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8年07月28日 原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李廷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廷赞

  原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李廷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在李廷赞同志病重期间及去世后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的领导同志有: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曾庆红。  李廷赞1914年7月13日生,河北省交河县人。1931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廷赞1931年12月在江西参加宁都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任红一军团司令部科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47年12月至1952年8月任中南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和第二十四步兵学校副校长;1952年8月至1959年8月历任地质部探矿工程司副司长、测绘局副局长、局长;1960年8月任国家测绘总局局长;1977年7月至1979年5月任国家测绘总局筹建组成员;1979年5月至1982年4月任国家测绘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李廷赞长期担任国家测绘部门的领导职务,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建设中,参与组建和发展我国的测绘力量,积极推进测绘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测绘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1998年07月28日 艾滋病蔓延中国大陆所有省区

1998年7月28日,卫生部宣布,今年6月底青海省报告发现了文滋病病病感染者,这意味着艾滋病已经蔓延到中国大陆的全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3、1998年07月28日 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开幕

  1998年7月28日,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会议就东亚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影响、南亚局势、环境保护、安全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本次会议是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东盟9个成员国有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老挝和缅甸。10个对话伙伴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及欧盟。  7月28日,我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上指出,亚洲出现的经济困难是严峻的,“但这是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中国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唐家璇指出,亚洲如何摆脱困境?亚洲发展前景如何?这不仅为亚洲国家所关切,也为世界所关注。   他说,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每个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亚洲发展进程有波折、有起伏,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亚洲出现的困难是严峻的,但这是发展进程中的困难。至于亚洲能否很快走出困境,取决于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各方面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一,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仍然存在。从总体上看,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亚洲经济已经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亚洲发展的根基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基本经济因素依然良好。   第二,挑战蕴涵机遇。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亚洲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健全金融管理体制,促进科技进步。虽然亚洲经济将要度过一段低谷时期,但只要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变革,亚洲经济恢复活力就不会太遥远。   第三,东亚及亚洲的市场潜力还远未开发,这是确保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最有利因素。亚洲的发展具有持久的后劲。   第四,亚洲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优秀文化传统:崇尚自尊自强,勤劳节俭,谦逊好学,只要亚洲各国弘扬和运用这些传统和智慧,在融入时代潮流的同时,根据本国实际吸收世界进步文明成果,就会使经济发展重新焕发生机。  7月29日,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闭幕。本次会议主席、菲律宾外长西亚松说,这次会议对探讨下阶段如何解决地区经济问题提供了论坛。他说,会议上,美国重申全力支持多边金融发展机构为恢复亚洲金融稳定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重申人民币不贬值;日本愿坚决开展金融和经济调整。一些东盟国家和对话伙伴国同意为帮助消除金融危机影响而制定一些计划,支持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家。西亚松说,与会国外长还讨论了诸如中东问题、波黑问题和东盟地区发生的一些国际政治问题,探讨了反毒、环保等跨国性问题。

4、1998年07月28日 中共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

  1998年7月28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贯彻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的电视电话会议。胡锦涛在会上指出,中央最近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

5、1994年07月28日 我国与拉脱维亚关系正常化

  拉脱维亚,全称拉脱维亚共和国。以民族名命名,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面积64600平方公里。人口248.5万(1996),拉脱维亚族占52%,俄罗斯族占34%,白俄罗斯族绝大多数拉脱维亚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少数人信罗马天主教。首都里加。工农业较发达,工业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居首位。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27.16亿拉特。资源有泥炭、白云石、石英砂等。森林覆盖率为38%。工业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此外还有金属加工、化工、木材、轻工和食品工业。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饲料和马铃薯为主。有奶、肉两用的养畜业。主要出口化纤布和线、玻璃制品、漆料、火车客车厢、大轿车、木材、收音机、电话机、牛奶制品;进口电、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煤。10—13世纪建立了几个早期的封建公国。13—16世纪由日耳曼十字军统治。1562年部分领土被波兰和瑞典瓜分。18世纪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17年11月18日人民议会宣布拉独立(拉脱离苏联后以此日为独立和国庆日)。1917年1月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进驻,恢复苏维埃政权,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加入苏联。1988年10月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1990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现名。1991年8月22日宣布正式独立,9月6日获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91年9月12日同中国建交,1992年2月24日中国大使馆暂时撤出,1994年7月28日两国关系正常化。

6、1990年07月28日 王震副主席再访北大荒

王震副主席面对无垠的金色麦浪,感慨万千

1990年7月28日至8月4日,王震副主席来到北大荒。50年代末,他曾率领10万官兵开垦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已成粮仓:人均年粮全国第一,农机现代化水平全国第一。

7、1989年07月2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

  1989年7月27日~28日、8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当前要切实做好几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近期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方面先做七件事。涉及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首先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做起。

  一、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要把清理整顿公司作为惩治腐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出成效来。全国现有二十九万多个公司。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实际经济生活的状况看,流通领域和金融领域里相当数量的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必须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制定清理整顿的方针,下决心砍掉一大批公司,重点是砍流通领域中过多、过滥的从事商业、外贸、物资供应的公司和金融性公司。按照金融与实业分开的原则,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直接举办非金融性企业,已办的要限期分开。要尽快制定关于公司的法规,使清理整顿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对公司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有严格的规定。

  清理整顿工作首先从国务院所属公司做起。决定:撤销康华发展总公司、中国工商经济开发公司,其中有的业务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并入国家农业投资公司;保留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但要重新核定经营范围和资金,把金融和投资分开;对光大实业公司提出进一步整顿的方案。同时,尽快将对这五家公司的审计情况向社会公布。

  二、坚决制止高干子女经商。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做起,实行回避政策,他们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从事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不得在流通领域公司任职、兼职,凡有任职、兼职的必须于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前退出,另行安排工作。领导同志不得利用职权为亲友经商提供任何方便条件。

  三、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固定供应点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价、按市民定量供应;价格从经营业务接受物价、工商部门的监督。

  四、严格按规定配车,禁止进口小轿车(除执行政府间已签定的长期贸易协定和国家批准的技术贸易合同外)。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一律使用国产车。其他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仍使用现有车辆,不要大换新车,造成新的浪费。

  五、严格禁止请客送礼。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不准用公款宴请内客;到下级单位和基层,吃饭一律为工作餐,并规定工作餐的标准,严格执行;不得接受馈赠的土特产品和其他物品。

  六、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国。严格执行关于出国的各项规定。省、部以上领导干部出访,必须是为执行其主管公务的国事或工作访问,不得接受外商资助和境外中资企业的邀请出访,不得以考察等为名进行非其主管公务所必须的、与其职级身份不相称的出访。严格控制出访团组及出访人数。

  七、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案件,特别要抓紧查处大案要案。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凡依法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当前,为了给犯有贪污、受贿、投机倒把行为的人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更有力地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有必要规定统一的期限,在期限内坦白自首、积极退赃的,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坦白自首的,依法从严惩处。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有关法律,发布具体的司法解释。要鼓励和保护举报,对重大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对打击陷害举报者的人予以严惩。要排除干扰和障碍,对在办案过程中说情袒护、徇私包庇者,要公开揭露,严肃处理。舆论要注意配合,组织好宣传报道。同时,要大力宣传各级干部中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典型。

  以上七件事,有的立即照此执行;有的责成有关部门尽快提出具体落实的意见和规定,报政治局常委会或国务院审议后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本决定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做的事情并作出具体规定。

  

8、1984年07月28日 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会场

  1984年7月28日,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市隆重开幕,象征着和平与光明的奥运会火炬经过四年间隔以后又重新点燃。来自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队伍在五星红旗的引导下,排着整齐的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地走入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时,乐队专门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进行曲。中国代表团由篮球中锋王立彬担任旗手,二百多名运动员胸前佩带国徽,显得精神抖擞。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还站了起来表示欢迎。  中国台北代表团的运动员,举着中国台北奥委会旗帜,也参加了开幕式。  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参加了开幕式。美国举办夏季奥运会已有三次,总统出席开幕式,这是第一次。运动员入场完毕,里根总统郑重宣布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紧接着是火炬点燃仪式和宣誓,曾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为美国赢得田径十项全能金牌的约翰逊点燃了设立在体育场拱门上方的大型火炬,美国著名跨栏运动员摩西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  开幕式上,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成千上万名大中学校的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最后,体育场上空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礼花,场内各国运动员手挽着手载歌载舞。

9、1981年07月28日 韩国影星赵寅成出生。

赵寅成

10、1980年07月28日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经济搞活的问题

  1980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快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搞活的问题。根据自治区的实际,会议研究制定了放宽所有制方面的政策,确定:“总的原则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并存、保护竞争,互相促进”,“国家、集体、个人适合谁干,就让谁干,谁干有利,就让谁干。这里唯一的标准,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会议明确提出,要允许“包产到户”、“包产到劳”和“口粮田”等一切可以增产的生产责任制长期并存。凡是群众要求搞责任制的都应该支持,而不应该“顶牛”,也不搞“一刀切”。

11、1980年07月28日 中共中央给黄克诚平反,恢复名誉

  1980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批转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结论》指出,给黄克诚同志强加的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均属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2、1976年07月28日 “7·28”唐山大地震

地震后的唐山市路南区供电局附近的情况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这一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  夜幕笼罩下的唐山市,万籁俱寂。陡然,一道蓝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天穹旋转,大地抖动。街道、铁路、楼房,在强烈的摇撼之中错位、变形,倒塌……,这就是震惊中外的“7·28”唐山大地震。  23秒钟内,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唐山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惨剧,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天津市发出房屋倒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被惊醒了,他所居住的宾馆出现了可怕的裂缝。北京也摇晃不止,许多房屋倒塌。在华夏大地上,北至哈尔滨市,南至安徽蚌埠、江苏清江一线,西至内蒙磴口、宁夏吴忠一线,东至渤海岛屿和东北国境线,都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响。  这次大地震震级为MS7.8级,使唐山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24万人死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当时西方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十分关怀,立即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星夜赶往灾区救援,大批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伤病员和老人儿童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这场劫难使世界各国地震、抗震、救灾专家受到震动,更加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1980年以来,已经有一百多批地震、抗震、救灾专家从世界各地来到唐山地震现场,进行研究考察,决心从这场惨痛的浩劫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研究对策。为地震科学的发展,为减轻地震灾害,为人类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198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陈列馆建成开放。唐山地震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防震救灾知识,进行地震科学研究的地震专业陈列馆。馆内陈列以大量的图表、数字介绍了唐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以非常珍贵的震时照片介绍了地震所造成的破坏情况。这些珍贵的照片,把那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参观后对唐山地震有了全面了解,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1986年7月28日,唐山市召开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大会,河北省省长解峰宣布:唐山的恢复和建设已基本完成,开始跨入“10年振兴”的新阶段。1976年7月28日,一场大地震将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变成一片废墟。经过10年重建,一座新唐山从废墟上崛起。10年来,新建房屋180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上。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83000多万元,比10年前增长一倍多。

13、1973年07月28日 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的鼓手冠佑出生

冠佑

14、1965年07月28日 香港女歌手陈慧娴出生。

陈慧娴

15、1964年07月28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斯(Charles Hard Townes)出生

查尔斯·哈德·汤斯

  查尔斯·哈德·汤斯,美国物理学家。1915年7月28日生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 汤斯是一位律师的独生子。1935年以人成等成绩毕业于故乡的福曼大学。他在杜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去西部深造,于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几年中,他在贝实验室从事雷达投弹系统的设计工作。 1948年他遇到拉比。拉比建议他去哥伦比亚大学。这正合汤斯的心愿,遂进入哥伦亚大学物理系。1950年起在那里就任正教授。 雷达技术涉及到微波的发射和接收,而微波是指频谱介于红外和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波。在哥伦比亚大学,汤斯以最全面的方式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这个课题。 汤斯渴望有一种产生高强度微波的器件。通常的器件只能产生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若打算用这种器件来产生微波,器件结构的尺寸就必需极小,以致于无实际实现的可能性。 1951年的一个早晨,汤斯坐在华盛顿市一个公园的长凳上等待饭店开门,以便去进早餐。这时他突然想到,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不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吗?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人发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 段范围的辐射相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振动转变为辐射。就氨分子来说,在适当的条件下,它每秒振动24,000,000,000次,因此有可能发射波长为1.25厘米的微波。 他设想通过热或电的方法,把能量泵入氨分子中,使它们处于“激发“状态。然后,再设想使这些受激的分子处于具有和氨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微波束中---这个微波束的能量可以是很微弱的。一个单独的氨分子就会受到 到这一微波束的作用,以同样波长的数波形式放出它的能量,这一能量双继而作用于另一个氨分子,使它也放出能量。这个很微弱的入射微波束相当于起立脚点对一场雪崩的促发作用,最后就会产生一个很强的微波束。最初用来激发分子的能量就全部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辐射。 汤斯在公园的长凳上思考了所有这一切,并把一些要点纪录在一只用过的信封的反面。(科学史上又一件带浪漫色彩的事实!)1953年12月,汤斯和 他的学生终于制成了按上述原理工作的的一个装置,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微波放大”。按其英文的首字母缩写为M.A.S.E.R,并由之造出了单“maser}(脉泽)(这样的单词称为首字母缩写词,在技术语中越来越普遍使用)。 脉泽有许多有趣的用途。氨分子的振动稳定而精确,用它那稳定精确的微波频率,可用来测定时间。这样,脉泽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子钟”,它的精度远高于以往所有的机械计时器。 脉泽还可以用来向不同的方向发射微波束。如果以太存在的话,那么地球在以太中运动,于是频率将随方向而变化。1960年1月做了这个试验,结果是波长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的精度是前无先例的,能测出小到10^-12的相对频率偏差,这更确凿地证实了七十多年前迈克耳孙-莫雷的实验结果,这个实验以及当时发现不久的穆斯堡尔效应,都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 汤斯意识到,若用固体分子来替代氨分子,根据肖克利所建立的固体和新概念,用途更广泛的装置也能制成。在五十年代后期,汤斯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确实制成了固体脉泽。这种脉泽在放大微波信号时所造成的随机辐射(“噪声”)比以往的任何放大方式都低得多,这意味着它对极微弱信号的放大远比其它已知的方法更为有效。1960年,用这种方法放大了从皮尔斯的“回声I号”卫星射到金星后又射回来的几乎消失殆尽的微弱信号。 1957年,汤斯开始思索设计一种能产生 红外或可见光---而不是微波---脉泽的可能性。他和他的姻弟在1958年发表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1960,梅曼首先制成了这样的器件---用一根红宝石棒产生间断的红光脉冲。这种光是相干的,也就是传播时不会漫散开,几乎始终保持成一窄束光。即使将这样的光束射到二十多万英里之外的月球上,光点也只扩展到一、二英里的范围。它的能量耗损也很小,这样,人们就自然想到向月球表面发射脉泽束,以绘制月面地形图,这种方法远比以往的望远镜有效得多。大量的能量聚集在和很窄的光束中,使它还能用于医学(例如在某些眼科手术中)和化学分析,它能使物体的一小点汽化,从而进行光谱研究。 这种光比以往产生的任何光具有更强的单色性。光束中的所有光都具有相同的波长,这意味着这种光束经调制后可用来传送信息,和普通无线电通信中被调制的无线电载波几乎一样。由于光的频率很高,在给定的频带上,它的信息容量远大于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这就是用光作载波的优点。 可见光脉泽称为“光脉泽”或“莱塞”(laser),它是来自“受激辐射光放大”英文全称的首缩词。莱塞又称激光。 为此,汤斯荣获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普科和巴索夫,他们也独立地完成了这方面的理论工作。

16、1961年07月28日 台湾男艺人庾澄庆(哈林)出生。

庾澄庆

17、1960年07月28日 英国女作家、世界名著《牛虻》作者伏尼契逝世。

伏尼契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世界名著《牛虻》的作者,她于1864年出生在爱尔兰科克市,原名丽莲·蒲尔。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在她还不满周岁时去世。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1887年,丽莲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一些流亡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在政治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有很深的影响。丽莲通过他在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当时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很多接触。丽莲曾在一个俄国将军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她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外侨身份作掩护,替关押在沙皇牢狱里的爱国志士传递衣服和信件。后来有个受她帮助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到伦敦,他与丽莲·蒲尔一见钟情,并于1892年结为夫妇。婚后,这对夫妇积极参加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丽莲·伏尼契担任流亡者的杂志《自由俄罗斯》的编辑,还出版了一部《俄罗斯幽默》文集,翻译介绍了果戈里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丽莲·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并曾在恩格斯的家里作过客。在丽莲·伏尼契结识的革命者中,有一些进行过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流亡爱国者,她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文学创作的素材。  1889年,丽莲·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牛虻》。《牛虻》是一部艺术上非常感人、思想上又比较进步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牛虻的高大形象,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  此后,伏尼契又陆续写过一些其他的小说。1904年,她创作了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拉塔姆》。1910年,又写了以牛虻出走后的经历为题材的《中断了的友谊》,1945年,她写了以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脱下你的靴子》。伏尼契虽然写出了像《牛虻》这样的在世界许多国度都拥有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但是她本人却受到本国资产阶级文学界的冷落,她在晚年移居到美国,于1960年7月28日在美国逝世,终年96岁。

18、1960年07月28日 香港TVB著名电视福将欧阳震华出生。

欧阳震华

19、1949年07月28日 英舰“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

1949年7月28日,“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转来英国远东海军舰队司令布朗特的备忘录,内容是:(1)要求准许“紫石英”号安全下驶长江出海。(2)“紫石英”号未得解放军同意,于4月20日进入前线地带为招致误会之基本因素。(3)双方上级今后要求进行任何调查或谈判,英国方面皆不反对。

29日,中共代表康予召前往南京就英方提案商讨对策。30日晚,“紫石英”舰趁“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该舰驶往上海之际,模仿客轮桅灯,尾随“江陵解放”号潜逃。解放军监视哨发现,立即通知驻大港炮兵。大港炮兵鸣炮警告其停驶,英舰向解放军开炮,双方展开炮战。“紫石英”舰赶上“江陵解放”号,强迫该轮在其左侧行驶,把“江陵解放”号客轮当做自己的屏障,而后将其击沉。 “紫石英”舰东逃时又遭到解放军龟山炮兵及沿岸步兵战防炮射击,多处中弹。该舰撞沉多艘中国帆船,最后从崇明岛北口逃出长江口。

31日,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员袁仲贤,就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侵入中国内河长江、炮击解放军阵地、击沉中国轮船“江陵解放”号、溺死中国同胞数百名潜逃的暴行,发表严正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将永远不能忘记这一惨痛的事件,全国军民必为牺牲者复仇。”

20、1938年07月28日 秘鲁前总统藤森出生
藤森与苏姗娜离婚前的全家福  阿尔韦托·藤森1938年7月28日生于利马的一个日本侨民家庭,他的父亲于1936年由日本冲绳移民秘鲁。藤森曾就读于利马全国农业大学,1961年毕业,随后又赴欧美留学,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他连续三次担任农业大学农工系学术计划负责人。藤森还在电视台当过节目主持人,通晓英、法和日语。他和他的日本后裔妻子苏萨娜已经离婚,生有4个子女。   1989年7月,藤森同一批无党派人士创建了秘鲁“改革90”运动,以“廉洁、技术、勤劳”为口号,提出“既不同于左派又别于右派”的竞选纲领。藤森参加了1990年全国大选,并当选为总统。在藤森上任前夕,秘鲁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社会矛盾尖锐,全国性罢工、罢教、罢市接连不断,恐怖活动十分猖獗。藤森执政后,组成多党合作、具有专家治国色彩的内阁,对军警将领进行大调整,并多次改组政府班子。他的政府把主要工作放在加快国营企业私有化和加强反恐怖斗争两件大事上,均取得一定成效。秘鲁当时的两大反政府游击队“光辉道路”和“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的首领及一批领导骨干先后被捕,使游击队遭受重创。  在经济上,藤森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克服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1995年秘鲁举行新的大选,藤森蝉联总统。按照秘鲁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届,否则就违反民主原则。而藤森本人声称,他1990年第一次当选不算,因为那是在新宪法颁布以前,而且该宪法在3年后才生效。藤森的支持者还为此通过了一条法律,解释其这次参选的合法性。   因此,2000年他在竞选中胜出,继续担任总统。藤森访华期间浏览长城“北京烤鸭味道真不错。”
21、1937年07月28日 抗日英雄佟麟阁殉国。

佟麟阁

  佟麟阁(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满族[1],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人, 国民党追赠二级陆军上将。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佟麟阁将军是我国抗战中最早捐躯疆场的一位高级将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892年10月29日佟麟阁生于农民家庭。他幼时就学于舅父胡老先生门下,读经史,其父母常愤然教育他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家振兴而努力。在他17岁那年由舅父介绍在当地县官署谋得一个笔帖士的职位,每月领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1900年7月,高阳居易水之南,保定府之东,惨遭八国联军之日军的大肆烧杀掳掠。闾里成墟,百姓流离夫所,困苦之情,不堪言状。当时20岁的佟麟阁亲眼目睹国家的屈辱与人民的苦难,从此萌发时投笔从戎,遂萌救国之念。1907年,由父母作主,与本县八果庄农民女儿彭静智结婚。  次年,佟麟阁十六岁时,经友人介绍到高阳县县公署当缮写。浏览高阳县志,知高阳为燕王高阳君之故城。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征匈火虏,代出奇伟义烈之人,其正气蓬勃,深为辚阁所敬仰。自此他奋然以天下为己任,立志从军。  1911年11月,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举行滦州起义,沉寂的北方,一时革命空气弥漫。第二年,在陆建章手下任前营营长的冯玉祥奉命到河北省景县招募新兵,佟麟阁慕冯玉祥爱国之名,毅然投笔从戎,为左哨哨兵,旋为哨长。   1913年,冯玉祥任备补军左翼第一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时,把基督教引入军中,作为练兵的补助方法。此时佟麟阁在第一团当排长,他深受耶稣力救世人而受苦致死的精神所感召,笃信耶稣,抱定要象耶稣那样为久受苦难的中国人而牺牲的信念,克尽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冯玉祥曾在《模范军人问答》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他在高级教导团学过一年高级战术,对于学术肯费工夫束研究。  1914年。佟麟阁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第二连连长,驻防陕西。赵登禹在该连入伍。佟见赵骁勇过人,遂结生死之交,后来赵当了冯玉祥的随从卫兵。1917年,驻防廊坊,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廊坊起义”。张勋被击败后,佟麟阁任第一团第一营副营长;1920年,任第四团的营长,驻防湖北;不久又调驻信阳。在驻信阳时,冯玉祥部因不属直系,又未参加直直皖战争,而得不到吴佩孚的薪饷供应。官兵以盐水和杂粮勉强度日。佟麟阁常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真爱民,不扰民”的道理,勉励该营官兵,严守军纪,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他还带领全营兵为信阳城区,翻修街道,两旁值树,造福于民。1921年,冯玉祥入陕打败陕西督军陈树藩后,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佟麟阁在该师第二十二混成旅第一团任营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起,冯玉祥打败河南督军赵倜,自任河南督军后,即扩充和整顿军队,编练了两个补充团,每团两千人,佟麟阁升为团长,隶属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混成旅。不久,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部队开驻北京南苑。佟麟阁任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一团团长,在冯部的“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带职受训一年。他勤奋学习,名列前茅。每日课毕,仍然不顾疲劳地处理团务,受到好评。1924年,佟麟阁升任陆军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  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佟麟阁前往增援。孙岳部攻取保定,一战而击溃曹部,使得徐永昌、庞炳勋两部合围保定,迫使曹世杰开城投降。10月24日,冯玉祥抵京,决定组织国民军。佟麟阁任该军第十一师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5年苏联顾问来到国民军,扩大编制,把步兵编为十二个师。佟麟阁升任第四师师长。  奉军郭松龄因不满张作霖勾结日本,率部起义,密约冯玉祥联合反张。冯玉祥命令佟麟阁第四师与宋哲元进攻热河。佟麟阁在占领滦河后。冯玉祥任命他为滦河防守副司令(司令为郑金声)。12月,佟麟阁又参加天津战役,消灭奉系军阀李景林。  1926年,段棋瑞等借口国民军“赤化”,组织讨赤联军,纠集五十余万之众分五路向国民军进攻。4月15日国民军被迫撤出北京,主力退守南口附近。此时冯玉祥已赴苏联考察。由张之江任国民军总司令。佟麟阁任国民车第十一师师长。该师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旅。佟麟阁与刘汝明的第十师防守南口,青龙桥、延庆一带阵地,张作霖、吴佩孚联介山西阎锡山等集中优势兵力,配备坦克、钢甲车新式武器,向第十一师与第十师发起猛攻,战事持续半年之久。  佟麟阁在接受防守南口、延庆方面的任务后,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作战方案。他对形势的分析是:第一,吴佩孚等倒行逆施,早巳引起国人公愤。这一次时赤,师出无名,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第二、吴佩乎、张作霖、阎锡山三家是合股公司,各有各的打算。打了胜仗,他们能够暂时凑合在一起,一旦打了败仗,就会出现矛盾,甚至于各奔前程。第三,南口一带形势险要,我们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有制敌取胜的把握。据此只要选好阵地,巧妙地构筑工事,善于捕捉战机,用各种办法消耗敌人,打击敌人,完全可以少胜多,坚守阵地。  他详细察看了地形,经过研究后决定:(一)构筑两个阵地,一真一假,在假阵地设置着军装的草人,若隐若现地作瞭望或守备阵地的状态;用各种粗细树干,涂上保护色,伪装成各种火炮;在其间也配置一定数量的真炮,间或用以向敌人射击,以迷惑敌人。(二)在阵地前和阵地间的开阔地上设置地雷区和陷阱,阻敌坦克进攻。只要敌先头坦克触雷,后面的坦克稍为迟疑的瞬间,则集中炮火向坦克及其后面的步兵轰击。(三)根据南口有电源的有利条件,在阵地前架设电网两条:第一条上安装照明设备,如电网上的灯光熄灭,即知敌人破坏了第一条电网,等到故人进入第二条电网之时,把闸门一开.使来犯的敌人触电死亡。(四)在主阵地前方三、四十米处,依据地形情况构筑强固的地堡群,在每个地堡里配备两挺机枪。(五)敌人如果同时开出三、四列钢甲车向我阵地轰击,我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用四十吨的车皮满装石子,由青龙桥车站迅速滑下,两车相撞,使敌人车毁人亡。  在作战中,佟麟阁灵活地运用战术打击敌人:有时乘敌人不备突然出击;有时摸清敌人作战规律派人伏击对方;有时派出部队佯攻,然后诱敌深入而聚歼之;有时放风说弹药给养奇缺,待敌人大举进攻时,即以强人约火力予以杀伤、这些都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8月,国民军终因力量不支,导致南口乒败。张之江总司令命令佟麟阁和刘汝明两师西撤。佟鳞阁的第十一师至五原,后进甘肃。  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举行“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宣布全军官兵加入国民党。当时,国民军的杨虎城等部被吴佩孚的刘镇华部包围在西安已达八个多月之久,危在旦夕。冯玉祥派出主力,星夜驰援。国民军第一军十一师佟麟阁部及吉鸿昌第五军为先头部队,由五原经宁夏至平凉,经那州到乾州,急赴咸阳。先解赵登禹部之围,尔后进军西安,击败刘镇华部,解除了西安之围。  1927年,佟麟阁驻军天水,兼任甘肃省陇南镇守使。致力于刷新政治,兴办地区福利,厉行禁烟禁毒,提倡妇女放足,创建学校和孤儿院等慈善事业,深得民心。他为官清廉,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有一次他到某县视察时。该县不法县长一向为非作歹,畏惧丢官,竞行贿赂,受到严词斥责,即被撤职。他离任之时,绅民送者万余家。  佟麟阁性情恬退无竟,喜爱书法。每天写大字十数篇,除战争紧急,从不间断。因而他的书法,颇有造诣。他的墨宝,有一册现存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战纪念馆。  宁汉分裂后,武汉国民政府将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冯玉祥为总司令。5月1日,冯王祥在西安就职,随后把所部分为五路向河南进军,第十一师师长佟麟阁为第五路副总司令(司令为石友三)。石、佟率领十一师等部于5月东出潼关,攻占洛阳、孟津。8日,过偃师时,奉军援军至,企图阻其前进。佟麟阁部凭黑石关之险与奉军激战,奉军不支,向孝义退却。佟麟阁即与第三路军汇合追击之。5月30日,占领孝义、郑州。6月1日,占领开封,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尔后在豫、鲁两省与奉、直军继续作战,战无不胜。1928年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再次北伐。佟麟阁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兼第十一师师长。转战于豫、鲁、冀各省,屡立战功。  同年,佟麟阁率第十一师进驻甘肃河州,被马仲英包围。马仲英系回族,凭借宗教的有利条件,处处与他为难。他再三考虑,认为动用武力,必然酿成民族争端,于大局不利,因而处处退让,致使第十一师蒙受损失。事后,他为自己姑息马仲英,处置失当,遂引咎辞职。10月,佟麟阁先赴兰州休息,一度解甲归田,回原籍高阳县边家坞村居住,侍奉双亲。边家坞村水质不好,遇上千早年头,乡亲连苦水也难喝上。佟麟阁为了乡亲,挖井三眼。自此,大家才吃上甜水。直至今日,仍有一门井可供使用。过年时,他对凡吃不上饺子的乡亲,每户接济三块银元。乡亲缺乏畜力耕地,他就买了一头牛,每天喂饱后,拴在门外树上,供乡亲使用。他还办下一所小学,派人到高阳县城买回——车直贡呢,给每个学生缝制一身新衣服。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整编会议,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为第二编遣区辖十二师。佟麟阁重被启用,任整编以后的第十一师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佟麟阁奉冯玉祥之命,在西安建立新一军,任军长兼第二十七师师长,负责召集西北军旧部,招募新兵,积极训练,巩固后方。  佟麟阁善于练兵,冯五祥曾称赞“佟善练兵心极细”。他常讲述历代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培养官兵爱国爱民的精神。他说:“我们是为老百姓看家护院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换来的。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老百姓。我们只有保护老百姓的责任,绝不能有骚扰他们的行为。老百姓的一草一木,淮也不能强取擅用,否则就是扰民,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尤其在战争时期,我们需要老百姓帮助的地方很多。如有所需求,一定要和颜悦色地商量;买东西要按价付钱;借东西要打借条,用后归还,损坏赔偿,这是西北军的纪律。不能以为手中有枪,就横不讲理。‘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我们脱离了老百姓,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他要求官兵之间,亲如手足,情同骨肉,他经常与士兵接近,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如一旦发现士兵有饮食减量或夜不安眠的情况,就要查明是偶然患病还是接到家信,情绪不安。弄清真象之后,对患病的就医治,家庭有困难的就救济,务使士兵安心服役,还重视士兵的文化和技能教育,要求不识字的士兵,在二三年内务必达到能自己写信、能读书报的水平,并学会一些生产技能,以便退役后的生活。  他要求军官,不但要精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在现场亲自指挥训练,切不可把日常操课委之于下级。他的旧部佟泽光回忆说:“佟将军在二十五混成旅任团长时,曾在野外召集各级军官亲自作各种示范动作。那一次我也参加了。他作了瞄准、投弹、射击、利用地形地物等各种基本动作。他一面讲解要领,一面作示范。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所讲要领,深入浅出,大家都听得懂。他作完了示范动作以后,就让大家练习,然后找出各种类型的军官加以评比,效果良好。我还记得他讲评中的一段话,他说:只有平时把部队训练好,战时才能杀敌致胜。如果训练时松松垮垮,到了作战的时候,无异把一群穿着军装的老百姓弄到战场上去送死。艺高胆大,一个优良的射手,遇到有十个敌人在距离他二百米处向他猛扑过来,他能够毫不畏惧。因为在战地跑步,二百米的距离需要一分钟。一分钟时间内可以射击十发子弹。这十发子弹弹无虚发,十个敌人就可以全部被消灭,还怕什么呢!”  在训练和作战时,佟麟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对于犯错误的官兵,打破西北军的惯例,一向不准肉体惩罚。官兵的问题严重,但没有触及刑律,便责令他们在适当的场合检讨,并提出个人改进措施;凡能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正的,就不追究;对于官兵的一般错误,主张私下规劝,不再公开批评。  当西北军在中原瓦解及蒋军分遣数路轻快部队疾驰入陕时,佟麟阁虽兵员不足一师,武器奇缺,仍表示愿意固守西安。后方总司令刘郁芳命令佟麟阁率部到三原集中。佟部于当日傍晚陆续离开西安。不料行至草滩时,骤降暴雨,彻夜不停,河水暴涨,新架桥梁亦被洪水冲垮,被阻于泾河以南。佟麟阁百般鼓励官兵,尽力设法强渡。翌晨雨虽暂停,而沿途泥泞不堪,行动迟缓,受阻于蒲城。佟得到情报,杨虎城部已抵潼关。行军必经之大荔亦为杨部据守。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杨部的团长赵寿山来与刘郁芬联系,表示负责护送过黄河,而以刘所属部队交杨虎城收编为条件。佟麟阁遵刘郁芬的命令,交出二十七师。然后由杨的团长段象五护送刘等渡河入晋。佟麟阁由陕入晋后,住于阳泉。不久,他与冯玉祥一同住在峪道河过着隐居生活,每天与冯一起读书练字,探讨军事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并聆听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的讲课。他们有时也上山打猎,过着清闲的生活。  1932年8月,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佟麟阁受宋的邀请担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领张家口公安局局长。他见军警往往不遵法令,拘押人民,滥行处罚,便颁发禁令,严饬各县局,遇有案件,非法律所规定的,一概不准处罚,作弊者一律严办。并通过招考,挑选外事警官;整理警官补习所,自兼所长,训练男女军警二百七十六名,造就警材。不久,宋哲元奉命率部赴冀东集结待命,委托佟麟阁代理察省主席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张家口地当塞外,奸细浪人潜伏,伺隙窥发,但慑于将军威武.不敢蠢动,半壁河山得以安全。一天,他带领他的几个孩子骑马列赐儿山,坐在山坡上,遥望东北,顿感祖国江山破碎;深沉地慨叹说:“现在如果多几个岳飞这样的人,小日本哪敢这样猖狂?”不久.他便在张家口修建岳飞庙一座,勉励军民以岳飞为榜样,精忠报国。振奋民族精神,保卫国土。  是年5月,冯玉祥通电全国,号召进行武装抗日。在此之前,冯玉祥于1932年10月由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佟麟阁磋商组织同盟军等问题。佟夫人因事先不知,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先生。佟麟阁说:“还是照旧用小米面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甜,并夸奖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失农民的本色。” 冯玉祥告知此来是决心走武装抗日道路的意图时,佟麟阁极表拥护。从此,他们共同策划,为救亡图存,作积极准备。当冯玉祥与佟麟阁会商组织抗日同盟军时,佟麟阁兴奋地挥笔书写王昌龄的《出塞》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示决不准许日本鬼子跨越长城一步。  1933年5月2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向路透社记者发出狂妄叫嚣:“为保卫‘满州国’西境安全,日军有进驻张家口之必要。”察省形势,益行危急,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子26日发表抗日通电。  同日,佟鳞阁、高树勋等十四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内称:奉读宥电,慷慨陈词,抑郁精神,大为振奋,表示今后愿在冯总司令领导之下,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收复失地。  冯玉祥任命佟麟阁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仍代理察省主席。第一军辖四个师及一个独立旅,这是支抗日同盟军的基本队伍。在6月15日召开的抗日同盟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同盟军军事委员会,选举了委员三十五人,常委十一 人,佟麟阁是委员和常委之一。  6月20日,佟麟阁、吉鸿昌、方振武等二十六名将领联名通电表示:为民族生存而战斗,应民众要求而奋起,敢对国人一掬肺腑。凡与敌人同一战线者皆为吾仇。并宣布:重整义师,克日北指,克复察省失地,再图还我河山,……四省不复,此心不渝。佟麟阁积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并派出第一军的第二师受吉鸿昌指挥,出兵张北,猛烈攻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又乘胜挺进,7月12日克复多伦。共击毙日军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等千余人。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佟麟阁在此期间,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担任前方运输,救护伤员,收容难民,殚精竭虑,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  对日作战,加上蒋介石、何应钦的军事压迫,使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察省地瘠民贫,补给也极其困难。冯五祥迫不得已,乃于8月5日发出通电,把收复国土,交渚国人。15日离开张家口。至此,深为日寇所恐惧的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不幸夭折。  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不胜悲愤,于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与家人团聚,奉养双亲。寄情于研读圣经、周易,写字、摄影、打猎,以待报国时机。  在隐退期间,宋哲元再三敦请佟麟阁出山,负责军事。第二十九军的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等亦联袂相邀。此时干津大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共产党的号召下,日益激昂。佟麟阁感到抗日救国之日到来,于是欣然出山。回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教育长为张寿龄),还兼大学生军训班主任,住南苑二十九军军部,主持全军事务。整军经武,夙夜匪懈。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土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声情激越,闻者热血沸腾。全国有志抗日救国青年,慕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或跋涉千里,或从海外归来,有的就是抗日同盟军的干部和共产党员,都来参加第二十九军,入军事训练团受训。  宋哲元负责维持冀察政局,被外敌内奸威胁引诱,进退两难,穷于应付,便借为父亲修墓和养病为名,干1937年2月底离干,而以佟麟阁代理军长职务,直接负军事指挥之责。佟麟阁身负二十九军指挥重任,乃时时以国家处境之危,二十九军责任之重,教育官兵,使明战伐,他还随时将敌我情况报告中央和冯王祥(这时冯玉祥在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使上下无所隔离。他与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诸师长精诚团结,以共同御敌,二十九军将士之所以拚命赴敌,多得力于佟麟阁的明耻教战。  1937年7月6日,日军驻丰台的清水节郎中队,全副武装,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地区演习。宛平第三十七师驻军不许,相持达十余小时。二十九军当即作了应变准备,严阵以待。至晚,敌始退去。7日夜间,日军一个中队突然向芦沟桥守军发起攻击。佟麟阁代军长立即命令三十七师一一○旅旅长何基沣自卫还击。该旅吉星文团金振中营遂奋起抵抗。芦沟桥的枪声,响彻了大地,全民族的八年神圣抗战,从此开始。  二十九军全体将士对日寇的猖狂进犯,皆怒不可遏,争请杀敌先登;仅个别徘徊于和战之间,犹豫不定。佟麟阁力排干扰,主张万众一心,痛歼日寇,守卫疆地。他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与会者一致拥护,请缨杀敌,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芦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7月7日,卢沟桥战斗,8日上午10时稍停。11至12时,日军两次向芦沟桥发炮一百八十余响,芦沟桥车站附近被敌占领。同时敌人又由永定河东岸向西岸进攻。企图强夺芦沟桥。桥西金振中营守军一个排,顽强战斗,全排壮烈殉难,宛平城西门城楼某连长见之,怒火满腔,不待命令,即派兵一排,手持大刀,飞速驰援,一遇日军,举刀就劈,杀得鬼子鬼哭狼嚎。当时《北平时报》登载一篇文章说:“佟副军长善冶军。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则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当七七后,军士于烈日下守城,每一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竞献西瓜,坚却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无伦,堪称模范军人。”  7月12日,《世界日报》以《日贼侵犯宛芦,被我军击退;廿九军之大刀队大杀日贼》为标题,报道二十九军战果如下:  (一)11日,日军二百多名,进攻大王庙,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血肉相搏,此队日军被砍断头颅者三分之一,人心大快。  (二)日军新开到之援军,昨日图攻南苑(在北平南六公里,为中国空军根据地)。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即落,遂获大胜,日军向丰台退却。  (三)日军前锋,昨拟沿铁路桥攻过永定河。华军对河隐伏,不发一枪,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后路日军大乱,纷纷溃退,华军即用机关枪扫,日军伤亡无数,两军肉搏,历二小时之久。  二十九军大刀队,从喜峰口战役到芦沟桥抗战。屡建奇功,材赫有名。上海从事救亡运动的著名音乐家麦新(共产党员)为他们所感动,便于了月谱写出歌颂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战歌《大刀进行曲》,它鼓舞着亿万军民在八年抗战中英勇杀敌,今天仍为军民所喜欢的爱国歌曲:其原词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11日,日本政府任香月清司为华北驻屯军司令。中日两军在芦沟桥一带战事不断。  此时,借口避住山东原籍的宋哲元返回天津后,又受到日方压迫和汉奸包围,妄重和议,欲求苟全。佟麟阁目睹危机即发,事不宜迟,急电宋哲元,陈述利害,清其返平坐镇,免为滓沽众人出卖。不料秦德纯等人与日谈判签订了停战协定。宋哲元轻信秦等说日本决心把此次事件作为“地方化”、“就地解决”的“不扩方针”,于12日发表了力主“和平”解决的看法和主张,承认了秦德纯所签订的停战三项协定。19日,宋哲元由津返平后,仍幻想和平,竟下令打开封闭的城门,撤除防御沙包等。佟麟阁力持不可,说:“军长苟有不便,请回保定,以安人心。平津责之麟阁。如敌来犯,我决以死赴之,不敢负托。”宋从佟请,决心抗敌,于是急凋赵登禹师星夜来北平增强防务。  27日,宋哲元通电表示:日人欺我太甚,不可再忍,拒绝日方一切无理要求,为国家民族生存而战。同闩宋哲元令南苑二十九军军部迁入北平。佟麟阁在生死存亡关头,不愿离开,决心与南苑官兵和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军训班的学生等一同死守南苑。而由副参谋长张克侠带领军部人员进城。  同日,敌人由廊坊进犯团河,由通县、丰台凋集陆空军于28日进攻南苑。当时南苑守军有二十九军卫队旅、骑兵第九师留守的一部、军事训练团、平津大学生军训班等共五千余人。佟麟阁誓死坚守。他说:“既然敌人找上来,就要和它死拚,这是军人天职。没有什么可说的。”日寇集中火力,刚步炮射击、飞机狂炸,战斗激烈。守军虽炮械较敌为劣,但士气却异常高昂,争夺由拂晓至过午,双方伤亡均惨重。战斗中忽报大红门义发现敌人。佟麟阁恐敌截断北路,乃分兵亲往堵击。因寡下敌众,部队被敌四面包围,只能利用地形,继续与敌苦战。佟辚阁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突击时,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稍退裹伤,他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执意不肯,益奋勇当先。官兵感泣,拼命冲杀,此战惨烈,死亡忱籍。日军见久玫不下,便派飞机前来助战,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头部又受重创,终于壮烈殉国,时年四十五岁。  佟麟阁将军是我国民族抗日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他的遗体,由中国红十字会、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秘书欧秋夫率警卒十余人于7月29日在大红门寻获。佟将军全身浴血,两目模糊难辨。忠骸运回北平城内,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悲收殓,隐姓埋名,寄厝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将军为国献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胜利。  佟麟阁事父母极孝。父母有病,必亲奉汤药,休假必回家看望双亲。但自“七·七事变”以后,他为国而忘家,虽南苑与北平城内寓所近在咫尺,从未返回。激战前,其父病重,家人多次促其归省。他挥泪写信给夫人彭静智说:“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  彭静智女士,孝敬翁姑,教育子女,勤俭持家,素有贤行。早年随军,响应冯玉祥的号召,纺纱织布,为将士做军衣;在北伐战争中,佟麟阁在前线指挥作战,交通受阻,军饷不济,她曾化装冒险,亲送款项,深受将士佩敬。冯玉祥称她为“模范夫人”。所以佟将军常对子女说:“我事业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还把夫人贤德,撰拟成词,刻于手镯,赠与夫人:  瑞卿夫人,随我廿年。戎马颠簸,历尽艰危。含辛茹若,   风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俭。镌此数语,以志不忘。  佟麟阁殉国时,父母均在堂,下有子女六人。佟夫人将佟麟阁阵亡事瞒过双亲,每日强颜欢笑,只说将军南下抗战,安慰二老;二老念子甚,日倚门望归,夫人乃伪拟家书,以释忧悬。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  毛泽东同志对佟麟阁的献身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1938年3月12日延安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七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说佟麟阁等人“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5日(清明节)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北平市各界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佟、赵两将军神位。并将北平西城的南沟沿命名为“佟麟阁路”。通州亦因佟麟阁在该县指挥过抗日,乃命名一条街为“佟麟阁街”,以为纪念。随后,佟麟阁烈士忠骸移葬于北平西郊风景区香山南约一公里的兰涧沟山上。  1979年8月1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发出通知,定佟麟阁为抗日阵亡的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佟将军修墓立碑,一米多高的汉白玉碑上镌刻着“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十一个黑色大字。1980年7月28日,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市民革在香山举行扫墓仪式,隆重纪念佟麟阁殉国四十三周年。   1985年8月13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馆内展出了佟麟阁的遗像、史料、墨宝等,并有塑像一尊,以供人们参观和永远纪念。  佟麟阁将军语录:  1、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2、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3、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  4、衅终将不免,我二十九军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2、1937年07月28日 抗日英雄赵登禹殉国。

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 字舜臣,汉族,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袭热河省,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为消灭敌军,赵登禹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至退途中,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代表”。平生经历  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练习武术。1914年,赵登禹到冯玉祥部队当兵,不久被冯玉祥调到身边当其贴身警卫。1920年,赵登禹被任命为第16混成旅直属工兵连第3排排长,后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初,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又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企图侵占华北。国民党当局被迫应战,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赵登禹率领战士多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3月10日,负伤的赵登禹得知日军正在休整,马上召集团、营长们开会,决定乘日军不备偷袭日军营地,并激励战士们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随后,负伤的赵登禹率3000人,冒着大雪,挥舞大刀和刺刀偷袭了日军,成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长城抗战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35年8月,第29军被调到北平地区驻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宛平城,第29军奋起反击。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7月28日,日军调集重兵并动用30多架飞机向29军阵地发起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方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此时,赵登禹临危不惧,亲自率卫士30余人,指挥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厮杀。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日军窥出赵登禹准备退到大红门的意图,抢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以火力封锁道路。为激励将士,赵登禹乘坐车子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在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车子的炸毁,赵登禹身受重伤,警卫劝其立即撤退的安全地方,赵登禹不肯,反而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使其昏迷过去。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赵登禹牺牲后,7月31日,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何基沣奉冯治安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烈士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1946年,北平各界举行公祭赵登禹、佟麟阁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签署的烈士证书。赵登禹将军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英勇奋战、血洒疆场的事迹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将军轶事  由于喜峰口是石头山,无法构筑掩体工事,守军在日寇大炮猛轰下伤亡惨重。有勇有谋的赵登禹在3月11日夜,派出两个团,并亲率其中一个团,出潘家口绕至敌后,去夜袭敌炮兵阵地。赵登禹亲自挥刀上阵砍杀,两口价值180块银元的战刀均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战斗中又负轻伤。此战砍杀鬼子5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为132师师长,又于次年提升为中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开始时,赵登禹正率132师在河北省河间县一带驻防。7月27日,赵登禹与他的老上级佟麟阁共同率部与敌激战。午后,佟麟阁在大红门以东中弹牺牲。赵登禹奉命率余部向大红门方向突围。下午,一贯冲锋在前的赵登禹在杀至大红门附近黄亭子时,遭埋伏在高粱地中的日军机枪扫射,中弹殉国。临终时,他对流泪的卫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当时,赵登禹年仅39岁,长子赵学武只有4岁,长女赵学芬才2岁,次女赵学芳尚在母腹未出生。   今陶然亭公园西侧的龙泉胡同,那时有座龙泉寺,以办理慈善教育而著称,旧址即今陶然亭小学。崇敬抗日英烈的老方丈,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将军遗体,抬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将灵柩隐藏在寺中8年之久。抗战胜利之后,年仅10岁的赵学芬去龙泉寺祭奠时,老方丈安慰她说:“将军没有走,我常在夜间听到将军喊口令操练士兵。”   因赵登禹生前说过“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这样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园公祭大会之后,赵将军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1946年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山东菏泽人)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市区三条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烈。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   1952年6月11日,经冯玉祥夫人、卫生部长李德全提议,毛泽东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了《北京字第捌拾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80年至2003年,北京市和丰台区政府又三次为赵登禹烈士墓整休扩建和立碑,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赵登禹烈士墓,紧临着京广铁路西道口铁路桥,每天迎送着过往的列车,就像仍在守护着北京的大门。抗战事迹  1933年初,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又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企图侵占华北。国民党当局被迫应战,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赵登禹率领战士多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3月10日,负伤的赵登禹得知日军正在休整,马上召集团、营长们开会,决定乘日军不备偷袭日军营地,并激励战士们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随后,负伤的赵登禹率3000人,冒着大雪,挥舞大刀和刺刀偷袭了日军,成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长城抗战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35年8月,第29军被调到北平地区驻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宛平城,第29军奋起反击。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7月28日,日军调集重兵并动用30多架飞机向29军阵地发起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方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此时,赵登禹临危不惧,亲自率卫士30余人,指挥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厮杀。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日军窥出赵登禹准备退到大红门的意图,抢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以火力封锁道路。为激励将士,赵登禹乘坐车子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在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车子的炸毁,赵登禹身受重伤,警卫劝其立即撤退的安全地方,赵登禹不肯,反而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使其昏迷过去。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赵登禹牺牲后,7月31日,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何基沣奉冯治安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烈士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1946年,北平各界举行公祭赵登禹、佟麟阁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签署的烈士证书。赵登禹将军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英勇奋战、血洒疆场的事迹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赵登禹路  赵登禹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北部。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而得名。编辑本段名称来由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得到新中国认可。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三条街道得以在新中国继续沿用的原因。   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街巷名称涉及人物的,有以其官职命名的,如文丞相胡同,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祠堂东侧,以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得名。有以其爵位命名的,如广宁伯街,在西城区辟才胡同以西,明朝功臣广宁伯刘荣的伯爵府原在此街得名。有以其特长技艺命名的,如刘兰塑胡同,在西安门大街路北,以元朝塑像高手刘元得名。   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在北京只有三处,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东城区的张自忠路。这三位英烈,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早年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在担任29军将领期间,自1934年29军驻防京津地区后,都曾在北京居住过。   抗战胜利之后,何思源(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之父)出任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于1947年3月13日签发了《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沟浴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北河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   南、北河沿大街,在元朝是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开挖的金水河河道,至清朝演变为排水沟“大明濠”,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内务部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利用拆除皇城的城砖,将大明濠改建为地下暗沟(去年太平桥路段施工,挖出此暗沟,本报2003年4月16日《风俗地理》曾作过报道),并在地上兴建马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当年市政公所公布这两条大街为“一等街道,宽二十公尺。”   这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街道名称,在解放后继续沿用。“文革”时期,佟麟阁路改称四新路,赵登禹路改称中华路,张自忠路改称工农兵东大街。“文革”过后,拨乱反正,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10月决定恢复原名。   1949年1月20日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上述三条街道名称,得以在新中国被继续沿用呢?这是因为1952年6月1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是得到新中国认可,并庄重给予纪念的。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3、1908年07月28日 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储蓄银行

1908年7月28日,北京储蓄银行正式营业,这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储蓄银行。

24、1904年07月28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切连科夫(Pavel A.Cherenkov)出生。

巴・切连科夫

  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所谓切连科夫效应是指当带电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传播时,这种带电粒子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波。切连科夫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5、1878年07月28日 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

  1878年7月28日,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在华盛顿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  1878年2月25日,清政府派遣的中国出使团由蒲安臣率领从上海乘轮船出发,经日本横滨赴美,于4月1日抵旧金山,5月1日赴巴拿马,5月23日抵纽约,6月6日,蒲安臣及使团成员会见美总统。7月28日蒲安臣擅自越权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务卿西华德签订该约,条约在表面上互相平等,实际上在“平等”、“自主”的言词下,使美国掠夺华工及在中国设立学堂合法化,这是国际外交史上的奇闻。

26、1841年07月28日 道光皇帝谕令沿海各省撤兵

  1841年7月28日,道光皇帝从奕山请,谕令沿海各省撤兵。鸦片战争中,由于道光帝听信奕山的谎报,以为签订《广州和约》后,英国已经撤兵,战争已经结束,天下已然太平无事,7月28日便下令沿海各省裁撤调访官兵。8月初,当两江总督裕谦获悉英军准备再现浙江的消息后,奏请暂缓撤退浙江和江苏两国调防军队。昏庸不堪的道光帝竟然批驳裕谦说:“不必为浮言所感,以致糜饷劳师。”因此8月下旬向英军发动新的进攻,战争再起,中国又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尽管临战有不少爱国将士浴血抵抗,但终因整个政治的腐败和军备的废弛而无法挽回颓局。

27、1821年07月28日 秘鲁国庆日

  “从此时此刻开始,秘鲁自由了,独立了。这是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上帝捍卫的正义事业。1821年7月28日,解放主 义领袖圣马丁在MAIN广场发表宣言,宣布了秘鲁的独立。三年之后,由 解放领袖西蒙玻利瓦尔指挥的阿亚库科战役的胜利更是巩固了这一成就。此 次战役告捷同时也巩固了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摆脱出来的南美洲的独立。

  现在,一到七月,秘鲁各地的城镇都挂上秘鲁国旗。7月27日的晚上,人们聚集在各个公共广场,弹奏着夜曲,跳起民族舞蹈。28日凌晨,二十一响礼炮将拉开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序幕29日,利马的主要领导人和民众将在天主教堂参加一个肃穆的 TE DEUM集会。接下去是民兵和警察的检阅式游行以及接见来访贵宾和 各国驻外使节团

28、1817年07月28日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逝世(1775年出生) 。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作家评述】  Janeite这个词大概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早在1894年,当时的一位著名批评家George Edward Bateman Saintsbury,在给《傲慢与偏见》写序的时候,就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Janite。这大概就是“简迷”这个词的来源。   不过“简迷”的历史要比这个词更长久。简小姐的同代人,大名鼎鼎的“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其实他是奥斯汀的前辈了,《劝导》里面Anne就很喜欢他的小说)就对她相当推崇,而且认定,喜欢奥斯汀的就一定非常喜欢,要么就根本不喜欢。1831年(奥斯汀小姐过世刚刚14年),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Thomas Macaulay)就在信中提到,在一次Party上,人人都将简小姐吹上了天。有个人说,人人都喜欢《曼斯菲尔德庄园》,但是否真是简小姐的信徒,是不是她的真正“选民”,得看一个人能不能欣赏爱玛。麦考莱本人就是个“简迷”,而且还把简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想想100多年后,这仍然被大部分人看作是言过其实的大话,就知道麦考莱的趣味了。   到了1900年前后,简迷已经不再象司各特设想的那样,属于少数人了。据说在一站后的英国医院里,就推荐用奥斯汀的小说来辅助治疗战后创伤综合症。不过,“简迷”这个名字真正流行起来,要归功吉普林192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The Janeites”(这个拼法,而不是Saintsbury最初的Janite,成了辞典认定的标准用法)。这部有趣的小说讲了一帮英国士兵靠奥斯汀的小说度过了一战的疯狂和残酷。象吉普林的许多小说一样,“简迷”写得聪明而有人情味。从此,“简迷”的说法就广为人知了。   20世纪简迷的数量似乎仍在增加,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人。比如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人大概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简”味。而E.M.Forster就是一位极为推崇奥斯汀的作家。他在1923年为Chapman博士的牛津版奥斯汀小说集(大概在剑桥注释版出来前,这仍将是最广泛使用的奥斯汀作品版本)写评论的时候,就说自己是Jane Austenite。简的欣赏者中我们还可以加上从沃尔芙,奥登、Edmund Wilson到C.S. Lewis(看过今年的新片Narnia的人大概会记得这个著名的基督教作家)的名字。70年代,Lionel Trilling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奥斯汀课的时候,就被蜂拥而至的选课学生折磨得不知所措。   不过,有简迷,自然也就有简的反对派。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对奥斯汀非常不买帐的夏洛特·勃朗特。她在私人信件里曾经极为严厉地批评过奥斯汀。考虑到我们的读者的感情,就不引用她的原话了。简的另一个著名的敌人是马克·吐温。不过,也有人专门写论文证明马克·吐温并非真的不喜欢简。不过大概奥斯汀小姐不大会真的在乎这个是非吧。   真正奇怪的是亨利·詹姆斯。吉普林的小说中,那帮简迷在提到简小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时,就有人说,谁说奥斯汀没有后裔,她的后裔就是亨利·詹姆斯。后来,利维斯在研究英美小说的大作《伟大的传统》中,还真的把从奥斯汀经乔治·艾略特到詹姆斯看作英语小说最重要的谱系。不过詹姆斯很少提到奥斯汀。他最著名的论述出现在有关巴尔扎克的演讲中。那里他刻薄地说,这种简·奥斯汀的崇拜是商业投机加上感伤的幻觉和自欺的迷恋。詹姆斯的态度,很快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响应。1940年,D. W. Harding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Regulated Hatred: An Aspect of the Work of Jane Austen”。其中的著名论断就是,喜欢奥斯汀小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奥斯汀非常不喜欢的那种人,既市侩又感伤。这篇十几页的小文章现在被公认是奥斯汀研究的真正开端。从此之后,奥斯汀研究和简迷就互不买帐,暗自相互嘲讽,甚至公开诋毁。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对Cecil爵士这个简迷抱着一副娱乐消闲的态度读奥斯汀就大大不以为然。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68年Marvin Mudrick出版的Jane Austen: Irony as Defense and Discovery,以及1979年Sandra Gilbert和Susan Guhar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已经使奥斯汀的形象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读到的大相径庭,再加上最近20年的修正主义传记,奥斯汀后人努力想创造的一个纯洁的天使形象,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一个女权主义的先锋,文化批评的前驱,甚至刻薄刁钻的小妇人。   不过,简迷并不太在乎这些学术的潮流,她们关心的不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或者奥斯汀笔下的女性自觉意识,而是奥斯汀自己最直截了当提到的问题,那些男婚女嫁里面的道德、心理、经济和政治。简迷的热情从似乎一部接一部的奥斯汀改编电影电视中,从无数奥斯汀小说的续集和仿作(这些续集和仿作从浪漫爱情小说,侦探小说到色情小说,无一不有。这里最有名的大概是Bridget Jones’s Diary了)里,大概仍然可以看得到。或许,这只能表明,奥斯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问题,而奥斯汀的洞察力,即使不能帮我们找到理想的爱人,建立幸福的婚配,但至少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一些人性的知识。【文字特色】  1)讽刺手法的运用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2)对话的运用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类似这种微妙的对话,在小说里还有很多。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五章,曾用饱含热情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作品年表】  1794-95 《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动笔。   1796 《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完成,《埃莉诺和玛丽安(理智与情感)》动笔  1798-99 《诺桑觉寺(苏姗)》完成。   1803 《苏姗(诺桑觉寺)》以10镑价格卖给理查.克罗斯比,但未被出版。《沃森一家》动笔(1818年出版)   1805 《沃森一家》放弃。   1811 《曼斯菲尔德庄园》动笔。《理智与情感(埃丽诺和玛丽安)》出版。   1813 《傲慢与偏见(<第一印象> 修订版)》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完成。   1814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爱玛》动笔。   1815 《爱玛》完成并出版。《劝导》动笔。《苏姗(诺桑觉寺)》从出版商理查.克罗斯比手中买回。   1816 《劝导》完成。《苏姗(诺桑觉寺)》修订。   1817 《沙地屯》动笔   1818 《诺桑觉寺(<苏姗>修订版)》和《劝导》出版。【作家地位】  ——奥斯汀之光环  简·奥斯汀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的“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眼里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面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2000年,BBC做过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结果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这位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她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而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生只走过了42个春夏秋冬。  【简的未婚之谜】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对爱情生活栩栩如生的描述一直为读者称道。她终生未婚,却对爱情有着深刻洞察力,这让人们迷惑不解。  将于13日在英国发行的一本有关奥斯汀的新书告诉读者,当年一位名叫塞缪尔·比克纳尔的年轻牧师曾与奥斯汀倾心相爱,这段经历为奥斯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两个恋人  先前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说法是,奥斯汀家邻居的侄子,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汤姆·勒弗罗伊是奥斯汀一生至爱。但是新书《简·奥斯汀:没有报答的爱》称,比克纳尔是比勒弗罗伊重要得多的奥斯汀恋人。  1796年,时年20岁的奥斯汀与勒弗罗伊相识,两人随后坠入爱河。可惜,勒弗罗伊终因贫穷放弃了这段恋情,令奥斯汀备感惆怅。勒弗罗伊离开后,奥斯汀投入写作,不久就写出《傲慢与偏见》的草稿。  1798年,曾把勒弗罗伊介绍给奥斯汀的那位邻居又把比克纳尔带到奥斯汀面前。  按照书中描述,比克纳尔性格外向、聪明、前途光明。奥斯汀感觉比克纳尔很爱她,但比克纳尔表现得太理智,不够满足年轻女孩的梦想。  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爱情后,奥斯汀不再像过去那样高调公开恋情。因此,只有很少与奥斯汀关系近的人,包括大她两岁的姐姐卡桑德拉才知道她的“秘密”。  姐姐作梗?  奥斯汀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6个哥哥和1个姐姐。姐妹俩关系非常亲密。她们上同一所寄宿学校,只要一分开,奥斯汀总是先给姐姐写信。  然而,新书称,破坏奥斯汀与比克纳尔姻缘的可能就是卡桑德拉。  奥斯汀去世后,家人整理她的文稿时,奥斯汀姐妹的侄女回想起卡桑德拉谈到对比克纳尔的印象。  侄女说,卡桑德拉形容比克纳尔“非常迷人”,“我从来没听卡桑德拉姨妈用这种仰慕的口气说过任何其他人”。  卡桑德拉当时还告诉这个侄女,“他(比克纳尔)与简的关系正在发展。他们分别时,他清楚地表明他们还要约会”。  然而,奥斯汀这段爱情又以失败告终。书中说,她后来据说收到一封信称比克纳尔已去世。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日引述新书内容报道,这封信的细节仍是个谜,但有种说法是,卡桑德拉伪造了这封信以阻挠妹妹与比克纳尔相爱,原因是卡桑德拉的未婚夫刚刚去世,而她也爱比克纳尔。  这种说法的根据为,比克纳尔与奥斯汀分开后,奥斯汀姐妹的书信来往突然减少。有学者推测,两人因为都爱比克纳尔而失和,或是因为卡桑德拉在妹妹去世后销毁了那些暴露她背叛妹妹的信件。  书中说,这第二段爱情结束后,奥斯汀有至少10年没写过什么重要作品。  追求完美  比克纳尔之后又有其他人追求过奥斯汀,但都不能打动芳心。她在一封信中写道:“什么事都能忍受,除了没有爱情的婚姻。”  1813年,奥斯汀在报纸上读到比克纳尔与刘易斯小姐的结婚启事时才知道自己所爱还在人世。三年后,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1817年去世,终年41岁。  尽管奥斯汀似乎是因为姐姐的背叛与幸福婚姻擦肩而过,但是新书作者安德鲁·诺曼认为,即便没有姐姐的破坏,结局可能依然如此,原因是奥斯汀浪漫、挑剔、不肯妥协的性格。  奥斯汀曾借作品中角色表达自己追求完美婚姻的理想。  诺曼说,奥斯汀初次遇到比克纳尔时,视他为“一件完美作品”。但在发现他并不完美后,她放走他,之后将所有对幸福的憧憬寄于笔端。

29、1804年07月28日 费尔巴哈诞生,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872年)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表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激进集团的利益。在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他抛弃了极有影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反映。他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批判黑格尔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加以颠倒,主张物质先于精神。他把自然界与人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规律性与必然性。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人,因此他的唯物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丢掉了其中的辩证法,看不到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还鼓吹普遍的爱的宗教、爱的道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时,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

30、1794年07月28日 罗伯斯庇尔逝世,法国革命家,被送上断头台(1758年出生)

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革命家。 1789年第三等级选举他为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他在国民议会中发言500余次,提出不少民主措施而深孚众望。他参与领导对路易十六的审判。 1793年5月31日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力图实现卢梭的人民主权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曾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反对无偿平分土地,先后镇压疯人派、埃贝尔派和丹敦派,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 1794年7月27日在热月政变中被捕,28日晚,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他是一位爱国者,至今在法国很有影响。

31、1750年07月28日 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1685年出生) 。

巴赫

  “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是也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巴赫学习音乐。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就有三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C.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第三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生于在德国爱森纳赫,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后世评价

  [1]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极为欣赏巴赫的天赋)。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声消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现今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了广泛的颂扬。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们”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几代人,其职业都是一种组成行会的音乐职业,世家相传,他们属于音乐艺人这样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死后也无遗产,不似贝多芬死后还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为统治者写并对其歌功颂德的,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现状,所以不断地转换他的恩主,寻求能更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栖身之处。他甚至说过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厌恶忌妒的环境中,并且也曾和宫廷、教会中的恩主发生冲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强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种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语言在说话。在中间转调处,他杰出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似狂风一般有力。过去一度有人认为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妇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自动辞职了。   1708年他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在德累斯顿,巴赫应邀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的比较竞争,虽然那位法国人跑了,而他却成为德国音乐家和外国人竞争获得第一次胜利的好榜样。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费组成18个人的乐队。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此外,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他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与《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一样,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乐精神的如此广阔,就像是在面向全人类说话,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巴赫的成名有赖于他的受难乐。受难乐所表现的耶稣的悲剧性经历,不仅具有某种史诗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这种宗教音乐,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应当说是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是具有感情。这种感情,从我们能够听到的,也只有德国人写的最深。当然,由于巴赫本人是新教徒,而宗教显然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处,所以这种情感的表现,就很难与某种宗教感情分开来。只是巴赫在受难乐中创造的宗教气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能够体验到当时某种社会情感和心态的宗教气氛。甚至巴赫本人也已经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感情力量充沛的角色,通过他自己的音乐表达,时而抒情的刻画耶稣悲剧性经历中的细节,时而展开史诗般的广阔和宏大。以至于当时莱比锡的听众抱怨教堂竟然上演了像歌剧一样的作品。   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两组合唱,两组管弦乐,戏剧性地对立起来,而让圣咏的主题在它们之上自由飘荡。这部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作品的结束合唱非常有力量,使用两个合唱队、八个声部,描写耶稣下葬时人们的感情。宽厚的低声部,恰似广阔的河床,旋律在上面奔流。保持着复调音乐的感觉,而庞大的合唱自由宽广地歌唱着,充满着力量:   甚至在他的器乐作品,例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d小调托卡塔赋格》,也能感受到一种冲破束缚、有冲击力的情感表现。其中如《d小调托卡塔赋格》曲调的自由豪放,旋律线的幅度大,音域宽,似朗诵性调的起伏,动荡不安,充满激奋情感。而《半音阶幻想曲赋格》更倾向于内心,不求表面的壮丽,而是富于内心的刻画,有较强烈的表现。   由于德国宗教是德国音乐的土壤,历史上德国宗教管风琴音乐也很发展,所以在巴赫的创作中,仍然保持着复调音乐的典型性,并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复调音乐思维方式,恰恰是在主调和声音乐发展到相当水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调音乐思维方式,它并不同于过去带有教会调式痕迹的复调音乐。仔细分析,其中有清晰的和声结构与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巴赫在复调音乐领域集大成的做法,终将其发展到完美的地步。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纪中叶为止,在当时和声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其成果是要归功于巴赫,他甚至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   直到1892年,当年轻的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1、人物简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   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 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  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 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 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 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 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2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1714~1788)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也是J.S.巴赫的儿子里最有名的。1714年3月8日生于魏玛,1788年12月14日卒于汉堡。4岁起学管风琴,稍长,奉父命学法律,仍坚持学习音乐,24岁时即名噪柏林。1740年长笛家腓特烈大帝即位后,第1次长笛独奏音乐会即请他伴奏,并留任宫廷乐师达28年之久。有大量创作,并著有《论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真谛》一书,为当时的权威著作,今日仍为研究18世纪键盘乐器演奏方法之重要依据。1768年其教父G.P.泰勒曼去世,继任乏人。大帝命其赴汉堡,一身兼5个教堂乐长,直至逝世。身后两地均争认他为本城人,柏林人称他柏林巴赫,汉堡人称他汉堡巴赫,声誉之隆,由此可见。他是近代奏鸣曲式创始人,创作了符腾堡与普鲁士奏鸣曲集。他的交响曲曾得到W.A.莫扎特与J.海顿的赞赏。莫扎特曾亲自指挥他的清唱剧《耶稣复活与升天》。他一生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巴罗克音乐末期与古典主义音乐初期的混合风格,而又有刻意模仿海顿、曲意迎合大帝所喜欢的华丽堂皇的风格。他的晚期作品大胆引进了大量半音阶模进乐句,开拓了浪漫派风格的先河。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学于莱比锡圣托马斯学校,并在莱比锡大学和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法律。音乐由其父教授,1740年起在柏林和波茨坦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键琴师。由于职责仅限于演奏键盘乐曲,对此感到厌倦,因而于1767年迁居汉堡,任五所主要教堂的乐正(因而他常被人称作“汉堡巴赫”或“柏林巴赫”)。  他不满足于父亲作品中常用的复调写作方式,对纯对位表示蔑视。他的作品在18世纪中叶具有典型意义。其精华在于趣味高雅和精致洗练,对键盘乐器的表现性能尤其有深刻的理解。他具有惊人的即兴演奏技巧。作为演奏家,以技巧准确、音色优美和感情深刻而著称。作有大量声乐曲和器乐曲,包括清唱剧两部:《以色列人在荒野》;键盘协奏曲五十部和键盘奏鸣曲数集。所作奏鸣曲显示出对比调性的主题处理渐趋成熟,古典奏鸣曲式即由此发展而来。在伤感性行板乐章和偶尔采用的器乐宣叙调中可以看到歌剧的影响。论文《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对于当时键盘乐器的演奏风格,特别是装饰音的处理,是有价值的指南。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的交响曲、协奏曲、键盘乐奏鸣曲等作品,对古典奏鸣曲曲式的发展、完善有重大影响,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先驱。3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1735.9.5~1782.1.1)Johann chrisiian Bach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生于德国莱比锡,卒于英国伦敦。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一),为其第二位夫人Anna Magdalena Wilcke所生。  因长期居住在伦敦,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常被称为“英国巴赫”或“伦敦巴赫”,他与Carl Friedrich Abel合组“阿贝尔与巴赫音乐会”,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形成亦影响极深。

32、1741年07月28日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逝世(1678年出生) 。

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维瓦尔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青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三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维瓦尔第(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听众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维瓦尔第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几个月皇帝死去,失去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终于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1、人物简介   维瓦尔迪(Antonio Vivaldi,1678~1741),他是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   2、艺术成就   (1) 对18世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赋予了慢乐章咏叹调的特征。大协奏曲《四季》(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3)首创独奏协奏曲,主要体现在小提琴协奏曲方面,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扩展了小提琴的音区,其中快速的经过句独树一帜。   (4)发展了配器技术,首次把单簧管作为木管组乐器,乐队的很多特殊效果,如弱音器的使用、提琴的拨弦以及乐队的渐强和减弱处理都早于曼海姆乐派。   3、作品简介   《四季》:是维瓦尔迪于1725年出版的作品,原为12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首到第四首,由于各有春、夏、秋、冬四个标题,于是便组合起来称为“四季”。每一首都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最特别的是维瓦尔迪还写了四首十四行诗放在四首作品前与音乐作对照,描绘四季景致。维瓦尔迪把18世纪之前无标题的抽象器乐创作转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四季》的内容大致如下:   《春》:第一乐章,鸟儿们以欣喜的歌声迎接春天,春雷预告春天的消息;第二乐章,牧场上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沉睡;第三乐章,仙女们在牧笛声中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第一乐章,夏日炎热,人与家畜都昏昏欲睡;第二乐章,在雷声和狗吠中,人们惶惶不安;第三乐章,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冰雹摧残农作物,人们处在惊恐之中。   《秋》:第一乐章,农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第二乐章,甜美的睡眠把人们带入美妙的境地;第三乐章,黎明时分,猎人们带着号角开始狩猎。   《冬》:第一乐章,狂风大作,寒冷的北风吹过面庞,人们在发抖、跺脚和跑步;第二乐章,在炉火边,室内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冰天雪地;第三乐章,描写人们步行在冰上,不断滑倒又站起来的情形。冬天虽然寒冷、寂静,但它预示着新的开始。   维瓦尔第作品目录  正式出版的作品:  Op.1 包括12首三重奏鸣曲  RV 73,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G小调  RV 67,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E小调  RV 61,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C大调  RV 66,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E大调  RV 69,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F大调  RV 62,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D大调  RV 65,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降E大调  RV 64,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D小调  RV 75,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A大调  RV 78,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降B大调  RV 79,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B小调  RV 63,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二十段变奏)  ,D小调,"La Follia"  Op.2 包括12首小提琴奏鸣曲  No.1 RV 27,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g小调  No.2 RV 31,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A大调  No.3 RV 14,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d小调  No.4 RV 20,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F大调  No.5 RV 36,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b小调  No.6 RV 1,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大调  No.7 RV 8,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小调  No.8 RV 23,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G大调  No.9 RV 16,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e小调  No.10 RV 21,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f小调  No.11 RV 9,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D大调  No.12 RV 32,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a小调  Op.3 “和谐的灵感”(L"estro armonico)12首协奏曲,包括:  RV 549,四把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D大调  RV 578,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小调  RV 31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RV 550,四把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E小调  RV 519,两把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A大调  RV 35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A小调  RV 567,四把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F大调  RV 522,两把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A小调  RV 23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D大调  RV 580,四把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B小调  RV 565,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D小调  RV 265,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E大调  Op.4 “异乎寻常”(La stravaganza)12首小提琴协奏曲,包括:  No.1 RV 383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2 RV 27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E小调  No.3 RV 301,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大调  No.4 RV 35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小调  No.5 RV 34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大调  No.6 RV 316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7 RV 185,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大调  No.8 RV 24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D小调  No.9 RV 28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F大调  No.10 RV 19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小调  No.11 RV 20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  调  No.12 RV 29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Op.5 包括6首三重奏鸣曲  No.1 RV 18,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F大调  No.2 RV 30,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A大调  No.3 RV 33,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降B大调  No.4 RV 35,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b小调  No.5 RV 76,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降B大调  No.6 RV 72,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G小调  Op.6 6首小提琴协奏曲,包括:  No.1 RV 32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2 RV 25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E大调  No.3 RV 31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4 RV 21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  No.5 RV 28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E小调  No.6 RV 23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D小调  Op.7 包括12首协奏曲  No.1 RV 465,双簧管,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2 RV 18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大调  No.3 RV 32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4 RV 35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小调  No.5 RV 285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F大调  No.6 RV 37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7 RV 464,双簧管,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8 RV 29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No.9 RV 373,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10 RV 294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F大调,“Il   Rittiro”  No.11 RV 208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  No.12 RV 21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  调  Op.8 “和声与创意的实验”(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zione)12首小  提琴协奏曲:  No.1 RV 26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E大调,“四季 -   春”  No.2 RV 315,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小调  ,“四季 - 夏”  No.3 RV 293,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F大调  ,“四季 - 秋”  No.4 RV 29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F小调  ,“四季 - 冬”  No.5 RV 253,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E大调,“海上  的暴风雨”  No.6 RV 18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C大调,“欢乐”  No.7 RV 242,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小调,“为  Pisendel所作”  No.8 RV 332,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9 RV 23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D小调  No.10 RV 362,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降B  大调,“狩猎”  No.11 RV 21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  No.12 RV 17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大调  Op.9 “里拉琴”(La cetra)12首小提琴协奏曲  No.1 RV 181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大调  No.2 RV 345,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大调  No.3 RV 33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4 RV 263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E大调  No.5 RV 35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小调  No.6 RV 34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A大调  No.7 RV 35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8 RV 23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小调  No.9 RV 530,两把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No.10 RV 300,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No.11 RV 198a,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C小调  No.12 RV 391,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B小  调  Op.10 6首长笛协奏曲,包括:  No.1 RV 433,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F大调,“海上的暴  风雨”  No.2 RV 439,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小调,  “夜”  No.3 RV 428,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金翅雀”  No.4 RV 435,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No.5 RV 434,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F大调  No.6 RV 437,长笛,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协奏曲,G大调  Op.11 6首协奏曲,包括:  No.1 RV 20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  No.2 RV 27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E小调  ,“最爱”  No.3 RV 336,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A大调  No.4 RV 308,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大调  No.5 RV 202,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C小调  No.6 RV 460,双簧管,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Op.12 包括6首小提琴协奏曲  No.1 RV 317,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G小调  No.2 RV 244,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小调  No.3 RV 124,无独奏乐器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D大调  No.4 RV 173,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C大调  No.5 RV 379,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  调  No.6 RV 361,小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降B大调  Op. 13 包括6首三重奏鸣曲(伪作)  No.1 RV 54,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C大调  No.2 RV 56,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C大调  No.3 RV 57,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G大调  No.4 RV 59,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管风琴),A大调  No.5 RV 55,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C大调  No.6 RV 58,弥赛特风笛,维埃尔琴,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四重  奏鸣曲,g小调  Op.14 包括6首大提琴奏鸣曲  No.1 RV 47,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降B大调  No.2 RV 41,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F大调  No.3 RV 43,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a小调  No.4 RV 45,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降B大调  No.5 RV 40,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e小调  No.6 RV 46,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降B大调  其他主要作品:  奏鸣曲  RV 1,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大调  RV 2,小提琴与通奏低音奏鸣曲,C大调  RV 3,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大调  RV 4,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大调  RV 5,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c小调  RV 6,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小调  RV 7,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c小调  RV 7a,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c小调(第三乐章与RV 7不同)  RV 8,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奏鸣曲,c小调  …………  …………  RV 79,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奏鸣曲,B小调  RV 80,两支长笛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三重奏鸣曲),G大调  RV 81,两支双簧管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三重奏鸣曲),G大调  RV 82,小提琴,鲁特琴与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鸣曲,C大调  RV 83,小提琴,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C大调  RV 84,长笛,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D大调  RV 85,小提琴,鲁特琴与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鸣曲,G小调  RV 86,竖笛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A大调  协奏曲  RV 87,竖笛,双簧管,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C大调  RV 88,长笛,双簧管,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C大调  RV 89,长笛,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C大调  RV 90,长笛或小提琴,双簧管或小提琴,小提琴,大管或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  ,C大调,“金翅雀”(Il Gardellino)  RV 91,长笛,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D大调  RV 92,竖笛,小提琴,大管或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D大调  RV 93,鲁特琴,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D大调  RV 94,竖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D大调  RV 95,竖笛或小提琴,双簧管或小提琴,小提琴,大管或大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  ,D大调,“牧羊女”  RV 96,长笛,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d小调  RV 97,抒情维奥尔琴,两支圆号,两支双簧管,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F大调  RV 98,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F大调,“海上的暴风雨  ”(La tempesta di mare)  RV 99,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F大调  RV 100,长笛,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F大调  RV 101,竖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大调  RV 102,长笛,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  RV 103,竖笛,双簧管,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  RV 104,长笛或小提琴,两把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夜”(La   Notte)  RV 105,竖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  RV 106,长笛,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或两把小提琴,大提琴与通  奏低音  RV 107,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管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g小调  RV 108,竖笛,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a小调  RV 109,弦乐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C大调  RV 110,弦乐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C大调  RV 111,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C大调  RV 111a,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意大利序曲,C大调  …………  …………  …………  RV 580,四把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的协奏曲,B小调  RV 581,小提琴与两个弦乐队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为至圣真福童贞女玛丽亚”,C  大调  RV 582,小提琴与两个弦乐队与通奏低音(管风琴)的协奏曲,“为至圣真福童贞女  玛丽亚”,D大调  RV 583,小提琴与两个弦乐队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降B大调  RV 584,两个弦乐队(violon et orgue comme instruments solo dans chaque   groupe)的协奏曲,F大调  RV 585,两个乐队(两把小提琴,两支竖笛,弦乐与通奏低音 - 管风琴/大提琴)的  协奏曲,A大调  宗教音乐  RV 586,神圣弥撒  RV 587,慈悲经  为双合唱团所作  RV 588,荣耀经  与引言为独唱女高音所作  RV 589,荣耀经  RV 590,荣耀经  …………  …………  RV 685,O mie porpore piu belle  康塔塔,为独唱女低音与两把小提琴,中提琴与通奏低音所作  RV 686,Qual in pioggia dorata  康塔塔,为独唱女低音与两支圆号,两把小提琴,中提琴与通奏低音所作  RV 687,荣耀经与婚礼  婚礼康塔塔  歌剧与合唱剧  RV 688,Le gare del dovere  合唱剧  RV 689,Le gare della giustitia e della pace  合唱剧  RV 690,Mio cor povero cor  合唱剧 à 3  RV 691,Il Mopso (Egloga pescatoria)  合唱剧  RV 692,Questa Eurilla gentil  合唱剧 à 4   RV 693,塞纳河庆典  合唱剧 à 3  RV 694,和平与战争的融合  合唱剧 à 3  …………  …………  RV 735,西罗埃-佩尔西亚之王  歌剧  RV 736,泰乌佐内  歌剧  RV 737,蒂耶泰尔贝加  歌剧  RV 738,蒂托曼里奥  歌剧  RV 739,真相危机  歌剧  RV 740,爱与恨的力量,提格兰内大帝  歌剧  其他重新发掘的作品:  RV 741,为弦乐所作的意大利序曲,C大调  RV 742 Fragment de concerto, en ré majeur, pour violon, cordes et basse   continue  [Sans signature]  …………  …………  Anh 60 Cantates  (Aldrich"s Collection - Christ Church Oxford)  [Aucune cantate au nom de vivaldi dans le recueil]  Anh 61 Cantates (7)  [Faussement identifiés par Rinaldi - 5 cantates RN 318 et 2 cantates RN   319]  Anh 62 Concerto, en do majeur, pour violon et clavier  [Faussement attribuée - Oeuvre de Fritz Kreisler]  Anh 63 Motets (13)  [Faussement attribués - Oeuvre de Filippo Vitali]

33、1101年07月28日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逝世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乾通六年,赠太师。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诗中难免有些政治思想。

宋四家苏轼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因为其为12月19所生,所以年龄比实际大两岁)。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亶、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王安石作宰相,东坡属于门下。因“字说”得罪安石,由翰林学士贬为湖州刺史。三年任满,回京朝见。往谒安石,适逢外出未归。东坡坐在书房,见端砚下压一诗笺,中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见诗大笑,自思:黄花是指菊花,因晋陶渊明爱菊,颇为文人所重。开于深秋,其性颇强,敢与秋霜相抗,最能耐久,虽老而枯干,终不落瓣。王安石的诗“吹落黄花满地金”简直是胡说八道。一时诗兴大发,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久候安石不归,就回到寓所。晚间王安石回来,看见续诗,听家人说苏东坡写的。安石大怒,把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东坡只得忍气吞声地去赴任。东坡任团练副使,颇为清闲,与名士陈季常为友,终日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秋天到了,黄菊盛开。一天季常来访,东坡约季常同往花园赏菊,见黄花纷纷落地,真似铺金一样,大惊失色。季常问明原故,笑道:“花木各地不同,黄州的菊花是经秋风而落瓣的,”东坡方知安石为了东坡续诗笑他,特意把他贬到黄州叫他看看“吹落黄花满地金”。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34、450年07月28日 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创始人聂斯脱利被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流放到埃及。

狄奥多西二世头像,现藏巴黎卢浮宫

狄奧多西二世(401年4月-450年7月28日),阿卡狄乌斯长子,狄奧多西一世的孙子,408年至450年在位為東羅馬帝國皇帝。

狄奧多西二世於438年将帝国的法律汇编成《狄奥多西法典》(Codex Theodosi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