助,才发现那些所谓的“朋友”,是把友情当作工具的小人。  心灰意冷。  到达这四个字是一个复杂而悲情的过程,然后是一个简单而悲情的结局。  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们涌向这幅画,留下嘲笑,然后扬长而去。刺耳的落井下石的声音在城市的上空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想用放肆的笑声来划清界线,来提高自己的虚荣。而那些平时显得颇为深刻的艺术评论家,也显然感觉不到它的艺术光辉,故作深沉地频频摇头,更加助长了人们的笑声。  既然无可挽回,就让他们安于自己的笑声中吧。  败诉后的我,受四面楚歌之煎熬。所有人都在排挤我,如同排挤一个沽名钓誉的庸人。我已麻木得不会有再多的计较,脱下贵族的华丽,重新走回那贫穷而不平凡的生活。但当初的年轻和自信,已平添几分苍老和失意。  当初满怀憧憬,现在却是一心绝望地逃避。  七  低矮而破旧的屋子,成了我阻挡世俗于门外的避难所。  蘸上一笔颜料,发现罐中空荡无物。  三餐不济,粗衣破服,潦倒的境遇一次次地带来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笔笔地艰难诠释着心中的美。贫穷的折磨于我已经习以为常,但我却面对家人的面容消瘦无法释怀。  因为我完全可以让他们摆脱这种困境,亲戚朋友们也一次次劝说我:只要我重画一幅,让民兵们穿着光辉的衣服,齐齐端坐于餐桌前,让他们的地位平均,让每个人的明暗大小都令本人称心如意。  我一次次地拒绝,直至自己都开始有些动摇。我甚至痛恨自己为什么会对这样的作品嗤之以鼻,为什么会觉得那些线条是零乱的垃圾,为什么会觉得那些色彩是刺眼的污染,然而我也知道这是多年的潜移默化。  所以我只能龟缩在这贫穷的角落,不再跨入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原来那些张扬其间的艺术,不过是市侩的低俗,充斥其间的尽是无知而狂妄的笑声。但我不敢直面,因为其中带着太多贬低和嘲讽,编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我困住,任我左突右冲却始终无法挣脱。我无法去斥责这个社会,只能归咎于蚍蜉为何会有撼树的冲动。  人生的轨迹如同一个圆,当年的我从贫穷中走出,如今必然要走回贫穷。  最让我欣慰的,是家人瘦削的脸上流露的尽是支持与鼓励。他们让我的画笔更为奔放、轻灵和自由。  八  当奔放变得拖沓,当轻灵变得沉重,当自由变得拘泥,我不愿去细究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却又有些沉痛于这一切存在得如此坚定。  十年来,尽管我的画技日渐精湛,却始终要面对人们不屑的目光,他们不屑于当初被民兵们怒骂的我,被全城居民耻笑的我,也就不屑于向我的画投出一瞥,哪怕是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他们执意要将我封锁,封锁在贫穷、失落与空虚的深渊里。  也许当初的我曾经预想到这种境遇,但时间漫长得让我模糊不清。十年对于岁月的飞奔不过是再短不过的一段行程,倏忽之间,十年的一切都化作一道浮光掠影;对于我,却是再长不过的一段人生,也是承载了最多悲苦的一段人生。十年前的我,意气风发地洋洋洒洒立于画布前;十年后的我,也许在麻木地吟唱旧得发黄的歌谣。我注定是已消失在历史洪流中的微渺,微渺如一粒尘埃。  但还不如尘埃。至少后者可以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出精灵般的自由,随风忘却一个地方,开始另一地方的新生。两地之间千山万水,是一切消极的灰暗都无法逾越的。而我呢?庞大的躯体只会击碎阳光的温暖,落下阴冷和黯淡。更何况,尘埃的微渺决定了它不会也不用背负任何的荣誉和耻辱,过去与未来。  上天注定我与尘埃无缘。我只能拖着阴冷黯淡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在时间的阶梯上向下挪动。  九  不倦地执了一生的画笔,也终于成了一种负担。而自然却正能接下这支画笔,蘸取灰白的颜料,浸染着我的斑斑鬓角和空洞的瞳孔。  然后在一个街口,勾画出一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东西,充满无奈的绝望,空洞的呐喊。它僵硬在路边,看着人在眼前纷扰,车在眼前喧嚣,似乎有一种淡如清水的仇恨,或许它根本没有资格去仇恨。  人们在它旁边匆匆而过,投以厌恶的目光。鲜有几个善心人,随手掷出一枚硬币,在空中划过一道残酷的亮线,割裂了感情,撕碎了脸面,最后还要挑衅般地跃起,显露嘲笑的面孔。  是的,每个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乞丐。我却知道,这是我。  确实是我,我可以在一个意识间让他默然站起,离开,留下那些硬币。我不知道我想表示什么,或许只是惯性的骄傲。  但回头望去,那个拾起硬币的人,却正是我的小儿子。  这很好,他比我懂得生存。  十  连清晨的阳光都厌恶走进这个破旧而污浊的房间,迟迟地张开昏睡的眼帘,惺忪中,问自己:“我是谁?”  “伦勃朗,一个被阿姆斯特丹遗弃的骗子。”  得到了答复,眼前的世界也清晰起来。四周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满布破洞的毯子,锈迹斑斑的铁桶,连架子也着上了憔悴的颜色,无可奈何,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我只能眼见它们与我一起衰老。  还是去外面走走吧,也许肚子就不会那么饿了。  离开,关门。脚步远去,门后的角落遗弃着一堆画具,蒙着厚厚的灰尘与蛛网。  走在大街上,脚步却迟疑着不知迈向何处,干脆低着头,沿着路面单调的颜色,一直走下去。抬头时,眼前是一幢似曾相识的建筑。  哦,想起来了,是我一个学生的家。  不知为什么,心血来潮,上去叩响了门。应门的仆人定不知道我肮脏的过去,一听说我是她主人的老师,马上领我进门。七弯八拐,她带我到了一扇门前,说主人正在里面作画。  我悄悄推开门,看见那个熟悉的背影。  他听见有人开门,回头看了一眼,又马上投入到创作中去。  “有事么?”不冷不热的口气。  我沉默着,只是在旁找了张椅子坐下,连目光都有些不知所措。  寂静的空气突然被他打破了。“你去帮我找一个模特,要粗野一点的,快去吧。”  我始终没有动身。“怎么了?还不快去?”  我嗫嚅着问:“我可以试试吗?”  他终于放下画笔,转过身来打量了我许久,慢慢地点点头:“你先摆个刽子手的姿势吧!,’  我兴奋极了,随手脱掉上衣,露出多毛的胸膛。  他满意地再次拿起画笔,继续作画。  这样过了很久,我保持着这个姿势不敢动弹,感觉还不错,但也有些乏味。我的眼睛已经开始游荡于这间气派的画室中,却有一眼,让我的余生又陷入痛苦的深渊。  我看见他的画框。画框里,全部笔法都是那么熟悉,我痴痴地回忆,想要搜寻到片刻的记忆。  轰然决堤,六十年的人生全部涌现出来。我看见风华正茂的我,看见忍辱负重的我,看见昏昏噩噩的我。  原来那些笔法都是在模仿早年的我,更有些模仿得很不到位。  原来我并不是人们口中的无耻之辈,而是真正的天才。  噩梦初醒,天旋地转。  而现在,我看见自己脱衣露胸像个傻瓜一样站立着。  低劣的文化环境可以不断地践踏艺术,直到让我忘记自己的身份,迷迷糊糊地沦落于闹市,求生于苍陌,却又为什么要在此时让我醒悟到自己的真相?  而眼前我的学生却仍然沉睡,正在得意洋洋地远觑近瞄、涂色抹彩,全如忘记了眼前的模特是谁。  我只能转过头去,黯然地为这一眼后悔。  学生画完了,照市场价格付给我报酬。我收下,步履蹒跚地回家。  我只有轻轻地问自己:“我是谁?”  后记  “直到伦勃朗去世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涵养。伦勃朗?不就是那个被民兵们怒骂,被全城耻笑,像乞丐般下葬的穷画家吗?一百年过去,阿姆斯特丹的记忆模糊了”   ——余秋雨《自己的真相》

38、1291年07月15日 鲁道夫一世,德意志国王。

鲁道夫一世

  鲁道夫一世 Rudolf I (1218年5月1日—1291年7月15日)德意志国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人,1273年登极。鲁道夫一世是阿尔萨斯南部和瑞士北部的领主,哈布斯堡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的儿子。他在结束大空位时代的国王选举中获胜。在世俗诸侯和教会诸侯的帮助下,鲁道夫一世顺利地对主要竞争者,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进行了几次征讨,最终毕其功于一役(1278年)。鲁道夫一世从奥托卡二世手中夺取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这些领地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鲁道夫一世,也被称作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德语:Rudolf von Habsburg,May 1, 1218 – July 15, 1291),是德意志国王从1273年到他的死去。他在哈布斯堡家族上升成为德意志封建王朝中的首要位置起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年的生活  鲁道夫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和赫德维格的儿子。他的外祖父是克伊布格伯爵乌尔里希的女儿。鲁道夫出生在林堡(应该不是低地的林堡)。在1239年,他的父亲死后,21岁的鲁道夫继承了家族在阿尔萨斯和阿尔高的地产。1245年,他娶了霍亨贝格伯爵布夏尔德三世的女儿格特鲁德。由于这些成功的联姻,鲁道夫已经成为士瓦本-原阿勒曼部族公国中最大的诸侯了。   鲁道夫经常去他的教父,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宫廷。而且他经常向国王和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表示忠心。作为报答,鲁道夫得到了大量的土地赐封。1254年,他被教皇英诺森四世逐出教会,作为国王康拉德的支持者。这主要得归咎于国王和教皇之间的冲突。走向权力顶峰  霍亨斯道芬王朝的崩溃造成的混乱给了鲁道夫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增加自己的财产。1264年的他的无嗣的舅舅克伊布格伯爵的死去,使他兼并了瑞士西部的大量土地。成功解决了斯特拉斯堡主教和巴塞尔城的长期不合使他增进了自己的名声和财富。通过这件事,他从主教和修道院长那里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他还拥有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位于瑞士和阿尔萨斯的大量土地。他的大量地产和财富使他成为西南德国最大的诸侯。在那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绝嗣造成了士瓦本公国的崩溃,那里留下了一堆小领主。在1273年秋天,康沃尔的理查死后,鲁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主要是由于他的表亲纽伦堡城市伯爵腓特烈三世,还有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以及帕拉丁伯爵兼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后两者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他们娶了鲁道夫的两个女儿。这样的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一个王位觊觎者就成了孤家寡人。奥托卡的继承权来自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前国王菲利普的女儿。而菲利普又是巴巴罗萨的儿子。还有一个王位继承者是迈森的腓特烈,他是前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外孙。德意志国王  鲁道夫一世在1273年的10月24日在亚琛大教堂加冕。为了得到教皇的承认,鲁道夫声明放弃了帝国在教皇国和西西里的权利并许诺会组织一次新的东征。教皇格利高利十世不管奥托卡的反对承认了鲁道夫的地位并且说服卡斯提尔王国的阿方索十世也承认了鲁道夫。阿方索十世是大空位时期的德意志国王。这样他就大大超过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两位继承者。  1274年,在纽伦堡帝国会议上作出决定,从腓特烈二世国王侵占的帝国领地必须归还。奥托卡必须对不承认新国王作出答复。奥托卡拒绝出庭也拒绝归还侵占的帝国省份-奥地利、斯蒂利亚、卡林西亚和卡尼奥拉。对这些土地的权益是来自奥托卡的一个妻子,是奥地利公爵巴本堡王朝的女继承人。国王鲁道夫驳回了奥托卡的继承要求,并把这些土地当作无主采邑收归帝国。1275年6月24日由于奥托卡多次不听传唤,被宣布不受法律保护。1276年和奥托卡的战争正式开始。国王成功说服了奥托卡的同盟者下巴伐利亚的亨利一世倒戈。这使得奥托卡不得不归还侵占的四个省份并宣誓效忠。于是国王把波希米亚作为帝国封邑授予奥托卡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奥托卡的儿子文策尔。国王在维也纳举行了凯旋式。但是很快奥托卡在对条约拒不执行,并且联合了一些波兰领主以及一些德国领主包括他从前的同盟者下巴伐利亚公爵。为了对付这个联盟,国王和匈牙利国王拉迪斯劳斯结成同盟并给予维也纳一些附加特权。1278年8月26日,双方维也纳附近的马奇河上展开决战。在这场战役中奥托卡被击败并被杀死。战后,摩拉维亚从波希米亚分离。这样奥托卡的继任者文策尔只剩下了布拉格周围的几个省份。当然鲁道夫的女儿仍然被许给了文策尔。   鲁道夫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在奥地利和周围省份中建立王室的权威。他花了好几年时间想在这里建立权威但是发现很难把这些省份纳入自己家族的势力范围内。在他的所有敌对者都被战胜后的1282年,他把奥地利和斯蒂利亚分别封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于是斯蒂利亚和奥地利就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另外他又把士瓦本公爵的头衔给了小儿子鲁道夫。这个头衔在康拉丁死后就无人继承了。   1286年,鲁道夫把从奥托卡那里夺得的卡林西亚封给了阿尔布雷希特的岳父,提罗尔伯爵迈茵哈德。德国的诸侯不会同意鲁道夫把所有战利品都留给自己儿子们的。他的同盟者也需要一些奖励。1281年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的国王强迫勃艮第伯爵菲利普割让一些土地给他,并且迫使伯尔尼缴纳他们曾经拒绝缴纳的贡金。1289年,他又迫使菲利普的继任者奥托宣誓效忠。1281年,他的妻子病逝。他又继娶了他的西面邻居勃艮第公爵厄德四世的女儿伊莎贝拉。在维持国内和平方面鲁道夫做得十分失败。全国的治安和环境非常差劲。为争夺继承权的战争也打了很多场。国王无力干涉。但是这也怪不得他,因为当时国王的权利和资源有限,无力对全国行使真正的统治。尽管如此,1289年鲁道夫还是组织了一次对图林根的远征,并拆毁了很多强盗城堡。1291年,风烛残年的国王试图组织一次选举以使其子阿尔布雷希特成为国王。但是诸侯拒绝支持他。因为诸侯感受到了实力不断增长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威胁。死亡  鲁道夫死于1291年7月15日,被埋葬于施佩耶尔教堂。尽管他曾经拥有一个很大的家庭,但是当时仅剩他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未来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鲁道夫的个子很高,脸色苍白并且拥有很高的鼻子。他的勇敢、虔诚和宽宏大量的品质被人们称道。他的统治是令人怀念的。主要是由于他扩大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他使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从一直的西南延伸到东南。在德意志的剩余部分,他的子孙们还将扩大他们的权势。家庭和子女  他一共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和霍亨贝格的格特鲁德。第二次是在1284年,对象是伊莎贝拉,勃艮第公爵厄德四世的女儿。他的所有子女都来自于第一次婚姻。   1. 德意志的阿尔布雷希特(1255-1308),奥地利公爵和斯蒂利亚公爵。   2. 哈特曼(1263-1283),淹死在莱茵河中。   3. 鲁道夫(1270-1290),奥地利公爵是斯蒂利亚公爵,名义上的士瓦本公爵。他是士瓦本的约翰的父亲。   4. 玛蒂尔德(1251/53-1304),1273年在亚琛嫁给了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她将成为帕拉丁伯爵鲁道夫一世和后来的国王路易四世的母亲。   5. 卡特琳娜(1256-1282),1279年在维也纳嫁给了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三世。她的丈夫后来将成为匈牙利对立国王。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6. 阿格尼丝(1257-1322),1273年嫁给了萨克森-维滕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她将成为萨克森选侯鲁道夫一世的母亲。  7. 赫德维格(?-1285/86),嫁给了勃兰登堡藩侯奥托六世,但是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8. 克莱门蒂娜(1262-1293以后),1281年嫁给了安茹的查理马特,而后又嫁给了法王路易十世。她和前者生出了后来的匈牙利国王查理一世。她和后者的子嗣将是夭折了的法王约翰一世。   9. 波娜(1271-1297),1285年嫁给了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二世。她将成为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三世和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   此外鲁道夫一世还有一个私生子阿尔布雷希特,后来成为勒文斯泰因伯爵。鲁道夫一世 (上巴伐利亚公爵)  鲁道夫一世(1274年10月14日出生于巴塞尔,1319年8月12日逝世)从1294年至1317年是普法尔茨的伯爵、上巴伐利亚的公爵。他的父亲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他的母亲是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的女儿。1294年他与德意志国王阿道夫一世的一个女儿结婚。他与他的弟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不和。两人经过长年争战后最后他于1317年被他的弟弟击败退位。但是1329年两人在帕维亚条约中决定将普伐尔茨还给鲁道夫的后代。由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被分裂为普伐尔茨和巴伐利亚两支。1777年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没有男性后代,因此由鲁道夫的后代继承。

39、842年07月15日 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

  嵯峨天皇刚一即位,就因用人的问题和他的老哥平城上皇发生了矛盾。平城上皇一气之下,在奈良另起炉灶,以致同时出现了两个朝廷。810年9月,这时平城上皇的身体可能大见起色,便命令将都城从平安京搬到平城京,双方矛盾急遽升温,大有背水一战,灭此朝食的气概。嵯峨天皇毕竟年轻,又是在岗天皇,遂把退休的过气上皇,打了个落花流水,连药子也不免做了马嵬坡前的杨贵妃。平城上皇的儿子被剥夺了太子的地位,他自己羞愧之下,一脚跑进了空门,直到824年去世。   嵯峨天皇的后宫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28个妻妾,五十多个子女,雄风不减其父兄。为了安排这些子女,他将其中的多数赐姓源氏,由此源氏成为与皇室有血统关系的贵姓。不过,嵯峨天皇不恋权位,反倒寄情琴棋书画,徜徉山水之间,是位无为而治的信奉者。他迷恋汉学,诗赋、书法、音律都有相当的造诣。他的书法还有“天下三笔”的美称。   嵯峨天皇的汉诗也作得好,如他浏览中所作的一首诗:  云气湿衣知岫近,泉声惊寝觉溪临;天边孤月乘流疾,山里饥猿到晓啼。   绝无豪言壮语,也没有忧国忧民,只有一副清闲、淡泊的口吻,丝毫没有东洋味。   嵯峨天皇还在国内大力推行“唐化”,从礼仪、服饰、殿堂建筑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在天皇任内,以及做太上皇时候,宫廷内宴会不断,饮酒赋诗,听歌观剧,助长了奢靡浪费的腐化作风。他还提倡佛教的传扬,在他当政时期,天台宗、真言宗得以发展、传播。823年,正值壮年(37岁)的嵯峨天皇让位给弟弟大伴皇太弟,即淳和天皇。

40、762年07月15日 唐玄宗第三子唐肃宗逝世

唐肃宗

  唐肃宗(公元711~公元762年)。姓名李亨,汉族,唐玄宗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五年(756~762),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0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姓名:李亨  性别:男  属相:猪  庙号:肃宗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年号: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上元,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762年,去年号,仅仅称元年。  历史地位:天可汗  陵寝:建陵  继位人:长子李豫生平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 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1年四月中旬,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加之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后妃  皇后  废后庶人张氏 张皇后/张良娣  章敬皇后吴氏 吴皇后  妃嫔  韦妃,生李僩  崔妃,生李偲,  裴昭仪,生李僙  陈婕妤,生李仅,  段婕妤,生李倕  张美人,生李侹,  宫人孙氏,生李系,  宫人张氏,生李倓,  宫人王氏,生佖,  后宫某氏,生李荣,  后宫某氏,生李僖。子女  子  唐代宗李豫   越王李系   齐王李倓 谥承天皇帝  卫王李佖   彭王李仅   兖王李僩   泾王李侹   郓王李荣   襄王李僙   杞王李倕   召王李偲   兴王李佋 谥恭懿太子  定王李侗   宋王李僖   女  宿国公主,始封长乐公主。下嫁豆卢湛。  萧国公主,始封宁国公主。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二年,还朝。贞元中,让府属,更置邑司。  和政公主,章敬太后所生。生三岁,后崩,养于韦妃。性敏惠,事妃有孝称。  下嫁柳潭。安禄山陷京师,宁国公主方嫠居,主弃三子,夺潭马以载宁国,身与潭步,日百里,潭躬水薪,主射爨,以奉宁国。初,潭兄柳澄之妻杨氏,杨贵妃姊也,势幸倾朝,公主未尝干以私;及死,抚其子如所生。从玄宗至蜀,始封,迁潭驸马都尉。郭千仞反,玄宗御玄英楼谕降之,不听。潭率折冲张义童等殊死斗,主彀弓授潭,潭手斩贼五十级,平之。唐肃宗有疾,主侍左右勤劳,诏赐田,以女弟宝章公主未有赐,固让不敢当。阿布思之妻隶掖廷,帝宴,使衣绿衣为倡。主谏曰:“布思诚逆人,妻不容近至尊;无罪,不可与群倡处。”帝为免出之。自兵兴,财用耗,主以贸易取奇赢千万澹军。及帝山陵,又进邑入千万。代宗初立,屡陈人间利病、国家盛衰事,天子乡纳。吐蕃犯京师,主避地南奔,次商于,遇群盗,主谕以祸福,皆稽颡愿为奴。代宗以主贫,诏诸节度饷亿,主一不取。亲纫绽裳衣,诸子不服纨絺。广德时,吐蕃再入寇,主方妊,入语备边计,潭固止,主曰:“君独无兄乎?”入见内殿。翌日,免乳而薨。  第五女郯国公主,始封大宁公主。下嫁张清。薨贞元时。  第六女纪国公主李淑,字上玄,始封宜宁公主。下嫁郑沛。薨元和时。  永和公主,韦妃所生。始封宝章公主。下嫁王诠。薨大历时。  郜国公主,始封延光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萧升。升卒,主与彭州司马李万乱,而蜀州别驾萧鼎、澧阳令韦恽、太子詹事李皆私侍主家。久之,奸闻。唐德宗大怒,幽主它第,杖杀万,斥鼎、恽、弁岭表。贞元四年,又以厌蛊废。六年薨。子萧位,坐为蛊祝,囚端州,萧佩、萧儒、萧偲囚房州,前生子驸马都尉裴液囚锦州。公主之女萧氏为皇太子李诵(唐顺宗)妃,帝畏妃怨望,将杀之,未发,等公主逝世,太子属疾,乃杀妃以厌灾,谥曰惠。

41、756年07月15日 杨贵妃被迫自缢

杨贵妃

  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人。  最初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瑁的妃子,因貌美,被玄宗宠幸,“三千宠爱于一身”,出现了“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怪现象。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皇族亲贵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愤怒的士兵杀死杨国忠,并要唐玄宗处死杨贵妃。  杨贵妃于公元756年7月15日(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被迫自缢。

42、756年07月15日 杨国忠在马嵬驿之变被杀

  杨国忠,本名钊,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张易之(武则天时的“二张”之一)之甥。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氏灭门。  杨钊从小行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赌博,因此穷困潦倒,经常向别人借钱,人们很瞧不起他。30岁时,他在四川从军,发愤努力,表现优异,但因节度使张宥看不上他,只任他为新都尉,任期满后。更为贫困。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把他向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章仇兼琼一见杨钊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两人关系密切。因为章仇兼琼当时正虑李林甫专权,禄位难保,所以欲使杨钊进入朝廷,作一内援。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钊到京城向朝廷贡俸蜀锦。当杨钊路过郫县时,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杨钊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巧为钻营。在宫内,他经常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每逢禁中传宴,杨钊掌管樗蒲文簿(一种娱乐活动的记分簿),玄宗对他在运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赏识,曾称赞他是个好度支郎。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七载(748年),杨钊建议玄宗把各州县库存的粮食、布帛变卖掉,买成轻货送进京城,各地丁租地税也变买布帛送到京城。他经常告诉玄宗,现在国库很充实,古今罕见。于是,玄宗在八载(749年)二月率领百官去参观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兴,便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专门负责管理钱粮。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九年(750年)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  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极为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打手,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鉷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王氏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致于死地。王氏所兼职务全部归杨国忠。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终于在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  杨国忠执政期间,曾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天宝十载( 751年),杨国忠上任京兆尹不久,遂乘机推荐自己的老友和党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并命其率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对此杨国忠不但没有处罚鲜于仲通,而且还为其大叙战功。接着,杨国忠又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杨国忠派御史到各地去抓人,把他们带上枷锁送到军营。父母、妻子哭声遍野。十三载(754年)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办理,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天宝十二载( 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通。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高官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天宝九载(750年)又封为东平郡王。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天宝十三载(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杨国忠之死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据杨国忠的建议,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上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接着,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一并被杀。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逃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后血凝至喉而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终被乱刀砍死,落得遗臭万年。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客观地看,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国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时的那种恐怖动荡局面,而在一时间内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自然,杨国忠独揽大权,外戚跋扈,民怨沸腾,终不可收拾,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杨国忠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上的宰相,自有他个人应负的责任。但是,再往前看,李林甫执政期间,唐王朝就已经显露出趋向没落的种种迹象,只是到了杨国忠执政时来了个总爆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