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一场时间的流动

分类:查询类

1、2002年07月31日 朱鎔基会见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200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朱镕基总理对第十一世班禅在西藏圆满完成13岁寿典的佛事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为他六年来在佛学和文化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表示祝贺。第十一世班禅向朱镕基总理敬献了哈达。

2、2002年07月31日 陈宝莲,香港演员,自杀

陈宝莲

3、2000年07月31日 成克杰被判处死刑

成克杰

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成克杰受贿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决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6月26日受理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成克杰受贿案的起诉,并于同年7月13日、14日依法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法庭审理查明,1993年底,成克杰与情妇李平(另案处理)商量各自离婚后结婚。两人商定:由李平出面联系有关事宜,成克杰利用当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人民政府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事毕两人收受钱财,存放境外,以备婚后使用。 1994年初至1995年6月,成克杰从李平处得知,帮助广西银兴房屋开发公司(后更名为银兴实业发展总公司)承接南宁市江南停车购物城工程及解决建设资金,可得到巨额“好处费”。成即利用职权,擅自将银兴公司直接划归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管理,并要求自治区计委为银兴公司承接该工程立项;指示南宁市政府大幅度压低工程土地价格;要求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为银兴公司发放工程贷款人民币7000万元。事成后,银兴公司按预约,支付给成、李贿赂款人民币2021万余元。 1996年上半年至1997年底,成克杰从李平处得知,帮助银兴公司承接民族宫工程及解决建设资金,可得到巨额“好处费”。成即利用职权,将该工程交由银兴公司和自治区民委共同建设开发;将该工程项目法人由原定的自治区民委改为银兴公司;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为银兴公司发放贷款人民币3000万元;违反国家规定,指令自治区房改办公室,将房改基金人民币2500万元借给银兴公司;批示自治区财政厅将财政周转金人民币5000万元借给银兴公司;为银兴公司向国家计委申请工程项目补助款人民币1300万元。事成后,银兴公司按预约,支付给成、李贿赂款人民币900万元、港币804万元。 1994年7月至1997年底,成克杰和李平在接受银兴公司请托过程中,还先后收受了该公司负责人周坤(另案处理)送给的人民币2万元、港币2万元、美元2万元以及黄金钻戒、金砖、黄金工艺品、手表等贵重物品,合计人民币55万余元。 1994年7月至10月,成克杰从李平处得知,帮助广西信托投资公司及下属广西桂信实业开发公司联系贷款,可得到“好处费”。成即利用职权,先后要求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和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分别为其发放贷款,共计人民币1600万元,从中收受贿赂款人民币60万元。 1997年7月,成克杰从李平处得知,广西桂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新民许诺,如帮助铁道部隧道工程局承建拉平隧洞工程,可得到“好处费”。成即利用职权,指示有关部门直接干预工程招标工作,更改中标结果,安排该工程局承接有关工程,从中收受贿赂款人民币180万元。 1994年初至1998年初,成克杰还分别接受合浦县原副县长甘维仁(另案处理)、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原局长周贻胜、自治区计委服务中心原主任李一洪的请托,利用职权,使甘维仁先后晋升为北海市铁山港区区长、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向有关部门推荐周贻胜担任北海市公安局局长,推荐并批准同意李一洪担任自治区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成克杰单独或与李平接受贿赂合计人民币28.8万元、美元3000元。 综上所述,成克杰利用其职务便利,单独或与李平共同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全部受贿所得除由李平支付给帮助其转款、提款的香港商人张静海(另案处理)人民币1150万元外,其余都按成、李的事先约定,由李平存入境外银行。案发后,上述款物已全部追缴。 法庭在充分听取了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成克杰本人及律师的辩护意见后认为,成克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便利,伙同李平或单独接受他人请托,非法收受财物,其行为已构成了受贿罪。法庭认为,成克杰的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其作为高级领导干部,所犯罪行严重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成克杰受贿案,是一起特别严重的高级领导干部经济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对成克杰案件的审判,充分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依法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相关链接:《谨防数字出官》触主席痛处遭打击报复报社总编被罢免听到成克杰被抓的消息,原《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明德和广西人民的心情一样,感觉“出了口恶气!”这位当年在广西因搞舆论监督而冒犯了成克杰的老新闻工作者,日前在北京西郊的寓所向记者坦露了那段令人感到压抑的遭遇。1991年11月,李明德从北京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交流到了广西,担任《广西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刚到广西,李带记者深入贫困地区进行社会调查,跑了四五十个县,每到一个地方都住两天以上。在与当地干部的接触中,李渐渐发现:一些地方浮夸风相当厉害,乡镇企业的很多成绩是靠“测算”出来的。另外,干部在迎来送往中,铺张浪费,送红包等现象十分普遍。广西本来很穷,干部们却把精力放在对上级领导搞“感情投资”上,为自己升官打基础。回到报社后,李明德心情一直十分沉重。他想,广西要治穷,首先要扭转浮夸风。于是,在1995年区党代会召开前夕,李专门组织写了一篇《谨防数字出官》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报刊上曾对‘数字出官’、‘吹牛升官’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剖析、鞭挞,但觉意犹未尽。有必要再说几句,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选拔干部要重政绩,善钻营者便弄虚作假,编造数字,结果蒙骗了官僚主义者,升了官。”李说,当时也怕文章发表后有领导要“对号入座”,为免得给写文章的记者带来麻烦,在报纸即将付印前,李把“本报评论员”改成了自己的笔名。评论员文章惹祸出报那天,还不到上班时间,区委主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就给李明德打来电话,让李一上班先到他那里去。李猜到是那篇文章惹的事,就拿着当天的报纸去见领导。副书记指了指登有《谨防数字出官》的报纸说:今天的报纸出问题了,很多人打电话来找他,问这样的文章在党代会前登出来,是区党委的意思还是报社老总的意思。李问:报纸六点半只送到常委家,现在还没送到各单位,你说很多人打电话来问,肯定是区领导的意思了?副书记照直说了:“是领导打电话来了,责问我怎么把的关,所以我才把你叫来了。”系列揭露文章胎死腹中本来,李针对当时广西存在的一些“跑官”、“买官”、“卖官”等所谓“五官”现象,打算在《谨防数字出官》一稿推出后,再推出对“五官”现象进行逐一剖析的系列评论。“这组文章针对性很强,直指当时广西存在的不正之风。事隔不久,当时的柳州市委副书记刘和平就因骗官被逮捕了!”李一边拿出5篇原稿的稿笺,一边激动地说:“没办法,当时只好把这些稿子锁进抽屉了。”成克杰多次批评质问“事情并没有就这么完了”,成克杰后来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批评《广西日报》的“错误做法”,特别是在全区领导都出席的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对李明德点名批评。成克杰质问李:“你们登《谨防数字出官》,你倒说说看,谁是因为吹嘘数字当的官,你马上说出来,我立即处理。”深知成克杰厉害的一些老干部给李明德打电话,提醒他:“李总,你这次挨(广西话“倒霉”的意思)了!要有思想准备,他们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更有人给李送来了一个门链,让他装上以防万一。报馆老总突被免职3月12日,在没有事先打招呼的情况下,上级突然宣布免去李明德《广西日报》社长、总编辑职务。7月,李到区人大任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不久,在换届改选中,李不再担任人大职务,退休回到北京。在今年5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记协理事会上,李明德的发言吐露了当年在广西搞舆论监督遭打压的那段经历,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反响,许多大报老总都围绕舆论监督难谈了各自感受。今年5月1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华新闻报》在“舆论监督,难!难!难!”的大标题下,集中刊发了李明德和其他各大报老总们的发言。强占地皮违规开工被披露成克杰心腹周坤大闹报馆在成克杰案件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广西银兴公司总经理周坤。就是这个周坤,当年大闹《广西日报》社的情景,人们记忆犹新。现已退休在南宁家中赋闲的《广西日报》老报人张永林,谈起此事语气仍十分激动。1996年2月27日,《广西日报》五版头条刊登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市城市规划法检查综述》一文,这篇报道对周坤任总经理的广西银兴实业发展公司强占地皮、工程未经审批先开工等违反城市规划法的行为作了曝光。这是政文部记者张永林随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区法制局、区建委等部门组成的《城市规划法》执法检查团赴广西各地检查时采写的。报道见报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周坤带领手下五六个人,强行闯入新落成的《广西日报》办公大楼,气势汹汹地直入政文部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大吵大闹。周坤等人先是来到作者张永林的办公室,用手指着作者的鼻子骂:“你这个老鬼,良心被狗吃了!”在场的编辑、记者理直气壮地问周,报道在哪方面失实了?周说,文章损害了他的企业形象,房子卖不出去谁负责?这时,作者告诉周,这篇报道是随执法检查团经一个多月检查后写成的,所有材料事实均经主管部门核实,稿件也经区人大有关领导审阅、签发。周坤听后仍然大骂,一边骂,一边用手机指挥部下:“要马上打官司,先告《广西日报》!”周坤等人在编辑部大闹了一个多小时后,扬长而去。当天下午,李明德听取了编辑部的汇报并作出部署。第二天,在由《广西日报》主办的《南国早报》头版醒目位置上刊登了特写《周坤大闹党报编辑部》和评论《周坤的“屁股”摸不得?》。特写署名“郑文”,评论由《广西日报》编委、《南国早报》常务副总编陈文刚执笔,署名闻纲。这篇不及500字的言论,字里行间体现了报人刚正不阿的勇气。文章结尾写道:一些人“屁股”一“摸”就着火,可能是“钱大气粗腰杆硬”,但是根本的就是“法盲”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情况下,看你还能“混”到几时?这还了得,周坤看了报纸后,更加恼怒,即让手下给报社领导打电话,威胁说,他要上北京向“成主席”汇报(成当时在北京开全国人大会),要让他把《南国早报》给封了。《广西日报》及《南国早报》的报道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等部门的赞扬,老百姓更是拍手称快。报社老总李明德也因此把周坤这位和成克杰“情同手足”的大红人彻底得罪了。揭开成克杰、周坤权钱交易黑幕有人也许会问,周坤乃何方神圣,竟敢目无法纪公然冲击“党报”、藐视“党报”的舆论监督。经法院审理查明,成克杰和周坤有权钱交易的罪恶勾当。自1992年下半年以来,成克杰与有夫之妇李平长期通奸,并共谋在各自离婚并“赚钱”后再结婚。为聚敛钱财,成克杰于1992年下半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其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职务的权力,伙同李平不择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其主要违纪违法事实的第一条就是:1994年至1997年,经李平牵线,成克杰利用职权,拍板将南宁市一块85亩土地低价出让给广西银兴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周坤(另案处理)建造停车场购物城;将本已批给自治区民委的广西民族宫项目转批给周坤开发,并为该公司解决贷款资金。为此,成克杰和李平收受周坤贿赂共计人民币2976万元、港币804万元。当地人大都知道,银兴实业发展公司是自治区政府的直属公司,是当地有名的建筑业一霸,公司总经理周坤更是成克杰的心腹。银兴公司在成克杰的“关心”下,别人拿不到的工程,他们都能拿到,周用银行贷款在各地大兴土木,发展房地产项目,导致许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而成克杰则在其中大获其利。

4、1998年07月31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案公开宣判。

1998年7月3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进行了公开宣判:以贪污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4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陈希同因涉嫌贪污和玩忽职守,于1998年2月27日经检察机关决定逮捕。6月5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上述两罪对陈希同提起公诉,因陈希同玩忽职守罪中涉及个人隐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1款的规定,于7月20日不公开审理了此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陈希同委托北京市逢时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耀庭为其辩护。 法庭经过对大量的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质证核实,充分听取公诉人意见,辩护人意见以及陈希同本人的辩护和陈述后,合议庭进行了评议,认定:陈希同在担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 22件(其中金银制品8件,贵重手表6只,名贵水笔4支,照像机3架,摄像机1台),共计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公,而是由个人非法占有。陈希同为追求奢糜生活,还指使、纵容王宝森擅自动用财政资金,在北京市八大处公园和怀柔县违规建造了两座豪华别墅,供陈希同、王宝森个人享用。自 1993年1月至1995年2月,陈希同经常到上述两座别墅吃住享乐,违规建造的别墅和购置设备共动用财政资金人民币3521万元,耗用服务管理费人民币242万元,吃喝挥霍公款人民币105万元。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陈希同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违反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个人非法占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予惩处。陈希同不正确履行和不履行职责,指使、纵容王宝森违反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审批程序,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处豪华别墅,并在此吃住享乐,大肆挥霍国家财产,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亦应依法惩处。为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各界群众及新闻记者150余人旁听了公开宣判。陈希同的亲属也参加了旁听。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为一审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陈希同如不服判决,可于次日起10日内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5、1991年07月31日 美苏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美苏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始于1982年,历经15轮,终于在冷战结束的大背景下告一段落。1991年7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晤时达成协议,正式签署了条约,名为《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条约规定每方拥有的战略运载工具(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总数不超过1千6百件,其中重型弹道导弹不超过154枚;每方可保留战略核弹头6千个,其中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不超过4千9百个,战略轰炸机机载核弹头不超过1千1百个。条约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核查措施,并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3个阶段完成裁军任务。此项条约的达成,是美苏长期讨价还价的产物,特别是苏联方面作了较大的妥协与让步,它是美苏两国在核裁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降低两国核对抗水平,减少核战争威胁具有促进作用。但美苏削减后的核武器仍足以多次相互摧毁,它们在核裁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1989年07月31日 永济县出土唐代铁牛。

1989年7月31日四尊唐代开元年间铸造的黄河“镇河大铁牛” 在距山西省永济县城12公里的古蒲州城遗址西门外的黄河滩出土。

7、1989年07月31日 周扬,文艺理论家(-1908年)

周扬

  周扬原名周起应,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周扬192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冬留学日本。1930年回到上海后,他参加领导了中国左翼革命文艺运动,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日报》,在此期间,他在鲁迅、瞿秋白、张闻天等同志的领导下,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向我国文艺界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周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与其他同志一起倡导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扬于1937年到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文艺界抗敌协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务。在延安生活期间,他写了大量论文,对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毛译东文艺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他同郭沫若、茅盾等共同筹备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文联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周扬一直是党在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人之一。从1961年开始,他组织领导了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1200余种)的编写工作。这是中国自己编写、具有中国特点的第一套比较完整的高等文科教材。在文艺领域,无论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组织领导工作中,他对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起了重大作用。  有人这样概括周扬一生的文艺活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宿将,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一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的历史。《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百科全书》称他为“中国文艺界的首领和文艺政策的主要设计师”。
8、1989年07月31日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白俄罗斯网球选手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9、1987年07月31日 麦加惨案。

  1987年,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活动就要进入最后高潮的7月31日,在做完下午祈祷后,几千名伊朗朝觐者突然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大清真寺外发起游行示威,他们高呼“打倒美国”、“打倒苏联”、“打倒以色列”的口号,同时梵烧美国总统里根的画像。沙特警察对此进行了干预,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402人丧生,649人受伤。死亡者中有275人是伊朗人,85人是沙特警察,还有42名其他国家的朝觐者,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流血惨案。这一惨重事件震惊全球,在伊斯兰世界激起强烈反响,使海湾形势骤然紧张。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清真寺,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境内山峦环抱的谷底——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的克尔白天房所在地。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率众迁徙麦地那,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并于公元628年宣布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天命。因此,每年举行的朝觐麦加的活动,既是遵照传统的一次重大宗教活动,又是各地穆斯林的大集会。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朝觐活动中,不时发生伊朗人与沙特警方的冲突,而以1987年7月31日的这次流血事件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  伊朗和沙特在朝觐活动中多次发生冲突是事出有因。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是冲突的近因。沙特在两伊战争中站在伊拉克一边,伊朗对此深怀不满,称沙特为“地区反动派”。始终想通过朝觐冲突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邻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支持伊拉克的立场。海湾局势的发展也对伊朗不利,伊朗想通过麦加冲突向美国为科威特油船护航进行示威。  从远因看,麦加冲突又与西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民族和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朗人和沙特阿拉伯人分属波斯和阿拉伯民族,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语言和文化各异,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又都想在西亚称雄。麦加冲突反映了由来已久的阿拉伯——波斯之争。  此外,麦加冲突也是一次宗教战争。在伊斯兰教中,有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分别在伊朗和沙特各居统治位,这两派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矛盾和斗争。而且伊朗对沙特执掌麦加和麦地那极为不满,主张伊斯兰圣地管理国际化。麦加惨案就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10、1987年07月31日 戴松恩,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

戴松恩

戴松恩院士生平  戴松恩(1907.1.6—1987.7.31),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人。193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193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麦作系主任,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小麦、玉米、烟草和油菜育种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发现中国小麦中有高抗赤霉病材料,指出选育抗病品种的可能性;为贵州引进美国品种并选育出适合当地的优良烟草品种;指出不宜直接引种美国杂交玉米种,应利用其自交系和国内材料培育适应我国特点的高产杂交玉米;探明中国油菜育种的途径与方法。主持并推动我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工作。代表作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我国农业研究方向”等。    Dai Song"en(1907-1987) Native of changshu, Jiangsu Province.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ince 1955, Expert in Genetic Breeding of Crops, studied in America,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1933.   戴松恩,著名的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他早期从事小麦育种、细胞遗传和抗赤霉病研究,后转入烟草、油菜育种的基础研究,对发展贵州烟草种植业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负责科研管理工作。晚年致力于小麦非整倍体应用研究,提出在品种间杂交中利用ph基因诱发遗传变异的论点,经初步证实认为可行。  戴松恩1907年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东唐市镇。父亲因病早逝后,他跟随以摆小摊糊口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这使他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强自立的性格。他九岁进入东唐市初级小学,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故十分勤奋读书。1920年以成绩第一毕业后,免费升入苏州晏成中学。1925年,又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免试录取。从那时起,他跨入了农业这个广阔天地,在科技道路上奋斗了一生。  1926年6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任助理,协助沈宗瀚教授进行小麦、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从此他对创造优良新品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做一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为了实现理想,他自学了遗传学理论、育种学原理及方法等基础课程。他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感动了老师。经推荐,他以工读方式插入金陵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二年级学习。1931年,他再以成绩第一名毕业,获农学士学位,学校授予他金钥匙奖,并被选为“斐他斐”荣誉学会会员。  1933年,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作物育种及细胞遗传学。那时,细胞遗传是遗传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比较活跃,戴松恩系我国致力于作物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研究较早的学者之一。1936年冬,他获得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西格玛赛”(Sigma Xi)荣誉学会会员,同时获该学会“金钥匙奖”。他的主任导师再三挽留他,并要接他的家眷到美国,但他坚决拒绝了。他内心深处激荡着祖国母亲的召唤,毅然于次年2月踏上归程。  1937年3月,他受聘到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担任技正,负责小麦抗病育种和细胞遗传学研究。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的研究工作中断,被派往江苏北部担任“督导”,推动小麦增产工作。南京沦陷后,他辗转芜湖、柳州等地于1938年2月来到贵阳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站,根据当时的分工情况,他开展了玉米、烟草和油菜的育种研究。1940年冬,他随工作站迁移到四川荣昌中央农业实验所。1942年应邀到湖北恩施农业改进所担任所长,在当时抗日战争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为发展前沿山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1944年,他回到重庆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正兼麦作杂粮系主任。  1947年3月,戴松恩从南京到北平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到职后,面对抗战后试验场的复杂局面,他带领全场人员克服派系隔阂,顺利地恢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1948年底,他没有执行国民党政府“迅速将试验场全部人员、设备及财产运往南京,决不能落入共产党之手”的命令,在中共地下党和民盟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下,决心留在北平,保护好试验场的人员、财产、仪器设备和档案资料,以便新中国成立后,可以迅速恢复农业科研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科研管理领导工作并兼做一些作物遗传研究。1949年5月,他担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管科研组织和管理工作。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地学部委员。1956年,他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会议,并主持农业科技规划说明书的全部定稿工作。他在规划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畜牧业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并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戴松恩随同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赴苏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察访问。访苏期间,他就实施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与中苏合作项目等有关农业方面的重大问题与苏联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1958年初回国以后,发表了《关于农学及园艺等方面的访苏传达报告》。该文就“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荒地开发问题”等提出了迄今看来仍有参考价值的建议。196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在领导工作中,他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才能贡献于院、所两级的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他曾当选为1951—1963年几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1961—1979年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常委和中央委员。1963年,他被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被选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78年当选为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1979年,当选为政协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及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同时担任国家科委发明委员会农林组组员。198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艺分支主编。同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针对由“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断层的严峻事实,认识到培养青年高级农业科研人才的重要战略意义,不顾年老多病,不仅自己认真带研究生,而且废寝忘食地为提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做了大量工作。献身遗传育种  戴松恩从20年代中期即开始进入我国的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是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较早的学者之一。他早年参与育成和推广了“金大2905”、“金大26”等小麦品种。30年代,他利用来自中国、苏联、美国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对其性状遗传规律做了研究。当时,这种相当规模的遗传研究国内还没有过。他通过对六个普通小麦品种的春冬性及穗部、叶片等十多个性状的遗传分析,明确了单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连锁遗传关系,以博士论文形式发表了题为《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的报告(中文摘要发表于《农报》1937年7月)。1938年,他在贵阳对烟草、玉米和油菜生产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贵阳地区适宜发展烟草种植。在他的努力下引进了美国烟草品种。经过三年试验,于1940年第一次在贵阳地区种植了经他引种筛选出来的烟草新品种,并示范推广了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以至烤烟技术。这些工作为后来贵州烟草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戴松恩还针对当时有人提出要大量引入美国双杂交玉米种子的问题,进行了三年引种试验,发现美国双杂交玉米种并不比当地的最优品种好,有的甚至更差。他在《美国杂交玉米在我国的利用问题》(《农报》1939年)一文中明确指出:直接利用美国双杂交玉米并不能增产,只有利用它的自交系和国内材料才能找出适应我国情况的高产杂交玉米来。同一时期,他还为当地的油菜育种做了不少基础研究工作,诸如连续自交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结实性的影响等,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赤霉病是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育后期最易流行的严重病害。有些国外专家曾散布在严格接种的条件下,小麦品种都要感染赤霉病,抗病育种谈何容易的悲观论点。戴松恩等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对已搜集到的小麦品种材料进行了连续四年的抗病性鉴定试验。1941年,他发表了《小麦赤霉病抗病性研究》(《农报》1941年),指出在严格接种条件下中国小麦品种中有对小麦赤霉病表现抵抗的材料,并以云南“牟定火麦”为例,论证了选育抗病品种的可能性。这一发现,对发展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5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出现了“米丘林遗传学”和“摩尔根遗传学”两个学派的争论。戴松恩为了验证李森科“种内无竞争”的学说,和育种中搞“品种内杂交”以改良种性措施的真伪进行了四年的系统研究,结果得不出上述结论;虽然提出了对“米丘林遗传学”中“嫁接杂种”,“获得性遗传”的不同看法,限于当时“一面倒”的形势,未公开发表。  为了弥补我国在小麦育种基础理论及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从1978年起戴松恩主持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这是为小麦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根据的基础研究,是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测定基因位置及连锁关系,通过染色体附加、代换和易位技术,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创造麦类新品种的目的。这项技术在当时我国比美、英、加等国家落后。1980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讨论会”,并发表了《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及《小麦非整倍体》(经典著作的译文)等文章,积极推动了这项研究工作的发展。他强调指出,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在形态形状、抗病虫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和其他数量性状的基因分析或定位等方面很有意义,并可直接应用于小麦育种,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他提出了在小麦品种间杂交中,利用ph基因创造出更多优良变异的设想。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助手和研究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进行了各种变异类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为开创小麦育种的新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他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时,对教学指导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亲自带研究生,也没有中断过研究工作。他还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1982年我国研究生学位制度恢复没有几年时间,他多次建议本科生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才准报考研究生,建议从1984年招收在职研究生,加速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工作,富有开拓精神的科研人才。同时,他积极倡导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他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争取必要的物质条件,做了大量工作。从事科研管理  戴松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即开始从事农业科研的管理工作。他在担任湖北农业改进所所长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倾其全部精力组织全所力量为抗战时的湖北省农业增产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944年3月28日《新湖北日报》编者以“送戴松恩博士”为题刊文,充分肯定了他为湖北农业做出的贡献。  从1944年夏回中央农业实验所,到1947年春调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前的一段时期,他一度以麦作杂粮系技正的名义兼所秘书工作,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研究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忍辱负重,辛勤操劳,为那时的所领导分担了不少忧虑和烦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他担任副职,分工管理科研工作,同时在系内从事遗传研究。他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并对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开展特别关注。他在《试论我国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问题》(《中国农业科学》,1961年第8期)中肯定了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引种和系统育种的重要性。也指出要加快解决品种单一化、品种丧失抗病能力、良种繁殖推广慢等问题,以提高产量。他曾在各种场合呼吁建立我国自己的作物育种体系,并强调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地区协作。在《充分发挥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红旗》杂志,1963年第2期)一文中,他就充分利用和推广现有良种,防止品种退化和种子混杂,不断选育优良新品种,加强育种基础研究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见解,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他的《关于迅速制定种子法的建议》刊登在1978年第14期中国科协研究室编的《科技工作者建议》上,提供中央领导参阅。这个建议是针对当时我国品种和良种繁育工作存在着多、杂、乱的问题,以及国外重视建立种子生产体系和制定《种子法》的经验提出的。他建议迅速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种子法》,恢复和健全全国良种审定、繁育、推广等管理制度,组织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有重点地建立一些科学化的良种仓库和良种调运检疫制度。此外,戴松恩还通过政协等渠道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关系国计民生及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的建议,如制止围湖造田;保护森林、草原、湖泊、珍惜耕地,以确保粮食生产;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建议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着重提高单产,而不是以开荒来扩大商品粮基地等提案。这些都是提得很中肯和很有影响的。朴实正直,廉洁奉公  戴松恩晚年体弱多病,虽曾患两次心肌梗死、四次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但仍坚持科研工作,带病审阅稿件,谆谆教诲研究生,一丝不苟。他治学严谨,为政清廉,兢兢业业,勤于职守。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他身上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人掬诚相见,对事认真负责,生活作风朴实无华,深受人们赞佩。在旧社会,戴松恩把“不问政治”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视“清高”为知识分子的本色。他不为国民党政府的物质引诱所动,不加入国民党做“特别党员”,始终保持着诚实、正直的清白之身。早年留学美国取得学位后,他只抱定一个信念,要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华为祖国、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服务。在那时的中国,他的愿望只能是空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切才变得充满希望和光明。新旧社会的对比,使他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牢记周总理在一次接见时的嘱托“希望你用科学技术增多小麦,让人人都能吃上白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动放弃一级研究员的待遇而降为二级,后来还以党员学部委员为榜样不要中国科学院的100元津贴。1956年2月,他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只是叹息自己做的事情太少,感到中国农业落后是一个农学家的耻辱。他曾说,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当心中装下了祖国、民族的利益,个人有限的才华、智慧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在党的多年教育下,他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1982年又于75岁高龄时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写道:“我真诚地请求党接受我做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党的直接教育下,把我的有生之年贡献给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和共产主义事业。”党组织批准了他的申请。这位老科学家的宿愿终于实现了。他说:“我又获得了第三把金钥匙。”  为了表彰他在农业科研和管理上的贡献,1983年中国农学会颁发给他“从事农业科研50周年表彰奖”;1985年中国科学院向他颁发了“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人物简历   1907年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东唐市镇。   1924年,毕业于苏州晏成高级中学。   1926年6月,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   1926年7月—1928年8月,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理。   1928年9月—1931年6月,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专业学生兼助教,获学士学位。   1931年7月—1933年12月,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教。   1934年1月—1937年1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7年2月—1941年9月,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   1941年10月—1942年12月,任四川金堂铭贤农工学院教授兼系主任。   1942年4月—1944年3月,任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   1944年4月—1947年2月,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麦作系主任。   1947年3月—1949年1月,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   1949年2月—1957年2月,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57年3月—1960年11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60年12月—1980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   1980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论著  1 戴松恩.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英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论文.  2 戴松恩.美国杂交玉米在我国的利用问题.农报,1939.  3 戴松恩,姜秉权,王焕如.小麦赤霉病抗病性研究.农报,1940,6(28—30):616—625.  4 戴松恩.抗建期中玉米杂交种之推广问题.农报,1941,6(10—12):221—228.  5 戴松恩.川东及川西菜子栽培调查.农报,1941,6(16—18):383—386.  6 戴松恩,姜秉权.菜子育种方法之我见.农报,1941,6(31—33):667—679.  7 S.E.Dai. Effects of selfing in Chinese Mustard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48—49,17(3):151—168.  8 戴松恩.我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运动的认识.农业科学通讯,1951(11):2.  9 祖德明,戴松恩.二年来华北农业科学的进展.农业科学通讯,1951(10):4—6.  10 戴松恩.新中国五年来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农业科学通讯,1954(9):454—457.  11 戴松恩.关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问题.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7.  12 戴松恩.关于农学及园艺等方面的访苏传达报告.农业学报,1958,9(3):201—213.  13 戴松恩.关于新疆农业增产措施的几点意见.新疆农业科学通讯,1958(2):34—36.  14 戴松恩.试论我国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问题.中国农业科学,1961(8):1—8.  15 戴松恩.我对以农业为基础的一点体会.中央盟讯,1962年11月30日.  16 戴松恩.充分发挥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红旗,1963(2):25—34.  17 Dai Song-en. Direction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China Reconstructs,1964,13(4):14—17.  18 戴松恩.试论作物栽培的科学实践问题。人民日报,1964(3).  19 戴松恩.种子的科学.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64.   20 Dai Song-en. Mass Effects to Extend Improved Seed. China Reconstructs,1966,15(4):18—21.  21 戴松恩.关于迅速制定“种子法”的建议.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1978(14).  22 戴松恩.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农业科技通讯,1980(1):5—7.  23 戴松恩.普通小麦的非整倍体(译文).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80.  24 戴松恩.围湖造田后果严重.人民日报,1981,8,6,第三版.  25 戴松恩.努力做好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光明日报,1982,9,19,第一版.  26 戴松恩.献身于祖国的大农业.《科学家谈理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1、1987年07月31日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

  198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大会。

12、1985年07月31日 第一届十六岁以下世界足球赛在中国举行。

第一届十六岁以下柯达杯世界足球赛于1985年7月31日至8月11日在北京、天津、大连、上海举行。来自五大洲6支少年足球劲旅参加决赛比赛。在国际足联81年的历史中,举办少年世界足球赛尚属首次。结果尼日利亚队以2:O挫败联邦德国队,荣获首届杯赛冠军。

13、1985年07月31日 南非进入紧急状态。

1985年7月31日,南非再次变成了骚乱不安、暴力和严厉的政府强制干预的场所。P-W博塔总统的政府11天前发布一个紧急状态令,以制止社会动荡。今天政府又阻止群众为黑人骚乱的受害者举行葬礼。仪式已经变成反对种族隔离法的聚会,但现在警察可以驱散他们。自从9月份以来,有500多人在反对种族隔离法的斗争中死亡。里根政府是南非仅有的几个同盟者之一,继续保持它的“建设性约束”政策,就是对比勒陀利亚的种族政策努力说服而不是对抗。

14、1984年07月31日 中共中央重申清理“三种人”

  198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再次重申,清理“三种人”要抓住重点,关键是防止“三种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要害部门和第三梯队,已进入的要坚决清除出去。已经查清核实的“三种人”要清理出去,更要特别注意清理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积极、干了坏事、造成严重后果,现在比较年轻,隐藏下来,对党危害大的人,以及在幕后操纵的人。

15、1982年07月31日 洪醒夫,台湾文学作家,车祸逝世

洪醒夫

  洪醒夫,原名洪妈从,以从事小说创作享誉文坛,虽然文学创作生命只有十五年(十八岁至卅二岁),但却是文坛上的一颗光灿万丈的流星。在他的笔下台湾农村勤恳诚仆的农民精神跃然纸上,社会价值观的转型和冲击也深刻地在他的文字中记录了下来。   洪醒夫,民国卅年出生于彰化二林的小村镇,生长在七个弟弟,三个妹妹,他生长在这样的大家庭中,一切都得靠自己。而他从小就怕下田去刈草、放牛,转而喜欢念   书,因此把书读得不错。   洪醒夫虽在贫困的家庭中,仍然力争上游,考上了台中一中初中部(今居仁国中),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台中师专,这也是他步上写作之路的起点。   怪异的名字总是特别引人注意,於是洪醒夫向大家解释:「妈从就是跟从妈妈,做个乖囝仔。」他的同学刘伯显回忆起那段日子说:「洪醒夫是我们班的一号。他原本叫洪妈从,入学第一天,当导师点名叫出这个怪名时,全班哑然失笑,之後五年,他一直用这个名字,但私底下我们都叫他『洪毛』。到现在,同学仍以洪毛称之……。人家师专读五年,他读六年。第六年,他常溜出去在市内的小学当代课教员,听碧云(洪醒夫的妻子)说:很多小朋友都叫他「毛毛虫」,也许这是他改名的原因。不过取名「醒夫」,对自己的一分期许,一分使命感,可能也是改名的动力吧!」(《文学之外的洪醒夫》)   在同学眼中洪醒夫是个不修边幅、不太爱上课,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喜欢写小说的人。「洪毛求学期间是最不称职的学生,令老师伤透了脑筋,除了写文章之外,学校的功课,他一概不理,考试时「敷衍几句」,已是难得。曾经,他只在考卷上为了姓名就交卷。有一次考化学,没十分钟他就交卷,实力差而速度如此之快,老师感到奇怪,一看试卷,才知他只在背面写一首诗。三年级校长宣布没修完应修学分不准毕业。洪毛的音乐、数学、化学……一大堆,这个破洞太大太多了,因此,师专别人读五年,他读六年。」(文学之外的洪醒夫)   在专一(民国五十六年)寒假,一天家人全都下田了,只剩他一个人,心里不禁无端地懊恼生气起来。他发现自己虽然念了几年书,现在竟然四体不动、五谷不分,甚至无法下田,活像个废物,这都是「恶补」让他成为一只农村的「饲料鸡」,於是取出了纸笔想要发洩一下心中的闷气,原本是计画写五、六千宇,但一下笔竟然写了两万五千字才结束。这就是他的第一篇小说-《逆流》,在《台湾日报》副刊发表,连载了一星期,每十字得稿费三十元。事後他曾幽默的说:在「利诱」和「兴趣」的培养下,从此「下海」。   民国六十一年,洪醒夫自师专毕业,派任至台中县新社乡大南国小任教。小说作品只有《跛脚天助和他的年》获第四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民国六十二年,《金树坐在灶   坑前》入选《书评书目》的年度短篇小说选中,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耕耘,可说获得了初步的肯定。   洪醒夫的生长背景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养分,他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在中部平原广布的甘蔗田中,在二林那个靠海的贫苦村落中,使他对终年勤苦劳动的农人生活有深刻的了解:而在五、六0年代逐渐步入工业社会时,农村生活的转变,他也能有深刻的观察,这些很自然地就成了他写作的主要题材。   一如他在《黑面庆仔》的字中所言:「我自小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印象深刻,写作时,他们的影像清晰的浮现出来,所以特别感到温馨亲切。」、「故事的背景大部分在台湾光复的十几二十年内,那时一般农民的物质生活都"较匮乏,知识水准也比较低,生活压力很大,再加上那许多自古以来就辗转相传,他们也固执著去维护的愚昧观念   在那里作祟,使他们显得更加穷困艰难,但他们毕竟诚恳、勇敢、强毅的生存下来,而且一代比一代活得更好,更有希望。」   民国六十三年他从马祖退伍,与林碧云小姐结婚。林碧云是他台中师专的学妹,二人虽然都任教职,但是当时小学教师的待遇实在很微薄,况且洪醒夫还必须照顾双亲   及弟妹,母亲生病住院、弟弟被人倒债、车祸……大小事情都在这个长子肩头。因此结婚多年仍然没有积蓄,一家四口还是赁屋而居。   他努力的参加徵文,除了写出心中的感受外,还有经济上窘迫的压力-他需要钱来购买一栋自己的肩于。他和妻子、两名幼子,蜗居在社口一间西装店楼上,狭窄的客厅,还得兼作书房。虽然生活窘迫,但他为两个儿子买的百科全书,一套要一万元左右,他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好在几年後给儿子看。儿子是他生活的重心,连在断气前,他的最後一句话仍是要妻子:「好好照顾孩子!」   他对朋友更是古道热肠、坦率诚挚。他的好友利锦祥曾在丰原开书店,因被人倒了钱,周转不灵,走投无路。洪醒夫就向学校同事借钱让他度过难关,之後,又帮助他将书局扩充经营。   有一次,他的好友陈义芝草率地出版第一本诗集。他对此事颇不赞同,还坦率地指陈:「那泥泞的小路有何评价,阁下应有自知之明……,我实在没办法恭维。这是一条幽长的道路,谁的耐力大、守得住,谁就可能冒出来。……所以不必急于近功,尤其出书,更不可不慎。」   由此可见洪醒夫的写作态度是非常谨慎严肃的。他在十八岁处女作《逆流》刊出後,直到三十岁才出版第一本小说集《黑面庆仔》,这十二年中,他的作品陆续在报章上发   表,尤其民国六十六、六十七年间他屡获《中时》、《联合》两大报文学奖,这是他写作历程中辉煌灿烂的年代。   虽然声誉渐隆,但他仍坚持精雕细琢,有计画的写作,写出自我的风格。曾有报社要给他钱,条件是他的作品必须优先寄给他们,却被他拒绝了,而且他一向只写自己喜欢的题材,极少写指定的题目与内容。   民国六十八、六十九两年间,他孜孜不倦从事《田庄人》系列的创作,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更加严格,在遗稿中随处可见改改写写的笔迹。   洪醒夫的文友常戏称他是「洪醒夫斯基」,有一天,大家在谈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位友人说,西元二千年这个奖要颁给「洪醒夫斯基」。他默默笑著,笑中带著自嘲,也带著几分自傲。他将俄国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当成景仰与认同的对象,期许自己能如同他一般写出庶民百姓的疾苦与忧乐。他曾说:「当作家,是一项非常痛苦的行业,他必须有与生俱来的禀赋,这个禀赋包括你在文学艺术上的技巧,以及你的心-同情心。还必须用尽心力,远离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诱惑,他必须有坚强的生命力,有说真话的勇气。当一个写作的人,往往要在漫漫长夜之中,受尽煎熬折磨,永远跟贫穷为伍。」   洪醒夫文思敏捷,写作的速度极快,但酝酿的时间却很长,一个故事,必定要在心中沈淀许久,思索许久,一定得在反覆思考成熟之後才得下笔,但一下笔便挥洒立就。他在《联合》、《中时》两大报得奖的《散戏》、《吾土》,都是在截稿当天才完成的。   他对於自己的写作生涯也有一番规划。他认为小说创作者,必须看各门各类的书,逐渐扩大自己的接触面,因此他所读的书也愈来愈广。他还曾经於每天下班後,骑著老爷摩托车,远赴三、四十里外的台中,去上胡万川教授的古典小说课程,以及其他几位名家的文学课程。   洪醒夫藉著对农夫、市井小民的深入刻划,也在小说中巧妙的运用了台湾的俗谚俚语,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台湾农村:更在他取材的人物故事背後,描绘出农业社会的苦   难和悲歌,留给读者深深的感动与沈思。   洪醒夫对台湾作家困苦的命运,自始即有深刻的了解,但他并不气馁,反而以「第一流的文学作品都是从苦难中诞生的」、「对於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来说,文学,便是他的宗教,他将不惜一切牺牲,去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与人民」等格言自勉。   民国七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清晨,安迪台风正登陆台湾中部。风雨交加之际,一辆由台中开往丰原方向的计程车,以一百四十公里的时速飞撞上电线杆翻覆,当时车内   的三个人都飞了出来,司机丝毫末受伤,洪醒夫的好友利锦祥仅皮肉受伤,洪醒夫却是肺出血,肾、肠都有破裂的现象,虽然被送至医院急救,但至十一时一刻,这位正值   壮年的田庄作家还是走了。   从专一(十八岁)开始写作第一篇小说《逆流》,至三十三岁车祸重伤去世,十五年中致力於小说的写作,其出版的作品如下:   .小说   黑面庆仔 尔雅出版社 67年12月   市井传奇 远景出版社 70年9月   田庄人 尔雅出版社 71年9月   洪醒夫集 前卫出版社 81年4月   .合集、编选及研究集   怀念那声锣 号角出版社 72年7月   六十四年短篇小说选 书评书目杜 65年4月   洪醒夫研究专集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83年6月

16、1980年07月31日 爱内里菜,日本歌手

爱内里菜

17、1975年07月31日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度化。

1975年7月31日,在赫尔辛基的英国大使馆的午餐会上,德斯坦总统向前来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福特总统、威尔逊首相和施密特总理,正式建议召开一次由西方五大国(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首脑参加的会议,得到了这三位首脑的响应和支持。 召开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的设想,最先萌发于美国。早在1971年,基辛格就曾想召开首脑会议来处理迫在眉睫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只是由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反对未能实现;1973年,作为美国“欧洲年”计划的一部分,基辛格又建议召开一次由尼克松总统和欧洲共同体国家的领导人参加的最高级会议,但遭到政治独立意识很强的法国的再次否决。 西方几个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坐在一起,一本正经地讨论经济问题,是否是小题大做?基辛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当前这种危机已经严重到不能交给财政专家们去解决的程度了”,因为这种危机“最深刻的后果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人们对他们的社会逐渐失去了信心……这种世界性危机”的解决,己经不是经济专家们的能力所及,而各国首脑们却责无旁贷。 即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首脑会议也是此时西方各国所能采取的摆脱经济困境最有效的办法。西方各国经济面临的是一场并发性危机,任何一个经济部门都无力单独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政府首脑则拥有使各部门协调行动的权限;造成各国这种经济困境的原因,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要摆脱之,除了国内的努力外,必须还有国际间的合作,而协调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关系,显然超出了外交部长的权限,非政府首脑莫属。这大概是处于困境中的西方对朗布依埃会议寄于很高希望的重要原因。

18、1971年07月31日 人类首次月球车行驶。

1971年7月31日,“阿波罗15”号宇航员戴维斯·R·斯科特和詹姆斯·B·欧文进行了人类首次月球车行驶,他们驾驶着4轮月球车,在崎岖不平的月球表面上,越过陨石坑和砾石行驶了数公里。斯科特和欧文成为在月球上漫步的第7位和第8位人,而且是第一 个在月球上驾车行驶的。 他们于30日在月球的“雨海”登陆,并于美国东部时间31日上午9时25分离开“隼”号登月舱。几分钟之后,他们从宇宙飞船上卸下月行车,开始了他们的勘探旅行。游车的前舵轮操作不灵,但是按设计只有后轮驱动,后驱动轮运转良好。 当宇航员们在埃尔鲍陨石坑的边沿停下时,位于休斯顿的任务控制台打开了游车的电视摄影机,向地球传送非常清晰的彩色图像。电视观众可以看到宇航员挑选和采集月石标本。有一次,他们兴奋地喊道,“这里有些漂亮的供地质研究用的岩石。” 他们驾车行驶了两小时,走了8公里,之后又回到登月舱。按计划,斯科特和欧文将在后两天驾驶月行车做更多的旅行。他们将同在指挥船中的另一名“阿波罗 15”号宇航员阿尔弗雷德· M·沃顿会合,一起返回。

19、1967年07月31日 本田美奈子,日本歌手

本田美奈子

20、1965年07月31日 J·K·罗琳,英国女作家。 《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人物资料  全名: Joanne Kathleen Rowling  笔名: J.K. Rowling  昵称: 朋友们都叫她“JO”,FANS们叫他“JK”,朋友开玩笑的时候叫她“JAKE”。  花名:同学有时奚落她叫“Rolling Pin(旋转的大头针)”和“Rolling Stone(滚石)”。  出生: 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Chipping Sodbury普通医院。  父母: 父亲Peter是一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Rolls-Royce的管理人员,母亲Ann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于1990因病去逝,终年45岁。他们1963年在一列火车上一见钟情,并结婚。  兄妹:一个妹妹,名叫Dianne,也叫Di,比罗琳小两岁,曾经学过护士,现在爱丁堡学习法律。  配偶:1990年罗琳与一名至今未透露姓名的葡萄牙电视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三年后,随着女儿的出世,他们离婚了。家庭成员:只有一个女儿,叫Jessica, 生于1993年。  童年:罗琳自己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脸上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乡村。  学历:毕业于英国 University Of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最近,获母校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曼彻斯特接受教学培训。  处女作:她的写作生涯是从6岁的时候,写了《兔子》的故事开始的。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罗宾特)。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他,其中有一只叫Miss Bee的巨大的蜜蜂。生平介绍  J.K.罗琳(J.K.Rowling)(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英国女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  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Jessica)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2003年6月推出了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里·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继续写着她的“哈利·波特”故事。  2007年7月7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封笔。作者J·K·罗琳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终结篇。但最近也有消息称罗琳将要写《哈8》英国42岁女作家JK·罗琳凭借《哈里·波特》系列小说缔造了当代出版界的销售神话,同时也使她自己成了财富超越英国女王的超级富婆。然而罗琳日前接受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采访时披露,在她没有成名前,她的生活曾经一度穷困潦倒,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曾经考虑过自杀,但她在接受心理咨询后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并走向了今天的成功。   为女儿放弃自杀念头   罗琳称,1994年,她刚刚和第一任丈夫、葡萄牙记者乔治·阿朗蒂斯离了婚,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杰西卡在爱丁堡市一幢狭窄的平房中生活。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走投无路的罗琳正是在那幢狭窄的平房中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哈里·波特》小说。到了冬季,由于小屋中没有暖气,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罗琳回忆说:“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   摆脱消极想法创造奇迹   罗琳决定到家庭医生那儿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让病人控制自己的消极想法。由于罗琳的指定家庭医生当时正好外出度假,当罗琳去诊所看病时,另一名顶替上班的医生却对她说:“如果你的情绪有点低落,那么就和我的实习护士聊天好了,不要找我。”罗琳回忆说:“可我跟他谈论的是我的自杀想法,而不是‘我感到有点痛苦。’幸运的是,两周后,我经常看病的那位医生回来了,并看到了我的就诊单,她立即打电话给我,并为我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认为是她救了我,因为我当时绝对没有勇气第二次再去诊所。”如今《哈里·波特》系列小说已经在全球售出了至少4亿册,并引带出了一个总值70亿英镑的附带工业。罗琳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私人财富大约高达5.45亿英镑。   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罗琳要求年轻人在面临生活挫折时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来源:现代快报)   “哈利·波特”造成的风潮堪称世纪传奇,不过,创造哈利波特的英国作家“罗琳”本人的经历似乎比小说更神奇,这位曾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如今却是身价超过5亿英镑的英国富婆,比英国女王还富有!与此同时,在身价骤增的时候,罗琳的容貌似乎也越变越漂亮,昔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张面孔如今却成了性感妩媚的代名词,这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的面容也变得容光焕发了。   事实上,很多人都开始怀疑罗琳是否在出名之后做了整容手术,因为42岁的她现在比7年前还漂亮年轻,她额头上和眼角的皱纹都不见了,曾经有些松弛的肌肤也重新有了弹性,整张脸的生动指数也增加了不少,看来事业上的成功的确可以让人变得精神焕发。   现在的罗琳,眼睛里充满了神彩,两位整容专家在对比了罗琳7年前刚出名时和现在的照片后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她动了手术,也许是因为心情好,再加上化妆的原因,她现在看起来比那时候还年轻。罗琳的一个密友透露,她变得更漂亮并非因为外在原因,而是她坚持锻炼身体,做瑜珈和普拉提,而且作息很有规律,她每天都坚持散步一个小时以上。罗琳自己也说:“我现在感觉很棒,身体健康就好象赚了百万家产一样,我不吃红肉,也很少喝酒,我还很喜欢跳舞。”   谁曾想到,在90年代时罗琳还是个得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罗琳曾表示,“我的日子就是永远都很难找到时间写作,以前我是单亲妈妈,白天还要打工晚上则要独自一人带小孩。”出生在英国小康之家的罗琳,大学毕业后到匍萄牙教英文,在匍萄牙结婚生子,3年后离婚返回英国;1990年,罗琳在搭火车前往伦敦的路上,她脑海中突然冒出哈利波特的故事,她表示,故事的点子来的很突然,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小男孩,我觉得很兴奋,觉得写出来会很有趣!   从未写作过的罗琳,花了5年才写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查找出版社,但“哈利波特”1997年出版后旋即造成轰动;尽管对创作有着一股热情,但她也无奈的表示着,自己现在很难找到时间写作,因为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哈利波特系列被翻成62种文本,在全球狂销超过3亿本,罗琳的身价也暴增为5亿英镑,罗琳在2001年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小孩,现年42岁的罗琳,出席公开场合穿的一次比一次辣,这位现代灰姑娘似乎仍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英国女作家JK_Rowling(JK-罗琳)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投奔乡下的亲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穷困潦倒。但是她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哈里波特》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靠写作的亿万富豪。   在她写书的那两年,没有任何收入,可是在她的书畅销后,她不仅成为了亿万富豪,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次重新印刷出版,出版社都将支付给JK-罗琳巨额版税,甚至于她不在人世,她的后代依然会因此而受益。相关作品  演员 cast  1 Harry Potter at the Castle: Magic at Midnight (2005) ..... Herself (as JK Rowling)   2 Unsere Besten - Das große Lesen (2004) .....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3 Comic Relief 2003: The Big Hair Do (2003) ..... Herself   4 JK Rowling: The Interview (2003) ..... Herself   5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Morrissey (2002) ..... Herself   6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Me (2002) ..... Herself   7 Discovering the Real World of Harry Potter (2001) ..... Herself   8 The Magical World of Harry Potter: The Unauthorized Story of J.K. Rowling (2000) ..... Herself   9 The Beatles Revolution (2000) ..... Herself   编剧 writer  1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2010) ..... (novel)  2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2008) ..... (novel)   3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2007) ..... (novel)   4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 (novel)   5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 (novel)   6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 characters and universe   7 Harry Potter: Quidditch World Cup (2003) ..... characters and universe   8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 characters and universe   9 哈利·波特与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 (novel)   10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1) ..... characters and universe   1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1) ..... (novel)   制片 producer  1 Discovering the Real World of Harry Potter (2001) ..... consulting producer   全体团队 crewmembers  1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 special thanks   2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 special thanks相关新闻  【哈利·波特终结篇最后一章泪书写--------J·K·罗琳披露写作过程】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她含泪写下该系列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艰辛过程。  罗琳在英国广播公司(BBC)2007年7月6日播出的节目中说:“当我完成接近终结的一章时,我绝对是嚎啕大哭。”罗琳独自在酒店房间中写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她回忆说:“我发自内心地在哭,我在酒店的小酒吧一口气喝下半瓶香槟,回家时,我的脸上满是泪水冲下的睫毛膏。那可真是太难了”。  2007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问世10周年。迄今为止,该系列小说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总销量已达到3.25亿册。罗琳也因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而名利双收。《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也是它的终结篇。它于2007年7月21日开始发行。  【女富豪:“魔法妈妈”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英国小说家“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最近凭着哈利·波特的魔力新登入了福布斯的10亿富翁排行榜。现年43岁的罗琳是“10亿富豪俱乐部”中唯一的英国女性、唯一的作家,是世界上白手起家打入其中的仅有的5名女性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哈利波特系列丛书】  《哈利·波特》图书的授权出版机构  英国地区 布鲁姆伯格出版社(BloomsburyPublishingPLC)   美国地区 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 INC)   中国简体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繁体版本 台湾皇冠出版公司  敬请认准授权出版机构,支持正版图书。  罗琳亲自编写:  《神奇的魁地奇球》  《神奇生物在哪里》  《诗翁彼豆故事集》(罗琳手书)  哈迷编写:  《哈7大猜想》  《玩转哈利波特》  《哈迷手册》  《J.K.罗琳传》  《梦想之翼——我的哈利波特》  《我和哈利波特的真实故事》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魔法师的同伴》  《神秘事物司》  《大魔法师咒语书》  《哈利波特与9又3/4月台》  《我为哈利狂》  《哈利波特完全宝典(麻瓜必读)》  《哈利波特——秘密档案》  《写给哈利波特的信》  《哈利波特——麻瓜魔法学院》  《魔法小公主艾玛》  《魔法小王子》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新星出版社)  《哈利波特与神秘事务司》  《哈利波特与巫师档案馆》  《解读哈利波特成长密码》大战“抢钱粉丝”  风靡全球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于2008年4月14日出庭,与一名美国“哈利·波特”迷对簿公堂。罗琳认为,这名“粉丝”打算出版的《哈利·波特词典》侵犯了她的知识产权,“他完全是偷窃我的作品”。  将“头号粉丝”告上法庭   法庭上,罗琳声泪俱下地怒斥了这一“盗窃”行为磨蚀了她写书的意志。“我并不想流泪,你知道,这些书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帮助了我,也拯救了我的灵魂。”在纽约曼哈顿美国地区法院,罗琳一边抹泪一边向法官诉说哈利·波特对她的重要性。  罗琳很会打感情牌:“我视这个角色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珍贵,正因为如此,我绝不允许劣等百科全书的出版,这部伪书已经磨蚀了我写作的意志。”  这名被控诉的《哈利·波特》“头号粉丝”是现年50岁的史蒂文·范德·阿克。他曾是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兼图书馆管理员,如今移居英国伦敦投身写作。范德·阿克2000年创办了“《哈利·波特》词典”网站,受到世界各地“哈利·波特”迷欢迎,网站每月点击量可达约150万次。  当最后一部《哈利·波特》面世后,范德·阿克打算把网站上的内容出版成书。新书名为《哈利·波特词典》,是一本关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人物、地点和咒语的指南读物,定价24.95美元。这本书原计划2007年11月由密歇根州马斯基根的一家小出版社RDR书店出版。  然而,罗琳认为《哈利·波特词典》侵犯了她的知识产权。罗琳声称,范德·阿克“剽窃”了她的文字,只不过按照从A到Z重新编排了一遍。  美国地方法官小罗伯特·帕特森问罗琳:她认为人们阅读本词典是不是出于“娱乐的目的”?罗琳说:“老实说,我觉得不是。”她说,精彩的部分不过是从她的作品中剽窃来的,“我认为那本书里有一些好玩的内容,但那是我写的。”  被告面对罗琳当庭痛哭   RDR书店代表律师戴维·索尔·哈默承认《哈利·波特词典》的许多材料确实来源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但RDR出版商坚称《哈利·波特词典》是一本参考指南。律师解释说,“词典并不侵犯罗琳的知识产权,法律允许类似参考读物的合法出版。”  当事人范德·阿克在法庭上显得有些不自信,他自辩道,他最初拒绝了出版商提出的把网站内容编辑成书的建议。可是,2007年7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终结作《哈利·波特与死圣》面世后,出版商告知范德·阿克,出版《哈利·波特词典》不违反美国《版权法》。范德·阿克因此同意出书。为了自保,他甚至要求出版商在合约里写明一旦在出版时发生意外,将赔偿他的一切损失。  范德·阿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哈迷,在案件审理中,他仍然以哈迷自居,他还为自己辩护说,罗琳也曾对“《哈利·波特》词典”网站大加赞赏,并没有任何不满。罗琳在个人网站上称“《哈利·波特词典》”网站“十分令人沉迷”,是她的“天然家园”。2004年,罗琳亲自授予它“粉丝网站奖”。  不过,罗琳却不愿意原谅这位“粉丝”,甚至不愿在出庭作证时见到他。罗琳告诉法官她非常“吃惊”,因为范德·阿克曾在网站上留言他不会出版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背叛,出版者懒惰又草率,他大量盗窃了我的作品,盗窃了我17年的工作结晶。”  14日,范德·阿克在证人席里呆了三个小时之后,与他面对面的罗琳与律师开始质问他还是不是“哈利·波特”粉丝俱乐部一分子,这时,范德·阿克止不住突然开始痛哭起来。  “抢钱粉丝”不止一个   4月17日,为期三天的审判,在罗琳的冲冠一怒中落下帷幕。她对法官说,如果这本书获准出版,将为无数其他作品的抄袭之作铺平道路。她提高声音说:“我认为这将打开‘泄洪闸’,我们究竟还是不是自己作品的所有者?”  但本案估计不会很快宣判,并且作出裁决的不是陪审团而是帕特森法官。美国知识产权法允许教师、学者、记者和评论员引用他人作品的某些段落,但对引用的篇幅有限制。  美国知识产权法能否保护《哈利·波特》系列,及它为罗琳带来的财富?我们拭目以待。但哈利·波特的魔力已经让罗琳登入福布斯的10亿富翁排行榜,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而在写作第一部《哈里·波特》小说时,就如罗琳在法庭上回忆的那样:那时候,她才25岁,而且经济拮据,经常为了购买打印纸或食物而犹豫不决。她只能等到孩子睡着后去咖啡馆写作,只为了剩下一丁点暖气费。  但范德·阿克不是第一个因为《哈利·波特》吃上官司的人。就在去年8月,一名16岁的高中生将自己翻译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圣》发表在互联网上,也被警方以侵犯知识产权的罪名逮捕。这名男孩来自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他将7月21日才发行的英文版《哈利·波特与死圣》全部759页内容翻译成法语,并将译本张贴在一个网站上。  警方表示,虽然这名男孩翻译《哈利·波特与死圣》并将其公布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但他的做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警方已责令刊登男孩《哈利·波特与死圣》译本的网站关闭。男孩则面临侵犯知识产权指控。

21、1963年07月31日 非洲发展银行决定成立。

1963年7月31日,在喀土穆举行的非洲国家财政会议通过协定,决定成立非洲发展银行。1964年9月正式成立。1966年7月开始营业。原规定只吸收非洲独立国家为成员国,1979年作修改,美、日、西德、加、法等21个非本地区国家加入。1985年5月有成员国75个(其中非洲国家54个)。其宗旨是“帮助非洲大陆制定总体战略”,“协调各国的发展计划”,为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以便达到“非洲经济的一体化”。与非洲发展基金等4个金融机构组成“非洲发展银行集团”。1980年为止已为非洲国家提供贷款达25亿美元。

22、1963年07月31日 中共中央批转《关于精减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束精减工作的意见的报告》

  1963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精简小组《关于精减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束精减工作的意见的报告》中,宣布这一工作基本结束。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报告》指出:“由于大量地减少了职工、城镇人口和吃商品粮的人口,加强了农业战线,减少了工资开支,减少了粮食销量,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起了很大的作用。”?

23、1962年07月31日 非洲妇女日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子。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1962年7月,全非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成立了“全非妇女会议”(今名“泛非妇女组织”),确定每年的7月30日为“非洲妇女日”。这个组织的代表大会以及重大庆祝活动都在这天举行。  泛非妇女组织是非洲统一组织下属的全非性妇女组织,享有“非统”观察员地位。原名为全非妇女会议,在加纳、几内亚、坦桑等国的倡议下,于1962年7月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成立大会。1974年在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改为现名。  泛非妇女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其理事会由各国派1名代表与总书记处成员组成,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总书记处为执行机构,由1名总书记、7名副总书记及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的书记组成。7名副书记管外事、行政、财政与器材、培训与新闻、法律、社会与经济及档案与统计。前4名副总书记常驻总部,后3名在各自国内执行任务。  其任务是加速非洲妇女解放,鼓励非洲妇女积极参加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及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解放运动及建立非洲各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关系。

24、1958年07月31日 伊拉克政变。

伊拉克已故国王费萨尔

7月31日,伊拉克发生的流血政变不仅推翻了那里的亲西方政权,而且在中东地区引起了新的紧张局势,把美国和苏联推到新的冲突的道路上。

巴格达电台14日宣布,伊拉克军队已经起义,反对国王费萨尔。人们后来获悉,国王、太子和伊拉克总理已被处死。军队反对费萨尔支持约旦和黎巴嫩镇压国内的起义。新的领导人一上台,立即同主张反对西方的、在埃及实行泛阿(拉伯)政策的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将军结成同盟。

艾森豪威尔总统把运送部队的运输机派往欧洲。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命令他的部分部队处于戒备状态。黎巴嫩总统卡米那-夏蒙紧急呼吁西方强国封锁黎巴嫩与伊拉克的边界。约旦国王侯赛因也请求援助。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采取了行动,尽管承认有风险,他还是向黎巴嫩派遣了5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艾森豪威尔说:“在黎巴嫩处于严重危险的时刻,我们在道义上讲不能袖手旁观。”美国海军陆战队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贝鲁特机场。17日,麦克米伦也往约旦派遣了一支伞兵部队。

苏联用激烈的言辞攻击美国,谴责美国海军陆械队的行动是“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的“公开侵略”。艾森豪威尔则反驳说,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对全面战争的担心是“言过其实”。

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小国一个接一个地被苏联支持的扩张主义势力和侵略势力所吞并,那才会带来真正的战争危险。”

25、1958年07月31日 毛泽东拒绝苏方建立联合舰队建议。

会谈结束时,中苏两党签署了联合公报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同赫鲁晓夫论讨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

会谈中,毛泽东拒绝了苏方在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赫鲁晓夫否认了要搞联合舰队是苏共领导人的意见,说是尤金大使不懂军事,没传达清楚,他们只是提出共同研究舰队的问题。

在这以前,同年4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苏联负担大部分费用,中国负担部分费用。

6月,中共中央答复: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可共同使用, 但所有权归中国。后来,苏方提出,全部费用由苏方出,此事未果。

7月,苏驻华大使尤金为建立苏中联合舰队一事同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谈,又同毛泽东谈。

毛泽东尖锐地指出这是政治问题,你们要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海岸,是要控制我们。他拒绝了这一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要求。并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向赫鲁晓夫讲。

26、1958年07月31日 赫鲁晓夫秘密访华。

毛泽东、赫鲁晓夫在公报上签字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使苏联红军能同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苏联潜艇保持通讯联系。苏联提出,由苏方出大部分费用,中国负担部分费用,6月,中共中央答复,同意建设该项设施,但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可以共同使用,所有权归中国。苏方提出交涉,全部费用仍由苏方出。此事未达到一致而被搁置。7月21日,苏联大使尤金在会见毛泽东时,就中国所需的海军援助问题提出苏中联合舰队。毛泽东指出,这是政治问题,你们要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海岸,是要控制我们。他拒绝了这一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要求,并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向赫鲁晓夫转告。7月31日,赫鲁晓夫就此事秘密来华。在与毛泽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否认了要搞共同舰队是苏联领导人的意思,责怪尤金大使不懂军事,没传达清楚,苏联只有提出共同研究舰队的问题。毛泽东严词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驳回了苏方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申明了中国党的立场。会谈不欢而散。

27、1955年07月31日 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印发的《关于农业合作社化问题》报告文本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同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毛泽东的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号召全党必须相信:一、广大农民是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二、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认为“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但报告对“右倾”的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同时也出现了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的问题。

28、1955年07月31日 党中央召集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

  1955年7月31日,党中央召集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会上,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报告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发展合作社必须注重质量,反对盲目追求数量,重申了自愿互利的原则,要求合作社要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发展。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报告对邓子恢作了不符合实际的批判,错误地否定了1953年和1955年春对合作社的两次整顿工作,并错误估计形势,大反所谓“右倾”,结果助长了合作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29、1950年07月31日 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阵地

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授予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慨然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他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以卓越的指挥艺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有计划地组织了五次战役,把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赶回到“三八”线地区,迫使美军代表不得不同意签订停战协议。

美军溃逃时丢下的器械

30、1950年07月31日 美国开始干预朝鲜战争。

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运载援军协助防止北方的进攻

1950年7月3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集结军事力量去朝鲜作战,并授予军方发动战争的权力,于是强大的美国战争机器开始运转。 杜鲁门下令动员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征集11.4万美国男子入伍,另外还有10万人将通过选征兵役制很快补充到部队。计划还包括陆军增兵24万人,使陆军总数达到83.4万。 在向朝鲜战场投入更多兵力的同时,杜鲁门还增加了资金。美国国会批准了他提出的12亿美元的要求以继续实行互助防务计划,援助反共的国家。 这次资金和人员动员是按照联合国安理会7月7日的表决结果进行的。会议授权美国完全指挥联合国军保卫南朝鲜。投票表决的结果是七票对零票。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弃权,而苏联继续进行抵制,没有投票。经过表决同意由美国担负“特殊的责任”。他任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为联合国军司令。

美国“F-4-V海盗式”战斗机在朝鲜上空执行任务 一桶桶航空燃料准备好给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航空部队使用 战争的最后几星期里,美军的一门榴弹炮还在开火 美国的“飞行货车”空投供应物资给正在战斗的美海军陆战队

31、1946年07月31日 汉奸殷汝耕被判死刑

1946年7月31日,南京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殷汝耕一案。7月31日,判处殷汝耕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没收。殷汝耕系浙江平阳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政府驻日特派员、航政司司长、总司令部参议等职。1935年他曾策划冀东自治,但未成功,便私自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务长官,改悬五色旗。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日军紧密勾结,后应汪精卫的邀请,出任中日合办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不久又充任伪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1941年1月,任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同年5月,特任治理运河工程局局长。6用辞职。抗战胜利后,殷汝耕被监禁在南京老虎桥。

32、1944年07月31日 安托万·圣·德克旭贝里,法国作家(-1900年)

  (AntoinedeSaiot-Exupery),1900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中服役,曾是后备飞行员,后来又成为民用航空驾驶员,参加了开辟法国——非洲——南美国际航线的工作,其间他还从事文学写作,作品有《南线班机》(1930),《夜航》(1931)等等。   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鉴于圣•德克旭贝里曾多次受伤,医生认为他不能再入伍参战;但经他坚决要求,参加了抗德战争,被编入2/33空军侦察大队。1940年法国在战争中溃败,他所在的部队损失惨重,该部被调往阿尔及尔,随后即被复员,他只身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他继续从事写作,1940年发表了《战斗飞行员》,1943年发表了《给一个人质的信》以及《小王子》。   1943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阿尔及尔。他的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和年龄状况,只同意他执行五次飞行任务,他却要求到八次,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出航执行第八次任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牺牲时,年仅44岁。  1993年,在欧洲某地的一个湖中发现了他的飞机残骸。这次搜索是经过对他最后一次出航的路线和德军当时的空军记路研究以后进行的,经过认证确认了是那架失踪了半个世纪的侦察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和文学家,当地决定为这架飞机的残骸建立一个博物馆,以他的名字命名,陈列他的作品和遗物。

33、1944年07月31日 美国经济学家默顿出生

默顿

  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与著作 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工人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3年。1939~1941年在图雷因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47),吉丁斯讲座教授(1963)。曾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理事(1952~1975),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哲学、社会学、社会研究协会会员和主席(1968),东方社会学会主席(1969),美国科学院院士,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著作有:《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大众见解》(1946)、《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论社会学》(1967)、《科学社会学》(1973),以及与他人合著的《住房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研究》(1951)、《官僚制文选》(1952)、《现代社会学》(1959)、《建立科学评价体系》(1978)等。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默顿吸收了B.K.马林诺夫斯基在社会人类学中所倡导的功能主义思想和É.迪尔凯姆等人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结构功能理论。他把社会看作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各部分之间依某种相对稳定的形式结成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表现为功能并对社会现象有决定性影响。默顿所发展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被人称为经验功能主义,它有3个特点:①把结果层次的功能分析转变为方法层次的功能分析;②把功能分析中理性主义的、抽象的方法转变为更具经验性的中层理论指导的方法;③把社会的静止图景转变为动态图景。   默顿还提出了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的范式,包括11个方面:①确定具有功能的各个社会要素(如角色、制度、组织等);②主观意图(动机、目的)的前因后果;③社会结构运行的客观效果,并要区分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④功能所影响的各个部分;⑤功能必要条件;⑥满足功能的机制;⑦功能替代;⑧结构约束条件;⑨社会动态过程与社会变迁;⑩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功能分析结论;?意识形态对功能分析的影响。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中层理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默顿反对狭隘经验主义或实用经验主义和抽象理论化的倾向。他对帕森斯的抽象化倾向也持批判态度,指出这种一体的、全面指导性的理论与所观察到的具体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相去甚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默顿不反对把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社会学理论作为社会学的终极战略目标,但他认为现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准备性的经验研究工作要做,现在就期望建立广泛并有效的全面理论,只能把学科发展引入歧途。为此他提出了与当代社会学相适应的理论目标,即作为战术目标的具体形式的中层理论概念。认为它能够解释社会现象中的有限部分,并在有限概念范围内适用。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科学社会学思想 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研究的重点是外部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他考察了17世纪英国的情况,得出了两个假说:①新教(尤其是清教)伦理精神的潜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②经济、军事和技术的需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后期他转而对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内部的社会现象的研究,讨论了科学精神气质与科学共同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精神由客观性和创造性两个价值标准来表现,从中又产生出构成科学共同体社会结构的规范标准:普遍性、共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默顿认为科学共同体还有自己的组织结构。他区分了科学的交流、评价、防范和奖励系统,研究了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及马太效应(科学家的名望越高,越容易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也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名望)。他认为,科学内部社会系统既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又应该有相对的自主性,这是科学的认知结构所提出的要求。   学术影响 默顿是继帕森斯之后结构功能主义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批判帕森斯的理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验功能主义,被L.A.科瑟尔等人誉为最精致圆熟的功能主义;他的中层理论在理论框架与经验研究之间和认识意义与实践意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并把以前认为是毫无联系的一些实际研究方向沟通起来,为社会学各种理论方法派别提供了一个相互汇合的基础;他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为该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运用负功能和功能替代的观点对官僚机制的研究,对作为社会组织重要因素的职业问题,特别是对医学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以及根据社会的结构分析对社会失范与异常行为等问题的探讨,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34、1920年07月31日 伯尔尼国际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社会党多数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反对外国无产阶级。社会党第二国际破产。大战结束后,原第二国际社会党领袖于1919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开会,主张重建社会党国际。1920年7月31日至8月4日,他们在日内瓦举行大会,正式从组织上恢复第二国际。由于倡议重建的会议在伯尔尼举行,故称伯尔尼国际。新的国际继承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衣钵,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停止活动。

35、1911年07月31日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之一谭人凤

  1911年7月31日,为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成立。自同盟会成立以来,以华南为重点的武装活动屡遭失败。1910年5、6月间,谭人凤、宋教仁等同盟会部分骨干,认为“革命地点宜居中”,应从长江流域着手,遂召集11省区同盟会会长会议,讨论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四川路湖北小学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由谭人凤、宋教仁分别起草的章程和宣告。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潘祖彝、杨谱笙被推举为总务干事。中部总会章程称,总会机关内部实行“议会制”,是为防止独断。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积极在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设立分会,收揽人才,以共造革命时机。同时,总会加强与武汉地区其他革命党人的联络,促成武汉革命势力的联合。

36、1910年07月31日 温斯洛·霍默,美国画家(-1836年)

温斯洛·霍默

1910年7月31日,美国画家温斯洛·霍默去世,终年74岁。在去世前的几年。他过的是隐居生活,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点。他最后的一些水彩画主要强调大海的广阔无边。画面上如果有人物形象,也几乎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霍默之所以离群索居,可能只是为了把他的精力倾注到他更加热爱的大自然之中去。 霍默于1836年2月24日出生于波士顿。他在那里做过石印工人和杂志的插图画家。1861年《哈泼周刊》派他去内战前线画纪实作品,他的素描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赏。战争一结束,霍默便前往法国,但他并未被意象派作品所打动,他主张用粗线条和生气勃勃的色彩勾画客观现实。 直到19世纪80年代早期,霍默开始描绘普通的美国景色。《抽鞭子》(1872)画的是一群赤足的孩子正在田野里追逐,这是这个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幅作品。1884年创作的《生命线》向我们展示了来自大海的震撼人心的场面。它表现的凶恶的海水正在威胁一个被水吞没的受难者,他的纤细的生命之线只能借助一条细绳拉祝霍默对自然的爱与他对自然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37、1903年07月31日 沈荩被刑部杖毙

沈荩

  1903年7月31日,沈荩为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沈荩,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戊戌变法时,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交往甚密。后留学日本。1990年回上海后,与唐才常等共同组织正气会,旋易名自立会。致力于勤(王)运动,任自立军右军统领。事败后,继续从事反清活动。1903年年初,天津《新闻西报》披露了沈荩搜集到有关《中俄密约》的内容。国人无不愤怒,指斥清廷卖国。清政府恼羞成怒,遂将沈荩逮捕入狱,处以死刑。此时,正值清廷操办慈禧太后生辰庆典之际。惟恐行刑会影响“庆典”,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于是,刑部的官吏用竹鞭捶击沈荩,酷刑连续四小时,打得沈荩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沈荩骂声不绝,尚未气尽,最后竟被绳索勒死,时年31岁。

38、1898年07月31日 人称“铁血宰相”的俾斯麦逝世(1815年出生)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踢出奥地利)的代表人物。  俾斯麦 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8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或社会保险。少年时期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少年俾斯麦。俾斯麦父亲,费迪南德•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主要与友人打猎,35岁时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父母,出生背景不同,母亲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铁血宰相的由来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中年俾斯麦从政前的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 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 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 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外交官俾斯麦  1851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代表  1859年任驻俄公使  1861年任驻法公使三次王朝战争(统一战争时期)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俾斯麦与李鸿章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称霸之路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心灰意冷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在很多问题与俾斯麦上出现分歧,在以后的残酷权利斗争俾斯麦中渐渐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75岁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  1898年83岁的奥托·冯·俾斯麦在故乡的庄园中逝世,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后期政治生涯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Blood and Iron)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退出政坛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暸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奥托·冯·俾斯麦逝世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历史影响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39、1886年07月31日 李斯特,匈牙利钢琴演奏家、作曲家(-1811年)

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贵族管家家庭。6岁起学钢琴,9岁公开演奏。先后跟车尔尼、萨里叶里学钢琴、作曲。1823年迁居巴黎。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亦从事创作与评论。深受圣西门学说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法国七月革命时,写了《革命交响曲》(未完成)。1834年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写了钢琴曲《里昂》,以示同情。后在瑞士和意大利旅行途中,写了许多钢琴小品。1938—1847年间从事频繁的演奏活动,遍及全欧洲。多次将演出收入捐赠匈牙利灾民。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消极悲观,笃信天主教,放弃演奏活动,主要从事创作、指挥和教学。1861年迁居罗马。1865年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但仍继续创作。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他是西洋音乐史上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曾丰富和革新钢琴演奏技能,首创交响诗体裁,倡导标题音乐,创用单一主题发展手法等。代表作品有:交响诗《前奏曲》、《塔索》、交响曲《但丁》、《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2部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高级技巧练习曲集》、《巡礼年代》曲集等。

40、1849年07月31日 裴多菲,匈牙利诗人(-1823年)

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 Petőfi Sá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 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1844年从故乡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第一本《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国诗人海涅的高度评价。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他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1847年起诗歌创作涉及当时政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以人民的名义》等诗篇 ,抒发了时代的声音。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领导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的市民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 》,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9月,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 ,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裴多菲的贡献主要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在抒情诗方面,一生除创作大量革命诗歌外,还写有政论、戏剧、小说和散文等多种,一生中写了约1000首抒情诗和8部叙事长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的政论文章揭露了敌人,鼓舞了人民,起过积极的作用。鲁迅对他的一生和作品作过高度评价,鲁迅十分推崇裴多菲,说“争的擅长之处,自然是在抒情的诗”,欧洲一些文艺评论家称赞裴多菲是“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牺牲于哥萨克骑兵矛下 短暂的一生留下800多首诗歌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   此后的数十年里,匈牙利人民始终不愿相信他们的诗人已不在人世,传说不断出现。有人说曾在一个农民家里看见过他,有人称自己被俘后在俄国见过裴多菲。匈牙利议会还专门进行了调查,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目睹者”既没当过兵,更未被俘虏过……   经过匈牙利人民的反抗斗争,奥地利帝国被迫在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承认在奥国皇帝为统一元首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也改称奥匈帝国。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末匈牙利实现了完全独立建国。   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这样的高产率,在欧洲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代表作:  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作自由人呢,还是作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我们过奴隶生活,直到今天,  连我们的祖先也总是遭受诽谤;  他们原来自由地活着或者死去……  死后无法在受奴役的地下安息。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假如有谁把他渺小的生命,  看得比他的祖国还要贵重,  祖国需要时,他不肯战死,  那么他太下贱,太卑鄙无耻!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军刀要比铁锁链更加光亮,  佩带起军刀,却也十分辉煌;   如今我们还是戴着脚镣和手铐!  你过来吧,我们的古老的军刀!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匈牙利这个名字还会重新壮丽,  让它真正恢复古代的伟大荣誉;  我们要在激烈的战斗之前宣誓,  要清洗几世纪来所遭受的羞耻!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在我们阵亡的地方将筑起坟丘,  后代子孙们将在坟前哀哭和叩头。  他们念着为我们祝福的祷词,  念着我们的无比神圣的名字。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  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  我的泪  一  祝福你们,我林圆中的  一条条流向远处的小河,  在你们流经的两岸,  开放着春天娇艳的花朵。  这脸上也有两条小河流淌,  流吧,你们不幸的泪滴!  可是在你们溟蒙的途程上,  啊,花儿并没有开放。  二  夏天的太阳喷射  灼热的光线,  在光的火焰中,  小溪与大河阻隔不通。  啊,夏天火热的太阳,  啊,赤焰般的光线,  你们就吸干  我眼中的波澜!  三  秋天来了。河岸上的花朵  凋谢了,卷入河水的波浪。  悲哀来了。生命的哀愁  消失了,被卷入泪的洪流。  四  冬天阴森森的寒冷啊!  你给河流戴上了铁锁链,  冬天阴森森的寒冷啊!  你冻结了我的两只泪眼。  五  流吧,啊,溪水!  毫不喧响地流去,  静静地流,流吧,  一直流入大海里。  我的泪呀,流吧,流吧,  啊,在死亡中,  为了你,也许  我获得了宁静。  --------------------------------------------------------------------------------  雪地光滑,雪橇疾驶  雪地光滑,雪橇疾驶,  姑娘被拖去举行婚礼;  可怜的人儿被拖走了,  按别人的意愿被拖去了。  唉,如今我愿意是雪,  愿在雪橇下面深陷;  大雪翻滚着,我愿意  再一次拥抱我的姑娘——  我拥抱她,最后一次  我把吻送上她的嘴角;  由于她忠实的心的热量,  我被融化……我愿这样死掉!  --------------------------------------------------------------------------------  夜  我向外张望,月亮  透过窗户向我窥探;  它微笑着,爱恋地  向我洒下一片清光。  可怜的精灵!那样  笑吟吟地向我窥探,  也许你痴情幻想  我在寻求你的容颜?  我没有那样的念头,  企图把你尽情观赏。  上帝保佑你离去吧,  我从来不把你思念!  我的姑娘住在那边,  居住在我家对面,  我等待,她的身影  似乎我还能看得见。  --------------------------------------------------------------------------------  给茹日卡  娇小的金发姑娘哟,  我的爱情是那样大,  这伟大的爱的对象,  金发姑娘,就是你。  金发姑娘,你说什么?  可是你只说了半句。  我多么愿意娶你呀,  你就作我心爱的妻。  你嫁给我可,嫁给我吗?  我给你买块裹头布,  我只说明:我是一个  忠实于爱情的好丈夫。  我爱护自己的眼睛,  可是我更要爱护你;  绝不让寒冷和酷热  损害你宝贵的躯体。  我们居住在佩斯城,  啊,生活多么欢欣!  我们也去乡下拜访  耗费完金钱的父亲。  我带领你穿过街头,  人们会窃窃私语:  “那是裴多菲的妻子!……”  人们会写下赞美的诗句。  我创造精神生活的区域,  人们向里面争先观看!  将来在匈牙利,  会把我的名字传遍。  每个晚上我去看望你,  在此情况下你作主:  你悄悄躺下,再用肉体  温暖我冰冷的被褥。  一首首赞美诗完成了,  我就把我的衣服脱掉;  我赤条条贴近你,并且说:  “姑娘,搂紧我,向里边靠!”  我们这样满意地生活着……  我只想说这么许多。  金发姑娘,你说什么,  苦难中可有爱的欢乐!  --------------------------------------------------------------------------------  太阳的婚后生活  太阳是一个已婚的小伙子,  你们知道吧?  可是巨大的诅咒  降临在这可怜家伙的  头顶上,  因为他在老婆面前俯首听命;  坏老婆给他 带来许多痛苦。  当然喽,这能干的小伙子  并没有把酒戒掉,  酒是医治一切痛苦的灵药,  酒能驱散心中的苦恼。  可是,在家里他不敢饮酒,  因为饮酒就得跟老婆争吵。  他懂得节制自己。  当他在天上开辟熟悉的道路,  他只是等待  地平线被裹进云彩里。  这时候,他并不害怕  老婆一眼看见  他悄悄躲进附近的  一家酒店里去;  他喝呀,喝了许多酒精配的饮料,  并且沉浸在悲哀之中!  假如夜晚来临,  乌云开始消散,  你们就会看见,太阳昏醉地  涨着红红的脸滚下天边。  --------------------------------------------------------------------------------  我宁愿是  我宁愿是一座荒凉的小岛,  坐落在大海的中央,  人和鸟儿都到不了那边去——  只要我不结识你这个姑娘。  我宁愿是遥远大地边缘的  被冰雪覆盖的峰岩,  柔和的阳光不能把它温暖——  只要我不结识你这个姑娘。  我宁愿是赤道线上的粒砂,  夏季里灼热的太阳  向我喷吐永不熄灭的大火——  只要我不结识你这个姑娘。  我宁愿是被人诅咒的游魂,  漂泊在静穆的夜间,  在棺樽里都不能休息片刻——  只要我不结识你这个姑娘。  我宁愿让无法计算的灾难的  重量落在我的身上,  我愿背负生命的十字架——  只要我不结识你这个姑娘。  假如……假如我失却生命,  我不愿获得祝福,  和那无限崇高的辉煌位置,  我不愿意结识你这个姑娘。  --------------------------------------------------------------------------------  我的心呀,你孤独的笼中鸟  我的心呀,你孤独的笼中鸟!  你被关在狭窄的铁笼中,  在那里,你安静一些吧,  且莫妄图冲出铁笼;  那样你会伤害你自己,  鲜血将会流尽……  或者你把自己撕碎吧,  你会落下致命的创伤;  我就用你的血写下  我的爱情和我的天鹅歌。   --------------------------------------------------------------------------------  眼睛呀,你万能的眼  眼睛呀,你万能的眼!  不要  看,不要看我,  那样冰冷地、冰冷地看着;  眼睛向我刺杀,我会死亡,  会死亡!  你呀,你这万能的眼!  你只是刺杀,刺杀,  然后你微笑,微笑着,  啊,我又一次复活了,  复活了!   --------------------------------------------------------------------------------  落吧,落吧,落吧  落吧,落吧,落吧,  吻像暴雨般地降落;  一个吻接着一个吻,  就向我嘴唇上降落。  大雨呀,大雨呀,  迎着霹雳闪电下降!  鸽子呀,你的眼睛  迸发闪电般的光芒。  霹雳呀,霹雳呀,  就在我们身后爆炸;  鸽子呀,我得逃走,  因为你爹爹出来啦。   --------------------------------------------------------------------------------  来吧,春天,来吧!  “来吧,春天!”(秋天里我这样想)  “我等待你呀,因为你给我带来了幸福,  村子外面有我年轻而美丽的姑娘,  我可以自由地去那里拜访;  倘若我距离她有一百哩,  我也要从一百哩以外向她走去。  倘若太阳升上黎明的东方,  倘若太阳在傍晚向西方沉落,  月亮升起,随后它窥探  星光照耀的华丽的闺房,  我就成了我姑娘的忠实的影子,  成了她亦步亦趋的追随者。  春天呀,你恰似她的爱情,  你的花在她火热的胸膛上开放,  她采摘花朵,迎着红红的脸,  把鲜花插在我的心头上;  为什么不佩戴呢?不可能吗?  未婚妻不再吻我一吻。  来吧,你春天芬芳的花冠!  我把你放在我未婚妻的头上!”  来吧,你春天芬芳的花冠!  我把你放在她坟前的十字架上!  --------------------------------------------------------------------------------  谎言  谎言,我多次听到谎言,  巨大的痛苦要把我扼死;  你很早就不承担那痛苦了,  我愿和你同眠,甜蜜的天使!  痛苦并不是一把锋利的板斧,  生命树倒了,不是斧头劈砍……  痛苦是蛀虫,慢慢地慢慢地  但不知疲劳,把大树蛀穿。   --------------------------------------------------------------------------------  我枉然等待吗  从今天起我枉然等待吗,  泪流满面的美丽的姑娘?  你可再次出现在我眼前?  恰似先前在夜静更深,  你常常出现在我的房间。  夜来临了,午夜来临了。  有什么用?夜没送你来。  我用希望的折断的翅膀  遮盖起我疲倦的眼睛,  我看不见你飘舞的幽灵。  你去哪里?为什么不留下?  永远可爱的美丽的姑娘!  难道你畏惧我枯瘦的脸?  不要怕,不要怕我枯瘦的脸,  为了你,我的脸变得苍黄。  哦,你再次走出坟墓吧,  我用贵重的胭脂给你化妆。  我只是想再看你一眼,  随后你分担我部分的忧虑,  我不会更多地使你紧张。  --------------------------------------------------------------------------------  缝纫姑娘  我的恋人是个缝纫姑娘,  就是那个人,我对她爱恋。  我的跳荡的心高声地  粗野地向她呼唤。  我心中没有一点儿绝望,——  这也许是一个荒唐的故事  可是,这其中没有别的;  爱我吧,你美丽的缝纫姑娘。  你美丽!可是你美丽的脸  到现在只能供人欣赏,  人们看不见你心灵中  闪电般的光线。  你的每一句话好比一道闪电,  它把你眼睛的光化成星火。  我至今尚未结识  比你更机智的人,美丽的缝纫姑娘!  除此以外,你闪耀  在智慧的光芒之中:  如果有谁陷入绝境,遭了殃,  你上前支援,并且慷慨相助。  你象魔鬼一样机智,  你象天使一样善良……  我怎能不在你面前下跪呢?  你美丽,你机智,善良的缝纫姑娘!  我在你面前下跪,  你将我搀起来,搂在你心旁,  我并不向往你心灵的高处,  因为那是第七层天堂。  我在这里跪下来等待  你给我穿上绣着“恋人”字样的  衣服,或者替我缝制一件殓衣,  假如你不爱我,美丽的缝纫姑娘!  --------------------------------------------------------------------------------  啊,你美丽的边疆姑娘  啊,你美丽的边疆姑娘!  我观赏你美丽的眼睛——  美丽吗?不呀!它并不美,  因为你把我抛在谎言之中。  我多次讲过,我多次写过,  我已看见明净的蓝色的天空!  这是谎言,因为至今我未  见过,未见过你的眼睛。  你可曾想到?我久久幻想,  深怀崇敬幻想你的两只眼!  我似乎在观看耶稣受难像,  像殉道者被钉在十字架上。  实质上,你是我的救世主,  无论怎样你绝不会死亡;  不会被钉在冰冷的十字架,  你该拥抱我生命燃烧的胸膛……  我说什么?我讲过什么?  啊,我等不来你的爱情!  哪一个姑娘能深怀钟爱,  把祝福带给穷苦的诗人?  因为上帝替穷人创造了诗人,  这也许成了规律;  耀眼的色彩艳丽的羽翎,  再也不能装饰歌唱的小鸟。  就这样,诗人不苦苦追求,  怎能征服姑娘善良的心灵?  姑娘们渴望闪烁光芒,  因为……她们是地上的群星。  你呀,姑娘,你是我的星,  谁都不能对我下达禁令:  倘若我不能把你搂在胸前,  我就不会用眼睛把你护送。  我的目光护送你,护送你,  它在我流浪途中替你送行。  假如你不能从远方温暖我,  至少看我一眼,我美丽的星!  --------------------------------------------------------------------------------  你建造起我心灵的新世界  你建造起我心灵的新世界,  这是爱情的光辉世界!  心充满了光荣,燃着火焰,  它是你的上帝的神圣祭坛。  啊,姑娘,假如你不爱我,  那就请允许我将你爱恋!  因为我与世界之间的纽带,  每一条绳索已被我挣断。  野蛮大地是我胸膛的帝国,  它的大公就是复仇的愤慨;  我斗争,对抗伟大的世界——  只有你的形象留下了博爱。  你的形象发光,唯一的光  在我胸膛的暗夜里闪动;  像阳光穿过地底下的监狱,  透过小小窗口射向犯人。  我已爱上你!尽管我知道  爱情的苦难不会得到报偿,  但是,多少女妖把我折磨,  我的心已轻松地感到习惯。  爱情的苦难不会得到报偿!  我忍耐着,承受你的重量,  好像耶稣基督背着十字架,  最后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  我曾经在她身旁  我曾经在她身旁,在我姑娘身旁。  我曾经在她身旁,又回到她身旁。  我在哪里?……在哪里?我不知道。  我昏厥了。天和地带着我打旋。  姑娘,你多么美丽,多么善良,  美丽而善良,你热情的爱国姑娘!  你是我祖国的最热情的姑娘,  也许你是我的祖国的化身。  姑娘,你应该对诗人倾心爱慕,  别人不配将你占为己有,  别人不配获得,因为那些人,  不像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怎样做?说吧,我祝福的铃兰!  我怎样做?我怎样才能征服你?  我准备好了,准备好了一切,  我有足够的这个将你获取。  姑娘哟,假如我什么都不做,  我就没有资格将你获得;  爱情需要爱情来交换,  我爱你呀,恰似你热爱祖国!  --------------------------------------------------------------------------------  我的爱情在增长  我的爱情在迅猛地增长,  它已泛滥成无边的海洋。  那样增长:海上恐怖的  活的精灵的阵营在扩展。  假如海上的精灵在移动,  假如风暴在海面上席卷,  狂怒的浪涛向天空冲去,  就会把空中的群星冲散。  什么孕育风暴?……是思想,  姑娘,我担心不能将你占有!  夜的黑暗充满无限的恐怖,  我燃烧的脑髓是夜的闪电。  啊,瞬息间,一个永恒的  生灵在地狱中间向我祝福!  倘若我能搅乱她的思想,  风暴就会过去,大海静息。  大海静息了,大海平稳了,  我迈开大步走向海岸,  走在象征希望的森林里,  啊,美丽的绿色的森林就是希望!  在象征希望的绿色森林里,  两只鸽子在一棵树上停落;  姑娘!我这样想:在未来,  这一对鸽子就是你与我!  --------------------------------------------------------------------------------  你不要判断  别从此次相逢作出判断,  它是我们之间的第一回!  且看我的言谈和举止吧,  并不总是那样默不作声。  人们常常从我嘴边听到  泛滥的江河般的话语声。  嬉笑之声间或滚过急流,  像坐小船游玩的一家人。  可是,当我们走到一起,  我的嘴却吐不出来字音。  假如大风暴在这里出现,  它就会驱散坟场般的寂静。  大风暴已经在这里形成,  我的胸膛准备迎接飓风。  胸膛裂开……粗野的爱情,  迸发出闪电和风雨雷霆。  狂怒的风暴在我胸膛里  呼啸,翻腾,天翻地动……  但我忍耐;见你对我回爱,  宛如当年我看见了长虹。  --------------------------------------------------------------------------------  你常常来到我的梦中  你常常来到我的梦中探望,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梦!  梦从哪里来?因为我的理智  每夜晚和你一起勾勒梦景。  你是我理智的最后的念头,  在此之前,我闭着两只眼。  在此以前,暗夜笼罩天空,  美丽的黄昏已在天边出现。  唉,姑娘,你可愿意知道  我的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它短暂,但是它如此美丽!  我见你怀着爱情向我微笑。  倘若是这样,我愿意做梦,  姑娘哟,也许你对我倾心!  我恳求你,让我最后知道,  我的幸福不仅是一场梦景。  倘若不是这样,你不爱恋,  你的胸膛不为我散发热量:  那时候,那时我最好还是  睡着,做着无边的梦。  我恳求上帝不要把我唤醒,  让我昏睡到世界末日来临;  在人世间的梦中我占有你,  强于我孤独一人久居天庭!  --------------------------------------------------------------------------------  风暴静息了  呼啸的、竖琴狂响般的  大风暴已经渐渐消散。  旷野像画面一般的平静,  同死神搏斗已经疲倦。  一个爽朗的秋天的下午,  只见小块云彩飘于天际,  这是风暴留下来的印记,  它像悲哀中留下的记忆。  阳光把坐落在村里白铁  制成的宝塔尖染成金黄,  蜃楼出现的遥远的大海上,  村落恰似小船一般地飘荡。  我遥望广阔无垠的地平线,  尽是平原,没有峡谷和山峰,  如今我的心像无边的平原……  心里没有别的,只有爱情。  我心里充溢着火热的爱情,  在压力之下它几乎消亡。  我像一棵大树,它的枝杈  勉强承受丰收果实的重量。  我心里充溢着火热的爱情,  像杯子装满酒向外面流动……  贵重的酒!姑娘把酒倒在地上,  不幸呀,你把酒喝掉,死神!  --------------------------------------------------------------------------------  永远没有那样的恋人  永远没有那样的恋人,  她会说:爱情是奴役。  爱情给翅膀,不给铁链,  给翅膀……给了翅膀。  小鸟不生长那样的羽翼,  可是爱情会生长出翅膀。  我不是在小的空间盘旋,  而是把整个的大地飞遍。  我飞进天使们的花园里,  向天堂飞翔,一瞬间,  我把园中火红的玫瑰  和星星一起编进桂冠。  天堂里的红光泛滥起来了,  地狱的暗堂遮盖了一切……  我飞翔,瞬息间我看见  上帝、天堂、地狱和魔鬼。  这里没有地域没有空间,  我的翅膀怎能向上扇动?  从上帝创世起,我渴望  飞翔到世界的末日来临。  我这样游历天堂和地狱,  地狱里聚集各种的卑劣,  天堂里充满各种的祝福,  片刻间我已经全部理解。  --------------------------------------------------------------------------------  每一朵花  每一朵花,没一株小草,  都需要太阳的一道光线。  爱情呀,你心中的太阳,  我的心得不到一点阳光。  任何姑娘都不会热恋我,  任何姑娘都不会对我讲:  “冰冷的世界冻僵你的心,  你就在我的怀里暖一暖!”  姑娘并不问:“你可疲倦?  请倒在我的肩头上休息!”  任何姑娘都不会来洗刷  我前额上被击出的血迹!  我自己恰似一根常春藤,  绿色枝叶已经干枯凋敝;  小鸟不向我飞,在我头上  阴郁的思想乌鸦般密集。  青春就这样流逝,生命  从我身上静悄悄地消耗。  我这样想:我的血凝结,  由于死神冷冰冰的拥抱。  假如我死了,生命毁灭,  未沾泪水的寿衣遮盖我,  任何人都不会在我坟前  栽下一朵小小的花朵。  山脚下,荒凉的墓碑旁,  我在那里化成一堆泥土;  枝藤蔓延着,无人践踏,  无人来到我的坟前谒墓。  只有你夜的风暴无情地  呼呼吹动,不停地哀惋!  悲哀的弟兄,因为那弟兄  就是你呀,我心灵的情感!  --------------------------------------------------------------------------------  火  我不愿意像柳树丛那样,  在臭沼泽里慢慢地腐烂;  我愿意燃烧着,我愿意  像橡树般披挂云的火焰。  我需要火,就把水留给  臭沼泽里的青蛙和鱼儿,  留给坏诗人们;让他们  像青蛙般呱呱唱着歌儿。  火呀,你是我的元素!  一生中我遭受许多严寒,  我可怜的躯体很是寒冷,  但是我的心灵总是温暖。  来吧,我爱你,美丽的姑娘!  来吧,我深怀喜悦热恋你,  但是你要热情!不然的话,  你就带着上帝的荣耀离去。  唉,老板,拿酒来!让我喝。  拿醇酒!你要对我感激:  如果酒里掺水,我就把酒罐  抛在墙,不向你头上砸去。  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  有热情的姑娘和醇酒陪伴……  (哎呀,我还忘记这一点)  活着不能没有歌声喧响。  唱吧,但要唱热情的歌儿,  因为音乐的语言会中断;  谁唱起歌,倘若没有心,  这歌声怎能燃烧起烈焰。  我不愿意像柳树丛那样,   在臭沼泽里慢慢地腐烂;  我愿意燃烧着,我愿意  像橡树般披挂云的火焰!  --------------------------------------------------------------------------------  我旅行在大草原上  如今我旅行在大草原上,  上帝作证,未见到花朵,  这地方连小树都不生长,  更听不到夜莺们在唱歌。  一个阴云密布的黑夜晚,  看不见微弱的星光闪烁……  你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  不是吗,我心中的爱情?  亲爱的,我记忆着你呀,  如今我对你是那样喜欢,  仿佛在这荒野的那一边,  传来夜莺的啾啾的歌声,  我仿佛涉行在花丛中间,  整个天体悬挂一颗巨星!   --------------------------------------------------------------------------------  你嫁给我吗  你生来是天上的星,  高高地辉耀于空中,  在这里,在大地上,  你是一盏小小油灯,  它把我狭窄的房屋  照耀地一片通明:  姑娘,你嫁给我吗?  ——“青年,我嫁给你!”  可是,你听全世界   在怎样谈论着我?  听哪,怎样向我这里  狂呼着种种的污蔑?  但那是真实的:我  遭到了极坏的命运;  姑娘,你嫁给我吗?  ——“青年,我嫁给你!”  你是你父亲唯一的  无限欢乐的光线,   你心中的恐怖消除,  抛弃年野蛮的夜晚;  他的愤怒,他的悲哀  像两个魔影跟随我们;  姑娘,你嫁给我吗?  ——“青年,我嫁给你!”  --------------------------------------------------------------------------------  大海沸腾了  大海沸腾了,  人民的大海,  那可怕的威力  掀起滔天巨浪,  震动高天大地。  你们见过这舞蹈?  你们听过这音乐?  若是你们没见过,  现在就应该懂得:  人民是多么欢乐!  海在怒吼,咆哮……  船儿不停地颠簸,  它向地狱沉去了,  拖着扯碎的帆,  和折断的桅杆。  咆哮吧,大海!  你深深的海底,  腾起巨大的力量,  把狂怒的浪花  喷入云层中间。  一条永恒的真理,  由浪花写在天上:  船在水上航行,  水在船下翻腾,  可是水永远是主人翁。  --------------------------------------------------------------------------------  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是一条激流,  是山间的小河,  穿过崎岖的道路,  从山岩中间流过。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  愉快的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片荒林,  坐落在河流两岸,  我高声呼叫着,  同暴风雨作战。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只小鸟,  停在枝头上鸣叫,  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城堡里的废墟,  耸立在高山之间,  即使被轻易毁灭。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根常青藤.  绿色枝条恰似臂膀,  沿着我的前额,  攀援而上:  我愿是一座小草棚,  在幽谷中隐藏,  饱经风雨的打击,  屋顶留下了创伤。  只要我的爱人是熊熊的烈火,  在我的炉膛里欢快的闪烁。  我愿是一块云朵,  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傲然挺立。  只要我爱的人,  是黄昏的太阳,  照耀着我苍白的脸,  映出红色的光艳:  我的爱情是咆哮的海  我的爱情是咆哮的海  它的巨大的波浪  这时已经不再击打着大地和天空  他只静静的睡眠  正如小小的孩子在久久的啼哭后  安息于摇篮之中   在明镜似的水波上  我划着那温柔的幻想的船  向着开花的山谷前行  从未来那船坞里  嘹亮的歌迎着我……  你歌唱着希望  你是最可爱的夜莺!  裴多菲  《裴多菲的罗曼史》一书中的女主角。  作者:小妮子  原名:熊静  血型:O  其他作品:  《家之女神》  《第九天堂》  《恶魔之吻》  《殿下请小心》  《亲亲亲吻鱼》  《仲夏夜之恋》  《G小调进行曲》等等。  简介:裴多菲是一个身高很高、健康皮肤色、短头发的男生样女孩,常常被好友文素姬充当男朋友来拒绝一些男生给的情书,却在新开学第一次拒绝情书时,搞错了人。诶呀!这回可糗大了!而且素姬竟然喜欢上了那个人!……最后裴多菲竟然发现那个男生竟然是自己小时候有过约定的人。又经历了很多事情,最最让人觉得晕眩的是——裴多菲居然有……然而上天的巧合,让去外国打篮球的男生和她再次相遇相遇……

41、1556年07月31日 圣依纳爵·罗耀拉,罗马天主教耶稣会的创始人(-1491年?)

罗耀拉·圣依纳爵

  圣依纳爵·罗耀拉(西班牙文:Ignacio de Loyola,受洗前名为:Íñigo López de Loyola,又称为伊格那丢,1491年12月4日?- 1556年7月31日)西班牙人,是罗马天主教耶稣会的创始人,也是圣人之一。他在罗马天主教内进行改革,以对抗由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生平  依格那丢.罗耀拉(Ignatius Loyola)(也称:依纳爵.罗耀拉)1491年或1495年生于此利牛斯山脉附近的罗耀拉城堡,为西班牙贵族,他年幼时就立志当军人。在1521年法军围攻盼柏罗拿(Pamplona),他坚守阵地,以致负了重伤,使他腿部负伤无法再当兵。在养病期间心中非常闷烦,开始研读基督及许多圣者之传记,如圣多米尼古及圣佛兰西斯等。并且立志作一个基督的精兵。他到处游历,当他到蒙塞拉特(Monserrat),将他的剑放在童贞女的圣坛上。在1522~1523年间在曼雷萨修道院(道明会),祷告灵修及默想,寻求献身之道,他开始常常得异象。于是他在这?草拟他所发展的灵性操练(Spiritual Exercises)课程[1],[2],[3],[4]。 罗耀拉在1524年至1534年间曾到过巴塞罗那、亚尔迦拉、蕯拉曼加与巴黎等地方读书,预备服事。罗耀拉在亚尔迦拉及萨拉曼加的两处大学学习时,就结合了一些同伴,操练他所编的灵性操练。到了1528年加尔文正离开大学时,罗耀拉考入巴黎大学。他连结几个朋友,立志要过清苦的生活,并曾想到耶路撒冷朝圣,但当地的方济派修道士势力已微,以致无法成行。这几个朋友中与罗耀拉连结最大为沙勿略(Francis Xavier)[5],[6],[7]。罗耀拉与耶稣会  罗耀拉及同伴们立志过著像使徒般清苦的生活,耶稣会就这样开始慢慢形成了。他们的成员叫作耶稣会会士,并宣誓绝对服从教宗,将教宗奉为‘最高统帅’。在1540年9月27日教宗保罗三世正式承认这个团体,这可谓正式成立了耶稣会了。于1541年4月选举罗耀拉为第一任的‘统帅’,直至1556年7月31日过世神学思想  罗耀拉当过职业军人,组织力强,领导力强,将军队的组织运用到建主基督的精兵,并且宣誓绝对服从教宗。将军人、神秘主义及修道主义融于一体,并且又有一本操练手册“灵性操练”。将耶稣会的会士们以一个有纪律、有中心、有操练的建立和神的关系。以致于发展快速,他们宣誓守三条规律:1.守贫穷2.守贞洁3.服从会长。耶稣会注重学习计昼,并且广设学校。另外耶稣会有一特别之处,为其宣教活动。罗耀拉的爱徒圣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就到过印度、日本、印尼,为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宣教士。虽然当时耶稣会并不是为抗衡新教的改革为目的,但慢慢也演变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了。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为耶稣会教育注重儿童的工作及教育。主要著作  灵性操练(Spiritual Exercises)

42、334年07月31日 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陶侃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家境贫寒,仕途艰难  原籍都昌,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孙吴时曾当过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元康元年(291),惠帝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这种情况下,名流士族们谁还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几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终于在张华的推荐下当上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之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 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陶侃打点行装,匆匆上路了。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投身戎旅,建立军功  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西晋末年,秦、雍一带的人民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区就食。永宁元年(301)流民因不堪当地官吏欺压,聚众起义。西晋朝廷忙调集荆州武勇开赴益州进行镇压。被调发的荆州武勇,都不愿远征,而又受到当地官吏驱迫,遂转而屯聚起事。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不愿远征的丁壮及江夏一带流民纷纷投奔张昌。张昌攻下江夏郡,旬月之间,众至三万。   张昌势力的发展,引起朝廷的不安。朝廷即派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刘弘率领军队前去镇压。刘弘上任,即辟陶侃为南蛮长史,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   能受到刘弘重用,陶侃当然十分高兴。况且动乱时从军立军功,也不失为仕进升迁的一条捷径。   陶侃率军进驻襄阳。刘弘军却在宛为张昌所败。张昌转攻襄阳不下,即沿汉水进入长江。一时间,荆、江、扬等州大部分地区为张昌所控制。刘弘命陶侃进攻张昌,连战皆捷,终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陶侃在军事上显示的才干使刘弘十分感叹。他对陶侃说:“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羊公即羊祜。晋吴对峙,他曾镇守荆州近二十年,为晋更吴立下大功。刘弘自以年老难继羊祜功业,因此希望陶侃在荆州有所作为。以后陶侃果然当上荆州刺史。刘弘的这番话对陶侃必定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   张昌事定,陶侃等因军功得到赏赐。荆、扬等州出现了一个暂时安定的局面。这时北方的战乱已愈演愈烈,西晋朝廷名存实亡。广陵相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遂起兵占据扬州,并遣其弟陈恢沿江西上进攻武昌,以图割据江南。   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率军抵御陈恢。陶侃与陈敏为同郡,又同岁举吏。因此有人对陶侃居大郡,统强兵颇有猜疑。实际上,陶侃不会放弃已取得的功业去投靠一个在江东毫无根基的人。但他也怕刘弘听信这种猜疑,“遂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刘弘用人不疑,陶侃无后顾之忧,遂与陈恢力战,所向必破。陶侃这两次战绩,奠定了他在荆州地区军事上的地位。这时的陶侃,已不再是昔日被人瞧不起的“远人”、“小人”,而成为颇有实力的地方将领。光熙元年(306),刘弘病故。不久,陶侃亦因母病故去职。陶侃在家守丧期间,江南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永嘉元年(307)西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和大士族王导渡江进驻建邺。司马睿是“八王之乱”中最后一个权臣东海王司马越的死党。他看到西晋洛阳政权已处在崩解之势,就利用司马越派他镇守建邺之机割据江东。当时司马睿占据的只是下游扬州一带。上游的广大地区有流民势力在活动,也有洛阳朝廷署置的都督刺史。没有稳固的上游,下游建邺就无安全可言。永嘉五年,司马睿以王敦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统甘卓、周访等沿江西上。至江州,与华轶的势力相遇。   华轶也是东海王越的亲信。永嘉中任江州刺史。“在州甚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华轶如此有势力而“自以受洛京所遣,而为寿春所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尽管同属一个派系,但新的利害已使他们势同水火。陶侃丧期满后,也与东海王越拉上关系。司马越以他为参军,督护江州诸军事。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陶侃的声望,华轶表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而陶侃的侄子臻当了华轶的参军。   华轶与司马睿矛盾越来越尖锐,陶臻“惧难作,托疾而归,白侃曰:‘华彦夏(轶字)有忧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与琅邪不平,难将作矣。’”陶侃觉得背弃华轶,有违忠义,因此十分生气,“遣臻还轶”。陶臻却偷偷跑到建康。这使司马睿“大悦,命臻为参军,加侃奋威将军,假赤幢曲盖轺车、鼓吹。侃乃与华轶告绝”。陶侃的“告绝”,使华轶元气大伤。华轶兵败被杀,陶侃也官升龙骧将军、武昌太守。陶侃曾宣言“资于事父以事君”,但关键时刻仍背弃华轶。对陶侃的这种行为,当时人无所指斥,史家亦未加以诟病。这说明,两晋时期士族官僚行事以家族门第利益为归依的风气之盛。   永嘉五年(311),司马睿占据了江州。但上游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杜弢率领的流民起义军所占据。王敦即督陶侃、周访等进击杜弢。时荆州刺史周访被杜弢围困在寻水城。陶侃遣军击之,杜弢退却。陶侃对诸将说,杜弢必由陆路偷袭武昌。因此率军抄近路连续行军三昼夜,在武昌周围埋伏下来。杜弢果然来攻,陶侃率伏兵出,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重。杜弢败军退入长沙。王敦即表陶侃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陶侃初战即获大胜,刘弘十余年前的预言竟得以实现,于是乎有些飘飘然了。没想到他的部将王贡背叛了他。王贡联合流民军偷袭,侃兵大败。再战,陶侃的坐船也被叛军钩住。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才得以逃脱。这次惨败使他刚得到的官职也被革掉。但王敦感到,要消灭流民的起义,还是非得陶侃不可。于是,他让陶侃“白衣领职”。   陶侃率周访等入湘,与杜弢交成,所战连捷。建兴三年(315)杜弢起义终于被陶侃镇压下去。这时,长江上游的荆、湘、江等州已在王敦控制之下。司马睿割据江南的形势已成。在这个过程中,陶侃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正当陶侃踌躇满志准备赴荆州上任时,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旧剧又在他身上重演。   陶侃“将还江陵,欲诣敦别,皇甫方回及朱伺等谏,以为不可。侃不从。敦果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王敦不欲陶侃掌荆州,是怕其功高难制。另一方面主要是因荆州处上流形胜,王敦正欲专制朝权,当然不愿荆州假手他人。   王敦以其从弟王廙为荆州。陶侃都将以王敦处事不公,起兵抵制。王敦认为这是陶侃指使,“披甲执矛,将杀侃,出而复回者数四。侃正色曰:‘使君之雄断,当裁天下,何此不决乎!’因起如厕。”王敦佐吏提醒说陶侃的亲家周访正统兵在豫章,若陶侃被杀,周访决不善罢干休。王敦才改变主意,设宴欢送。陶侃见得以成行,连夜便发。途经豫章,见周访,不禁泪流满面:“非卿外授,我殆不免。”   两晋之际,门阀士族的统治秩序受到破坏。一些政治上受压抑的寒门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在政治上树立势力。然而,由于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以及他们自身力量不足等原因,所以难逃失败厄运。陈敏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他们要想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只有依附于某一士族势力。这样,他们就仍处在被驱使、受摆布的地位。陶侃的这一经历正反映了当时寒门在政治上的处境。   陶侃将入广州,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广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其诈,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诸将皆请乘胜击温劭;侃笑曰:‘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但一函纸自足耳。’”竟一封信将温劭吓跑。陶侃遂进据广州。   广州当时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较为安定。陶侃自从军十余年间,已功名卓著。虽然受王敦排挤,但他并不甘心于在边州当刺史。他“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就这样,他在广州一下就呆了十年。“忠顺勤劳似孔明”  太宁三年(325),王敦之乱平定后,明帝即用陶侃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元、明两朝,王敦两次兴兵,陶侃虽表示支持朝廷,并未实际介入,更未在灭王敦对立有殊功。陶侃出掌大镇,实际是明帝的一种精心安排。   东晋建立后,吴人在政治上受到侨人的排挤。永昌元年(322)王敦兵进建康的过程中,江东士族多持观望态度,并不介入这场侨人间的内讧。王敦专权后,委任亲信,排斥异己,诛除不从。其中,也牵连了不少江东士族。侨姓士族和江东士族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故明帝能收侨、吴士族之力平王敦。王敦之乱被平定,琅邪王氏几倾晋祚的教训对司马氏来说十分深刻。王氏在长江上游的势力基本丧失,但王导仍居中枢。为避免重蹈覆辙,明帝决心改变元帝以来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他一方面重用庾亮、郗鉴等人,制约王导的权力,同时拔擢江东士族,在侨、吴士族间搞平衡。另一方面,“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①,使方镇互相牵制,收相维相抗之效。陶侃刺荆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陶侃入主荆州,“荆州士女相庆”。东晋政风仍承西晋之弊。“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大概与陶侃经历有关,他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声言:“《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因此他“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每宴会饮酒,他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众人劝更少进,但他决不再饮。他自己如此,要求部下也这样。参佐僚属有以谈戏荒废职事,不但严加训斥或鞭打,还“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这种作风在东晋官吏中实属少见。   陶侃治荆州,还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王敦平后,荆州大饥,百姓多饿死。陶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减价粜之。士庶欢悦,咸蒙济赖。”羊祜、刘弘在荆州劝课农耕使生产发展,颇得民心,这对陶侃影响不小。此外,基于自己巩固地盘和发展势力的需要,这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因此他“务勤稼穑,虽戎阵武士,皆劝励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在他治理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这种说法显然有夸大成份。但当时荆州社会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当是事实。   陶侃行事,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将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布地。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桓温伐蜀大造船,又以陶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陶侃驻武昌时,不少人主张在江北的邾城驻兵镇守。陶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与诸将佐察看形势。陶侃为之分析说,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也无益江南。长江才是御寇的天险。众将才恍然大悟。后荆州刺史庾亮却对此不察。他派精兵万人驻守邾城。咸康五年(339)后赵遣兵来攻。邾城孤立无援,终于兵败城陷,损失惨重。   陶侃“性纤密好问”,勤于调查访问,人比之赵广汉(西汉人,曾任京兆尹)。他精于吏职,善察访,发奸擿伏如神。在这方面陶侃也并不逊色。陶侃曾令诸军营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陶侃的才干颇为当时人所称道。一个叫梅陶的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将陶侃比之曹操、诸葛亮,这确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都督八州,怀止足之分  太宁三年(325)明帝病死,五岁的成帝即位。大士族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庾亮对据上游、握强兵的陶侃颇为顾忌,一方面加强建康石头城的防卫,另一方面派温峤出任江州刺史。在东晋荆、扬的矛盾中,处于中流的江州一直是调节上、下游关系的枢纽。为朝廷所用的江州刺史,既要与朝廷关系密切,又要对荆州有所防备。明帝以陶侃为荆州,同时任应詹刺江州。应詹曾与明帝谋讨王敦,又与陶侃同为刘弘部下。应詹咸和元年(326)卒。死前曾与陶侃书,望陶侃能“竭节本朝,报恩幼主”。可见明帝用心的良苦。庾亮与温峤,本是“深交”。其使温峤镇江州,用意与明帝完全相同。   咸和三年,历阳太守苏峻起兵反叛朗廷,使酝酿中的荆、扬矛盾出现变化。苏峻攻进建康,挟持了小皇帝,庾亮逃往江州。此时,凭江州兵难以平定苏峻之乱。温峤遂邀陶侃率荆州兵同赴国难。明帝死时,陶侃因“不预顾命”一直怀疑是庾亮作了手脚。后庾亮修石头城,也是针对他的。旧怨未消,又让他来对付因庾亮处置失当引起的苏峻之乱。陶侃“深以为恨,答峤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温峤屡说而不允。后温峤“固请之”,其子陶瞻又为苏峻所杀,即“戎服登舟,瞻丧至不临,昼夜兼道而进”。荆州军至江州,议者咸谓陶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陶侃若杀庾亮,势必影响与温峤的关系,从而可能导致平叛军队的分裂。时庾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庾亮有高名,为名士翘楚。他来谢罪,实出意外。陶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但仍愤愤地对庾亮说:“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庾亮、温峤同赴建康。陶侃以大局为重,捐弃前嫌,使诸军能够同心协力,终于平定叛乱。   在平定苏峻之乱中,陶侃以位重兵强被推为“盟主”。苏峻的士兵,多是北方流民,骁勇善战。庾亮率军进攻,为峻军所败,乃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而。’”陶侃对庾亮如此宽容,诸将谁不力战。其次,陶侃能听从建议和意见。如招郗鉴自广陵渡江扼守京口,对于东西夹击苏峻起了重要作用。诸军与苏峻军战,数战皆败。温峤军乏食,乞借粮,陶侃不欲借,并要撤军回荆州。经人劝解,陶侃“乃分米五万石以饷峤军”,并打消撤军念头。苏峻之乱终于在诸军合作下得以平定。东晋政局危而复安。自此以后,由于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和东晋政治格局的变化,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没有出现大的动乱。社会的安定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该说,陶侃对于促进这一局面的出现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苏峻之乱后,陶侃因功而升为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仍驻荆州。咸和五年(330)江州刺史刘胤为后将军郭默所杀。执政的王导以郭默骁勇难制,以默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此事,指责王导这种纵容作法,随即起兵抵江州,将郭默等斩首。实际上,王导和陶侃对郭默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之间对江州的争夺。王导对郭默擅杀刘胤表示的容忍态度,在于要笼络郭默以抗陶侃。陶侃指责王导并迅速出兵,是要将江州之地控制在手。陶侃夺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此时他已为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其权力之煊赫,在东晋一朝也是屈指可数的。   《晋书·陶侃传》称侃曾“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其左翼”。“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后代一些史家认为陶侃一生尽心于国,“折翼”云云是《晋书》作者的诬枉。但通观东晋一代,荆州刺史以其所处政治军事的重要地位,或与中央对抗,或遥制朝权,陶侃也不会例外。况且,咸和五年陶侃入江州后曾欲起兵废黜执政的王导。所以,《晋书》所云陶侃“潜有窥窬之志”是有根据的。但陶侃又有所不同。他宏总上流却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这与陶侃的经历和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   陶侃自称“少长孤寒,始愿有限”。他在门阀政治下挣扎奋斗几十年,才得以出人头地。但仍为士族们瞧不起②。士族们不会允许一个寒门总揽东晋朝权的。陶侃明白自己的处境,也不敢轻易侵犯士族权益。其次,元帝、明帝两朝荆、扬对峙,荆州占绝对优势的形势在成帝时已经发生变化。咸和四年(329),徐州刺史郗鉴移驻京口,京口遂成长江下游重镇。京口距建康仅二百余里,便于接应,从而大大加强了建康的实力。咸和五年,陶侃“尝欲起兵废(王)导”,事先征求郗鉴的意见,因“郗鉴不从乃止”。这种上、下游间实力的变化,使陶侃虽有“窥窬之志”。也只能“自抑而止”。陶侃晚年位极人臣,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对他个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既可维持“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的家业,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然而,他还欲在北伐有所作为。荆州西临成汉,北接后赵。咸和七年(322)陶侃遣母丘奥经营巴东,又遣桓宣收复为后赵占据多年的襄阳。襄阳为荆州北门。它起着阻止后赵沿汉水南下的作用,又是东晋经略北方的一个重要阵地。陶侃“方欲使宣北事中原”①,因其病重而作罢。他的这种不因功名成、年事高而丧失进取心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遣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任所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亲交专人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长沙。“朝野以为美谈”。第二天,竟死在途中的樊溪。时年七十六。根据他的遗嘱,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陶侃二三事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做人谨慎,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公少时②,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鮓饷母④。母封鮓付使⑤,反书责侃曰⑥:“汝为吏⑦,以官物见饷⑧,非唯不益⑨,乃增吾忧也⑩!”  [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②陶公:陶侃,晋朝人,陶渊明的曾祖。少时,年轻时。  ③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  ④尝:曾经。以:把。坩:如坛罐之类的土器。鮓:古时把鱼储藏起来作为食品叫柞,像现在的腌鱼、糟鱼。饷:送给。  ⑤封鮓付使:把腌鱼封好交还给来使。  ⑥反书:回信。曰:说。  ⑦汝:你。为吏:做官。  ⑧以官物:把公家的东西。见饷:送给我。  ⑨非唯:不但。不益:没好处。  ⑩乃:反而。增吾忧:增添我的忧虑。指要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她注意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陶侃后来担任荆江二洲刺使,都督八洲诸军事,做官的名声很好,这和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相关传记及译文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①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②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③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④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阃外:统兵在外。②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③乱头养望: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④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译文】陶侃性情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喜好品评人物。整天严肃端坐处理政事。他统兵在外,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一件遗忘疏漏;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没有不亲笔回信的,下笔如流,笔无停滞。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年是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时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他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将官处以鞭打,还说:“赌博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内容浮华,讲的不是先王合乎礼法的言论,不能那么做。君子应当衣冠严整,要有威仪,怎么能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并自认为前途远大呢?”有人送礼时,他一定要问其所来何处。如果是劳动所得,即使礼轻他也很高兴,并加倍赏赐;如果是非法所得,则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见一个人拿一束未熟的稻谷,陶侃问:“你拿他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就随意拿来。”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命人将他抓来鞭打。这样,百姓勤于农时,家中充足。造船时,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人们都不明白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积雪消融,厅堂前被雪水弄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的时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陶侃治理细密,都像这样。  陶(侃)母湛氏。归侃父丹为妾。陶家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侃结交胜己者。宾至。辄款延不厌。一日大雪。鄱阳孝廉范逵宿焉。母乃撤所卧新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以供肴馔。逵闻之。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后为浔阳县吏。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母封还。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是增我忧矣。(选自《闺怨》)  【译文】朝陶侃的母亲湛氏。当初是嫁给侃的父亲陶丹做小老婆的。陶家非常贫苦。湛氏每每很勤俭地纺了纱。织了布。这样的赚了钱来帮助家用。他教陶侃要结交比自己好的朋友。然后可以增长学问和器识。家里虽然贫苦。可是客人来了。很肯款待。一些儿没有厌恶的心。有一天、雪下得很大。鄱阳地方的孝廉。姓范名逵的。到了陶家过夜。陶侃的母亲就把自己床上新做的草荐。拿出来割断了做草料。亲自去喂客人的马。又暗地里剪下了头发。把头发去卖了钱来。充着酒菜的费用。范逵得知了这回事。就叹口气说。若不是这个母亲。那里生得出像陶侃这样的儿子来呢。后来陶侃在浔阳县里做小官。管着捕鱼的地方。有一次、把一瓮的鲞鱼。送给他的母亲吃。湛氏就原封不动的还了他。并且写了一封信去斥责儿子。说、你做了官。把官里的东西送给我吃。这反使我增加了许多的忧愁呵。